最近,美國《時代》周刊將中國外來工作為封面人物進行報道,并認為中國經濟順利實現“保八”目標,中國外來工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然而,透過這張深圳外來工的新聞照片,我們不得不想起幾個事實。美國自2006年爆發次貸危機以來,至今還在經濟衰退的泥潭里苦苦掙扎。這背后的意義是,2007年中期中國基本生活物資大幅上漲,美國的次貸危機上升為經濟危機,中國的制造業從2007年底至今,受到美國乃至全球消費市場疲軟的影響,大批外向型企業,和三來一補企業陷入衰退處境。大量的工人被趕出工廠,被迫返鄉。也就是說,在過去的兩年時間里,廣大資本主義發達國家的經濟衰退,給處于產業鏈底端的中國輕工業帶來了深刻的影響,特別是對就業于勞動密集型的輕工業制造業的外來工,帶來了深刻影響。
我們今天停下腳步看看眼前的狀況。美國目前官方公布的失業率高達10.2%,有超過55%的人已經成為“永久失業”,而一般失業者平均失業時間超過28.5周(約7個月)。同時,中國官方公布的失業率為4.3%,并且被統計失業率的成份中,特別強調了約有1200萬的外來工失去工作被迫返鄉。
那么,是不是對于美國人而言,中國工人有同病相憐之感?或者對于美國人而言,中國工人是否成了他們熱切盼望的救命稻草?
為什么這么說呢?據稱,美國失業的大多數為“高素質的勞動者”,而中國失業的大多數是“低素質的勞動者”。解決“高素質的勞動者”的就業問題,是否也是解決掉“低素質的勞動者”崗位的問題呢?
正如中國官方在資本主義經濟危機襲來之時,歇斯底里高唱的兩大絕招產業升級和產業轉移,資產階級想到應對危機的唯一辦法,只是著眼于勞動者身上。無論是產業轉移,還是產業升級,都指在降低勞動力成本,從而保證資本家的利潤率。具體說,產業轉移指的就是將工廠轉移到勞動力成本更低廉的地區,從而降低工廠生產的成本。而產業升級指的是,通過技術設備改造或者改變生產內容,實現減少用工人數,剝奪盡可能多的工人的崗位,從而降低生產的成本,保障資本家的利潤里。
在這樣的背景下,資產階級高調向更多的資本家宣傳應對危機的兩大絕招。同時又為規避地方財政的利益,更側重的宣傳產業升級的招數。比如長三角的織造行業,從官府到學府都在不遺余力的向資本家宣傳,同樣的產值無紡用工比織造用工節約90%的勞動力。
打個比方說,過去修葛洲壩,工地上人山人海,現在修三峽大壩,工地上除了機器看不到幾個人。修葛洲壩就像織造,修三峽就像無紡,而三峽工地上的機器是哪里生產的?是日本,歐洲,美國。是那些被失業的美國的“高素質的勞動者”。
如此一來,《時代》周刊的封面人物的背后含義就呼之欲出了?!稌r代》周刊在向即將被犧牲的“低素質的勞動者”致敬。這種致敬也許帶了有同情的意味,也許更帶有期盼的熱淚。
但是,我們中國的外來工們難道只能用一種淺薄的笑容去迎合資產階級的致敬么?
雖然《時代》周刊將中國外來工貼上了封面。但是這則信息,也只能在小資產階級中流傳,和引起波瀾。我們真正的中國工人階級,真正的中國外來工,該上班的上班,失業的照舊在奔忙著找工作。對于《時代》周刊的封面,中國工人無暇顧及,也無興趣以為然。
來源:http://bbs.chuizi.net/thread-4566-1-1.html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