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快速由內向型經濟走向世界制造業、貿易大國的因與果、是與非。
2005年中國國際貿易已經位居世界第三,占世界貿易總額的6、5%,成為世界貿易大國。
中國到2006年為至,進出口總額達到17607億美元;其中出口9691億美元,約占中國國民生產總量的三分之一強。外匯儲備10663億美元 。
2007年進出口貿易總額2、1萬多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0%以上。其中出口12000多億美元,進口9500多億美元 。外匯儲備達到1、53萬億美元 。
預計2008年貿易進出口總額將達到2、4萬億美元 。
不到三十年的時間把中國變成了一個:制造業、進出口貿易、外匯儲備大國。
一、中國這個世界制造業、貿易大國的特點:
(一)別的世界貿易大國都是靠高技術含量、新產品;中國是低技術含量和低檔、低值產品。總體說這種制造業、貿易大國近于操縱在外國人的手里;在發展中國家中也不是牢靠的掌握著主導地位。
(二)中國這個制造業、貿易大國,主要靠的是產品價格低廉。如前幾個月電視上說,印度玩具制造成本是中國玩具制造成本的五倍。人們都知道,印度比中國還窮,他們工人也是低工資的國家。
還有,今年八月份北美的美國、加拿大、墨西哥三國開了一個首腦會議,其中一個很重要的主題就是聯合反國際競爭。布什聲稱:北美面對像中國、歐盟這樣的競爭對手,必須聯合起來共同對付。哈,中國的低檔低價產品,供美國人享用,人家還要聯合起來對付中國;中國產品成本這么低,一定有他的特殊原因。中國是靠什么?
(三)不是靠提高勞動生產率水平,是靠極極低的低工資。在某種意義上說,低工資低到近于維持簡單勞動力生產和再生產的水平。這種局面不能改變,中國只能處于窮國人的地位。
(四)由于國家政策相當長期的向出口產業傾斜,在一定程度上是把原國有企業的人、錢、物、技術、資源等,轉換成了出口產業、產品,或者私有出口產業、外國的來料加工業。
(五)中國的出口產品,相當多的都是外國的來料加工,中國搭上能源、資源性的原材料,再為來料加工生產的各種人、錢、物的服務,主要是掙一點加工費。這是中國高代價的、又是最未等級的、邊角料性質的國際經濟和國際貿易。
(六)中國的出口產品,相當多的是外國把高消耗能源、資源、高環境污染、發達國家當包袱的產業搬到中國來的。是利害兼備的,好多甚至是害多于利。
(七)上述的一切加起來,中國得到了一點利,卻又是中國的一些悲哀。這一切是中國官員與資本家聯合外國人做成的,是中國官員主動為之奮斗的結果;這就又成為官員為之驕傲的成果;往往只看到成果喜的一面;從本質上、公開大膽反思也有悲的另一面不夠,就會成為中國的不幸。
二、中國快速變成世界制造業、貿易大國的形成因素。
中國是靠低檔產品,為什么會成為世界獨一無二的制造業、貿易大國呢?
中國主要靠的就是價格低,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價廉物美。
中國產品為什么能價格那么低?而且物還美呢?中國人都成了能耐高超的宇宙來客了嗎?還有,這光是好事嗎?沒有壞的一面嗎?
(一)改革開放前,中國被西方封鎖下又自我封閉太久、過甚,積蓄了需要爆發式的能量。
資本主義發達國家封鎖中國三十多年,中國也采取了以自我封鎖相對抗的辦法。
蘇聯赫魯曉夫從六0年封鎖中國,中國也是針鋒相對二十多年。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太需要外國和世界了。具體講諸如:
中國的國外貿易微乎其微。外國有大量中國需要的東西,中國也有大量外國需要的東西,都沒有開發。這種巨大的、潛能得到了爆發的機會,就會爆發。搞開放,中國多數人都歡欣鼓舞。這種國家社會情況,成為后來一些人不惜一切代價搞開放的基礎。
中國的外匯奇缺。中國對外國的東西再需要,也近于沒有外匯購買。開放遇到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快速獲得外匯。應該說,這是客觀的需要。這種情況,成為中國政策極度的、長期的向外貿企業傾斜的基礎。
中國的經濟水平、科學技術水平都比較落后,進入國際市場的路徑相當程度的不通,資源相對貧乏。中國要搞經濟建設,需要外國的東西太多了;資金、科技、市場、物資都需要外國的東西;有一個方面問題不解決,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中國的發展。這是中國對外開放,長期之所以能饑不擇食的國家基礎。
也就是因為這個基礎,所以說中國的改革開放中,有些方面出現偏離是有情可愿的。
(二)中國長期的、過度的外貿傾斜政策之果。
為了快速的解決中國需要外國的一切,快速的解決能把中國的送給外國。中國的一些人就越來越不顧一切了;國家各方面政策都向出口傾斜性的支助;出品免稅、退稅;外資有的免稅,有的低稅,如,長期以來國有企業33%的稅率、私企17%的稅率,外資有稅者也只有12%的稅率。長期內這種懸殊的稅率政策,把中國導向畸形經濟。生出了中國長期存在的特殊企業、特殊集團、特殊人;這些特殊者們,越來越成為新的特殊買辦者。
更嚴重的是,長期的稅率政策是搞垮國有企業的重要原因。通過對國有企業的高征稅,把好多處于極為不利條件下企業生產成果、甚至原有的那一點可憐的設備、家底,更甚者的是把工人本來就低得可憐的工資,都變成稅收,去支撐著國家的各種財政。
這還不算,企業在實在沒法發展,更甚之生存也難,就不得不極度的違背著工人的眼前利益、長遠利益,把國有企業的那點基本資產、科學技術、人才、有形加無形的財富也以極極低價的送給私有業主者,外資者。中國導致這種后果之后,硬是給國有企業加上個機制(還有官員腐敗因素)怎么也不行的大帽子。
這還不算,還要中國的工人階級千恩萬謝的感激外資、私有者。
這就來了,國有企業天生的不行,私有企業天生的好上天。進而從經濟、政治、思想文化等等一切方面來完全否定新中國的一切。
有的人不服嗎?那么就倒過來,讓外資企業、私有企業來個33%的稅率,讓國有企業也只12%的稅率,再來二十年、三十年,看看結果會是什么樣子?那些高叫國有企業怎么也不行的人們,誰敢這樣做?
(三)人民幣同外幣的匯率政策長期走入極度不合理狀態。
1、中國人民幣匯率演變的歷史。人民幣誕生于五十年代初期,近于一元就等于一銀元;70年代人民幣1、5元左右一美元。八十年代2、5元左右一美元;后來一下子變成8元多人民幣一美元。
匯率一下躍到8點多是個什么概念呢?那是把中國制造的產品一下子降低3到4倍的價錢賣給外國人。同理也是相當于中國人一下子要多花3到4倍的錢買進外國的貨幣同貨物。
還有前些年,美元在短期內匯率貶值超過一倍,現在人民幣仍然是7元多左右一美元。人民幣名叫在升值,實質上還是在跟著美元快速貶值。人民幣在國內的實際購買力,同美元在國外的購買力,有人說是一比一,有人說是4 比一。這就出現了用外國錢買中國貨、買中國的一切太合算了;相反用中國錢買外國貨、進口外國的一切又太不合算了。中國就是長期的在這種雙太不合算的政策下,一部分人在熱衷于無限量的出口中國貨,出賣、出讓中國的一切。
2、人民幣匯率從一個極端轉向另一個極端。
人民幣六十年代還是一元左右相當于一美元,那時人民幣是高價值了。當時中國對外貿有一點,量是極有限的;主要是易物貿易,人民幣高價一點對國家影響不是十分大。后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快速跳到8點多比一,人民幣匯率又綁定美元;美元快速貶值,人民幣在國際市場上也快速跟著貶值。導致人民幣匯率高于低兩極懸殊,這種接近于人為的極端。過長時間中的這種極端,嚴重的損害了中國的多數國有企業、中國經濟、國內市場。特別是國內產品質量,導致國內市場相當程度的,多方面的惡性循環。
3、外匯匯率同工資、物價背向而行。這就滋生出了極度重視外向性經濟,不重視國內性經濟,兩種經濟之間的矛盾。長期內物價、工資、匯率違背常規,給中國帶來一系列的惡性問題,即中國經濟發展了,社會好多方面卻惡性化了。有的惡性化用難于自撥也不一定為過。
4、中國長期實行低工資、低物價政策。
(1)中國長期實行低物價政策。如五、六十年代,中國正常情況下,蔬菜1——3分錢一斤,地瓜干4——5 分一斤,玉米5——7分錢一斤,學生月伙食費只需要6——9元錢。現在雖然菜與糧食價上漲了十幾倍,生活用品、生活服務在國際上仍然是低物價。同樣的玩具換算成為人民幣國外是國內的2——3倍;電國外1、5元一度,國內0、5——0、6元一度;水國外15——20元一立方,國內2——4元一立方;天然氣國外7——8 元一立方,國內1——2元多一立方;沙發、家俱國外是國內的4到5倍等等。
農產品,長期以來更甚。只是此前物價上漲后,肉、油、面等趕上來了。
如此這般,在中國國內,除了外資生產的品牌、進口商品、很高檔的商品、汽油等之外,好多民需用品,人民幣購買同樣產品的購賣力,比在外國相差懸殊。我看只少是2——3比一。這種國內國外購買力太懸殊的差別,加上中國一整套的對外經濟開放政策,其本質是:一方面把中國人民的血源源不斷的向外國輸送;二方面把中國的一切快速過于低價的賣給外國。
有人也許會說,漲價讓中國的多數人已經難于應付生活了,你還嫌國內物價低,還讓不讓中國的老百姓活了。是的,這就是中國的一個大惡性循環問題,下面再說。
(2)低工資政策。五十年代,中國多數人員的月工資是三、四、五十元,延續到文化大革命。現在普通人員的月工資長到五百到一千五百元了,在世界上仍然是低工資;如只是發達國家的十幾,甚至幾十分之一。
超度低工資的本質是,把工人的剩余價值附加到出口產品中,以商品交換的名義送給外國人。
中國這種極低物價政策,開放以前是低窮了農民,使農業只能維持簡單再生產。
中國的長期低工資政策,改革以前是把剩余勞動變成了國家的財富,放在國家那里的。不是嗎?中國從近于工、礦、教、文、衛,交通、電力、各種基本建設等等都是一窮二白,到建立了相當規模的工業體系,靠的是什么?幾乎全是中國人民二十多年以來勒緊褲腰帶節省下來的。
那么現在呢,就是把中國勞動者的剩余勞動,一部分交給了資本家,再就是太多了的一部分送給了外國人。
如果說長期的過低物價、工資、匯率三大政策,筑就了中國此前低檔低價進出口、外匯儲備大國的輝煌;同時也把中國置于了經濟、政治多方面的惡性循環之中。今后要跳出這個惡性循環,低工資就成為頭號的大拌腳石。
(3)中國是長期的物價、工資、匯率三大政策同時背離常規。
低物價應該同人民幣的高匯率相對應;中國正好相反,長期低物價同人民幣的極低匯率匹配。這樣,在中國制造的產品,只要能送到外國,就比在國內合算;于是,國內的市場開發、國內民生需要的生產,就被這種政策強迫式的輕置了。
低物價,只能同低工資、高匯率同行,中國卻是相反,是低匯率。就是因為這個低匯率,讓中國的那些奇高收入者們同國外同類人怎么比也還是低,是中低收入者了;如是,這些人就拼命同外國人攀比,高叫自己的收入低。
改革中,一些民生的關鍵東西房子、治病、上學等跳躍性的變成了高價,這就同多數人的低工資相矛盾,導致民生為艱。
低物價同少部分人的奇高收入、多數人的極低收入同行。這就又數倍的放大了國內人群間收入分配的不合理、不公平性;造成國內的人群矛盾更加增大化。
上學、看病、住房這些高物價的東西,就又演變成了少數人聚錢而不顧民生了。
這種反常的三項政策,也使一些人極度熱衷于出口外貿賺錢,這事實上為一些人損著國家和人民,開著無底的洞。
把中國的經濟也快速推入:重出口的企業、重出口的經濟、重國際市場,輕內需企業、輕內需經濟、輕國內市場的極端。
把中國很多內需型企業逼成下三亂,生存維艱,中國人自己搞垮自己。
5、中國長期中以官員為主,少數人近于無章法的操縱國家、集體資產和資源權。
中國的物價,為什么能比外國便宜那么多呢?主要是少數人控制著國家的、集體的財富、物資、資源處置權。
(1)少數人張嘴就是法。
(2)有權賤賣、半送半賣、半送半分公有資產、資源。
原來中國的近于全部財富、財產、資源都是國有、集體所有;而且這些財產、財富好多基本上都不以真正貨幣資本的形式表現。改革中逐漸的都轉變為貨幣資本。在這個轉變的過程中生出來幾個問題:
其一是,原來是近于零值的東西,短期內迅速的增值幾倍、幾十倍、甚至幾百倍如土地等。
其二是,本來是全民所有的東西,民的所有權被完全空置、剝奪,處置權、變成貨幣資本的變現權,都落入少數幾個官與管手里。
其三是,在這種長期的變現過程中,相當程度的沒有法律、法規、制度、章法為依據,權力者的嘴巴,所謂精英的靈機一動,宣傳媒體不負責的一鼓與呼,呼啦一下,就被大規模的改變所有權與變現了。
其四是,在這個變現的過程中,官員腐敗達到歷史之最,得不到起碼的懲治,腐敗越發展越重,是在官員極度腐敗的情況下進行的。
其五是,在官員腐敗的情況下,官權者、業主資本者(國內、國外結合)、精英們,三者結合為一體共利中進行改變所有制與變現的。
就是這樣的把中國原來的財富一方面轉 給私人,一方面轉化為出口產品;
把中國的資源、中國產的原材料、中國潛存的各種可以轉化的因素,都以極低的價格轉化到出口產品中。
至今仍在以出賣的方式低價的、快速的把中國的一切向外國出賣,這就是中國這樣的,低價格、低檔次進出口貿易大國的本質。把中國特別是中國人民的一切,快速的、極低價格的出賣給外資、外國,這就是不惜一切代價引資的本質。
三、主動、自我、自主的改革與官權、私有資本強迫下的出賣。
強迫這詞很不好聽。為什么用這詞呢?因為有好多方面的改革,是少數人改革的中國多數人,是少數人靠權力加私有資本,再加上媒體輿論強迫多數人。多數人干也得干,再不情愿也得干。也許這個不好聽的詞還是能說明一些問題的。
(一) 社會主義的本質到底是什么?
不同社會制度的區別不知能說出多少條來。其最本質、最精魂是由經濟基礎、上層建筑的核心部分決定的。
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一定不是私有制為主體與主導的;一定是公有制,特別是全民所有制為主導的。
社會主義的上層建筑,一定不是資本家當家作主的;一定是人民、人民群眾當家作主的。
(二)國家社會制度的變革是有規律的。
不管是舊的什么社會制度,變成新的國家社會制度。都要做到嘏本最低,這就要尊從下述規律:
1、通過不同形式的斗爭奪取政權。國家政權社會制度的變革,歸根到底是不同人群、階級主導、主宰這個國家的問題。這個問題和性質,從古到今始終如此。不需要過多的說明。
2、用政權的權力之手,保住、維護、鞏固、完善新的國家政權和社會制度。這個也是從古到今始終如此的。這個過程有拉鋸,有反復,有曲折,也是誰也否定不了的。這也是不用多說的。
3、社會制度變革引起的掌權人群(階級)的變革,總是有個新興人群(階級)與原掌權人群(階級)的共存期。這,我們可以人類歷史中,幾個主要社會制度的更替中看得出來。
(1)奴隸社會到封建社會的更替。
奴隸社會的掌權人群是奴隸主。封建社會社會的主掌權人群是地主。封建社會革奴隸社會的命,地主階級并沒有把奴隸主階級迅速消滅。而只是把堅決反對者消滅,要其政權;之后是地主階級與奴隸主階級的、較長時間的共存期。共存期中,資產階級只要政權中的主導權,保留一定程度的共存共利。在這個過程中,讓奴隸主不是變成了地主,就是變成了農民。
(2)資本主義制度的掌權人群是資產階級。資產階級也沒有用他們掌握的權力,把地主階級消滅;也是只把堅決反對變革者消滅;之后,也是資產階級主導下二者較長時間的共存期。共存期中把地主階級成員變成資產階級成員,再不變成工人、農民。
日本至今還有天皇,英國有女王,許多國家還有國王。這可以看著是奪權后的一種讓步。
為什么要這種讓步呢?
第一, 盡量減少制度巨變過程中,新與舊掌權人群過多、過度的爭斗,而造成的破壞。
第二, 盡力作到,新與舊的各種社會有利因素,都能發揮作用。
第三, 作到對舊有各方面資源的充分利用 。
這種新與舊的共存期,應該是各種社會制度變革的共同規律。
為什么會是這種規律?只有這樣做了社會變革的成本才能是最低、最省,效果最好。
資 本主義社會發育充分了,進行社會主義革命需要這種共存期。在資 本主義發育不充分的國家搞社會主義革命,更需要這種共存期。
能不能說,中國的問題就出在急性病式的要立即否定這種共存期,于是變革成本就顯得高了些呢?我看是可以的。
4、中國改革的本質是:調正 因急性病想快速消除這種共存期,搞的那些影響社會主義建設的東西。
5、中國改革的軌跡應該是:保證中國是人民當家作主式社會主義制度不變的前提下,選擇社會主義同資本主義兩種因素共同存在與結合的最佳狀態。
(1)必須是社會主義因素是主導者。
上述情況,不是社會主義制度自身而不能容忍這種共存期;也不是社會主義制度特殊,不需要這種共存期;是這兩種社會因素在共存階段,各自數與量上把握的分寸問題;是怎樣選擇好這兩種因素結合的最佳點問題。主體說改革是校正因為以前沒有經驗而出現的偏差。而且,改革初期中國的領導人也是以糾左的理由提出、并向全國人民解析的。
社會主義各國改革、演變的事實已經肯定的證明,在調整這兩種因素共存的全過程中,工人為主體特征的人民、人民群眾的利益、意志、智慧主導的社會主義因素,在共存中必須是主導者;否則就會滑向資本主義的國家社會制度中去。
在全世界,特別是在中國,如果真的導致了這種后果,那就是白白的毀了無數革命先烈流血、犧牲鬧革命的革命成果;毀了前幾代人,勒緊褲帶、努力奮斗、流血流汗、艱難拼搏搞社會主義建設的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成果;甚至那就是毀了一個多世紀人類建立新的社會制度的偉大事業;那就是斷送了,現階段人民當家作主式的社會主義制度的一切。
(2)資本主義國家最大的特點是,資產階級屬性的人群,主宰主導國家政權的國家社會制度。主要是靠私有資本的力量來執導國家、社會的運轉。其國家政權、國家法律,第一個作用就是護航私有資本;資本主導社會運轉和人們的活動。國家政權和法律,第二個功能就是強迫人們按資本運轉方式的需要進行活動。不管它們國與國間有多少細微的差別,本質都是這樣的。
(3)所謂的民主社會主義。北歐各國有的叫聯幫國家,有的一直叫王國,人家自己沒有叫社會主義國家。他們同樣是靠私有資本來運轉的國家:如果說他們同其他社會主義國家有區別的話:一是資源豐富,有利條件較多;二是地理位置如同中國的珠三角,具有利借用資本主義先發達起來國家的有利條件;三是他們抓信了較早一些的先機,也是較早一點的搶先富足了起來。把一部分社會財富用于建立全民的社會保障和社會副利事業。可以把它們看著是資本主義因素主導下(不是主宰)、具有比其他國家多一些社會主義因素的資本主義國家。
社會保障、社會副利,是現代所有不同國家、不同社會制度,為了國家穩定都必須作的事情,它不是社會主義同資本主義兩種制度的本質區別。
靠社會保障、社會副利,在第三世界、在窮國,幾乎誰都沒有作得很好。為什么會是這樣呢?
這是因為,在窮國里,社會生產的財富本來就較少,資本者靠占有的資本(含國內與國外),分去了相當大的一部分;權力者靠權力,又分去了相當大的一部分;所謂精英者,靠依附于前二者,再分去相當大的一部分;余下的,再把相當大的比例拿出來用于社會保障、社會副利;因為財富的實際基數太少了,社會保障、社會副利不但沒有根本解決問題;相反,用于作為按勞分配部分(如工資)就少了。于是,工人、人民群眾按勞分配的積極性,就受到影響。有時社會矛盾激化。所以這些國家的社會保險、社會副利,不搞不行,搞過度了也不行,靠此往往也是不行的。
中國的改革,應該是中國人民、人民群眾當家作主式的,自我、主動、自主式的,以社會主義因素為主導式的,在社會主義同資本主義兩極因素之間,選擇一個最佳的結合點。
改革不應該變成對人民、人民群眾一切強迫式的出賣。
(三) 中國長期在“三低”條件下的市場經濟改革,越來越走向私有化單向的大出賣。
應該說明:
中國曾經一統的公有經濟,不搞一些私有經濟,也就不可能有多種經濟并存。有底線的發展私有經濟是必須的。
中國那么需要外國的東西,中國不出賣自己的東西,當然也就買不來外國的東西。所以說,中國的有一些出賣也是應該的、是必須的。
如果分析一下那些以市場經濟之名的,各種大出賣的目的、目標、路徑、去向、方式方法,以及賣的數量程度,還有導致國家、社會制度的后果等等,就存在很多問題了。
1、 強迫條件下,私有化的單向出賣。
中國、中國人民賣多少,就近于是私有化多少。
市場化多少,就變成了私有化多少。
改革多少,就是私有化多少。
改革什么、市場化什么、賣什么,就是私有化什么;就是允許私者們私欲無度的掠奪什么。企改是這樣的,已經搞過的醫改、房改、教改也是這樣的。
不管是什么東西,不管合理不合理、公道不公道,只要是落到個人(私)手里,就是進了少數人那個私的保險箱。
不是說中國不能搞一些私有化。是說應該界定什么可以私有化,什么不能私有化,私有化應該有域的界定。是說私有化應該有一個底線,不能無止境,應該有一個量的界定。
是說私有化應該有一個誰關,誰一說算。本是人民的東西,民的做主權不能被空置,不能變成少數人說算賤賣、半賣半送、變相霸占。不能把私有化變成對人民財產及一切的:官權者分;官權者、私資者聯合分;官、資、精英三者聯合分;中國的這三者同外國人、外國勢力聯合分。……
毀了社會主義的私與分,沖向資本主義的私與分。……
2、中國長期在極低物價情況下的改革,本質是搞極低資源價格、極低物資、商品價格向私者的大拍賣。主體說是誰只要是有條件、有可能買與分到手這些拍賣物,誰就是暴發戶,誰就會成中國今后資本的擁有者,就會逐步變成中國社會的主宰者。
3、中國長期人民幣的極低物價、極低匯率條件下的“三大國”,一定程度上說,是把中國一切的一切,以極低的價格賣給外國人。
極低商品價格出口式的賣。
高價商品價格進口式的買,其本質還是賤賣人民的利益。
高價低質落后項目引資式的先買轉后賣。
極低價格向外資出賣中國企業式的賣。
極低價格向外資出賣中國自然資源式的賣。
市場換技術,一定程度的廢止了中國的科學技術的開發,近于凡技術就買外國的,極性了的所謂市場換技術式的賣。
對西方文化好賴不拒買進式的賣。
對中國一切的一切,只要能賣錢的還有什么不賤價出賣。
等等,不知還能說出多少方面來。這一切加起來又是對中國市場的賤價出賣。
上述是不是說的損了一點?在一定程度上,在某些人那里,在某些地方,可又是相當的普遍、又相當的本質。
4、中國長期低工資下成就的“三大國”,本質是相當程度的把工人、人民群眾,出賣給業主資本家。請看中國的此前社會現實。
公有制企業私有化了,工人除了下崗、失業,在崗的也落入了(國內國外)業主資本家的掌中。
醫改是怎么搞的,原來的醫改也是出賣式的私有化要為主的吧?好多地方公院以極極低的價格賣、賒給私人業主,把國家財富、大夫賣給了資本家。
學校也是這個路子吧?不是把公院、校賤賣,就是允許一些人搞無度的掠奪。
房改沒有問題嗎?賣公、經濟實用房有關的各種政策,被官員權用化。一官幾套別墅,兩、三套房;房地產成為腐敗的官權與房地產商,聯手掠奪的最佳場所。
這樣搞下去的話,中國的還有什么不是要走這個路子?
5、大社會,小政府的思路和路徑要走向何方?
在一些人那里的主參照物,是不是資 本主義國家的那一套?
社會主義國家,人民自己的政府,是應該借鑒人家的一些辦法,還是照搬?不是明擺著的嗎?
有些人的宗旨是想把那些吃閑飯的庸員減下來,減輕人民的負擔嗎?就是為了提高辦事效率嗎?
多數人已經看明白了吧?主流精英者們,就是要照搬資本主義國家的那套作法。那套東西的本質是什么呢?
第一,就是把老百姓都交給業主資本家來管理。政府只為其保駕護航。為了掩人耳目,到了中國就不叫給業主資本家保駕護航了,改成為為經濟建設保駕護航。各地官員保駕護航這些年了,都在干什么,怎么干,官員肚清心明,資本家心中有數,人民、人民群眾也從模糊中越來越清楚。
第二,小政府的另一個任務就是收稅。有人會說收稅有什么不好?是的,國家稅收太少了確實不好辦事,稅收多了就可以為所欲為。 別看這個收稅,能把國有、集體企業收垮;能把外資企業收成第一功巨;能把私性、私有企業收成神話;能把一個地方收成落后地區;能把有的地區收成樣板;能想讓誰富誰就富。醫改私人老板化,教育私人老板化,住房房地產開發商化。
就是這個可以不顧、卻要狠管住工農人民群眾的、小政府的指導思想之變,保駕護航,收稅,再加上各種傾斜、優惠政策,這不:中國同樣的公務員,有的地區千八百元工資,有的地區上萬元工資;公車、公吃喝、公游都需要錢。這不,有了錢一年就可以花掉萬億元(見網上有人估算);公情婦、公賭博、公城管、公扒遷、辦公大樓誰堪比?中國啊中國,毀舊建筑成榮耀,人類歷史都少見。
就是死活也要照搬資本主義國家的小政府,地方官員誰能不紅眼?誰能不被綁架?
如是,全國性的興起買風。買洋奴、買買辦,買技術、買垃圾、奢侈商品都是寶、揮霍浪費新觀念……
光買不賣咋維持?賣的風潮更沖天:賣國企,賣土地、賣森林,賣礦山,賣市場,賣環保;進口出口賣海關;青山綠水賣光了,爹娘江山更值錢;祖宗產、兒孫碗,糧豆瓜菜小不嫌。
大的民憤靠武警,小的民斗靠公安;律師包攬打官司,老百姓啊老百姓,錢少了取證都沒法辦,打贏官司靠錢權。
被這種小政府保護的人們好不美也!普通老百姓美不美?只能問老天。
四、中國好多自然的、社會的環境條件在快速惡化。
這一方面的資料也不知能找到多少了。我只是提綱性的說幾個方面。
(一)就是這個低檔次低價格的產品出口大國,兼賺了個外匯儲備大國,快速的挖光、消耗著國家資源。對國內資源的消耗,一年勝過數年甚至十年。據有關人估算,中國需要的主要四十多種資源,多數都已經進入相當程度的貧資源狀態。固然有人多地少、歷史所為的原因。問題是前二十多年以來,中國在本來是弱項的基礎上又走入了極端。
這其一是,以個與私而圖近利的積極性,國家卻為了支撐這個低檔、低價格產品出口、外匯儲備大國的需要,不惜資源以極極低價格的快速消耗為代價的。
其二是,全國私性私利全力的、爆發式的、無節制的,亂開亂采中的惡性破壞。好多的是把一個大西瓜,只取中心好吃的一口,其它的就扔了;再去挖與毀另一個大西瓜。
上述還只是破壞資源、低價資源轉為低價產品而出口的方面。還有:
其三是,一個本來已經是嚴重缺乏資源的國家,還要直接出口資源。
其四是,中國自己破壞性開采資源還不算,還要把中國有限的資源賣給外國,讓外國幫助加速開采,之后再直接出賣,或低價資源再轉化為低價產品出口。
這種快速消耗與破壞資源,主因是低檔、低價出口產品的需要。這就過度的少利卻大損了中國。
(二)就是這個低檔次低價格的產品出口大國,兼賺了個外匯儲備大國,快速的導致中國的環境惡化。中國的環境快速惡化是國內國外公認的。據說全世界有二十個最污染的城市,中國就占了十六個。
中國長期來,不顧一切的引資,不顧一切的發財暴富,國內的企業、國內的業主;外國在中國企業加上資本家,同中國各地一些官員、精英結為利益共同體,拼命的為眼前利益,把外國的垃圾、垃圾產業、垃圾企業搬到中國。他們為了眼前利益,只要能發財什么都想干,什么都能干;把污染治理當成負擔。到此前為止,環境污染已經成為中國的一大災難。如,中國污染,北京不是最重的地方,北京是首都,又為奧運,卻是治理污染重視程度、資金投入全國重中之重的地區。世界各國對北京奧運會最不滿意的地方仍然是環境污染的問題,從中可以看出中國環境污染的一般。
(三) 就是這個低檔次低價格的產品出口大國,兼賺了個外匯儲備大國,成為中國下一步人口增長的發動機。
本來人口太多、特別是低文化科技素質的人太多,就是中國的最主要矛盾之一,嚴重的制約中國各方面的發展了。前二、三十年,引進、建立起來大量的低科技含量、低產值、低價格的加工企業,有的甚至是垃圾產業和企業。這些產業、企業,不需要高技術,不需要高水平的技術人才。因為規模太大、數量太多了,升級升不起,淘汰淘不了,成為長期需求低科技人才的大陣地。中國就出現了相當強大的、代表這些業主利益的所謂精英們,到處呼喊,要求廢除解禁計劃生育,要求不能丟人口紅利等等。計劃生育之國策面臨著這種勢力的巨大挑戰。
而同時,中國有限的大學生卻因需求不足難于就業。制約中國人口素質的快速提高。如果真讓其通行,中國必將持續的陷入人口太多的惡性循環中。
(四) 就是這個低檔次低價格的產品出口,兼賺了個外匯儲備大國,造就了中國大規模的血汗工廠、血汗工人、主體工人過低工資難于自拔的局面。
因為這種加工企業對中國人的利潤空間很小;其只能需要血汗工人,只能發血汗工資。又因為中國的這種企業規模太大、工人太多;堅持下去,就只能要血汗工人血汗工資;所需要配對的資源、社會服務也必須是低價的。否則,這些企業就要倒閉,工人就要失業。這就相當的把中國置于兩難境地。極低血汗工資的工人太多了;要提高他們的工資難,不提高他們的工資,中國的經濟更難;中國太多的、極低工資人員太多了,成為好多問題要解決的最大難點了。
這個問題不解決,合理物價難,調整匯率難,醫難、房難、學難,社會福利也難,三農也隨著難。
(五) 就是這個低檔次低價格的產品出口大國,兼賺了個外匯儲備大國,導致地區間矛盾加劇。
這些低檔、低產值出口產業、企業。
第一,是政府、政策傾斜行為,才都集中在少數的幾個地方。
第二,其勞動力是其他地區的,勞動力長期是低血汗工資的。這也相當程度是政府、政策行為的結果。
第三,所用的極低價的資源、以及資源轉化的服務,也相當程度是其他地區的。這也是政府、政策行為的結果。
第四, 所創造的產值、利潤。外資、外國拿去一塊;本地業主拿去一塊;本地政府拿去一塊。國家拿了一小點。這也是政府、政策行為的結果。
上述所有行為的綜合作用下,這些少數地區近于獨享了國內分得的那一塊蛋糕。他們就較快速的富了起來,這就成了他們的牛皮。
而提供勞動力的地區,那點血汗工資,維持簡單勞動力再生產,所剩幾何?那些地區就照樣窮。勞動力為什么不應該再多分配一點?讓勞動力的再生產之后,還能剩余一點錢,發展、建設勞動力的所在地?結果是不能,這些地區因勞動力的賤價外流,還要更繼續著窮。
提供資源的地區,資源為什么只能那樣便宜,不應該貴一點,讓資源所在地也能有一點錢,發展與建設資源所在地。結果是不能,由于資源過低價的外流,這些地區也是繼續著窮,也是發展維艱。
這就算完了嗎?不!
這種國家政策執導經濟的結果,把原來老的國有企業,擠垮、稅垮的擠、稅垮,不擠稅垮的也難于發展。老的國家工業基地,反而成了經濟困難地區了。
最可怕的是,近于一國人啊把困難地區、困難人群當成負擔臭狗屎;天地人心欲倒轉。
(六) 就是這個低檔次低價格的產品出口大國,兼賺了個外匯儲備大國,中國相當程度的讓外國牽著走。
好多方面,不聽外國的不行,聽外國的更不行,外國損中國也要受損。如連美國的經濟危機,中國不得不發行2 萬億元國債再去買美國的國債,支援美國。
中國國力強了,政府在外交上卻硬不起來。真要對害中國、損中國利益的外國惡人、惡勢力斗爭,還要靠中國人民群起起來才行。懲罰外國勢力支持藏獨、破壞奧運是這樣子的。四川地震救災,各國一次一次增加行動,也相當程度的是中國人民群起來團結如一人,加上媒體力量等等的威力。
中國在國際上,正義性的老本被吃得還有多少?對非正義性軟弱無力。國際上反中國的惡人們一再作惡中國的瘋勁高漲, 不能不從中國成了一個低檔、低價產品出口、外匯大國找一下原因。也就是說,中國一些方面提升了國際地位;同時又損了國際地位,不能不看一下損國際地位的一些方面帶來的后果。
(七) 就是這個低檔次低價格的產品出口大國,兼賺了個外匯儲備大國,中國國內矛盾加劇。
中國興奮于這種同私與資結緣的發展時,就開始了國內各種矛盾的勃興。這個問題等結合下一個問題再說。
五、低檔價廉物美的制造業、進出口,兼外匯儲備大國把中國導入相當程度的不良性的循環圈中。
前面說的單項惡化,其害處已經很大了,不良的、甚至是惡性循環圈,害性更大。
(一) 經濟不良循環圈。
1、這個惡性循環圈的組成部分是:
(1)低物價。同外國比中國的物價過低,在國際市場中,結果是不經濟中的不經濟。
(2)工人的低工資。結果是窮人又窮國。
(3)人民幣太低匯率,又綁定美元。再加上美元快速貶值,人民幣實際上也跟著貶值。結果是自己賤賣、拍賣自己。
(4)不正常的中國制造。低檔次,低產值,低技術含量的、甚至是垃圾性的,大規模的中國制造產業。問題出在這種產業占中國經濟的量太多太大了。結果是快速拼各種資源的產業。其只能在極低物價物、極低工資、極低匯率的條件下運行。
(5)極度追求以出口宗旨的上述中國制造產業。問題出在出口的規模太大了,結果是快速出賣本國資源。競爭力差,受制于外國,其利潤空間很少;也只有在極低物價、工資、匯率的條件下才能維持。
(6)畸形產業。除了認錯 值出口產業之外,還有建材、鋼鐵、房地產業等。
2、其劣與害性。
這六個方面交結在一起,成為一個不大也不少的不良循環圏。要破除有難度,不破除又會阻滯中國的發展。難也必須破解之,要破解之不但需要時間,也需要較大的成本。
(這六個問題,特別是前五個問題,環環相扣,交結為一體,組成體系。誰也離不開誰,一榮具榮,一損具損。毀一全毀。這是一個最低級的,又是一個最難于維持系統。
如果長期維持這個系統,中國難于發展;不維持這個系統中國就會眼前經濟嚴重受損。
提物價難,不提物價也難;血汗工人長工資難,不長工資更難;人民幣提高匯率難,不提高匯率也不行;壓縮這些產業難,不壓縮這些產業又不行;此類出口性的生產越多越虧,不搞這種出口又不行。)
(二) 腐敗的不良循環圈。
1、 腐敗循環圈幾個循環體的組成。
(1)腐敗官員。這是腐敗圈的操作手,領頭羊。
(2)國內的加外國在中國的壞惡業主資本家。三十年里中國的權力者們構筑了一個足以左右中國命運的資本私有者人群。這些人中有相當一部分壞與惡者,他們既是官權私有化的產物,又逐步上升為這個循環圈的支柱、骨干,更是這個循環圈的經濟基礎。
(3)依附于前二者的所謂精英。這是一些軍師、高參、幫閑、叫賣者,媒體、輿論陣地的嘴巴,甚至沖鋒者。
2、 形成原因。
(1) 改革的走向、正與誤都決定于官權者的走向、正與誤。
(2) 中國低檔次、低產值產品產業,在中國改革開放的初期由于數量有限,曾經是好東西。這就被官權者認為是中國改革的方向。問題出在官權者,把這些有條件的好東西當作了中國長期的、無條件的、無限量發展的寶貝,甚至成為改革開放的主體。
(3) 這種在政策優惠扶持下的、一點一地有條件好的掩蔽下的好,在官權的損人下變成了全國的行為。相當程度的一轟而起,全國、全黨、全民不擇手段的、不顧后果的新一次大冒進。
(4) 這種冒進,一百八十度的改變中國共產黨起家的為國為民為公的價值觀,轉向個(地區、部門、單位、組織、個人的利益)、私(所有的私性)、資(所有的資類)是至高無上的寶貝。
(5) 在上述形式下,私、資霸天,權護保駕,權威盡用,錢能威揚;八仙過海各顯其能。國有、公有、集體有的財物,只要有人敢解放思想,有的表現出真有一掃而光之兇。
(6) 腐敗的界限被模糊了。直到今天,也沒有把以各種形式,類僅如變戲法的,瘋狂的分之、化之、占有之國有、公有、集體財富、財產、資源,當成是腐敗、是掠奪,甚至被有的人說成是他們的解放思想、與時俱進,是他們的改革。
3、三大腐敗成員貪婪無度、私欲無邊的胃口已經大得不知有多大了。
在這種條件下,形成的以腐敗官權為操刀手的三大利益成員,把正常的經商、辦企業所得,正常的按勞分配所得,正常的工資所得,根本就看不上眼了。想讓他們回到正常,難度很大。他們又一定程度的控制了中國的好多域。
他們聯合起來把中國推入了腐敗的惡性循環圈。
(三) 科技、教育、人才不良循環圈。
1、 這個循環圈包括的幾個循環體。
(1) 以市場換技術為宗旨科研科技體系。
原來中國的科研,幾乎全是公有,企業中相當弱化。以市場換技術,科學研究交企業。于是,國有科研退出,好多被廢止;企業科研長期又形不成。這就造成了中國的科研在好域中的弱化、甚至空檔。
三十年的時間,把中國制造的主要的、核心科學技術,交到外國人的手里。相當程度的扼殺了中國自力更生搞起的,那點有限的科學研究事業;中國淪為外國科學技術的依賴者。
(2) 以錢為魂的中國教育。高學費讓好多窮人孩子上不起學;高學分的應試教育,讓學生成為脫離實際的書本人才;以私、資、錢為魂的教育培育出了商女商男忘憂國人才;以個、私、資、官精英為教育目標培養出了大批脫離中國的不需要人才。
(3) 拒絕高技術人才的中國制造產業。依靠血汗工人賺錢的,大規模的中國制造產業,幾乎不需要大學生;于是,中國有限的大學生也要大量的失業。
(4) 快速變成畸形的中國社會。
官者為所欲為,權力成為最大的寶葫蘆,官本位走入極端。一社會崇權崇官,非官不人才,人才最應為官。
錢成為中國的又一大寶葫蘆,有錢就是大爺,不管贓錢、污錢、罪惡錢,有錢就上天,老板、高管耀武揚威。工人階級被拉下主人地位。小農經濟天地難寬。多數知識分子逐步淪為牛馬,只要是人才蜂擁攻錢,科研、科技成為下賤。
2、形成原因。
(1)以經濟建設中心,變成了以GDP為大筐裝錢的錢中心。一國人拼搏為錢。為科技成為相當程度的被社會及們瞧不起。
(2)中國式社會主義,過度的、無底線的變向個、私、資主義。私有資本撐國,官權至高無上,政治、經濟精英天馬行空。科技、科研都大貶值。多數知識分子,只不過是前三者掌中的勞動者。科技、科研大貶值。
(3)中國又出現了相當程度、甚至極端化的官本位,把中國人推向為權追官。人人崇權愛官,人才奔官權,非官不人才。
(4)在一個非官即崇商的社會中,人才不為官就從商賺錢,智慧為商賺錢,計策陰謀為商賺錢,權官、商錢光明,科技、科研相當程度成下賤。
(5)高科技技工人才受打抑。工人成為下層甚至最下層人:一個現代國家,沒有高技術水平、甚至是多面手全能的技術工人,這幾乎是天方夜談。然而,中國工人的工資低,病難看,孩子讀書拜神仙,下崗易,住房難,啥事不難都要錢,人們恨貶當工人。一個沒有高術、多面手工人的制造業大國,高級技工人才荒早已經擺在面前。
(6)好多知識分子感覺自己是牛馬。多數知識分子在工農出身的老干手下工作還能得到尊重。然而,當他們落到一些知識分子官員手下;這些官員以內行自居,就只能當年當馬了;另一些落入中國式的一些業主資本家手下,除了他們高價雇傭的個別者外,多數者也被視為牛馬。一個把工人階級、把知識分子當牛當馬只知道榨取的加工業大國,不要說是社會主義國家呀,就是資本主義國家,前途也是讓人擔憂的。
3、惡性后果。中國的知識分子成為不滿的人群。好多科學技術人員爭相出國,盡管原因是多方面的,感到在國內窩囊受氣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科技成軟肋,教育不正業,官人成大堆,工人不甘為,困難地區沒人去,先富地區人才成堆;應該有的人才沒有,不該有的人才浪費;不該人多的人多,應該人多的人才人少。這一切形成了一個不良循環圈,嚴重的制約中國的發展。要破這個惡性圈,也絕不是易事。
(四) 不良產業循環圈。
1、 中國是兩大惡性產業循環圈。
(1) 低檔次、低產值出口性產業不良循環圈。前已經說了。
(2) 房地產業基建不良循環圈。
2、 房地產、基建不良循環圈。
其中包括以前的政績、形象工程;不急需要的少效益的基本建設工程項目;辦公大樓世界最一流;多數人住房難、甚至無房住,少數人房子又閑置……
房地產業說其是不良循環圈,是說它是畸形發展的。畸形的房地產業帶動起了少數的產業也成為畸形。
(1) 這個循環圈主要包括:
一個是,房地產商、建筑公司、裝修安裝公司等。
二個是,建材業中的水泥制造業、鋼鐵制造業,這兩項中國消耗著世界總量的30%到50%。是中國的大畸形產業。跟隨而附生的還有采煤、采礦、運輸、磚瓦、水泥制件等。
三是,地方官員控制的土地買賣。
被牽動的還有,銀行、基金、證券業等被不同程度的扭曲。
(2)一旦房地產出現危機、萎縮,這一個圈的所有行業都要受到波及,一榮具榮,一損具損。這個畸形圈維持難,不維持也難。
(3)中國已經顯現幾個不良后果:
首先,房地產商暴發,成為中國大掠奪角之一。
其次,地方官員熱衷于賣土地,收入成為地方官員腐敗、揮霍、奢侈的小金庫。
其三是,全國到處都在發拆遷熱,幾百萬元,甚至上幾千萬元的建筑物,說毀就毀,規模之大,數量之多,浪費之巨,人類歷史中除了戰爭之外是少有的。
其四是,房價飛漲,中國多數低收的人們望房興嘆。而一些特權人就多套房子。一面是沒有房子住,一面是大量的房子閑置浪費。增添社會矛盾。
3、 這兩個惡性循環圈互相促惡。
好多產業資本家把資本轉向房地產,一方面使中國制造的好多企業停產半停產,甚至人為的關門倒閉。另一方面進一步把房地產推向更畸形。
(五) 各種矛盾的綜合一起的不良循環圈。
官民矛盾:官權操縱立私興資,毀國企、集體、公有制……,嚴重侵害人民、人民群眾的利益。
官員內部也矛盾,腐敗者霸道,清廉者難官;多數官員同少數重權腐敗官矛盾。
勞資矛盾:壞惡業主資本家同官權聯合,不但毀了國有、集體企業,解雇工人、童工、奴工、延長工時、血汗工資,榨取工人血汗無止境。
腦體矛盾:知識分子總體說是改革開放的受益人群,好多人趁機脫離人民群眾,出現了腦體矛盾;更嚴重的是少數精英又借權、借資趁機掠奪而暴發,他們不但對立于普通的人民群眾,也同多數知識分子矛盾。這樣一個受益人群,卻又成為中國的最不滿人群。
城鄉矛盾:本質是農民同城里人矛盾。農民只能給城里人打工,臟累低工資的活、特別是建筑高樓是鄉下人干的,卻受歧視,受窮受累。
政策優惠地區同享受不到政策優惠地區矛盾。國家政策又讓、又扶助少數地區先發展。他們發展早了一些,比來后來才解禁的地區超前富了。他們又用他們早積累的資本去過其的掠奪后來地區,這僅是其一。其二,在他們已經大富了的條件下,如目下,國家還不得不向這些地區的外貿企業讓稅、退稅、金融支持、政策傾斜等。
對他們的傾斜、讓、退之利,又成為其他地區負擔。
中國的矛盾不知有多少?沿海與內地,中國央與地方,洋資附從同中資,中國人同外國人等等無數。無數的現實矛盾,既對立,又膠結在一起。不解決不行,又難于解決。最嚴重的問題是,不公平、不合理的現實,把好多人已經置于生存維艱,發展無望,失望后情緒騷動的狀態;而另一方面,靠掠奪暴發的人們,貪婪成性絕沒有絲毫收斂、改變之意,奔私奔資勁頭更大。他們吶喊著,不是要攻堅,就是要闖關,就怕反對者緩過神來。也有的人就怕他們的思想解放得不夠速度,就怕他們偉大的改革不能生米做成熟飯。
(六) 經濟同政治對立的不良循環圏:
這個循環圈已經成為幽關黨、人民、國家命運的問題。
1、政治經濟互促又統一。
經濟是基礎,有什么樣的經濟基礎便會有什么樣的上層建筑。政治是上層建筑的核心部分,政治制度是保護經濟基礎的。私有制霸權,必然導致資本主義國家制度。
中國經濟域的顛倒,是政治預期執導之果。政治變了方向的預期執導,保護著經濟的顛倒。經濟的顛倒,按執導者的方向發展下去,最終也必然出現政治制度的完全顛倒。
政治同經濟 ,或者說是經濟同政治,總是要互相促進又一體化進行的。不同的人群要求不同的政治、經濟一體化。背離人民、人民群眾的私性、資性政治,不可能做到真正讓經濟以利民為主,利民只能是捎帶的、為輔的。久持下去,就會變成一種欺騙。這既是理論上的早已定論,又是實踐進一步重復檢驗的結果。
中國改革到此前的經濟基礎,不但動搖了工人階級為領導的、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人民群眾當家作主的國家政治,也動搖了政治基礎。目下,社會上要求中國完全走向資本主義國家制度的叫聲沖天。
2、 這個循環圈包括:
(1) 駕(假)公性、實際私性化的理論,用被叫著市場化、實際上是資本主義私有化的經濟基礎,主導了中國的經濟。這個經濟基礎不可能需要公性的、真正代表。這個經濟基礎從一開始擴張,就同時在摧毀公性的代表。也就是工人、人民群眾是在走向沒有人代表。
(2)這個經濟基礎,不需要社會主義制度的上層建筑。從其張揚的那一天,就開始了毀人民當家作主;特別是張揚到不知姓啥了那一天開始,就決心要毀掉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制度。
(3)這個經濟基礎不需要工人階級先鋒隊的中國共產黨。需要駕(假)性“代表”也是暫時性的;其自始至終都不需要公性、真的代表;把真、假代表送進墳墓,是它的天性決定的。
聽聽社會的呼聲吧,代表者們遭到資性者,也遭到工人、人民群眾、人民的兩面的反對;當然,二者反對的方面是不同的、甚至是對立的。為什么呢?就是經濟基礎同政治的上層建筑的尖銳矛盾。不是調整一下完全變質變性了的經濟基礎;就是完全毀了上層建筑。兩條路只有一種選擇。
3、這個惡性循環圈的害性。某些理論從根本上說,那怕只是一個叫法的問題,也只能是暫時的。最終其必然倒向一邊,按中國此前、現在的情況看,已經在倒向資與私的一邊。看看一切質變的社會主義國家吧,他們都不同程度的引起了國家的、黨的、社會的動蕩和動亂,甚至有可能像蘇聯一樣導致國家的分裂。
(七) 私屬性官、資、精英主宰中國的不良循環圈。
到目前為止,私屬性的官、資、精英主宰中國這個惡性循環圈,是中國最核心的惡性循環圈。
其它的循環圈都是這個大循環圈的次生。
這個循環圈又不同于前面那幾個循環圈,它自身又由幾個主要的循環點組成。
一個是,黨的快速演變,又談何容易變。黨的變性同反變性的長期斗爭。
二個是國家的人民當家作主性的快速演變,又談何容易變。人民當家作主與反人民當家作主長期的斗爭。
三個是,中國社會主義體系主導性的快速演變,又談何容易變。也就是毀社會主義制度同保社會主義制度的長期斗爭。
這種長期的斗爭,都源于私屬性官、資、精英結合,從要主宰到真的主宰了中國之后,把中國拖入到惡性循環之中的。
不過其后果人們是不能不顧及的。惡性照樣發展下去,必然復辟資本主義制度;中國也可能出現動亂、分裂。
中國的事實與未來的可能結果,讓有的人在不知怎么享受,中國改革開放是完全正確、偉大成果的同時;又讓一切有良智的中國人,不得不捫心追問自己,如何面對中國人民?如何面對歷史?如何面對未來?蘇聯的經驗證明,那些沖鋒陷陣的名人、要人,多都進行了反悔。表現出他們的兩面性,一方面要搞這種變,又不想承擔人類歷史最高等給的罵名。同樣,中國的記級要人們,那怕他們鐵了心的要這種變,他們也不得不顧及世界、中國、現在加未來的人民,會怎樣嗤鼻、遺朽他們。
只有那些極性個人主義的、無恥得一無所羞的私資性的、鼠輩之類,才會不顧一切的、高叫著闖關,拼命的要造成他們做夢也想要的中國事實。
(此文待續)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