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經營報 作者:徐春梅 2008-1-7
“最近兩個月,包括商務部在內的多個國家部委近6次赴粵調研,以確定下一步的政策思路。”廣東省外經貿廳一位知情人士告訴記者。
在2007年12月底,新一批589種商品的加工貿易禁止類目錄公布之后,商務部的幾個部門再次南下調研。
“現在已經陸續出現企業隱性倒閉,而過農歷年以后預計會出現企業大批顯性的倒閉或者外遷。”深圳臺商協會會長黃明智對未來并不樂觀。
多部委赴粵調研
“太快、太突然了”,2007年下半年以來,出口退稅以及加工貿易限制目錄等政策的調整使企業措手不及,也激起了國內加工貿易企業的巨大反應。
“從2007年7月份的出口退稅下調、8月份44號文(加工貿易限制類商品目錄)以及最近的新《勞動法》,這些政策在短時間內一起來,給企業的緩沖期又太短,企業已經無法應對了。”黃明智會長表示。
實際上,包括商務部在內的多個國家部委對于企業反饋的問題以及如何應對的調研也沒有停止過。專業人士分析,一方面政府要緩解貿易順差的壓力,減少貿易摩擦;另一方面政府又要避免政策出得太急,企業沒有消化空間而傷害整個產業。
“加工貿易的政策調整已經成為定局。”深圳觀瀾寶德玩具廠的薛小偉廠長表示,“三來一補”企業的項目政府不再審批了,現在企業探討轉制為與外商合資或者獨資的形式。目前政府相關部門正在登記哪些企業需要轉制,企業也向政府提交了預案,希望在不停產的情況下實現經營方式的轉變。
廣東省外經貿廳加工貿易處處長汪濤告訴記者,“目前政府多次調研后已經形成一個認識,政策調整要考慮到大多數企業的情況,要循序漸進,給企業一個適應過程。”
但是汪濤強調,政策調整的產業導向是正確的。廣東加工貿易的形式正從最初委托經營的來料加工,轉變為目前企業自主經營的進料加工為主。以后企業還要適應政策調整,將廣州、深圳等原先的總部變成研發運營中心,把生產基地往外地轉移。
珠三角企業面臨關閉、撤離潮
在政府調研的同時,珠三角過萬家企業面臨撤并,加工貿易投資主體的港資、臺資企業已經隱現關閉、外遷潮。
香港駐粵經濟貿易辦事處主任梁百忍就預言,未來兩年將有數萬港資企業面臨生死攸關的抉擇。東莞一家生產木制品玩具的港資企業老總告訴記者,“現在珠三角加工貿易企業倒閉的趨勢越來越明顯,有的同行準備過完春節就關廠了,有的打算再觀望半年、一年。”
黃明智告訴記者,現在已經陸續出現企業隱性倒閉,而過農歷年以后預計會出現企業顯性的倒閉潮。
據記者了解,近日東莞橋頭鎮有一家臺資家具工廠倒閉,老板跑掉了,欠下了800多萬元工資。2007年10月份,東莞具有代表性的制鞋企業——臺資的常登鞋業有限公司突然停業,用4000多萬元經濟補償單方面解除了與員工合同。而據亞洲鞋業協會信息顯示,2007年前三季度,廣東已有大約近千家鞋廠及相關配套的企業關門或者外遷。
而近半年來,深圳玩具企業數量也出現了銳減。一位深圳玩具廠老板告訴記者,從2007年8月份“美泰玩具”事件后,國家檢驗檢疫部門加強了玩具出口許可注冊登記,重新發放玩具出口證書,如果企業在2008年1月1日之前拿不到證書,出口就有問題。“8月份,政府相關部門核查發現,深圳之前有出口證書的1200家玩具企業中,只有500多家在運作,其中200多家是合格的。而經過幾個月的整改后,在12月底拿到證書的深圳玩具企業只有300~400家。
與此同時,有能力的大企業開始考慮外遷,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但現在外遷企業都是在悄悄地進行,在外地還不用原來的公司名,怕引起供應商的不安催討貨款。在此過程中,原本依附于大工廠生存的眾多小工廠就只能倒閉了。
據了解,現在從廣東遷往江西與廣西地區的企業多一些。
深圳觀瀾寶德玩具廠的薛小偉表示:“現在感覺加工貿易這個行業在衰退。”
背景資料
2007年政府出臺的控制出口和調整外貿結構的政策:
2007年6月18日,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發布《關于調低部分商品出口退稅率的通知》,規定自2007年7月1日起,調整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稅政策。
2007年7月23日,商務部及海關總署聯手頒布“44號文”(《加工貿易限制類商品目錄》),紡織、家具等1853種加工貿易出口受限。
2007年12月底,新一批589種商品的加工貿易禁止類目錄公布。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he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