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業引進外資,戰略投資者為何變成投機者
導讀
(以下內容是財經媒體近日發表文章的匯集)
中國銀行業戰略投資者為何變成投機者
美銀食言 狂拋建行56億股H股
緊跟瑞銀美銀、李嘉誠拋售中資行解禁股
美銀李嘉誠減持 建行中行H股遭巨額套現
中資銀行股上演機構投資者"勝利大逃亡"
李嘉誠基金:減持非看淡后市
外資頻繁套現中資銀行股疑點大揭秘
外資狂拋中資行股為自保 專家稱不會清倉拋售
建行中行昨同遭外資股東減持 銀行股沽壓重重
H股"大小非"出籠打綠A股
誰是下一個"地雷"?
中國銀行業戰略投資者為何變成投機者
(顧蔚是路透專欄撰稿人,以下內容僅代表其個人觀點)
路透香港1月8日電---金融危機泛濫,母公司財政告急,中國銀行業3年前請來的一些戰略投資者一下子變成了投機者,僅本周三就發生了兩起外資減持中資銀行案.中資銀行今年利潤估計會大幅滑坡,加上很多原來預想的中外資合作未能實現,隨著戰略投資者禁售期紛紛屆滿,相信他們的"勝利大逃亡"才剛剛開始.
繼一周前瑞銀集團全數配售所持中國銀行(3988.HK: 行情)(601988.SS: 行情)股份後,周三美國銀行(BAC.N: 行情)減持建設銀行(0939.HK: 行情)(601939.SS: 行情)價值28.3億美元的股份,緊接著香港李嘉誠基金配售20億股中行股份.英國《金融時報》引用消息人士稱,中行的主要外資股東蘇格蘭皇家銀行(RBS.L: 行情)也有意減持.
中國銀行股比高峰時期已經跌了一半多,但戰略投資者還是賺了3-4倍,這給了他們盡快離場的動力.美國銀行有賺快錢之嫌,去年11月它逆勢行使期權,將其在建行的股份增持了近一倍,以每股2.8港元的價格從中央匯金公司購買了建行股份,市場當時就認為其將拋售禁售期已滿的建行股票.此番它以每股3.92港元的價格,向所謂的長線投資者轉讓56億股建行股份,這麼一增一減兩個月內取得約合8億美元左右的高額收益,同時還沒有影響它之前的持股份額.市場人士估計美銀還會接著減持,建銀股價周三大挫逾8%.
美國銀行11月廉價購入的建行股份是從其大股東中央匯金買來的,也就是從國家外匯儲備來的.去年5月美方就宣布要行權,但中方不愿意,無奈合同白紙黑字,說不出不讓別人行權的理由,拖到11月只能無奈答應.有意思的是近來匯金還高調增持三大上市的國有銀行股權,等于給外資戰略投資者的退出托市.中國主權基金一邊在賤賣中國國有資產,一邊又高價買入海外資產,難免引起中國民眾的非議.
網上有評論說,中國的股票對中國百姓是搜刮,對國外是送禮.中國給外國戰略投資者的條件實在是太優厚了,有一位參與策略投資的中介說,當初中國銀行業引進國外投資者準備上市,政府是把它作為政治任務壓下來的,下面的人自然要不顧一切把這件事情辦好.他們自己也承認,對于這種交易缺乏經驗,基本上是采納投行和律師的建議.
建設銀行是四大國有銀行中首先吃螃蟹者,當時國外金融機構還不愿投資,經過中央政府承諾注資、改組等,一些外國投資者被吸引過來.談判中外方處于強勢,和中方簽下了"不平等條約",美銀從建行那里拿到的大規模的廉價購買期權就是一個例子.除了之後被廣為詬病的"賤賣國有資產"之外,合約中還有一些相當苛刻的條款,其中包括建行如去美國開展業務,必須先與美國銀行協商等,據說美銀是擔心作為建行的投資者,要為建行在美國的行為承擔連帶責任.
**大難臨頭各自飛**
如果說之前外資銀行戰略投資者還擔心得罪中國政府,影響到其信用卡業務和保險執照等,因而不敢隨便拋售在中國的投資,但由于它們在中國大展宏圖的愿望遲遲無法實現,因此也就無所顧忌了.
外資銀行進入中國時,市場驚呼"狼來了",但現在民眾卻說看不到狼在哪里,因為外資行在中國水土不服.外資銀行由于網點數量較少,吸收人民幣存款能力較弱,而它們貸款業務的擴張又相當激進,難免造成流動性短缺.外資行擅長的是設計和銷售名目繁多的金融產品,但在中國連發信用卡都受到限制,難以施展優勢.金融危機之後中國民眾看到外資大行倒閉或者被國有化,更破滅了他們對外資行不切實際的幻想,紛紛把存款轉回中國國有銀行.
中資行和策略投資者們本為同林鳥,危機臨頭各自飛.當初中資銀行看重外資行作為策略股東,是希望它們能夠傳授信貸風險控制、金融產品設計和信息管理方面的經驗;而外資行希望能通過中資銀行的龐大網絡來銷售它們的金融產品,甚至分享在中資銀行的優質客戶.但中外資銀行本來就是競爭的關系,難以排除戒心通力合作.而中資機構也發現外資行在處理中國獨特的問題方面缺乏辦法,因此也就開始單干.
原來的外資戰略投資者,現在成了外資背景的"大小非"--即原來非流通的國有股和法人股股東,這些解禁的股票隨時可能砸下來,成為中國股市的一大不確定因素.現在外資急著要賣,根本原因還是不看好中資行的前景.由于如房地產和制造業等重要客戶的不景氣,理財等中間業務需求下降,還有存貸利差縮小等因素,今年中資銀行的盈利可能大幅下降.而政府又要求銀行加大貸款力度,這極有可能造成它們壞賬大幅攀升.
2009年中國經濟增速大幅下調已經沒有懸念,銀行業作為周期性很強的行業會首當其沖.外資作為中國銀行業的知情者,自然急著套現,這個時候賣出所持股權對已經低迷的中國股市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當年引進策略投資者的中國銀行業也得到了好處,起碼借了這些響徹全球的外資企業的名聲成功上了市.但吃一塹長一智,現在看來對策略投資者的不切實際的期望,付出的代價也太大了.
中外資銀行同床異夢,分道揚鑣也就成了時間問題,就看什麼時候賣能夠獲得最大收益了.這些外資"大小非"的拋售,應該被中小投資者作為一個重要的賣出信號.(完)
(本文刊出時,顧蔚對文中提及之證券未有任何直接投資,但可能透過基金間接持有相關證券.)
美銀食言 狂拋建行56億股H股
2009年01月08日 經濟視點報上海商報
金融危機重壓之下外資機構“丟卒保車”已然成風
見習記者 林鄭宏 商報記者 郭久葳
自瑞士銀行和蘇格蘭皇家銀行不堪金融危機重壓狂拋68億中行H股套現之后,市場就擔心類似丟卒保車的拋售中資行股份的行動將蔚然成風。僅僅一周之后,這種擔心就變成了現實——昨日,美國銀行減持建行56億H股,套現28億美元,由此引發建行H股大跌8.76%,金融危機下歐美銀行加速撤資加劇市場擔憂,工行H股昨日緊隨建行大跌7.26%,招行、中行和交行的H股走勢也相當低迷。
美銀急需資金或再減持
湯森路透的一份分析報告顯示,美國銀行本次以低于前日收盤價12%、每股3.92港元的價格出售了56.2億建行H股,占其總持有數的13%或建行總股本的2.5%,并由此套現220億港元。本次減持后,美國銀行持有的建行股份比例從19.1%下降至16.6%。
花旗銀行昨日報告認為,美國銀行本次減持的價格相當于建行2009年度“市賬率”(即股價除以每股賬面值比率)1.5倍,市盈率8.2倍,估值合理但不具備很大吸引力。未來美國銀行手中仍有5.7%(即約128億股)的建行H股準備出售。
香港富昌證券分析師表示,本次美國銀行大規模減持符合市場預期,建行H股昨日大幅走低主要還是在于未來的拋售壓力,因為美國銀行現在急需現金。
兩月增減持獲益63億港元
美銀減持建行股份一事早在12月下旬即有消息傳出,但隨后遭到了雙方的否認。另一方面,由于在之前的11月17日美銀還宣布將按照2005年的協議如期增持建行195.8億股,因此美銀減持建行H股的傳言一度偃旗息鼓。
但如今來看,當時美銀大規模增持建行似有短期套利的嫌疑。根據美銀2005年與匯金公司的協議,美國銀行的行權價格是根據“最近一期經審計每股凈資產的1.2倍”與“H股IPO價的1.0712倍”二者取其高的原則確定的。建設銀行(3.72,-0.15,-3.88%,吧)2008年9月30日經審計每股凈資產為2.05元人民幣,所以美國銀行的行權價格為2.46元人民幣,約2.80港元。而昨日美銀減持的56.2億建行H股價格雖號稱“賤賣”,也是達到了3.92港元/股,如此不難算出美銀2個月內從建行H股獲利近63億港元。
2005年建行與美國銀行正式簽署了戰略投資與合作協議,美國銀行以30億美元購入建行9%的股份(約合200億股),也就是說成本基本上在每股1港元左右。由此來看,如果以最初成本計算,美銀本次減持獲利近164億港元。
及時安撫難改股價低迷
建行昨日對美國銀行減持一事表態,認為在目前劇烈動蕩的國際金融環境下,美國銀行出于自身財務狀況等因素考慮,減持部分建行股份,屬于正常的市場行為。此外,美國銀行此次減持主要轉讓給長期機構投資者,而投資者對購買并持有建行股票反應強烈。
建行方面還強調,與美國銀行的戰略合作在過去三年多時間里已經取得了豐碩成果,雙方一致確認美國銀行減持部分股份不會影響雙方的戰略合作。美國銀行也多次公開表示,減持少量股份,不會改變其建行重要股東的地位,美國銀行對中國經濟和金融發展以及建設銀行的未來充滿信心,未來將繼續與建行在各個業務領域展開深入合作。
但是昨日建行H股并沒有理會公司方面的安撫,全日走勢低迷,最后報收于4.06港元/股,大跌8.764%;建行A股也一路走低,報收于3.87港元/股,跌2.52%。
工行或成下一個受害者
美銀拋售建行56億H股不僅給建行的股價帶來了巨大的壓力,也讓其他中資銀行的H股蒙上一層陰影。因為市場擔心國外戰略投資方在未來將跟進瑞銀和美銀步伐大舉拋售手中中資行股份套現,工商銀行(3.54,-0.08,-2.21%,吧)(01398.HK)、中國銀行(2.94,-0.06,-2.00%,吧)(03998.HK)和交通銀行(4.95,-0.16,-3.13%,吧)(03328.HK)的H股昨日紛紛走低,跌幅分別達到了7.26%、3.167%和4.516%。
香港富昌證券總經理Francis Lun擔心工商銀行將成為下一個目標,“工行的壓力一點不比建行小,受到金融危機重創的歐美投資方隨時有可能跟進減持。”
資料顯示,2006年4月28日高盛集團、安聯集團和美國運通公司三家境外戰略投資者投資約38億美元購買工商銀行241.85億股,股權比例總計為8.45%。
工行的壓力在昨日的股價上面即有所反應,該行H股全日7.26%的跌幅緊隨風暴中心的建行,而早盤有一段時間跌幅甚至高于建行;同時A股方面也是如出一轍,工行2.16%的跌幅在銀行股中僅次于建行。
新聞鏈接
李嘉誠減持中行20億H股
繼瑞士銀行拋33.78億股中國銀行H股后,昨日有報道稱,李嘉誠基金會有限公司正在配售20億股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股票。
該報道透露,李嘉誠基金會以每股1.98-2.03港元的價格向投資者配售中國銀行H股,較中國銀行周三收盤價2.14港元折價5%至7.5%。李嘉誠基金會是在中國銀行2006年年中香港上市前的首次公開募股?穴IPO?雪中買進這些股票的。
報道透露,李嘉誠基金會出售的中國銀行股份約占其所持股權的30%-40%。上述股票有90天的鎖定期,美林公司為此次交易的獨家簿記行。
此前不久,瑞士銀行宣布已通過配售方式向機構投資者出售全部所持中國銀行H股,共計33.78億股,約占中行總股本的1.33%。
中國銀行已對瑞銀拋售行為做了回應,中行新聞發言人王兆文表示,瑞銀拋售中行解禁股,是對方“出了問題”。他指出,目前并未有另三家戰略投資者拋售中行解禁股的消息,如果戰略投資者要出售所持中行股票,會提前通知中行,但目前并未得到任何通知。蘇格蘭皇家銀行、淡馬錫和亞洲開發銀行所持中行8.25%、4.13%和0.20%的股票已于去年底解禁。
緊跟瑞銀美銀、李嘉誠拋售中資行解禁股
《每日經濟新聞》
繼瑞銀在解禁首日清空中行H股后,又有兩家戰略投資者做出了拋售中資銀行解禁股的決定。昨日,先是美國銀行宣布,將拋售56億股建設銀行股權,套現金額達28億美元。此后,市場再度傳出消息稱,香港億萬富豪李嘉誠也將拋售所持20億股中國銀行股權,套現金額達到40.6億港元。
昨日,建行、中行股價應聲下跌,建行(00939,HK;601939,SH)H股股價暴跌8.76%,收盤于4.06港元,中行(03988,HK;601988,SH)H股股價下跌3.17%,收盤于2.14港元。
美國銀行套現28億美元
昨日,市場傳出消息,稱美國銀行準備通過配售方式,向機構投資者銷售56億股所持建設銀行股權,每股價格3.92港元。這一價格與本周二建行收盤價相比,相當于打了八八折。通過這次拋售,美國銀行將套現28.3億美元。
截至昨日,美國銀行共持有建行股權447.13億股,占建行全部股權比重約19.13%。此次拋售后,美國銀行所持建行股權比例將下降至16.6%。
事實上,早在去年12月,坊間便傳出美國銀行要拋售建設銀行股權的傳言,當時美國銀行所持建行股票已于10月27日正式解禁。
昨日,美國銀行新聞發言人ScottSilvestri拒絕對最新拋售建行股票計劃發表評論。
建設銀行新聞發言人昨日就美國銀行減持建行股份發表講話,稱在目前劇烈動蕩的國際金融環境下,美國銀行出于自身財務狀況等因素考慮,減持部分建行股份,屬于正常的市場行為,建行對此表示理解。
李嘉誠加入拋售大軍
昨日,據媒體報道,香港億萬富豪李嘉誠正在出售中國銀行的H股,以籌集最多40.6億港元,約5.24億美元的資金。配股事宜由美林負責。
報道稱,此次拋售中行股權的,是李嘉誠旗下公司MagniticoHoldings。該子公司是香港慈善基金組織,該基金會擬配售20億股中行股份,每股作價在1.98至2.03港元之間,套現金額約39.6億港元至40.6億港元之間。
李嘉誠旗下公司MagniticoHoldings是中行引入的戰略投資者之一,當時斥資7.5億美元,購買了中行約2.42%的股權。
昨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致電中國銀行新聞發言人王兆文,但由于其手機關機,記者并未得到中行對此事的評論。
由于李嘉誠有著亞洲股神的光環,因此拋售行為備受市場關注。光大證券銀行業分析師金麟表示,這不是一個支撐市場的消息,這表明李嘉誠先生對股價后市缺乏信心,或者其對銀行業整體看法偏負面。
專家:不能簡單說"賤賣"
目前,多家戰略投資者已經加入拋售中資銀行解禁股的行列,由于戰略投資者持股成本低,一旦拋售解禁股,其獲得的高額收益就將變成真金白銀。對"中資銀行賤賣論"的質疑聲音,也隨之增強。
光大證券銀行業分析師金麟表示,不能簡單以賤賣論來說事。當時境外戰略投資者進入,正是中資銀行處境較為糟糕的時候:剛剛剝離壞賬,資本充足率很低,得到的信用評級也低。因此,引入美國銀行等知名境外戰略投資者,不但能吸引其注入資本金,同時也有助于中資銀行在二級市場融資,并提高增發價格。
金麟表示,"境外戰略投資者都為此支付了對價,并獲得相應的期權。當時價格很低,因為有風險。而現在,這些付出都獲得收益。"
中央財經大學教授郭田勇表示,金融危機下,戰略投資者對未來經濟和資本市場不一定看好,特別是在目前弱市情況下,拋售的欲望就更強一點,"但是還不至于會出現集中性大規模出逃情況。"
美銀李嘉誠減持 建行中行H股遭巨額套現
市場人士關于美銀減持的擔憂終成事實。
1月7日,美國銀行以每股3.92港元的固定價格出售56.2億股中國建設銀行(下稱"建行")的股票,比建行在此前一天的收盤價4.45港元大幅折讓11.9%。
以1月5日1美元兌換7.75港元的匯價計算,美銀此次減持可套現28億美元。2005年美國銀行入股建行的價格是1.32港元,此次出售建行股份,美國銀行凈賺18.85億美元。
剛剛與美國銀行合并的美林,以及瑞銀集團將負責此次配股。
問題是,美國銀行為何在此時減持建行,又將轉讓給什么人?美林消息人士向本報記者透露,美國銀行持有的建行股權將轉讓給來自美國、歐洲以及亞洲的長期機構投資者。
但具體轉讓名單,該消息人士并未透露。
1月7日,受配股消息影響,建行股價從早上開始一路下跌,當日收報4.06港元,下跌8.764%。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美銀大手筆配售建行的同日,再有市場消息傳出,長和系主席李嘉誠旗下的李嘉誠基金,也正透過美林以折讓價沽出20億股中國銀行(03988.HK,601988.SH),套現40﹒6億港元。
21世紀經濟報道報道,據稱,李嘉誠是次配售由美林安排,每股配售價為1.98-2.03港元,較中行7日收市價每股2﹒14港元,折讓約5﹒14%-7﹒48%。
可見,近期外資股東集中拋售中資銀行股已經不再是傳聞。
減持源于財務壓力?
對于一向堅稱視建行為長期投資的美銀來說,這次大幅減持背后的原因頗惹人揣測。
瑞銀投資研究董事王瑤平在1月7日對本報記者表示,"美國銀行減持應該出于自身財務考慮,因為美國很多銀行都要接受政府的支援,所以它們沒有理由手里擁有太多的外國的股票。這是主要原因,而并不是因為美國銀行與建設銀行的合作方面的問題,或者說他們覺得現在的估值太高。"
建行發言人證實了該說法。
建行發言人表示,美國銀行出于自身財務狀況等因素考慮,減持部分建行股份,屬于正常的市場行為,建行對此表示理解。
據稱,美國銀行此次減持主要轉讓給長期機構投資者,目前配售認購熱烈。
光大證券銀行分析師金麟分析稱,美銀此時減持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補充自身流動性,二是讓季報和年報好看些。他指出,國外銀行貸存比通常在80%甚至更高水平(遠高于國內60%-70%的水平),在金融危機背景下,拆借資金不僅困難,且利率很高。美銀剛剛完成對美林的收購,流動性和資本金不足情況會顯得非常嚴峻。其次,國外銀行的年報通常比國內出得早,現在出售可以收回一部分浮盈收益,提高銀行盈利指標。
1月5日,美銀網站公布,董事會已通過優先股季度現金分紅計劃。"美銀很需要現金",金麟表示。
2008年10月27日,美國銀行原持有建行的191億H股正式解禁。彼時,美國金融機構正處于極度困難時期,當時國內市場人士擔心美銀會大幅減持以自救。但在之后不到一個月內,美銀不僅沒有減持,反倒行使期權大幅增持建行195.8億股,使其持股比例從原來的10.75%增加至19.13%。
中銀國際銀行分析師袁林認為,美國銀行未選擇在2008年10月底減持主要原因是股價太低(2.5港元/股),而且"在當時情況下也很難尋找到合適的買家"。
上述美林人士告訴本報記者,在本次配售完成后,美銀還將持有16.1%建設銀行股份。
除了美銀之外,目前淡馬錫控股也可以出售其在建行的99億股份,因為根據建行的上市文件,去年8月底就已經結束鎖定期。王瑤平說,根據目前的情況,美銀或其他機構在未來可能會繼續減持。
標準普爾金融機構評級資深董事曾怡景1月7日也表示,"從短期來看,這種大幅減持當然會對股價有壓力,但是從評級的角度來看,我們認為,這對中資銀行的評級并不會造成直接的影響。"
建行發言人強調,建行與美國銀行的戰略合作在過去三年多時間里已經取得了豐碩成果,雙方一致確認美國銀行減持部分股份不會影響雙方的戰略合作。美國銀行多次公開表示,減持少量股份,不會改變其建行重要股東的地位,美國銀行對中國經濟和金融發展充滿信心,對中國建設銀行的未來充滿信心。建行將繼續與美國銀行在各個業務領域展開深入合作。
此前,建行戰略協助項目辦公室主任孫建政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亦表示,建行與美銀戰略合作期限至少7年,美銀增、減持出于商業利益,不影響雙方合作。
配售一度遇阻
就在距離現在不足一個月的2008年12月15日,美國銀行曾經計劃配售建行的股份,后來又突然取消計劃。有市場人士揣測,美國銀行去年底取消配售計劃,與中國證券法對于持股量5%以上的股東賣出股票的規定有關。
根據《中國證券法》第47條,持有上市公司5%股份以上的股東,將持有該公司的股份在買入后6個月內賣出,或者在賣出后6個月內買入,所得投資收益歸公司所有。
美國銀行原來持有10.75%建行股權,在去年11月28日透過行使認購期權,向建行最大股東中央匯金公司增購建行股份至約占該行已發行股份總數的19.13%,涉及金額超過70億美元。因此,按照證券法規定的6個月期限,美銀要到今年5月底才可進行配股。
不過香港某外資律師行一位律師在1月7日對本報記者表示,《中國證券法》的適用范圍為在中國境內交易的A股和B股,對于H股并不適用。所以美國銀行在去年12月取消配售計劃,應與證券法并沒有直接關系。
警惕蝴蝶效應
繼上周三瑞士銀行拋售中行34億H股后,美國銀行成為第二個在鎖定期結束后出售中資行股份的境外戰略投資者。在中國各大行中,目前禁售期已滿的戰略投資者還有,中行的戰投蘇格蘭皇家銀行、新加坡淡馬錫(私人)控股、亞洲開發銀行,交行的戰投匯豐銀行,工行的戰投高盛、美國運通等。
對本次建行的的配售,華爾街日報報道稱,購買美銀上述股份的投資者將受到120天禁售期的約束。
"從禁售期限可看出,購買者基本上都是財務投資者而不大可能是長期投資者。投資者完全可以在三個月禁售期后再向市場拋售股份,這與美銀當前在二級市場拋售股份的影響有很大相似之處,只不過延后了時間而已。而且美銀是打折出售股份,投資者完全可能在三個月后賺到錢。假如美銀今后分批次繼續這樣減持建行股份,會對建行股價造成持續打壓"。袁林分析稱。
在她看來,28億美元對美國銀行這樣一個資產超過2萬億美元的大銀行來說,實際上只是杯水車薪,在建行股價還比較低的情況下減持,這里面可能還有對中國銀行業前景不樂觀的因素。
"如果它非常看好建行前景,非萬不得已是不會輕易減持的",袁林的理由是,減持之后美銀以后再想進來相當困難:一是入股中資行本身審批非常嚴格,二是目前的套利行為肯定會給中方留下不好的印象。
2008年12月31日,瑞銀宣布將其所持約34億股H股售予多家機構投資者。中行新聞發言人表示,瑞銀所持中行股份限售期已滿,可以選擇出售,這不影響雙方合作關系,不會影響中行的經營和財務狀況。中行尚未收到其他3家境外戰略投資者--蘇格蘭皇家銀行、新加坡淡馬錫(私人)控股、亞洲開發銀行減持的通知。
袁林估計,接下來幾大行的戰略投資者都有減持套現的可能。而蘇格蘭皇家銀行和高盛的可能性最大。她指出,要警惕這些戰略投資者也選擇美銀的方式套現離境。
銀河證券張曦認為,美銀確實存在分批次減持的可能,"它有期權協議在手,可以邊減邊增持"。同時,也不排除中行、工行等的戰略投資者效仿美銀陸續出售到期股份。但她認為,戰略投資者出售股份的主要原因是自身流動性緊張,不可能是擔心中國銀行業的前景。她表示,中國銀行業尚未完全開放,其真正價值遠未完全體現出來,"投資中國的銀行比投資歐美市場肯定劃算得多"。
金麟亦表示,中國銀行業目前的ROE基本在20%以上,普遍高于國外銀行15%左右的水平。"戰投入股中資行是看長期成長性的,而且減持后再想增持不易"。
與建行股份大跌相反,1月7日,美國銀行股價上漲2.15%至14.28美元。
中資銀行股上演機構投資者"勝利大逃亡"
種種跡象顯示,中資銀行股正在上演大型機構投資者的"勝利大逃亡"。
建設銀行本周三證實,美國銀行當天已出售所持建設銀行的H股56.2億股,令其對建行的持股比例從19.1%降至16.6%。而在一周之前,瑞士銀行宣布,已向機構投資者賣出了中國銀行的H股34億股。
市場相信,其它外資投行將效仿上述減持行為。蘇格蘭皇家銀行、淡馬錫控股、亞洲開發銀行和三菱東京UFJ銀行所持有中國銀行合計12.78%的股權已于一周前解禁;工商銀行的戰略投資者包括高盛和安聯,其禁售期也將于今年4月份屆滿。
機構的拋售打擊中資銀行股價大幅跳水。本周三,建設銀行H股暴跌8.76%,創其歷史第三大單日跌幅;同時,工商銀行、中信銀行均跌逾7%。A股市場亦受到波及,建設銀行A股和工商銀行A股均跌逾2%。
瑞銀指出,對中資銀行2008年收益前景的擔憂情緒使該類股人氣惡化。該行認為,中資銀行2008年收益令人失望的可能性越來越大,因為銀行管理層可能采取更加激進的撥備政策以提高不良貸款覆蓋率;瑞銀更預計,截至第三季度的不良貸款余額很大而且覆蓋率較低的銀行第四季度的利潤可能很低,甚至出現虧損。
而對于美國銀行和瑞銀這樣的戰略投資者來說,所擔心的顯然不僅僅是短期的業績波動。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國銀行業的黃金時代可能已經結束。
為刺激國內投資和消費需求,以防止經濟下滑,自去年9月份以來,中國央行五度下調貸款利率(累計降息216個基點),已導致銀行業息差大幅收窄--凈息差每下降10個基點將導致上市銀行盈利平均下降8.6%;與此同時,從去年11月份以來,中國政府還宣布了一系列的刺激經濟政策,而國內銀行無疑將降低信貸門檻,從而導致不良貸款再度上升。
中銀國際分析師袁琳指出,中國銀行業本來自身抗周期的能力就不強,政策指導下的反周期貸款擴張更減弱了銀行抗周期的能力,銀行業的受損程度可能高于經濟實體的衰退,而復蘇的時間可能晚于其他周期類行業。
她預計,未來隨著企業和個人金融服務需求的減弱以及調控政策的影響,中國銀行業的業務量以及利潤率均會受到極大的挑戰,此外資產質量的隱憂可能逐步變為現實。預計上市銀行2009和2010年的凈利潤將分別同比下滑3.7%和26%;同時,支持經濟增長的結果導致中國銀行業在1-2年后陷入危機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銀行業的黯淡前景在首家公布2008年業績快報的浦發銀行上已開始體現。盡管浦發銀行2008年稅后凈利潤同比勁增近1.3倍,但四季度卻環比劇降了50%;同時,其四季度不良貸款撥備僅為17億元,遠遠低于市場預期的24億元。
據瑞銀證券對基金經理的調查顯示,在國內基金的股票投資組合當中,銀行股大多只占10%(極端情況下為5%左右),大大低于滬深300指數中銀行股18%的權重。
基金經理們預計,如果央行繼續下調基準利率,凈息差收窄將是營運主要擔憂,許多人預計09年行業凈息差將跌至接近2.5%的水平。(證券時報)
李嘉誠基金:減持非看淡后市
美銀減持建行(0939)屬于投資者意料之中,但李嘉誠基金會甩賣中行(3988)的大手筆卻是眾人始料未及。由于李嘉誠投資眼光奇準,其于淡市下仍力沽中行,業內認為是看淡后市的訊號。李嘉誠基金發言人昨日表示,該基金是次配售20億股中行,占持有股份40%;今后將長期持有余下的30億股。該發言人強調,減持個股不代表看淡后市,只是由于該基金內部資金分配調動。這是中行近半個月內第二次遭減持,累計達54億股。中行昨日收報2.14元,跌3.17%。
余下60%長期持有
據路透獲得的銷售文件顯示,李嘉誠基金會昨日以每股1.98-2.03元價格,配售中行20億股股份,較昨日收盤價2.14元折讓5-7.5%,通過這次配售該基金最多可套現40.6億元。繼瑞銀在去年底禁售期屆滿后,立刻出售所持有近34億股的中行股份,投資者紛紛猜想,蘇格蘭皇家銀行將是下一個減持中行的外資股東,誰知李嘉誠基金搶先一步沽出中行。
售中行凈賺18億
李嘉誠在中行上市前,于05年8月透過旗下慈善基金斥資近58億元,入股中行51億股,每股平均成本價約1.13元。照此計算,是次減持該基金帳面凈獲利最高達18億元。
蘇皇銀行料跟隨
瑞士銀行在股份解禁后翌日,即向機構投資者悉數配售05年購入的34億股,每股配售價約1.87元,消息稱,瑞銀入賬約4億美元(31億元)。當前,蘇格蘭皇家銀行仍持有209.43億股中行股份,亦有沽售壓力;淡馬錫持有中行的104.71億股股份,亦已期滿解禁。 (.香.港.文.匯.報)
外資頻繁套現中資銀行股疑點大揭秘
繼瑞銀悉數拋售中行H股后,美國銀行昨日大幅減持建行56.2億H股
編者按:在2008年12月25日本報推出的財經大盤點系列報道之"2008金融股權迷宮八張牌"中,就以"左手進右手出牌--美國銀行增持建設銀行(601939)"為題對此進行了鞭辟入里的分析。事實證明,我們的分析是站得住腳的。我們將繼續對此類事件進行追蹤報道。敬請讀者關注。
據外電報道,美國銀行1月7日以每股3.92元的價格減持56.2億股建行H股,套現約220億元,持股比例由19.13%減至16.6%;減持價格較當日收市價4.45元折讓11.9%。此前,在限售期于2008年12月31日結束后,中國銀行(601988)戰略投資者瑞士銀行也已將其所持33.78億股中行H股、占中行總股本1.33%的股份(占中行H股總股本4.44%)悉數拋售。
外資行如此集中拋售中資銀行股,究竟透露出什么信息?
中資銀行股遭外資連續減持
因建設銀行遭美國銀行減持,連帶香港股市中資銀行股昨日全線崩跌,A股亦隨之震蕩下挫,銀行股領跌A股市場,建設銀行收跌2.52%,中國銀行收跌1.96%。
頻繁減持行為引起市場擔心其它外資行近日或跟隨減持,造成建行和其他銀行類股短期拋壓較大。據悉,除了建設銀行外資戰略投資者持股鎖定期已于2008年12月31日結束,蘇格蘭皇家銀行、淡馬錫和亞洲開發銀行所持中行8.25%、4.13%和0.20%的股票也已于去年底解禁;工商銀行(601398)戰略投資者包括高盛和安聯,其禁售期將于今年4月份期滿;招商銀行(600036)外資戰略投資者持股鎖定期也將在4月到期。
西南證券金融業分析師付立春對此表示,總體來說,銀行股面臨的拋壓確實較大,特別是對那些戰略投資者為自身損失較大的國際金融機構的銀行,這一現象將更為突出。
建設銀行新聞發言人周三表示,美國銀行出于自身財務狀況等因素考慮而減持部分建行股份,而且此次減持主要轉讓給長期機構投資者。雙方一致確認美國銀行減持部分股份不會影響雙方的戰略合作,建行將繼續與美國銀行在各個業務領域展開深入合作。同時,美國銀行也多次公開表示,減持少量股份不會改變其建行重要股東的地位;美國銀行對中國經濟和金融發展充滿信心,對建設銀行的未來充滿信心。
而此前瑞銀減持中國銀行H股后,中行新聞發言人王兆文也表示,瑞銀拋售中行解禁股,是對方"出了問題"。他指出,目前并未有另三家戰略投資者拋售中行解禁股的消息。如果戰略投資者要出售所持中行股票,會提前通知中行,但目前并未得到任何通知。
盈利能力下降是背后原因之一?
那么,除了外資機構急于融資擺脫自身困境,還可能有別的原因嗎?
世紀證券一份研究報告指出,由于國內銀行短存長貸的信貸結構,在2008年連續5次降息后,國內基準利率步入下降通道已經對銀行凈息差形成明顯的削減效應,而且會在2009年初繼續作用在重新定價的貸款利率上,最終反映到銀行盈利能力的回落上。此外,從目前宏觀經濟形勢看,未來進一步降息以刺激經濟的預期較強,令未來銀行凈息差再度收窄的壓力較大。因此,盡管央行同時降低了法定存款準備金及下調活期存款利率,銀行近年因高息差帶來的業績高速增長,在今年將告一段落。
報告還指出,2009年銀行業的信貸業務增速與息差將低于2008年,而信貸成本也面臨上升壓力,中間業務收入也難以再現過去兩年的繁榮局面,整個銀行業經營壓力在2009年將進一步加大。可以預見,銀行將面臨增長放慢,風險加大的局面。
花旗發表報告稱,維持建行H股持有評級,目標價4.75港元,比市價仍溢價16%。花旗并指美銀減持價相當于2009年度市凈率1.5倍及市盈率8.2倍,估值合理(但不算非常吸引);建行現價也已頗為反映估值。以上一交易日股價計算,建設銀行A股市盈率14.86倍,中國銀行A股市盈率14.67倍,工商銀行A股市盈率16.20倍。而遭減持時建行和中行H股的市盈率分別為8.24倍和6.47倍。
星展銀行亦維持對銀行業的謹慎觀點,考慮到經濟前景面臨挑戰,星展銀行持續關注是否有為刺激經濟和資產質量,而對中國各銀行繼續出臺非對稱政策的趨勢,例如繼續降息將給銀行凈邊際利息帶來不利影響。 (.才.山.丹 .證.券.日.報)
外資狂拋中資行股為自保 專家稱不會清倉拋售
繼瑞銀去年12月31日拋售中行33.78億股H股獲利4億美元后,昨日建行也證實,美國第三大銀行--美國銀行(以下簡稱"美銀")7日以每股3.92港元出售56.2億股建行H股,價值約28.3億美元,一次性獲利約11.3億美元。專家認為,由于外資受其自身財務壓力較大,今年拋售中國上市公司股票的情況可能增加,但對銀行業影響不大,且這并不意味著海外戰略投資者的全面退出,中國仍然是未來全球最具投資價值的地區之一。
減持為自保
昨日上午10時,美銀以股份配售方式售出56.2億股建行H股股份,每股固定價格在3.92港元,比建行H股周二收盤價4.45港元低12%。此次美銀減持的股權約占建行H股總股權的2.5%,減持前美銀所持建行H股股份占比為19.1%。
對此,建行昨日發布公告回應稱,鑒于美銀自身的財務狀況,其減持建行股份是"正常的市場行為"。建行同時強調,美銀的減持不會影響他們之間的戰略伙伴關系,同時雙方將繼續在多個領域展開合作。自初始投資后,建行已成為全球市值第二大銀行,而美銀位置則下滑至第七位。
受該消息影響,建行H股昨日以4.4港元低開,全日大挫8.76%,報收4.06港元,而同期大盤恒生指數收跌3.37%。建行A股間接受壓,較前一交易日下跌1.01%至3.93元。
"很有可能是發達國家那些財務狀況比較好的機構投資者在接盤。"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政治與經濟研究所國際金融研究中心秘書長張明對本報記者表示,"金融危機下,為了新一輪資產投資布局,很多機構將中國作為'抄底'首選。"
暫時之舉
"未來一段時間,外資戰略投資者拋售中國上市銀行股票的情況可能會增多。"中央財經大學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認為,2009年全球經濟增速將放緩,甚至出現衰退。許多海外戰略投資者可能會面臨現金流緊張的問題,同時中國經濟開始進入深度調整期,資本市場不穩定因素增多,因此外資現在抽身而退在情理之中。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李眾敏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從獲利角度而言,中國還是全球范圍內投資回報率最高的地區,現在出售中國上市公司股票實屬不得已之舉。
但張明強調,瑞銀、美銀拋售部分H股,并不意味著海外戰略投資者的全面撤退。郭田勇也表示,拋售中國股票只是外資為緩解資金流動緊張的暫時之舉,未來出現清倉拋售的可能性并不大。事實上,此次減持之后,美銀仍持有16.6%的建行H股,且美銀在2008年11月的一份聲明中表示,將保持對建設銀行長期、重要的戰略投資者地位。市場普遍認為,為維持重要股東地位,美銀再次減持建行股份的機會不大。
下一家工行?
值得注意的是,昨日市場還傳言,香港李嘉誠基金昨日以每股1.98-2.03港元的價格,配售中行20億股股份,配售價較當日收盤價折讓5%-7.5%。這是繼瑞銀之后,第二個折價減持中行的戰略投資者,同時坊間還傳出蘇格蘭皇家銀行也將加入減持行列。
外資銀行減持中資銀行股權套現大有愈演愈烈之勢,反映外資對中資銀行盈利增長的擔憂增強。目前,除了中行、建行外,工商行、交行及中信銀行也有外資參股。其中,高盛持工商行4.93%的股權;西班牙BBVA銀行持有中信銀行4.83%的股權;匯豐持有交行18.6%的股權。有分析師認為,工商行的外資股東持股分散,每家所持股權較少,因此被減持的可能性較大。
受此預期影響,昨日港股銀行板塊下跌嚴重。其中,中行H股收盤下挫3.17%,而今年禁售期亦會屆滿的工商行則大挫7.26%。(.北.京.商.報)
建行中行昨同遭外資股東減持 銀行股沽壓重重
美國銀行昨日在香港市場減持建設銀行約2.5%的股權,同日,香港李嘉誠基金緊接著配售中國銀行20億股股份。
市場預計,由于外資股東在全球金融危機中已飽受打擊,為舒緩自身的財務壓力,外資戰略投資者減持中資銀行股的消息將陸續出現。
本報訊 中國建設銀行和中國銀行H股昨日雙雙遭外資股東減持。繼美國銀行減持價值28.3億美元的建行股份,以舒緩自身的財務壓力后,香港李嘉誠基金緊接著開始配售中國銀行20億股股份,套現最多5.2億美元。
銷售文件顯示,美國銀行正在配售56.2億股建行股份,作價每股3.92港元,較本周二收市價有12%的折讓,市場此前已普遍預期美國銀行會出售股份,以救助其受困的美國國內業務。建行H股股價昨日隨之受壓,收盤大挫8.76%。
而另一份銷售文件顯示,李嘉誠基金正以每股1.98~2.03港元的價格,配售中國銀行20億股股份,配售價較周三收盤價折讓5%~7.5%。中行H股昨收盤下挫3.17%,此前中行已遭瑞銀減持。
"外資金融機構目前財務壓力很大,考慮到其有巨額資金沉淀在中資銀行的股票上,又是以低廉的價格進入的,現在有利可圖時賣出,可以理解。"惠譽評級金融業分析師溫春嶺說。
富昌證券總經理藺常念也說,"雖然市場對這次配售早有預期,但投資者擔心的是外資股東會進一步出售持股,他們需要錢。"
本次美國銀行減持約建設銀行約2.5%的股權,若減持完成后,其仍持有約16.6%建行股權。以美國銀行在建行IPO時的認購價計算,其可獲得約11.3億美元的盈利。
銀行股沽壓重重
有分析師提到,外資減持中資銀行股的另一原因,是在經濟不景氣下,中資銀行股的盈利增長放緩。
"這些所謂外資戰略投資者,更多的實質上是財務投資者的角色。如果他們對中資銀行未來的經營狀況有疑慮,擔心未來銀行資產質量可能下降,也會選擇在這個時候賣出所持股權。"溫春嶺說。
市場預期中國銀行接下來還可能被蘇格蘭皇家銀行減持。而今年禁售期也將屆滿的工行H股昨日則大挫7.26%。
溫春嶺指出,工商銀行的外資股東持股分散,每家所持股權較少,因此被減持的可能性較大。據悉,工行的戰略股東包括持股4.9%的高盛和分別持有1.9%和0.4%股權的德盛安聯與美國運通;其中50%股權的禁售期會在4月屆滿,其余的在10月到期。
新聞鏈接:
標普:中資行呆壞賬率或上升
評級機構標準普爾周三稱,在信貸成本上升以及收費收入放緩的環境下,今年內地銀行的未計利息、稅項、折舊及攤銷之利潤率將收窄50%,平均貸款利率則會由去年6月的水平進一步下調300基點;在此預期下,內地銀行的隱含壞賬率將揚升204基點。
"若經濟增長放緩情況較預期差,中央減息幅度更可能提升至400基點,這會令銀行的利潤進一步受壓,隱含壞賬率亦會進一步上升。"標普金融機構評級副董事廖強指出。不過,由于內地銀行的貸存比率都處于66%以下的低水平,反映其資金風險較區內其他銀行的低。(.廣.州.日.報)
H股"大小非"出籠打綠A股
美國銀行出售56億股建行H股
在連續反彈了兩天后,昨日大盤下跌13.13點,跌幅0.68%,收出2009年第一根陰線。滬深兩市累計成交991億元,較周二縮量8%。A股縮量下跌與昨日美國銀行出售限售期滿的56億股建行H股密切相關,類似于A股"大小非"的限售股出籠套現,導致中資銀行H股普遍大跌,A股銀行股也因此全盤下挫,拖累大盤收綠。
后院起火
外資行拋中資股救急
繼瑞銀近日拋售中行H股后,昨日上午10點,美國銀行向市場配售了56億股建行H股股份,持股比例由19.13%降至16.6%。據了解,美國銀行此番以相當于前日建設銀行H股收盤價12%的折價,即3.92港元/股,向投資者轉讓了價值28.3億美元的建行H股股份。
之前,美國銀行在去年5月28日以每股2.42港元的價格從匯金公司購買60億股建行H股股份。由于中國證監會出臺過增持上市公司股份六個月內不得隨意轉讓、否則轉讓收益仍歸屬上市公司的規定,在"限售"半年期滿后,美國銀行昨日開始出手賣票。美國銀行這"一增一減"取得約合10.83億美元的收益。
美國銀行減持建行并非對建行發展前景看空,據建行新聞發言人介紹,美國銀行在此次出售交易前已知會建設銀行,減持是在目前劇烈動蕩的國際金融環境下對自身財務狀況等因素考慮而作出的,屬于正常市場行為,雙方一致確認不會影響雙方戰略合作。這與瑞銀減持中行的原因一致,都是外資行套現以解決自身困境。美國銀行此次減持主要轉讓給長期機構投資者。
市場人士分析認為,美國銀行減持建設銀行除了緩解因金融危機導致的自身財務危機外,其持有建行比例過高也促成其必然減持。由于按約定美國銀行持有建行最終的比例維持在10%左右,減持前比例達到了19.13%,且美國銀行的首批股份已經于去年10月底解禁,所以美國銀行減持建行股份成為遲早要進行的舉動。
拋售預期
影響A股短期走勢
雖然減持是配售給機構投資者,不直接在二級市場賣出,對市場直接沖擊不大。但昨日建行走勢卻明顯受到拋售影響。建行H股昨日低開低走,午盤時跌幅已接近6%,午后繼續下挫,收盤下跌8.76%。而成交則創出天量水平,達到279億港元,較周二放大近12倍。建行H股單只股票成交占到港股全天成交的三成以上,說明在美國銀行拋售的情況下,不少中小投資者也選擇賣出。
建行H股大跌,其他中資銀行股也難以幸免,工行H股、招行H股跌幅超過6%,中行H股、交行H股跌幅也超過3%。H股中銀行股的下跌,直接促成A股銀行股回落。昨日A股銀行股中建行、中行等跌幅超過2%。由于銀行板塊在A股中權重最大,其集體下跌直接拖累指數回落,成為昨日大盤收跌的直接原因。
分析人士認為,在瑞銀售出了中國銀行H股股份34億股后,美國銀行昨日減持建設銀行,這讓市場擔心其他外資投行將跟隨減持行為而減持。目前蘇格蘭皇家銀行、淡馬錫控股、亞洲開發銀行和三菱東京UFJ銀行所持有中國銀行合計12.78%的股權已于2008年12月31日解禁;工商銀行戰略投資者包括高盛和安聯,其禁售期也將于今年4月份期滿。為期三年的禁售期從去年起陸續結束,而外資金融機構在過去一年來的美國次貸危機中遇到重創。此時此刻,它們選擇繼續減持或拋售中資銀行股份,兌現賬面利潤以改善其財務狀況,已成了迫不得已的舉動。高盛分析師認為,如果這些外資投行繼續減持,將影響中國股市短期走勢,導致A股開局不利。 (成都日報)
誰是下一個"地雷"?
美國銀行宣布將出售56.2億建設銀行股份
又一輪沖擊波撞向A股。1月7日,美國銀行宣布將出售所持中國建設銀行股份56.2億股,持股比例由19.13%降至16.6%。中國建設銀行新聞發言人昨日表示,美國銀行在此次出售交易前已知會建行。在目前劇烈動蕩的國際金融環境下,美國銀行出于自身財務狀況等因素考慮,減持部分建行股份,屬于正常的市場行為,建行對此表示理解。此前瑞士銀行在持有中行股份解禁當天全部拋出。
外資拋售引發港股大跌
由于市場擔憂其他外資投行減持中資銀行股,引發香港市場中資銀行股普遍大跌,建設銀行H股昨日跌幅高達8.76%,工商銀行、中信銀行跌幅均超過7%。受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海嘯的影響,外資股東減持套現的壓力也日益上升,這無疑給港股和A股帶來較大壓力。
銀行股成為外資拋售的重災區。中行H股的劫數似乎未了,仍然有多家外資持有中行解禁股。中行新聞發言人王兆文說,到目前為止,中行尚未收到其他3家境外戰略投資者--蘇格蘭皇家銀行、新加坡淡馬錫(私人)控股、亞洲開發銀行減持的通知,不知其是否減持。這3家戰略投資者所持中行股份限售期與瑞銀相同。
這一打擊相當沉重,中資銀行股劇跌不僅拖累港股下跌522.05點或3.37%,而且波及A股權重股,令A股反彈受挫。昨天收盤,工商銀行、中信銀行H股分別跌7.26%和7.33%,但尚無機構大舉拋售套現的公告。
資金鏈緊令外資套現自救
下一步,還有哪些股票可能被外資拋售呢?本報以A股權重股為線索,從最新季報中找到了目前對A股指數最具"殺傷力"的多只股票外資持股者名單。我們發現,銀行股可能將受到"內外夾擊"。在A股方面,2008年12月31日,花旗持有浦發銀行的2.14億股、占比3.78%的A股股份也已經解除鎖定。截至2008年6月末,恒生銀行、國際金融公司(IFC)和新加坡政府直接投資公司(GIC)三家外資股東分別持有興業銀行12.78%、4%、2.73%股份;深發展大股東新橋資本持有16.76%的股份;荷蘭國際集團(ING)持有北京銀行16.07%股份;新加坡華僑銀行持有寧波銀行10%股份,德意志銀行持有華夏銀行11.27%股份,德國薩爾·奧彭海姆銀行和德意志銀行盧森堡公司分別持有華夏銀行3.43%和2.24%。高盛集團、安聯集團、美國運通所持有的120.92億股工商銀行H股,也將在2009年4月28日上市進行交易。
另一方面,H股的外資持股也不少,而且正在大舉減持。
民生證券張志民認為,下一個拋售銀行股的戰略投資者可能是中行外資股東。隨著金融危機的進一步深化,花旗集團、蘇格蘭皇家銀行、瑞士銀行等都遭受不同程度的"創傷"。亞洲金融作為新加坡淡馬錫全資擁有的投資公司,減持套現的動機肯定有。張志民認為,昨日美國銀行減持56億建行H股,相比19.13%的持股比例而言不算高,這一拋售行為對市場的影響應相對有限,但短期可能會帶來銀行股的拋壓,并間接影響到A股市場銀行股走勢。目前A股主要是含H股的銀行股存在外資股東減持擔憂,純A股的銀行類上市公司即便有戰略股東,一般也不會出現大幅減持或拋空的現象。
中國銀行業仍具投資價值
臺灣證券分析師丁元恒認為,外資機構拋售中資銀行股,一方面是獲利已多,比如美國銀行獲利近40%,瑞士銀行獲利超過60%;另一方面,一些外資機構在金融海嘯中遇到了麻煩。美國五大投行倒了三家,目前只剩摩根和高盛。而銀行業也倒閉了20多家。現在又曝出美國信用卡債務與相關壞賬減計攀升。截至2008年10月信用卡債務已接近1萬億美元,每個家庭平均負債逾1.2萬美元。隨著美國居民的財務狀況持續惡化信用卡拖欠比率上升。2009年信用卡發卡公司和銀行如美國運通銀行、華盛頓互惠銀行、美國銀行、花旗銀行、摩根大通等均面臨信用卡壞賬沖擊。這些,都會影響到人們對銀行業的信心。因此,不排除這些持有中資股的外資機構拋售套現以自救。未來一兩個月,A股還可能受到這類沖擊。
金元證券分析師徐傳豹說,外資機構在香港股市減持解禁股,也類似于我們A股中的"大小非減持",對股市的殺傷力是不言而喻的,要引起我們高度重視。H股與A股血肉相連,盡管中國經濟尚好,但A股也不可能獨善其身。
平安證券金融行業分析師邵子欽認為,下一個拋售銀行股的戰略投資者是誰不好判斷,外資投行等戰略投資者投資銀行或保險公司,其投資參股意圖和參股資金性質不一樣,有的資金入股或持股目的就是獲利了結,限售期限到了悉數拋出也無可厚非。有些戰略投資者著眼于長遠利益,短期有減持行為主要是資金面緊張,但一般情況下不會全部拋空。
國泰君安銀行業分析師伍永剛表示,美國銀行減持建行H股和瑞銀拋售中行H股,并不代表外資股東對中國銀行業基本面看法的改變,完全是出于對二級市場股價的考量。更為重要的是,銀行股的市場價格主要是由估值決定。單從投資角度而言,中國的銀行業仍具投資價值。(深圳商報)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