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极品粉嫩馒头一线天AV,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古典 另类 欧美 在线

首頁 > 文章 > 時政 > 時代觀察

校舍倒塌悲劇調查:職能部門應該反思

南方周末 · 2008-05-29 · 來源:烏有之鄉
災區校舍坍塌問題 收藏( 評論() 字體: / /

【學校之殤】建設部專家認定聚源中學是問題建筑——聚源中學倒塌悲劇調查

作者: 南方周末記者 傅劍鋒 姚憶江 發自四川成都 2008-05-29 08:12:31

建設部專家坦言:“死了那么多孩子,我們的職能部門,我們的規劃師、建筑師和結構工程師都應該反思。”

“聚源中學在選址、建筑的構造、建筑結構體系、施工和材料方面肯定是有問題的。”建設部抗震救災專家組成員、同濟大學教授陳保勝在勘察了聚源中學廢墟后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輿論多日來對以聚源中學為代表的倒塌教學樓質量的追問,終于首次有了官方權威專家的明確認定。

聚源中學有兩幢教學樓在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中瞬間垮塌,278名師生遇難,11人下落不明。溫家寶總理也為此悲傷落淚,向死難者三鞠躬志哀。

但聚源中學周邊的樓房并未倒塌,嚴重的也只是成為危房而已。這令家長們難以接受。“為什么單單倒了學校,這說明聚源中學的倒塌不只是天災的問題!”趙德琴說。她的雙胞胎女兒在聚源中學遇難,這個四十多歲的母親已為此憔悴如老婦。

廢墟現場,一些殘磚上的水泥可隨意敲掉,預制板中的拉絲極細。這曾讓前來救援的國家地震救援隊的隊員難抑憤怒:“混凝土里全是鐵絲,根本不是什么鋼筋!”

不只是聚源中學,死傷慘重的都江堰新建小學也情況相似。新建小學的半幢教學樓在大震中垮塌,死難師生239人。但在垮塌教學樓后面,同一年建的城關幼兒園卻安然無恙,墻上甚至很少有裂縫。新建小學外圍一些建于上世紀80年代的老樓均未倒,離新建小學百米之遠的北街小學也只是墻體部分受損。

在新建小學廢墟現場,南方周末記者看到,有部分折斷的水泥預制板里,居然無一根鋼筋和鐵絲!

類似的情況還發生在都江堰向峨中學。地震發生時,向峨中學教學樓在極短時間內迅速坍塌,420名學生只逃出了數十名。楊華清家族因此絕后,兩個孫子楊亮、楊科,兩個外甥李攀、李揚皆殞于此。楊華清同樣認為,向峨中學不堪一擊的工程質量導致了如此慘重的死傷。

在這次大地震中,四川省倒塌的校舍有北川中學、茅壩小學、茅壩職中、聚源中學、新建小學、向峨壩中學、平通鎮小學、漩口中學、映秀小學、東汽中學、實古鎮小學、鎣華鎮小學和中學、八角鎮小學、洛水鎮小學、紅光小學、東湖小學、木魚中學、漢旺鎮一所中學一所技校,紅白中學、紅白小學,綿竹縣富新二小等。截至本月14日,教育部門不完全統計,校舍倒塌6898間(汶川、北川數字未包括)。南方周末記者就校舍倒塌間數和學生死亡人數的最新數字向四川省新聞辦主任侯雄飛詢問,得到的答復是,新的數據還在統計中。

面對如此悲劇,建設部專家陳保勝坦言:“死了那么多孩子,我們的職能部門,我們的規劃師、建筑師和結構工程師都應該反思。”

具體到聚源中學,他認為,首先是選址問題。聚源中學教學樓是南北向,和斷裂帶大致平行,地震波易把它夷為平地。同樣結構形式,實驗樓是東西向,與地震帶垂直,雖已破壞,但沒有倒塌。

他還認為,聚源中學的預制板質量也存在問題。合格的預制板內應該有直徑4毫米的預應力鋼筋。這樣的預制板,下面受拉,上面受壓,它就像橡皮筋一樣,會彎曲但不會折斷,有抗震作用。但現在的預制板卻像“幾個人用拉絲機拉出來的東西,沒有考慮荷載,層層相壓,必然導致倒塌”。

陳保勝還測量了倒塌教學樓的立柱內鋼筋,直徑1.2厘米。他認為鋼筋偏細,不合正常要求。

他介紹,聚源中學的教學樓在建筑構造上,是配合結構,抗震性能差。且鋼筋沒有拉結筋,柱跟墻的連接沒有拉結筋。一遇到地震,墻與柱的拉結,梁、板的擱置長度,板與板之間的拉結等處會遭到嚴重破壞。“所以,在強震中,這樣的房屋倒塌是正常的,不倒塌才怪。”陳保勝感嘆。

匱乏的教育投入
“這實際上是最低水平的運轉——只要能把學生裝進一個房子就行。”成都市教育局普教處處長何榮評介。

聚源中校老校長易安成回憶了在這次地震中倒塌的那幢三層教學樓的建造經過。

已年屆七十的易安成記得,這幢三層教學樓建于1986年。當時,我國農村中小學的教學資金主要由鄉鎮自己投入,而貧困的鄉村常常連民辦教師工資都發不出,更別提校舍建設。直到2002年后,農村中小學教學資金才開始有了縣級財政保障。

當時,聚源中學還在使用的教室,是上世紀50年代用泥土、石灰夯起來的,已成危房。易安成就向時任鄉(即現在的聚源鎮)黨委書記馬如軍申請,想蓋一幢教學樓。那時鄉里已把一筆萬余元的教學經費給了聚源小學蓋教學樓。“馬如軍看到我的報告后,認為中學的教學樓比小學重要,就把一萬多元收回,給我們蓋樓。”易安成回憶。

易安成又給教育局科長李云森打報告。都江堰市教育局規劃科規劃,建一座三層、共12個教室的教學樓,每間60平方米。質量監督也由教育局負責。為了節省成本,教育局的工程師王良平直接借了附近的崇義中學的圖紙,改了個名就變成聚源中學的。“辦妥前面手續,出資方——聚源鄉政府就把工程發包給聚源一位姓劉的包工頭。”易安成回憶。

當時,鄉政府只有這一萬多元教學經費,“教學樓的建筑成本被壓縮到極低,建筑商還要在這么低的價格里賺筆錢,所以質量就可想而知。”

后任校長林明富曾在1998年向都江堰市教育局打過一個危房報告,稱1986年建的這幢教學樓存在安全隱患。當時教育局答復,讓林明富在三樓頂樓用幾根鋼條撐住快要塌下來的屋檐,而未加固主體。這幾根鐵棒一直撐到地震把這幢教學樓震塌。

聚源中學還倒塌了一棟建于1996年的四層教學樓。據林明富回憶,這是聚源中學為迎接“普九”達標而建的。

所謂“普九”,就是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的達標工程,其中一個重要指標就是要有標準的教學樓。林明富回憶:“普九,上面有這個要求,鎮領導就得作承諾。”按“普九”要求,聚源中學需再建一幢教學樓。聚源鎮政府盡管財力不足,也得硬上。

林明富記得,圖紙由都江堰教育局的工程師王良平牽頭設計。承包該工程的聚源鎮三壩村村支書祝朝洪在接受南方周末記者采訪時回憶,當時鎮政府可能是為了省錢,圖紙上設計的教學樓主梁鋼筋只有正常直徑的三分之二甚至三分之一。“當時我有疑問,鋼筋太細了!會不會影響工程質量?”祝朝洪說。

在祝朝洪的記憶里,他承包的建筑價格在400到500元/平方米。但他不愿透露當時造這幢教學樓的總價格,但這一總造價顯然對鎮政府造成了很大的財政壓力。林明富記得,鎮政府因為造了這幢教學樓,“(債務)好幾年沒翻過身來”。

這種向建筑商、信用社等欠債搞“普九”,低價建校舍的情況,在國內經濟欠發達地區均不鮮見。四川省從1992年到1996年完成“普九”,但都江堰一直到去年底的政府工作報告,還在強調化解“普九”債務的問題。四川省一直到2005年底,尚有“普九”債務81億元,至2007年底,還有約40億“普九”債務。

這似乎是普遍現象,“普九”階段,不少工程資金拖欠額度在工程總量的50%以上。有的地方學校到現在都沒有全部兌現完工程尾款。因為資金嚴重短缺,建筑商只好向原材料供應商“賒”原料,“能夠‘賒’到就是莫大的面子,無法保證建筑原材料質量”。另一個專攬學校工程的建筑商說。“這實際上是最低水平的運轉——只要能把學生裝進一個房子就行。”成都市教育局普教處處長何榮評介。他介紹,當時鄉鎮在資金不足的情況下,“往往沒有嚴格的標準,有時連建設圖紙也不完備,招個工程隊就建了”。

完成“普九”后,成都市教育局也意識到“普九”時期的建設可能存在隱患,在1997年又搞了一次包括都江堰在內的“普九鞏固提高”活動。但鄉鎮教育資金匱乏的狀況一日未變,就一日難奏效。

2002年后,以縣為主的教育投資主體設立后,教學樓建設的資金才有較好保障。何榮分析,正因為這樣,在這次地震中,震區在2002年后建設的學校倒塌較少。以都江堰為例,都江堰新建小學在地震中倒塌的教學樓建于1993年,1994年投入使用,恰好是在“普九”時期;并且,新建小學長期是殘疾人特殊教育與低收入者子女的城區邊緣校,當時爭取建設資金的困難可想而知。

向峨中學倒塌的教學樓也建于“普九”時期。當地村民反映,1995年因工程質量不合格被停建,1996年董家祥任鄉黨委書記后,為完成“普九”任務,重新開建,村上不少人還被要求捐了錢。

大地震讓這三所學校震回原形,慘重的傷亡曾讓在現場向局領導匯報的何榮,說到一半時就泣不成聲。

事后何榮認為:“其實,當時如果能有一千萬元,這幾幢教學樓就會建得很好,也不會有這么多的傷亡。”

何榮介紹,四川仍有相當一部分農村中小學在使用“普九”時期匆忙建設的校舍,國內其他不發達省份在“普九”時期建的村鎮校舍也有相似隱患。他建議,“國家應對‘普九’時期建在地震帶上的教學樓作一次全國范圍的普查和維修”。

“對‘豆腐渣’絕不姑息”
“那時基本上沒有工程監理。”

但也有反例表明,緊張的資金預算并不必然建成像聚源中學這樣的問題建筑。

網上廣為流傳的最牛希望小學——北川縣劉漢希望小學,其建筑造價也只有400元/平方米,且是1998年建造的;而1996年由祝朝洪建造的聚源中學四層教學樓,祝朝洪承認造價在400-500元/平方米。如果把兩年間物價上漲因素計算入內,祝朝洪建造聚源中學四層教學樓的平均造價明顯高出了劉漢希望小學。

劉漢希望小學是如何在低廉的資金預算中建出抗震好學校的?

據知情者李承鵬介紹,劉漢希望小學的承建者在施工時嚴格監理,如發現沙子含泥量高,都會要求施工方沖干凈。當有關方面想卡拿部分捐助款、施工方拿不到錢時,承建者不惜與那些人撕破臉,追回捐助款給施工方。施工方及時拿到錢,就會用心地保證工程質量。

然而,一位長期承建校舍的包工頭在接受南方周末記者采訪時稱,在上世紀90年代“普九”階段,對教學樓發包、質量監管等相當混亂。修建教學樓等學校建筑主要由縣教育局、或鄉鎮(區)教育管理辦公室負責,基本上不開展招投標。不少縣教育局都有自己的建筑隊或建筑公司,部分工程就由他們來做。“干部可根據自己的關系,將教學樓修建等工程給予和自己關系好的人來修建,哪怕是他以前從來沒有涉及建筑業!”這位包工頭說。只要找到一個具有三級以上建筑資質的建筑公司,每年繳納一定的管理費,取得(行話叫“借用”)該建筑公司的建筑資質,然后聘請幾個懂行的專業人員,在周圍農村招聘幾十個民工,就可以開工建設了。

“那時基本上沒有工程監理。”原教室拆除后,眾多學生都等著進新教室上課,建筑進度都催得很緊,“建成后只要無明顯隱患,建設部門想不通過驗收都會面臨巨大的各方壓力”。

聚源中學四層教學樓的施工方祝朝洪否認有這種行為。他向南方周末記者介紹,他之所以能拿到聚源中學的工程,是因為他的公司是聚源鎮上唯一具備建筑資質的都江堰市聚興建筑安裝有限公司。他介紹,2000年后,聚源鎮上的各中小學校舍都是他的公司建的。為什么聚源中學的倒了其他的校舍都沒有倒?祝朝洪的解釋是:“這說明不是我施工的問題,而是圖紙問題。2000年后,聚源鎮各學校用的設計圖紙都是都江堰設計院設計的,而聚源中學1996年那幢樓是都江堰古建設計院院長張中山設計的。”

“所以,請你們先去查圖紙有沒有問題。如果圖紙沒有問題,就是我施工的問題。如果是我的責任,我一定會承擔法律責任!”祝朝洪在電話里信誓旦旦地說。

之前一天,祝朝洪回避了本報記者的采訪。在記者去鎮政府找他時,他悄然與記者擦肩而過。當記者回過神來去追他時,他已無蹤影。

據了解,他在聚源中學建教學樓時,公司名稱為“聚興建筑工程公司”。有知情者稱,該公司早在2000年宣布破產,之后該公司改頭換面成立了“聚興建筑安裝公司”,繼續承接建筑項目。該知情者稱,在這次地震中倒塌的都江堰市中醫院部分建筑也由該公司建造的。居民們反映,平日祝朝洪喜歡開著奔馳車四處逛,但聚源中學慘劇發生后,他變得行蹤飄忽起來。

曾審批過聚源中學、新建小學和向峨中學教學樓建設的都江堰市教育局前科長李云森,也在答應與記者見面后的十五分鐘內反悔,此后不見蹤影,手機一直處于關機狀態。

都江堰市教育局機關黨委書記周澤邦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如果在教學樓建設中存在問題的,政府一定會追究。”

教育部新聞發言人王旭明也在5月26日表示:“作為教育部門,在災區倒塌學校問題上態度非常明確,一定會配合有關部門進行調查。如果其中有偷工減料的問題,一定要嚴肅查處,特別是對‘豆腐渣’工程或者有貪污受賄行為的,絕不姑息。”

【學校之殤】綿竹富新二小:垮塌校舍是怎樣建成的

作者: 南方周末記者 丁補之 朱紅軍 發自四川綿竹 2008-05-29 08:07:31

綿竹市委書記:我承諾在一個月之內給大家一個結果。如果學校被鑒定為工程問題,我們將嚴格按照有關法規嚴肅處理,該追究的一定追究,并對家屬作相應的補、賠償。

施工者:設計圖是借用旁邊中學教學樓的圖紙,施工時臨時添加樓層,修改房頂改動過好幾次。鄉里財政困難,他們希望少花錢多辦事。

原鄉黨委書記:施工方案經過了縣教育局(現市教育局)批準,鄉里的主要工作是進行協調和找錢,當時的經濟非常緊張。

原圖紙作者:復印的圖紙怎么能拿去施工?我今天才知道自己的設計圖被人盜用了。我不承認自己是這所學校的設計人。

地震過去半個月后,因教學樓倒塌致127名學生死亡的綿竹市富新鎮第二小學,依然處在巨大的漩渦之中。

令悲傷的遇難學生家長不解的是,在這個垮掉的教學樓周圍,沒有一座房子倒塌,而包括建于上世紀60年代的房子在內,場鎮上的樓房均安然挺過大地震。他們質疑,這所學校的教學樓是“豆腐渣”工程。

5月25日,百余名遇難學生家長懷抱遺像,列隊徒步前往德陽市討要說法。途中,綿竹市委書記蔣國華四度跪下挽留未果。第二天下午,蔣國華接受南方周末專訪時說,目前,由綿竹市之外的建筑專家組成的工作組正在對垮塌的教學樓進行徹底調查,調查將在公正公平的宗旨下進行。

“如果學校被鑒定為工程問題,我們將嚴格按照有關法規嚴肅處理,該追究的一定追究,同時對家屬作出相應的補、賠償。”蔣國華承諾,鑒定結果將在一個月內公布。

記者遍訪設計者、施工者、時任鄉黨委書記,還原19年前一座教學樓從設計至竣工全過程,試圖追尋導致這起127名學生死亡的垮塌事故,到底是因為天災,還是天災中摻雜著人禍?

猝死的教學樓
“我們自己蓋房子,也不會用這么細的鋼筋。”一位家長說,“這座教學樓到底是誰設計,誰施工,誰驗收?”

一位事發時在現場的老師說,富新二小教學樓在不到10秒鐘內猝然坍塌。

2008年5月12日下午2時28分,離上課還有兩分鐘,老師們還在辦公室,大部分學生剛從午睡中醒來。沒有任何征兆,三層教學樓在巨幅搖擺之后,近200名驚慌失措的學生被埋在了瓦礫磚石之中。“樓房倒得堆成山一樣。”地震后10多分鐘,六年級二班張義的母親桑敏騎著自行車趕到了學校,她看到的是一片廢墟。

事后的統計表明,共有127名學生在這次事故中遇難,數十名學生受傷。他們大部分是獨生子女。聞訊趕來的家長們瘋一樣徒手在磚石堆里挖掘,他們合力掀開了巨大的樓板,身上劃出血痕。

六年級一班的張琪最終被父親張忠俊在樓梯口找到。張忠俊夫妻雙方都是三代單傳,兩家一共有15口人在廢墟里四處尋找。還有二十多天,張琪就可以從這里畢業。“他差一兩步就能跑到樓外面,生死就那么一線之隔。”張忠俊滿眼血絲,伸出兩只手指比劃出一條細微的線。

當天天黑后,在廢墟里的樓梯附近,桑敏找到兒子張義。他全身被打折,年幼的面部模糊不清。由于統一穿著校服,許多家長認不出自己的孩子。通過校服里面的T恤衫,她得以確認兒子的遺體。

劉明貴在第二天上午11時才找到女兒劉佳玉,她保持著臨死時雙手上托的姿勢:當時房子正從上面塌下來。

位于一樓的四年級兩個班的學生,因為并在一個教室講試卷,災難降臨時,狹小的教室門根本通過不了75名學生,他們中有39人喪生。三年級的學生午睡后被老師叫到操場“呼吸新鮮空氣”,僥幸逃生。

據家長介紹,富新二小的前身是五福中學。2007年,富新和五福兩鎮合并,學校也隨之變更,原五福中學并入另一所中學,空出的教學樓則留給了富新二小。

去年9月,富新二小三至六年級的學生搬入了這棟騰空的三層小樓。此前,他們在樓房邊的瓦屋中就讀。地震之后,這些瓦屋保持了挺立,沒有搬入樓房的小學一、二年級學生因而幸存。

不僅是這些瓦屋,除這座教學樓外,場鎮上基本沒有徹底垮塌的樓房,這讓失去孩子的家長們難以接受。他們在現場發現,教學樓倒塌的外墻斷面整齊,和基座上沒有任何鋼筋水泥連接,就像堆積木一樣。斷裂的主梁里只有4根粗細不一的鋼筋,較細的鋼筋還不足成人小指粗。“我們自己蓋房子,也不會用這么細的鋼筋。”一位家長說,“這座教學樓到底是誰設計,誰施工,誰驗收?”

多次更改的復印設計圖
教學樓倒塌,一個原因是房屋設計本身就有缺陷,設計圖上并沒有考慮抗震功能。設計圖上并沒有起主要抗震作用的構造柱。

5月25日,在倒塌的教學樓附近,此前曾負責該校后勤的吳老師說,地震后他專程從蘭州趕回學校,看到教學樓周圍的瓦房沒事才舒一口氣。這些房子是在他任內修建。據他介紹,三層的教學樓在1988年開始修建,時任鄉教委常務副主任的是原五福小學校長劉衛京。

當天傍晚,南方周末記者輾轉找到退休在家的劉衛京。劉衛京說,之前一天,綿竹市紀委和市教育局,已經派人專門向他詢問富新二小的修建事項。

劉衛京說,當年是分級辦學,鄉辦鄉管。因為校舍只有上世紀50年代修建的四間平房,遠遠不夠。1988年在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政策下,該鄉決定修建五福中學。當時負責中學施工的是綿竹東北鄉的一個建筑隊——東郊聯合建筑隊,建筑隊隊長是張樂勝。
隨后在東北鄉一處農家樂,記者找到早已轉行的張樂勝。據他介紹,具體負責施工的是副隊長江緒銀。

時隔多年,和張樂勝一樣,江緒銀早已不再從事建筑業。他說,當天上午,綿竹市紀委負責人向他索取原始建設資料。其中最重要的,便是五福中學的設計圖和驗收材料。

由他提供的五福鄉中學教學樓工程的竣工報告表明,1988年,由五福鄉政府決定,投資16萬元,修建五福鄉中學教學樓。令人驚詫的是,所用的教學樓設計圖是一份復印圖。

“我們當時蓋房子用的就是復印件。”江緒銀說,“這份設計圖復印自鄰近的什地鄉什地中學設計圖。”這些設計圖經過了綿竹縣(當時并未縣改市)教育局批準。“施工過程中,按鄉里要求,復印的設計圖又更改了多處。”江緒銀說,包括臨時添加樓層,改變屋頂和將矩形梁變細等。

上述報告注明,該工程共三層,每層四個教室,建筑面積1073平方米,于1988年6月動工,1989年5月竣工,工期一共11個月,比原定工期超出五個月。而超出的原因則在于,原計劃的一樓一底的兩層設計被改變,臨時增加一層。這時兩層樓已經開始封頂,故而“一切材料都得重新考慮”。

在施工圖紙上,其它變更包括,矩形梁斷面由500mm×240mm 縮 減 為 500mm×200mm,屋頂則由瓦頂修改為空心頂平板屋面。除此之外,江緒銀聲稱,施工使用的材料包括鋼筋、水泥,以及施工過程都是嚴格按照圖紙進行。

江認為,在地震中,教學樓倒塌,一個原因是房屋設計本身就有缺陷,設計圖上并沒有考慮抗震功能。他說,設計圖上并沒有起主要抗震作用的構造柱。在建筑學上,構造柱是在多層建筑的適宜部位設置的鋼筋混凝土柱,與圈梁和基座連接,用來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他認為,按照設計,這種房屋結構此次高達11度的地震烈度。

少花錢多辦事
當時修建中學教學樓是先由建筑隊墊資。1991年時,建筑隊曾向五福鄉催款。

江緒銀提供的驗收證明書表明,當時驗收小組意見是:“工程質量全部合格,同意交付使用。”驗收單位包括五福鄉中學、五福鄉政府、東郊聯合建筑隊和其主管單位以及綿竹縣建筑規劃設計所第三設計室。當時的建筑施工并沒有監理單位。

時任五福鄉黨委書記兼教委主任的是孫安全,孫現任綿竹市政協副主席。孫安全回憶,修建五福鄉中學時,縣教育局共撥款5萬元,其余部分由五福鄉自己解決。學校建設過程中,鄉黨委的主要工作是進行協調和找錢,當時的錢遠遠不夠。

劉衛京談到,預算緊張,修學校時各方面能省則省,這種情況當時各地都普遍存在。他說,1990年,五福鄉曾重建小學(平房),是學校自己畫的設計草圖。按當時的行情,房屋的設計費為每平方米3元左右。也就是說,面積一千余平米的五福中學,設計費用為三千多塊錢——這些錢可以建半間教室。

當時修建中學教學樓是先由建筑隊墊資。江緒銀說,1991年時,他們建筑隊曾向五福鄉催款。記者看到,這份催款通知上,該建筑隊為五福鄉修建的三個工程,總價27萬元,由建筑隊墊資就達到12萬元。“鄉級財政緊張,總希望少花錢多辦事。”江緒銀說,后來這些錢靠收取教育費附加以及貸款等方式,幾年后才全部還清。

竣工報告同時提及,當時施工過程中,二層大梁曾因水泥質量問題,兩天后拆模時發現未凝固,馬上組織人工敲掉,重新組織水泥再次進行澆注。而“在資金極端困難的情況下,仍然圓滿地按三層建筑完畢”。

失效的救命通道
遇難學生家長熊永豪看到,一根斷折的承重梁中,鋼筋水泥的橫斷面里,肉眼可見充斥著碎磚塊和木頭等雜物。

19年斗轉星移,五福中學、鄉政府和綿竹市教育局換了好幾撥負責人,這座教學樓卻一直沒有經過大修和加固。

富新中學副校長李華介紹,對學校建筑物的安全檢查,主要由教育部門和學校自己來完成,每年都應該進行例行安檢。

在地震中失去孫兒的黃清泰老人說,他曾問現任的小學校長,每年例行安全檢查有沒有發現過教學樓問題。得到答復:沒有收到過上級的整改通知。“就像生病了,是你去找醫生,還是讓醫生來找你?”他認為每年例行的安全檢查并不規范。

為遇難學生家長所詬病的是,這棟能容納三百多名學生的教學樓只是在中部有一個2米寬的單向通道,事實上安全通道并不存在。李華提到,他所在的中學一棟教學樓也只有一個樓梯,在消防、教育等部門檢查后,在去年安裝上了新的樓梯。這個新的樓梯在地震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綿竹市教育局局長唐建成說,富新二小的教學樓本來也應該添加新的樓梯,但由于它的二樓與教師辦公樓通過鐵橋相連,這座鐵橋被當作了救生通道。而實際上,地震一發生,這座救命鐵橋隨即斷裂,小樓里的學生們只能涌向惟一的樓梯。

桑敏說,地震后僅在垮塌的樓梯處,就找到了五六十名遇難學生的遺體。學生們層層疊疊擠在一起。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江蘇某高校建筑設計研究院院長,地震后在災區進行房屋鑒定。他察看富新二小現場后也證實,整個教學樓并沒有修建構造柱,這屬于房屋的先天性設計缺陷。

這位專家說,在現場他隨手一掰,就能從水泥墻上扒下一塊磚頭:“這說明,砌筑沙漿的標號不夠,水泥成分比較少。”他認為,施工質量肯定存在問題。

遇難學生的家長熊永豪則看到,一根斷折的承重梁中,鋼筋水泥的橫斷面里,肉眼可見碎磚塊和木頭等雜物。熊永豪也從事建筑業,事發后他被遇難學生的家長推舉為代表和專家組一起參與鑒定工作。他認為,這樣的水泥柱,承重力會大打折扣。

至于臨時將二層的教學樓改成三層,上述專家說,如果沒有經過論證和加固,在建筑上也是不允許的。

“復印的圖紙怎么能夠用來施工?”
黃成剛接到本報記者電話后,才知倒塌的教學樓依據自己畫出的圖紙建設,19年來他對此毫不知情。

江緒銀談到,設計圖上注明的畫圖人為黃成剛,圖紙上還有綿竹縣建筑規劃設計所第三設計室高工康習文的簽字。黃成剛時任什地建筑公司工程技術人員,后為該公司經理,目前業已轉行至綿竹一家白酒企業任銷售部經理。本報記者隨即致電黃成剛。

5月26日晚,黃成剛接到記者電話后,才知倒塌的教學樓依據自己畫出的圖紙建設,19年來他對此毫不知情。在這次地震中,他侄女也埋在了富新二小的廢墟中。而他女兒看過現場后,曾對房屋的設計施工者發泄怨氣。獲知其父為教學樓圖紙的原作者后,啼笑皆非。

黃成剛的第一反應是打電話給什地中學校長,詢問什地中學教學樓的現狀。獲知什地中學教學樓沒事后,他才把提起的心放下。
被富新二小教學樓抄襲圖紙的什地中學,距前者不過三四公里。記者在現場看到,該樓經過地震后,只出現了局部損毀而沒有倒塌。什地中學校長張宗喜介紹,這座樓在富新二小教學樓之前一年即1988年開始使用,到1992年起改作閱覽室等其它用途。

黃成剛說,他當時掛靠在綿竹縣建筑規劃設計所。設計圖由該所人員簽字后,就可以被認可使用。

“復印的圖紙怎么能夠用來施工?”黃成剛認為,設計圖可以復印,但地質勘探情況是無法復印的。每處的地質情況都不同,用復印的圖紙施工,本身就是一個錯誤。

由于沒有看到結構圖,黃成剛說已記不清設計圖上是否有構造柱。而當時,許多低層建筑并沒有構造柱,國家對此沒有強制要求。

因為采用同樣設計圖的什地中學沒有倒塌,他認為“嚴格按設計圖紙施工就不會有錯”。他認為自己的設計圖被盜用且被隨意更改。“我不承認自己是富新二小教學樓的設計人。”黃成剛說。

廢墟上的靈堂
地震后,在教學樓廢墟上,家長們搭起一座臨時的靈堂。家長們緊抱著孩子的遺像,散落在靈堂周圍。

江蘇某高校建筑設計研究院院長認為,在有房屋設計圖紙的情況下,根據已有的房屋和地震等資料,建模后模擬現場,便可知到底是房屋設計的原因,還是施工方面的原因。

5月26日,綿竹市委書記蔣國華接受南方周末采訪時說,目前,該市已派出調查組對富新二小教學樓問題進行徹查,而“為了保證調查的獨立性,組成人員以省內建筑專家為主,綿竹市的專家都不參與。我們向省里和其它各市發出請求,希望派專家支援,調查將在公平公正的宗旨下進行”。

1992年,桑敏從這棟教學樓畢業。她說,當時教學樓的外墻就曾微裂后粉刷;15年后,她的兒子張義搬進同一棟教學樓,8個月后永遠被埋在了廢墟之下。

學校路邊懸掛的白色的布幅上,寫著斑駁的血字。家長們咬破手指,在白布上寫下孩子的姓名和他們永遠的年齡:劉紫薇,10歲半;劉佳玉,11歲;張義,12歲;張琪,13歲……富新二小教學樓,則死于19歲。

地震后,在教學樓廢墟上,家長們搭起一座臨時的靈堂。5月25日,陽光下,八個救人時挖出的廢料堆環繞著靈堂,如同八座巨大的墳墓。家長們緊抱著孩子的遺像,散落在靈堂周圍。

不是一個年級的小學生們,藏在鏡框的后面,擠在同一個狹小的臨時靈堂里。相框都別著黑色的花朵,如課桌樣排列整齊,不同的是,靈堂代替了教室。學生們稚氣、純真、燦爛,每個人在畫框里含笑無言,明亮的眼睛看著靈堂外的世界。似乎一堂課還未結束,下課鈴聲還未敲響,他們從未離去。

東汽中學:慘劇或可避免

作者: 南方周末記者 朱紅軍 實習生 李邑蘭 發自綿竹漢旺 2008-05-29 08:23:07

一所在央企和地方政府之間無所適從的學校,一棟有三十余年歷史年久失修的教學樓,一場幾乎錯過三次逃生機會的悲劇

汶川大地震,最終奪去了四川綿竹東汽中學(東方汽輪廠實驗外語學校)240余名學生的生命。學校唯一的一棟建于70年代的四層教學樓頃刻間垮塌了。

再過半年,11月20日,本是學校四十年校慶的日子,既定的計劃是邀請歷屆校友返校聯歡。現在,校友們回來,卻只能憑吊危墻。

廢墟中的學校光榮榜上,那些喚作羅燕、邊楠的學生,如今都是冰冷的數字編號。他們最后的遺物是一縷塵垢的頭發,和一張面目全非的頭像,然后一同被埋于學校背后的深山。

家長們悲痛欲絕:即便天災難免,教學樓傾頹如此,仍是不可理解的。看看一墻之隔的宿舍樓,以及實驗樓,雖然裂紋橫生,卻依舊矗立。

他們試圖證明,這是一棟早該修繕的危樓,卻苦無證據。然而他們并不清楚,至少在過去的三年里,這所學校曾有著多次機會可以避免悲劇發生。

新建學校的計劃流產
一位老師說,因為移交的計劃,大家總覺得歸屬未定,何必再花冤枉錢?

東汽中學的輝煌發生在上世紀90年代。68歲的前任校長張天明在1995年順利把學校申辦成省級重點中學,張愛萍將軍為實驗樓題寫了“科學宮”的樓名,而校名則出自洪學智將軍之手。

張天明說,上世紀90年代初期,東汽中學歷年都是綿竹高考經驗現場會的首選地。“最輝煌的1991年,高考甚至有五科成績排名德陽地區第一。”

1999年,中共中央下發《關于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要求分離企業辦社會的職能,逐步把所辦的學校、醫院和其他社會服務機構移交地方政府統籌管理。這所偏居大山的中學從此不平靜。

學校教研室主任郎國華回憶,2000年開始,學校要移交綿竹地方的消息傳開。出于對待遇和未來前景的擔憂,先是優秀老師走了,再加之東汽部分廠區和生活區搬遷德陽,優秀生源也少了。這幾年,學校衰弱不可避免,東汽的子弟大多已不在此就讀,但對于周邊相對貧窮的村民來說,這里依舊是不錯的選擇。

2004年前后,東汽終成為第二批必須剝離社會職能的央企之一。現任周校長回憶,新建校園計劃一開始就被提出,2004年和2005年,學校甚至以此作為招生的亮點,“效果還不錯”。

2005年12月,東汽公司與綿竹市地方政府書面移交協議達成,包括中小學,公安機構一起的1690萬資產,無償劃轉給綿竹市人民政府。協議規定,原有東汽中學教職工收入,一律保持東汽原狀,就高不就低。

兩個月后,雙方又簽定補充協議,旨在解決移交后東汽子弟的上學問題。補充協議正式確認新建校園計劃,建設資金約2500萬。雙方約定,綿竹政府負責在2006年3月底提供具備建設條件的土地,東汽出錢,選址在漢旺鎮迎賓路新郵電街后面,一塊占地一百二十畝的開闊地。

周校長回憶,設計圖紙已經就緒,圍墻甚至砌了一半,新建計劃卻突然夭折了。

原因是什么?東汽一位公司領導對南方周末記者的解釋是,考慮到東汽生活區要外遷,擔心新建學校的生源得不到保障,造成教學資源浪費。

而真正的原因則是,因為新校所占土地的補償未能與當地村民達成一致,當地漢新村老百姓不惜日夜守候土地來抗爭工程的啟動,最終計劃擱淺。

此舉后來被東汽歸咎為地方政府推動不力,引發齟齬。

學生們依舊等待著。學校一位老師對南方周末記者說,頂樓每逢下雨,開始有滲漏現象,但并不嚴重,“大家不以為意”。

這棟教學樓,依照老校長張天明的回憶,開建于1975年,迄今已有33年歷史,是學校里最年久的建筑。一位老師說,因為移交的計劃,大家總覺得歸屬未定,何必再花冤枉錢?現在,幸存下來的老師才不禁后悔,“如果成行,今天的悲劇也許就不會再發生了”。

“建設進度就拖下來了”
“各方利益難以調和。”綿竹現任教育局長稱。

在德陽市,像中國二重這樣的央企都先后完成了學校移交的協議。為接收央企子弟學校的師生,嶄新的德陽三中已經破土動工了。

東汽中學成為最后難啃的骨頭,東汽與綿竹地方政府的談判仍在延續,局面也越來越復雜。新建計劃流產接近一年后,2006年11月29日,雙方再度達成協議,取而代之的是對東汽中學一分為三的分流計劃,東汽出錢支持綿竹政府對所轄幾所重點學校進行改造擴建,東汽中學屆時逐步分拆到上述學校中去。

為了照顧東汽孩子入學,地方政府答應,高中階段計劃內招生,東汽子弟可降一檔次錄取。

此擴建計劃耗資7500萬,由雙方共同承擔,東汽承攬4000萬。此協議甚至給出了各類教學措施的竣工日期,南方周末記者注意到,一切如果按照計劃,幾所接收學校的教學樓均應在2007年9月新學期開始前竣工。

如是推斷,即便裝修和相關籌備再耗費一個學期,東汽中學的孩子們至少也應在今年年初新學期就分流到其他學校了。

然而事實證明,這一方案引起的風波遠高于新建校園計劃。“各方利益難以調和。”綿竹現任教育局長稱。

東汽中學的老師們首先表示反對,理由是擔心學校打散后,分散各校的老師的切身利益會受到地方損害。在協議中有一條“東汽中學教職工中收入高于當地教師的一部分,須接受地方部門考核方能發放”。這被東汽老師們理解為懸在頭上的利刃,隨時會被地方以各種理由侵害利益。

對于綿竹市教育局而言,這一協議同樣隱患多多。“地方老師的反彈意見也很大,認為同工不同酬。”一位副局長坦承。

最激烈的時刻,東汽老師以集體簽名、網絡發帖、上訪等方式表達不滿,東汽公司則無法割舍曾經是子弟學校的感情。而綿竹市政府雖有著自己長遠的教育布局調整計劃,但基于東汽在綿竹舉足輕重的經濟地位,也使得處理問題難免前后失據,左右為難。

最終直接影響到改造擴建計劃的實施,“幾處教學樓的改建方案變更達七八次之多,建設進度就拖下來了”,綿竹市教育局一官員說。

甚至在地震后,南方周末記者發現,分拆協議中提及的一些校園的改造和調整,還沒完成。依照協議,這本該是一年前的任務。

學生們依舊等待著。那棟三十余年歷史的老樓也依舊矗立著。沒有人想起去修繕它,在這場持久的移交糾紛中,它被遺忘了。

年久失修,誰的責任?
在綿竹體育館的臨時安置點,周校長也在問,“學校沒錯,老師也沒錯,究竟誰錯了?”

許多家長得到消息稱,地方相關部門曾在三年前就發文要求修繕教學樓,但未有實效。此說未獲核實,綿竹市教育局官員亦對此表示否認,稱從未收到任何關于學校危房的報告。

但三十余年的老樓,迄今未得到任何對應的檢查和修繕,卻是不爭的事實。教育局一官員也承認,“年久失修”。

最新的一次移交協議則發生在2007年10月,協議稱,將東汽中學整體成建制地搬遷到城北中學,保留東汽中學的名字,原城北中學的師生則分流到綿竹其他學校去。

綿竹教育局的一位領導說,我們步步后退,退無可退了,“整個綿竹市的教育布局調整都因為這個學校而調整。”

這本是東汽中學孩子們的最后一個學期了,依照協議,2008年秋季,他們搬走后,學校將會全面維修改造,作為小學的校址。

在持續數年的各方利益糾葛中,它錯過了一次次的逃生可能,在5月12日迎來了滅頂之災。救援已告結束,超過240名學生就此喪生,更為精確的數字還在統計,只會更加駭人。

綿竹市教育局局長則感嘆,移交糾葛至今,一切都是利益問題,誰都在捍衛自己的利益。

5月15日凌晨,在東汽廠區,該廠的黨委書記在談及學校遭遇時,搖頭嘆息,自稱背負著巨大的壓力,但辯解幾乎是本能的,“學校已經移交給地方了。”

東汽為了學校移交,已經支付了2000余萬元費用,最后一筆800萬正支付于地震前夕。該廠的一位領導直言,“國家規定學校移交只需就地劃撥資產,而我們實際上還拿了幾千萬做嫁妝。”

地震發生后,也正是東汽第一時間給予這個曾經的子弟學校以援手,綿竹市教育局因為學校受災面廣,一時無法顧及。

背負著巨大壓力的現任周校長,此前一度拒絕談及此事,一直在救援現場奔忙,他的妻子和上高中的孩子,都被埋在廢墟下。

5月24日深夜,在綿竹體育館的臨時安置點,周校長也在問,“學校沒錯,老師也沒錯,究竟誰錯了?”

他說,“也許是我們剝離政策的‘一刀切’做法錯了,能不能也給予我們這些改革當事人適當的自主性?”學校垮了,下一步如何?他依舊茫然期待。

專家評解汶川地震大量房屋倒塌原因

作者: 南方周末記者 葛清 王小喬 發自北京 2008-05-29 07:27:07

▉一些重災區的地震烈度達到11度。但是按照我國最新的《建筑抗震設計規范》,此次地震受災最嚴重的6個極重災區中,阿壩、綿陽、德陽、廣元等4個地方的抗震設防烈度僅為6度,其他兩個地區成都和雅安也僅為7度。按照這個設計標準,房子的抗震能力很難達到抵抗這次地震的要求。
▉ 很多人提出學校教室的開間大,這種特殊的建筑結構比其他建筑更容易倒塌。這種認識是不對的。只要按照抗震標準來建造,學校類建筑可以同樣抗震。事實上,多地震的日本,學校恰恰是政府指定的地震避難所。
▉就我曾在紐約從事將近20年建筑設計的經驗所知,學校設計和建設比一般建筑要嚴格,一般工程師如果沒有專門的結構工程師執照,盡管可以設計橋梁、道路、辦公樓、住宅、商場,但不能設計學校和醫院。
▉紐約還對每一個公立學校實行年檢制度,長達30頁、104項的自評報告上,要填寫各方責任人信息、建筑概況、維修記錄,以及場地、建筑、結構、設備、衛生、緊急逃生和救援等各個方面的情況。若不如實和及時填寫,則不發給下一年的《房屋使用許可證》。
▉根據國家相關規定,建筑施工有完善的質量監督體系,包括施工單位自檢、監理,并且需要有完備的質量記錄。完工后也會有專門的質檢部門驗收。所以施工質量通常不是一個環節上出現問題。

王汝恒:西南科技大學土木工程與建筑學院院長、教授
黃崇福:工程地震專家,北京師范大學民政部減災與應急管理研究院系統仿真與災害模擬研究中心主任,博導
傅剛:美國注冊建筑師,中央美術學院教授,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北京建筑工程學院訪問教授
常強:清華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一級結構設計師

當記者輾轉聯系到西南科技大學土木與建筑工程學院院長王汝恒時,電話那頭的教授聲音略帶嘶啞,顯得非常疲憊。西南科大校址就在四川省綿陽市,位于重災區。學校雖然沒有房屋倒塌,但是哪些校舍以及災區哪些房子還能用、哪些已成為危房,都需要他帶隊去評估,馬不停蹄。

在北京的黃崇福、傅剛和常強,同樣在為災區忙碌著。

傅剛正在帶領中央美術學院的學生為災區設計新的建筑。他說災后要親自去四川參與重建,一定要趕在9月份開學之前為當地的孩子們建設一批嶄新的學校,杜絕豆腐渣工程。

國家抗震設防標準亟待修訂
南方周末:此次四川大地震中,很多鮮活的生命都是被坍塌的建筑物掠奪走的。地震中建筑物倒塌非常嚴重,這是由于地震強度過大,還是建筑質量不過關造成的?

王汝恒:從綿陽和我們學校的災情來看,一個是建筑本身抗震設防烈度不夠。這次地震震級太大、烈度太高,而我們國家的抗震設防標準顯然過低,例如,規定綿陽為6度區,而實際烈度肯定遠大于6度。第二個原因就是余震不斷,伴隨山體滑坡很多房子被掩埋了。

常強:四川大地震的破壞力完全在設計標準之外,應該是造成破壞嚴重的主要原因,當然不排除部分建筑存在質量問題的可能。

一些重災區的地震烈度達到11度。但是按照我國最新的《建筑抗震設計規范》,此次地震受災最嚴重的6個極重災區中,阿壩、綿陽、德陽、廣元等4個地方的抗震設防烈度僅為6度,其他兩個地區成都和雅安也僅為7度。按照這個設計標準,房子的抗震能力很難達到抵抗這次地震的要求。

建一棟房子,首先是設計,然后才是施工,施工必須嚴格按照設計標準進行。《建筑抗震設計規范》是國家有關部門綜合各方面信息與歷史記錄以及相關技術理論制定出來的。除非業主提出更高要求,設計師都應該按照這個標準進行設計,提高標準必然增加建設成本,這個也是和整個國家的國民經濟水平相適應的。國家會在平衡經濟性與安全度的前提下制定設計標準。

傅剛:此次發生災害地區的抗震設防要求,低于所受災害程度,這顯示了我國在地震測量、計算等技術方面的不足。所以,我國的抗震設防標準需要重新制定。

南方周末:四川處于地震帶上,抗震設防標準卻如此之低,為什么?政府是否已經就此展開調查?

王汝恒:除了四川省內的專家,現在全國各地的很多專家也都到了震區,包括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都在組織專家進行調查。調查的范圍涉及地質構造、房屋建筑、道路橋梁等基礎設施,應該是非常全面細致。但是目前還沒有調查結果出來。

現階段全面鋪開的一項工作是對沒有倒塌的房屋進行評估,哪些還可以繼續使用,哪些需要重建。綿陽市區已經對能住和不能住的房屋都分別作了標記。

南方周末:中國曾多次調整設計標準。1976年唐山大地震以后,北京和唐山的抗震設防烈度就提高到了8度。這次四川大地震中,政府最應該吸取哪些方面的經驗教訓?

傅剛:我國現行的抗震設計規范的制定,是綜合了地理、政治、經濟、文化等多種因素的。因此,盡管從地理位置上看,北京并不屬于地震多發地區,但是作為國家的政治中心,其抗震設防指標為8度,高于此次受災區域。

如果重新修訂抗震級別,應該多從實際需要出發考慮,而不應以行政級別高低來決定其建筑的級別,比如,學校和醫院的設防級別不應低于政府辦公樓,無論在什么地方的小學設防級別不應低于北京小學的級別。

為什么那么多學校垮塌?
南方周末
:有媒體報道,在汶川、北川等震中重災縣統計數據還沒有出來的情況下,據四川省各地教育部門的初步統計,倒塌的校舍就已經達到6898間。學校成為最脆弱、最令人心碎之地,為什么?

黃崇福:都江堰中學倒下了,周圍很多房子卻沒有。都江堰離震中有100多公里,震中的汶川中學卻沒有倒塌。只能說明質量存在問題。

很多人提出學校教室的開間大,這種特殊的建筑結構比其他建筑更容易倒塌。這種認識是不對的,我國目前的建筑水平已經完全能建造抵抗此次地震的學校類建筑。只要按照抗震標準來建造,比如鋼筋的粗細、水泥的標號等等,學校類建筑可以同樣抗震。事實上,多地震的日本,學校恰恰是政府指定的地震避難所。我國的設防原則是“小震不壞,大震不倒”。災區的學校倒得如此嚴重,不排除設計和審查時就出了問題,但施工質量不高可能是重要原因。

常強:根據目前所知道的,災區大多是砌體結構,再加上設計烈度為6、7度,抗震性能不會太好。一般學校的房子跨度比較大,教室面積比較大,又是砌體結構,這樣更容易倒塌。

傅剛:震區的建筑物倒塌可能性,不能僅僅從建筑物功能來判斷,主要判斷依據還是建筑結構等物理因素。相對來說,整體性好的建筑,抗震能力較強。從此次受災情況看,學校和醫院的情況十分慘重。這樣的情況可能出自幾方面原因:

首先是設防要求低了。《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01》中,劃分了各地區的抗震設防標準,還根據建筑功能劃分為甲乙丙丁四個等級。其中,除三級甲等醫院外,多數醫療設施的等級只為乙等。而幼兒園、小學的教學樓也只是乙等級別。

其次是抗震觀念上的忽視。城市迅速發展,要求建筑物迅速地被建造,忽略設計,降低質量,使得建筑物成為加重災害的隱患。

第三是工程質量不過關。我們從一些災后照片中發現,坍塌建筑物的混凝土廢墟中有時看不見足夠的鋼筋,而鋼筋的延展性是防止混凝土崩裂的重要設計考慮和技術手段之一。

南方周末:那些地震頻發的國家和地區是如何建學校的?他們是否有一些制度上的經驗值得中國借鑒?

常強:中國對學校的設計除了人數較多的幼兒園、小學的低層教學樓外,要求沒有特別之處。我們也做美國加州的項目,學校設計有專門的篇章要求,設計技術審查也非常嚴格,政府投資必須經過DSA審查,這是可以借鑒的。

傅剛:就我曾在紐約從事將近20年建筑設計的經驗所知,學校設計和建設比一般建筑要嚴格,除了符合紐約州和紐約市的地方法規外,還須符合市教育局制定的專門規定。一般工程師如果沒有專門的結構工程師執照,盡管可以設計橋梁、道路、辦公樓、住宅、商場,但不能設計學校和醫院。

另外,對每一所公立學校實行年檢制度,長達30頁、104項的自評報告上,要填寫各方責任人信息、建筑概況、維修記錄,以及場地、建筑、結構、設備、衛生、緊急逃生和救援等各個方面的情況。若不如實和及時填寫,則不發給下一年的《房屋使用許可證》。

這樣的常規檢查,加強了學校房屋安全的可信度,甚至遇到災難時,市民紛紛躲到學校里保安全。

哪些是豆腐渣工程?
南方周末
:通過現場發回的圖片,哪些可以斷定是“豆腐渣工程”?

傅剛:在此次震災的一些圖片中,我們可以看見:一些樓房是粉碎性坍塌,一些是整體性傾斜,也有一些建筑仍然佇立。那些仍然佇立的建筑物比較好地抵抗了此次地震,一些整體性傾斜的建筑也有利于人員逃生,而處于粉碎性坍塌的建筑內的人員,往往被坍塌的樓板、墻體等壓在重重廢墟之中。這樣的樓房如同兇器。

常強:一般來說,現澆混凝土結構的整體性要好,鋼結構的質量輕。它們比磚房和預制混凝土抗震好些。

但是,房屋的質量是否好,理論上說,和選用什么種類的材料沒有必然聯系,磚房設計好了也可以很結實。打個比方說:蜂蜜比蔗糖甜,但如果你放很多蔗糖而放很少蜂蜜,蔗糖就比蜂蜜甜。

一個房屋的抗震性能是否好,影響的因素也很多,有結構體系、構件設計等很多方面,絕對不能從一個方面就對整體的設計進行結論性的評價。從使用材料上來講,粗略說來,對磚房等砌體結構,主要的是圈梁和構造柱——這些都是在磚房中設置的混凝土,其中配有一定數量的鋼筋,唐山地震表明,這些鋼筋混凝土部分的設置可以很好地提高其抗震性能。對于混凝土結構,主要是鋼筋的配置數量和鋼筋的錨固,鋼筋量太少太多抗震都不好。

對于非專業人士來說,如果在震區發現混凝土很酥(比如一敲就碎)、30cm×30cm范圍內混凝土里面沒有鋼筋,或者混凝土有蜂窩樣的空洞,或者磚很酥、砂漿很酥或砂漿不飽滿,一個磚房里面基本沒有混凝土或者鋼筋,都極有可能是偷工減料的豆腐渣工程。

南方周末:四川震區重建的時候,針對當地的地質結構和實際情況,應該建造怎樣的房子?

傅剛:關于震后重建,所要考慮的不僅是房屋結構。受災地區在亞歐大陸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相接的地震多發帶,且位于山區,給災后救援帶來困難,屬于危險地段。可能的話,移址重建是更為安全、有效的方法。

南方周末: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表態要嚴查豆腐渣工程。嚴查應從哪些環節著手?如何杜絕豆腐渣工程?

常強:根據國家相關規定,建筑施工有完善的質量監督體系,包括施工單位自檢、監理,并且需要有完備的質量記錄。完工后也會有專門的質檢部門驗收。所以施工質量通常不是一個環節上出現問題。需要在各個環節都加強監督管理,加強不良記錄管理與公示,加大處罰力度。

黃崇福:豆腐渣工程的出現,在于目前建筑業的體制問題。比如,因為利益監理起不到監理的作用,無法客觀有效地進行工程監督。整個行業需要引入非利益相關的第三方機構。(本報記者肖華對此文亦有貢獻)

【親歷震區】校舍坍塌,天災還是人禍?


《財經》記者 李虎軍 實習記者 李微敖 《財經網》
 
地方政府啟動對綿竹市富新二小和都江堰市聚源中學校舍質量的調查

  【《財經網》專稿/記者 李虎軍 實習記者 李微敖 發自四川綿竹】汶川大地震中,四川省一些中小學出現整體倒塌,造成數以百計的學生死亡。近日,地方政府已啟動了對這些校舍建筑質量的調查程序。遇難學生家長卻認為,其孩子的死應歸因于質量低劣的校舍。
  5月24日,四川省德陽市政府參與的調查組進駐綿竹市五福鎮富新二小,啟動了對在此次地震中倒塌的富新二小一座三層教學樓質量的鑒定評估。
  5月12日汶川大地震中,綿竹市富新二小的三層教學樓轟然倒塌,導致127名學生遇難,數十名受傷。遇難學生的家長告訴《財經》記者,地震發生時,該小學三至六年級的300多名學生正在樓內等待上課。而教師還沒有進入教學樓,因而躲過了劫難。
  據《財經》記者了解,綿竹市五福鎮地處平原,富新二小附近的民房,盡管不同程度地受損,但都沒有垮掉。記者在富新二小現場看到,在倒塌的教學樓一側,有一處平房,這是一至二年級的教室。而另一側的兩層小樓則是教師們的辦公室。地震后,兩者均未倒塌。
  在坍塌的教學樓廢墟上,遇難學生的家長們搭起了靈堂。靈堂前擺放著中山大學志愿醫療隊獻給孩子們花圈。在廢墟旁的街道上,掛著白底黑字的橫幅,只見橫幅上寫著:“孩子不是直接死于天災,而是死于危樓”。
  連日來,有數十名遇難學生的家長,懷抱自己孩子的遺像,日夜守侯在學校的廢墟前,希望“還冤死的孩子一個公道”。在家長們看來,“5·12”大地震是天災,但富新二小近200名孩子傷亡則屬于人禍。
  在學校入口的黑板上,家長們憤怒地控訴說:“能容納300多名學生的教學大樓只有一個單向通道,而通道只有2米左右寬,事實上安全通道根本不存在。”
  據學生家長介紹,此次地震中,富新二小四年級兩個班共有75名學生,其中高達39人遇難。家長們認為,雖然四年級學生的教室都在一樓,但因為缺乏逃生通道,地震時很多人堵住了后門,根本跑不出來。
  根據建筑學規范,為提高抗震性能,多層建筑砌體結構應在適宜部位設置鋼筋混凝土柱,并與圈梁連接。這種鋼筋混凝土柱通常就被稱為構造柱。但家長們從倒塌的教學樓中卻找不到構造柱。而參與調查的專家也承認,這本應是必備的部件。
  遇難學生家長徐軍夫婦一直抱著女兒的遺像守在教學樓廢墟前。他們的女兒徐紫玲是該學校四年級二班的學生,在此次地震中不幸遇難。徐的妻子向小芳欲哭無淚,只是不斷撫摩著女兒的遺像。徐軍則指著坍塌的預制樓板說:“這預制板里的鋼筋太細了,我看這教學樓就是一個豆腐渣工程。”
  更有遇難學生家長稱,此次倒塌的教學樓建于1989年左右,原是富新中學的教學樓。數年前就有人稱,該教學樓是危房。但是,2007年9月,富新中學遷走,富新二小學生卻搬了進來。想不到搬進去不足一年,竟有此慘劇。
  來自德陽市建設局的調查組成員鄧林告訴《財經》記者,調查組將搜集富新二小倒塌教學樓的設計、施工圖紙等檔案資料,并對教學樓的柱、梁、墻體等構件進行取樣和檢測。而應家長們的要求,政府調查組也吸收李小兵等三位熟悉建筑業的遇難學生家長,專門跟蹤建筑質量的鑒定。還有兩名家長代表,負責跟蹤地方政府的調查過程。
  遇難學生家長李小兵對《財經》記者說,政府調查組已表態會在第一時間把調查鑒定結果告知遇難學生家長。綿竹市五福鎮副鎮長張勤也表示:“希望早日看到調查結果。現在正是農忙時節,莊稼等著人去收。娃娃們‘走’了,家長們天天守在這里,日曬雨淋,誰看了都受不了。”
  近日,《財經》記者輾轉于綿竹市規劃與建設局救災指揮部、綿竹市教育局救災指揮部與綿竹市救災總指揮部新聞中心,但迄今尚未獲得官方關于富新二小倒塌教學樓及其質量鑒定和調查的具體進展。
  5月24日下午,參與綿竹市五福鎮房屋安全排查的西安建筑科技大學教師段德罡對《財經》記者說,他們曾在坍塌現場做短暫停留。雖未見到教學樓設計圖,但僅僅從觀察看,該教學樓肯定存在質量問題。
  “建筑內磚塊間幾乎沒有水泥砂漿,而少有的砂漿手一抹就變成粉末,如此低的粘著力,如何能抵御強地震?”段德罡反問。
  在四川地震災區,像富新二小這樣的學校并非孤例。《財經》記者了解到,在成都市所轄都江堰市,距成都市區不足40公里的聚源中學,在此次大地震中也有兩座教學樓倒塌,造成數百名學生和六名老師遇難。
  聚源中學盡管是一所農村中學,其教育質量卻位居都江堰市前列,吸引了遠近諸多學生。聚源中學屬于初級中學,地震前共有1700多學生,有的班多達70多人,少的也有60多人。一條尚未完工的道路,把該校校園分成兩個部分,一邊是初二、初三年級的兩座教學樓,在地震中全部坍塌。而一邊是初一學生的教室,基本沒有問題。
  5月19日,《財經》記者在聚源中學所在的聚源鎮看到,該鎮的大多數居民房屋并沒有被震垮。而與聚源中學倒塌教學樓同處一地的聚源小學教學樓、聚源中學實驗樓、學生公寓也都未倒塌,距離聚源中學不遠、高約十多米的水塔也未倒。
  《財經》記者在現場看到,聚源中學初二、初三的兩座教學樓已完全倒塌,只有兩個教學樓之間的樓梯孤獨地屹立。據介紹,該樓梯屬于框架結構,經受住了大地震的考驗。樓梯左側,原是一棟四層教學樓,右側的一棟則是三層樓。
  據遇難學生的家長介紹,四層教學樓建于十多年前,而三層的教學樓則建于上世紀80年代末。吳家永是遇難的初三學生吳帆的父親。他在地震當天下午就趕到坍塌現場,自己還開了一輛吊車參與救援,直到一周后看到兒子尸體的照片。
  吳家永本身也畢業于聚源中學。據他介紹,倒塌的三層教學樓當只有兩層,但后經加高后變成了三層。與很多遇難學生的家長一樣,吳家永要求調查倒塌教學樓的質量。“如果聚源鎮的房子倒了三分之一,我們無話可說。但鎮上的民房基本上沒倒啊!”吳家永沉痛地說。
  據記者了解,5月24日,都江堰市政府派出了一位由市級領導帶隊的工作組,嘗試與遇難學生家長溝通。據稱,來自都江堰市的這位官員表示,對聚源倒塌教學樓的質量問題,一定會嚴肅查處。■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heji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你搞一次個人崇拜試試,看看有多少人會崇拜你?看看你搞得出來嗎?
  2. 鄧論學習 (十二) 是四人幫搞的“血統論”嗎?
  3. 星話大白|越南
  4. 為什么批評西方的他們都“意外死亡”了?
  5. 李昌平:我的困惑(五)
  6. 是右就必須反,必須批
  7. 譚吉坷德|決戰,或許正在悄然開始
  8. 胡錫進為什么總改不了陰陽怪氣的老毛病
  9. 毛主席像事件:美策動,迫使中國放棄毛澤東思想!
  10. 到底是誰在夸《新聞女王》?
  1. 普京剛走,沙特王子便墜機身亡
  2. 司馬南|對照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大家給評評理吧!
  3. 湖北石鋒:奇了怪了,貪污腐敗、貧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4. 弘毅:警醒!?魏加寧言論已嚴重違背《憲法》和《黨章》
  5. 這是一股妖風
  6. 公開投毒!多個重大事變的真相!
  7. 美國的這次出招,后果很嚴重
  8. 司馬南|會飛的螞蟻終于被剪了翅膀
  9. 褻瀆中華民族歷史,易某天新書下架!
  10. ?吳銘:為什么不從所有制角度分析問題呢
  1. 張勤德:堅決打好清算胡錫進們的反毛言行這一仗
  2. 吳銘|這件事,我理解不了
  3. 今天,我們遭遇致命一擊!
  4. 尹國明:胡錫進先生,我知道這次你很急
  5. 普京剛走,沙特王子便墜機身亡
  6. 不搞清官貪官,搞文化大革命
  7. 這輪房價下跌的影響,也許遠遠超過你的想象
  8. 三大神藥謊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現!面對發燒我們怎么辦?
  9. 祁建平:拿出理論勇氣來一次撥亂反正
  10. 說“胡漢三回來了”,為什么有人卻急眼了?
  1. 在蒙受冤屈的八年中,毛澤東遭受了三次打擊
  2. 痛心,反華潤人丁一多因強奸被捕,哈哈!
  3. 鐵穆臻|今年,真正的共產主義者,要理直氣壯紀念毛澤東!
  4. 《鄧選》學習 (十一)發展速度
  5. 司馬南|對照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大家給評評理吧!
  6. 司馬南|對照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大家給評評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