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极品粉嫩馒头一线天AV,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古典 另类 欧美 在线

首頁 > 文章 > 時政 > 時代觀察

2007年中國經濟報告

瞭望 · 2007-12-22 · 來源:瞭望
收藏( 評論() 字體: / /

2007年中國經濟報告

 

  調控與改革偕行

  “無限風光在險峰”,2007年中國經濟,便站在這樣一個“機遇與風險”同在的峰巔。

  之所以說是“險峰”,原因有三:一是GDP增幅繼2003年越過10%、2006年越過11%后,今年預計增幅將達到11.5%,如此,持續數年的兩位數增幅,累積至今已沖抵我國經濟可持續增長的上限;二是經濟結構中的固有矛盾日益凸顯。我國11月份接近7%的CPI漲幅,便是“農產品調控失衡、資源價格扭曲、經濟結構粗放、外向度過高”等一系列體制機制問題的深刻疊加;三是日益融入全球市場的中國經濟,各種不確定因素和潛在風險亦明顯加大。

  與此同時也必須認識到,如果沒有持續數年的高增長,我國轉型期諸多矛盾,如就業、社保等諸多民生欠賬,解決起來也便失去了今天的“游刃有余”;而如果沒有以“預調微調”為特征的新一輪宏觀調控,國民經濟也許正在經歷曾有過的“大起大落”之殤。

  明乎此,也便明白了當下中國的調控之難:形象地說,既不能讓高速行駛的列車停下來,又要通過預調微調保持各零部件之間的潤滑,同時還要動大手術,以更換那些必須淘汰的零件;理性的表述則是,要在國內國際形勢的相互聯系中明確發展方向,在國內國際條件的相互轉化中用好發展機遇,在國內國際資源的優勢互補中創造發展條件,在國內國際因素的綜合作用中把握發展全局——如此難度的經濟駕馭要求,世所罕見。也惟其如此,方能趨利避害,“穩”中求進,以收獲“無限風光”。

  由是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開出的“藥方”,除以“防過熱、防通脹”及“從緊”的貨幣政策保持總量平衡之外,更強調“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及“重民生”等治本之道。這意味著,某種程度上說,總量調控與深層次改革偕行,將成為明年發展的主旋律。

  這也是本組年終報道高度關注“宏觀經濟、金融、財稅、房地產”等領域的同時,引入“收入分配”領域的重要原因——收入分配,實在是一個牽涉極廣,涉及太多體制機制等深層次問題的領域,對此,本刊明年將繼續關注。□(潘燕)

  宏觀經濟:繁榮頂部“未雨綢繆”

  2007年中國經濟已近繁榮周期的頂部,在相對緊縮的調控基調下,明年宏觀經濟將穩中略降

  文/《瞭望》新聞周刊記者袁元

  2007年的中國經濟,在連創新高的GDP和CPI增幅中高調收尾。

  這一年,宏觀經濟在繼續保持平穩較快增長的同時,流動性過剩始終如影隨形;被外國媒體稱之為“小豬周期”引發的物價上漲,也令百姓切身體會到了何謂“結構性問題突出”;而以“多步驟、微調整”為特點的宏觀調控,則在國內外不確定因素日漸增多的背景下,避免了中國經濟的大起大落。

  放眼2008年,支撐當前中國經濟繼續快增的因素依然眾多,如體制轉型釋放的增長動力;城市化、人口紅利及消費結構升級帶來的階段性爆發力,以及與世界深度融合帶來的市場機遇等等,都仍在較長一個時期內存在;而2008年還將新添“政府換屆”和“奧運景氣”兩大動力,因而在分析者看來,在“從緊”的調控基調下,2008年經濟仍將“平穩較快增長”,只是穩中略降;高層期望GDP增幅控制在8%左右。而中國經濟長期存在的固有難題和目前隱含的過熱及明顯通脹風險,都將加大2008年的宏觀調控難度。

  2007:已接近繁榮周期頂部

  盤點2007年的中國經濟,在總體形勢仍呈現出平穩較快發展的較好態勢下,宏觀經濟由偏快轉向過熱的趨勢也進一步加劇,而流動性過剩、通貨膨脹壓力加大等問題則在2007年相繼暴露。

  對此,《瞭望》新聞周刊通過大量權威采訪,試圖勾勒出2007年中國經濟的發展脈絡。

  首先,從經濟發展周期上來看,2007年仍在上升通道內持續平穩地高位運行。今年的經濟增長延續了2000年以來GDP在8%至11%的適度增長區間內運行的態勢,據中國社科院2008年《經濟藍皮書》預測,2007年的GDP增速將超過2006年水平,達到11.6%。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立群認為,這說明今年仍處于經濟周期的上升通道內,雖然GDP增速較高,但仍在緩慢升溫的過程中。因為從今年月度數據來看,無論是GDP增速,還是投資增速都保持了基本穩定的態勢。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王小廣認為,經濟正在達到或接近周期性繁榮的頂部區域,經濟增長從年度上講最高點可能是2007年,而季度上的最高點則可能出現在2008年上半年。

  第二,從供求關系的總量來看,總量平衡的狀況進一步得到改善,協調性增加。談及此,張立群分析說,從總需求來看,今年投資、出口的增長都比較穩定。盡管1~10月份,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同比上漲了26.9%,且仍有升溫趨勢,但是,從全年的數據來看,投資增幅基本穩定。同時,今年國家對于出口的調整力度增大,相繼出臺了內外資企業所得稅合一、調整部分產品出口退稅、對鋼鐵產品加征出口關稅、新一批加工貿易限制類商品目錄等政策,旨在遏制“兩高一資”產品出口,優化出口產品結構。從投資、出口兩個方面穩定總需求的增長。

  另一方面,從總供給來看,供給能力進一步加強。農業連續4年實現豐收;煤電油運等基礎供給能力增強,雖然能源供應的結構性品種短缺與部分地區時段性、季節性緊張狀況尚難以根本改變,但煤電油運供需總體仍基本平衡;重要的工業原材料的生產能力提高。目前經濟增長并沒有出現明顯的短板。

  第三,供求結構性矛盾表現明顯,物價上漲成為2007年宏觀經濟的突出特點。

  在經歷了連續幾年的“高增長、低物價”之后,今年由于資產價格和食品價格的推動,中國經濟結束了持續五年的低通脹,正在進入溫和通脹期。以豬肉價格上漲為發端,自3月份起,CPI同比漲幅連續9個月超過3%;自8月份起,通脹壓力進一步加大,CPI漲幅連續4個月超過6%。而國家統計局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11月CPI漲幅達6.9%,這是自1996年12月以來的最高值。

  此番CPI上漲的成因來自國際因素與國內因素的疊加傳導。不過,無論是國際能源原材料及農產品價格上升的傳導影響,還是國內成本增加的推動、部分農產品的結構性短缺等因素,都說明此輪價格上漲仍屬于結構性上漲,雖存在進一步通過成本增加向其他領域傳導的可能性,但尚不同于全面通脹。

  第四,出現了威脅宏觀經濟穩定的流動性過剩的問題。

  股市、房市產生的資產價格猛漲;貿易順差在1~11月增長52.2%,達到2381.3億美元;外匯儲備在9月已達1.43萬億美元,這些數據一再說明,流動性過剩成為2007年經濟繞不開的話題之一。

  在當前中國經濟面臨著以雙順差為代表的“外部失衡”和投資消費關系不合理的“內部失衡”情況下,流動性過剩——這種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的相互“異動”,已成為一種新的不協調因素,并成為2007年宏觀經濟、金融形勢的基本特點。

  如何在“錢”多了的情況下,防范可能出現的金融風險,是今年宏觀部門關注的重點。正因如此,貨幣政策在2007年從“穩定”調整為“適度從緊”,在年末的經濟工作會議上繼續調整為“從緊”。而2007年連續10次提高準備金率,5次調整利率,亦表明宏觀部門收縮過剩流動性的決心。

  而資本市場的發展同樣受到高度重視,今年政府在基本制度建設、引導入市資金等方面相繼出臺政策,使股市的風險在震蕩、調整中得以釋放,總體發展較為平穩。在房地產市場,隨著原有調控政策的相繼落實和有針對性措施的出臺,歲末的房地產市場已開始出現房價走穩,甚至下降的情況,市場上亦出現有價無市、持幣待購的現象。這預示著對于房價的調節,始見成效。

  第五,中國市場和國際的同步性正在逐步提高。

  今年是中國入世第六年,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正在日益緊密地融合。在受益的同時,國際收支不平衡、易受外部風險傳導影響等問題也相繼出現。

  比如,流動性過剩問題,源自過大的國際收支順差迫使央行投放基礎貨幣,擴大了貨幣供應,推動了物價和資產價格上漲,并進而加大了人民幣升值壓力。而美國次貸危機和美元大幅度貶值,對于中國經濟影響也不可小視。

  這種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深度融合的態勢將在2008年繼續延續,增大了中國經濟可能面臨的外部風險。

  2008:經濟大勢穩中略降

  對于2008年的經濟走勢,各權威研究機構、研究者相繼推出前瞻性報告。

  首先,對于GDP的增速預測都鎖定在11%左右,比預期調控目標高3個百分點。

  談及此,張立群分析說,預計2008年與今年的經濟增長保持大體上相當的可能性較大,宏觀經濟將繼續走穩,但比2007年略有下降。

  在王小廣看來,2008年國民經濟將繼續保持11%以上的高位增長,但在達到周期性繁榮的頂部之后,明年下半年或后年很可能進入溫和調整期。中國社科院數量經濟研究所所長汪同三也認為,中國GDP增速應有一個轉折點了,不會比11.5%更高。

  而來自國家信息中心預測部和中國社科院2008年《經濟藍皮書》的分析都認為,在當前國內外較為有利的發展環境中,在宏觀調控措施的影響下,2008年GDP增速將有所回落,可能保持在接近11%的水平上,經濟增長率將呈現“高位趨穩、小幅回落”的特點。

  其二,在固定資產投資方面,研究者普遍認為,2008年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將繼續下降。張立群認為,宏觀調控在2004年以來一直著力于控制投資過快增長,在2008年,這一思路將繼續,同時由于存在以“節能減排”為主體的內在約束體系和“兩道閘門、一個門檻”的綜合約束,預計投資增速將會略低于2007年。

  國家信息中心預測部的報告指出,盡管投資增速將有所下降,但2008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仍在偏快區間運行。中國社科院《經濟藍皮書》也提醒,值得關注的是,固定資產投資占GDP的比例在2008年將超過60%,抑制投資增速過快仍將是宏觀調控的重要任務之一。

  第三,從進出口來看,今年以來的調控效果將逐步顯現,預計明年外貿結構將更趨優化,順差擴大的勢頭將放緩。中國社科院研究員裴長洪分析認為,2008年我國貿易格局不會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現有貿易格局仍具有穩定性,進出口仍將保持高位增長,但局部貿易結構調整、貿易方式轉變以及貿易順差質量提升,將在2008年表現得更為突出。

  第四,物價是各方關注的焦點。國家信息中心預測部研究認為,明年物價總水平漲幅趨緩。據歷史經驗,我國食品價格上漲存在大約三年的短周期,據此估計,2007年三季度將是食品價格上漲的高峰期,年底之后將開始回落,2008年有望延續下行走勢,消費價格漲幅呈現穩步回落趨勢。

  受食品價格變化的影響,2008年CPI漲幅較2007年將出現一定程度的回落。而因我國資源類價格改革的迫切性和2007年下半年嚴格控制出臺政府調價措施的后續影響,2008年下半年有條件和需要出臺的政府調價項目較多,綜合考慮翹尾因素、新漲價因素和政府調價合理幅度,國家信息中心預測,2008年全年CPI漲幅將回落到4.5%左右。

  張立群則分析認為,CPI的拐點將在2008年出現,今年宏觀調控的后續作用將會在明年繼續顯現,預計2008年一季度之后價格將逐漸穩定。

  中國社科院《經濟藍皮書》亦認為,價格漲幅將小幅回落,但其背后隱含的通貨膨脹壓力不容忽視。控制價格過快上漲將是這兩年宏觀調控的重頭任務。

  調控難度更大

  針對當前我國經濟運行中“增長過快和物價漲幅過高”等問題,2007年年末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2008年的調控目標鎖定在“既要防止經濟增長由偏快轉向經濟過熱,又要防止目前的價格由結構性上漲演變為明顯通貨膨脹”的“兩防”目標上,貨幣政策也一改“適度從緊”為“從緊”,再加上仍然“穩健”的財政政策。

  如何理解“從緊”,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認為,“適度從緊”比“穩健”緊一些,而“從緊的貨幣政策”則比“適度從緊”也更穩一些;從“適度從緊”到“從緊”并不會有一個轉折性的操作,因為其實貨幣政策的操作總是漸變的。

  在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左小蕾看來,“從緊”的含義有二:一是流動性過剩的問題仍比較嚴峻,有必要在2007年基礎上再“從緊”;二是貨幣政策還要扮演宏觀調控的“主角”。貨幣政策對防止過熱、治理通脹是有效的,是宏觀調控最重要的手段之一,貨幣政策還有從緊的空間。所以,預計所有的貨幣政策工具都可能在2008年的調控中充分使用。

  而張立群認為,“從緊”主要是針對流動性過剩,如果2008年流動性過剩的問題發展較快,那么政策的頻度、力度將會加大;反之則不然。政策的具體操作將結合經濟發展的實際,適時、適度。因為“從緊”的目的在于使流動中的貨幣量與實體經濟匹配,提供較好的貨幣環境,從而支持實體經濟的發展。

  在貨幣政策轉向“從緊”的同時,明年財政政策將繼續保持“穩健”,財政支出結構進一步優化。這意味著,在一“穩”一“緊”的搭配之下,社會保障、改善民生、經濟結構調整等各項工作將依然能夠得到財政的大力支持。

  而正在快車道上高位運行的中國經濟也對宏觀調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國社科院副院長陳佳貴認為,當前宏觀調控的難度正在不斷加大,原因有四:其一,各方面的認識不統一,影響了宏觀調控政策的力度和有效性;其二,實體經濟走上了快車道,調整難度加大;其三,流動性過剩與負利率背景下的經濟預期加劇了資產價格的膨脹;其四,體制改革不到位,是宏觀調控難度加大的重要因素。

  正因如此,中國社科院《經濟藍皮書》對2008年宏觀調控政策提出了三點建議,即要把過快的經濟增長速度特別是投資增速降下來;把緩解通貨膨脹壓力、穩定物價水平作為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把堅持和提高節能減排標準作為宏觀調控的第三個閘門。

  同時,專家分析,2007年全球經濟已出現拐點,預計2008年世界經濟將呈現“半冷半熱”格局,即新興市場2008年將繼續呈現較熱狀態,但發達國家則相反。因此,明年我國宏觀經濟面臨的不確定性正在加大,中國面臨的外部風險將大于內部風險,外部挑戰可能多于內部挑戰。

  對此,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劉鶴認為,宏觀調控要根據宏觀經濟形勢積極加強國際協調。他認為,明年宏觀調控重點之一也應放在對外方面,即觀察國際走勢,根據國際走勢提前制定預案,加強國際經濟政策協調對話。□

  金融:“從緊”倒逼改革

  “從緊”不會是“一刀切”,應在充分考慮結構調整的基礎上,制定詳細的有所區別的信貸投放政策

  文/王一川《瞭望》新聞周刊記者王健君

  “一切經濟波動都是貨幣現象。”貨幣學派大師M.弗里德曼這句名言,幾乎是針對2007年中國經濟運行特征的量身定做。

  這一年,中國人民銀行承擔了巨大的人民幣升值壓力,實施了有史以來最大力度的外匯占款對沖,其中五次調整存貸款利率,十次上調準備金率;這一年,實行了10年之久的“穩健”的貨幣政策年中時變為“適度從緊”,并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后完全轉變為“從緊”的貨幣政策;這一年,美國次貸危機愈演愈烈,美元資產持續貶值,對正在加快加深的中國金融開放形成了嚴峻挑戰;這一年,圍繞股市和房市產生的資產價格猛漲,過大的波動性引起了全社會廣泛關注……

  可以說,2007年中國金融發展的環境和特點出現了許多前所未有的新情況。難得的是,在這種復雜背景下,中國金融業同時取得了不少卓有成效的業績。

  2007年金融改革的主戰場已經開始從國有商業銀行改制上市,向提高金融機構市場競爭力的微觀層面轉移,一個多層次的金融市場體系從農村到城市初步形成;2007年金融機構市場競爭力明顯提高,其中銀行業第一次實現了全行業資本充足率達標。截至三季度末,資本充足率達標的銀行有136家,而4年前僅有8家;2007年國內金融機構加快了參與國際競爭的步伐,通過在海外市場設立分支機構、股權收購等形式,穩步實現了有目的的“走出去”……

  之所以出現上述復雜多變的局面,一個關鍵的原因在于,改革開放近30年,尤其是近5年以來,國民經濟快速穩定的發展積累了規模龐大的財富,同時中國經濟的全球競爭力得到了長足的提升,反映在金融領域,一方面對金融資源的合理分配和規劃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對金融服務如何支持中國經濟更主動積極參與全球競爭提出了新任務。

  因此,在經濟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雙重變局中,為實現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十七大報告提出建立一個“結構合理、功能完善、高效安全的現代金融體系”。這無論是從擴大開放的角度還是改革深化的角度,都意味著中國金融業發展從2007年正式進入新階段。

  2007年:成長的煩惱

  全球化與中國大量剩余勞動力結合帶來的強勁出口增長,導致了2007年又攀新高的貿易順差。1~10月我國貿易順差達到2123.7億美元,增長59%。對此,央行只能控制價格(匯率)和數量(外匯儲備積累)兩個變量中的一個來進行調整。但在人民幣匯率保持穩定的條件下,不得不積累了過高的外匯儲備。截至2007年9月,外匯儲備達到1.43萬億美元。

  由于央行對沖掉外匯儲備,將巨大的人民幣流動性不斷注入了市場。同時,央行為維持較大的美元和人民幣利差以抑制外匯進一步流入,實行偏低的國內利率,更加劇了國內流動性。從而,貿易順差過大帶來的過剩的流動性,在市場上造成投資增長過快、貨幣信貸投放過多。

  而且,充裕的流動性和偏低的國內利率,還成為了2007年資產價格普遍膨脹的主要推手。盡管,資本市場改革成績和正在進行的城市化,也是股市和房市持續上漲的重要趨勢性原因,但股市市盈率過高于上市公司基本面,以及大多數城市房價上漲速度大大超出居民收入承受水平,背后的關鍵原因還是市場上資金過多、投資渠道不足、資金配置不合理。

  與此同時,2007年貨幣當局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人民幣升值外部壓力。除了仍然持續加壓的美國壓力外,由于美元貶值形成了歐元走強,下半年來自歐洲方面對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也越來越大。不過,外匯管理局堅持“主動性、可控性、漸進性”原則,實現了人民幣匯率的穩定調整,2007年人民幣升值幅度將達到5%以上。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助理易綱認為,2007年這些表現強烈的問題,可以形象地描述為“成長中的煩惱”。事實上,目前順差大、儲蓄率高、人民幣升值壓力大,對于一個發展中大國實現民族復興而言,是不可多得的發展條件。現在,這些原本應該是優勢條件的特征之所以變成“煩惱”,關鍵在于經濟結構和體制環境的不匹配。因此,深化金融改革、完善匯率機制仍然是金融工作的核心議題。

  2008年:來自“從緊”的倒逼

  2008年是“從緊”的貨幣政策發力第一年,按照2007年金融市場情況,信貸投放毫無疑問是調控的重點。無論是證券市場還是投資市場,都將面對比較嚴厲的資金控制。但是,因為“又好又快”的大目標不變,“從緊”不會是“一刀切”,而更可能制定詳細的有所區別的信貸投放政策,并與經濟結構調整充分結合起來。其中,深入推進金融體制改革和促進金融機構競爭力的提高,將成為2008年中國金融業發展的兩大重點。

  加強流動性管理,做好信貸緊縮的針對性,防止資產價格的大幅波動。在“從緊”的目標下,2008年央行將加大對沖力度,而且出口放緩使貿易順差增速將大大低于今年,由此外匯儲備增速也將要慢于今年。總體上表現出流動性的相對緩解。

  但也要注意到,美元貶值是全球流動性泛濫的重要因素,導致許多貿易順差國流動性泛濫。特別要注意到近一時期,美元貶值速度加快,次貸危機的加劇,使得流入新興市場經濟的資金更加洶涌。因此,2008年仍然不會擺脫流動性過剩的局面。

  中國國際金融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哈繼銘認為,貨幣供應增速有可能出現比較明顯的下降。不過,考慮到2008年結構調整力度的加大和政府對改變發展不平衡局面的決心,信貸緊縮不會產生2004年那樣的全面影響,而更多指向于回收流動性,和對污染和能耗低效投資的收緊。特別是美國經濟的走緩等外部不確定因素加大的背景下,從宏觀調控的角度看,大幅放緩投資也不符合現實。

  隨著近期調控政策頻出和市場理性回歸,2007年股價、房價過快上漲帶來的資產價格泡沫,有可能得到有效的控制。不過受2008年奧運因素和人民幣升值預期影響,不排除資本市場出現較大幅度波動的可能。所以,防止資產價格波動也是2008年金融監管層的主要任務。

  深化和推進金融體制改革的動力將進一步加強。十七大明確了金融體制改革的方向,2008年也將意味著金融體制改革進入新階段,許多具體的政策和改革舉措將在這一年逐步推出。

  比如,強調“多種所有制和多種經營形式”,意味著我國金融對內開放嚴重不足、對內對外開放不協調的狀況將得到扭轉,那些長期由政府以國有形式壟斷的金融業和金融市場對國內非國有經濟成分開放,深化金融業的產權改革,對金融機構的準入將會有所突破。

  強調“結構合理、功能完善”,意味著我國金融結構不合理制約金融業發展的狀況將得到改觀,同時也意味著將進一步放松對金融機構的業務管制,鼓勵其實現組織創新和業務創新,促進其向綜合化、全能化發展。

  強調“高效安全”,意味著我國金融業的改革與發展,要有利于提高整個金融體系的收益水平和風險管理水平,使金融機構真正成為參與國際國內金融市場競爭的現代金融企業,增強長期國際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的能力,而并非單純追求規模和短期效益。

  復雜多變的市場競爭促進國內金融機構競爭力提升。金融全球化對中國金融機構的影響將在2008年進一步加大,特別是在金融開放繼續深化的背景下,國內金融機構不但要繼續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和強化風險管理體系,還要與發達國家金融機構在國內外市場展開競爭。因此,培育創新能力,提高競爭力,是2008年國內金融機構亟待補足的“短板”。

  中國銀行研究員王元龍指出,與國際先進銀行相比,我國大部分金融機構在公司治理、風險管理、內部控制、財務實力和透明度等方面仍存在相當差距。短期內我國金融機構的盈利能力有望獲得進一步提升,信息透明度也有望逐步增強,但公司治理和內控機制建設,真正實現從“形似”到“神似”的突破,還需要一個從形式到實質的轉變。

  特別是,隨著金融全球化和銀行業全能化經營趨勢的不斷增強,日新月異的金融創新使銀行業經營面對的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操作風險等各種風險更加復雜。在諸如花旗、匯豐和瑞銀等跨國金融巨頭紛紛陷入次貸風波背景下,如何在目前資產風險突變的環境下提高銀行抵御風險的能力,是風險控制能力尤其脆弱的國內金融機構2008年最首要的任務。

  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力度將加大。盡管兩年多來的匯改成績不小,但實事求是地看,我國外匯市場的規模仍然比較小,市場結構還不完善,交易主體和交易工具依然有限,外匯市場的交易量充其量只是反映了實體經濟對人民幣的需求和供給,而外匯市場在匯率發現、資源配置和風險控制等方面的作用尚未充分發揮。這一點在2007年表現突出,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許多經濟工作的順利開展。

  王元龍認為,由于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在國民經濟宏觀調控體系以及經濟金融體制改革中都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當前我國國民經濟發展面臨的很多問題也可能都與匯率有關,例如貨幣政策的有效性、采取綜合措施促進國際收支基本平衡、抑制流動性等,因此2008年的改革將在過去兩年多的基礎上力度將進一步加大。

  當然,匯改堅持市場化取向改革方向不會變,“主動性、可控性、漸進性”的三原則改革操作主旨不會變,堅持完善匯率形成機制優先的改革路徑不會變。不過,隨著全球貨幣市場近期出現的新變局和新情況在2008年繼續深化,在保證可控性和漸進性的前提下,主動性的作用有可能加大。

  次貸風險將成為2008年影響全球經濟和金融市場最不確定的風險因素。次貸危機讓西方主要金融市場無一幸免,一年前還看似固若金湯的全球金融市場已經走入了越來越動蕩的境地。美聯儲和歐洲央行不斷給市場注入流動性,并出臺降息等舒緩風險的措施,其力度之大、動作之頻繁已經說明次貸問題的嚴重程度。

  現在,更令人擔心的是還沒有確切的權威報告顯示出風險的盡頭在哪里?問題到底有多大?盡管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國家受到的沖擊較小,但風暴源頭美國經濟如果受打擊過大,發生持續衰退,將不可避免地波及到全球,造成巨大的危害。

  這也將迫使我國決策層、監管層以及金融機構,在2008年的每一項工作中都要考慮這項風險因素的影響,并加快風險控制能力的建設。□

  財稅:改革的最好時機

  2007年稅改深度推進,2008年在此基礎上,增大民生領域的財政支出,同時繼續推進稅制改革

  文/《瞭望》新聞周刊記者唐敏

  “建立和健全有利于促進科學發展和社會和諧、推動科技進步、節約能源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的財稅體制”,作為黨的十七大報告對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的具體要求,看似簡短,卻蘊涵了從完善公共財政體系,健全中央和地方財力與事權相匹配的體制,到運用財政稅收政策如出口退稅政策等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資源集約利用,開征物業稅、調整資源稅,完善地方稅收體系等諸多內容。但是,現階段的財政改革既不可能單兵獨進,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如何選擇適當的時機適時推進是關鍵。

  2007:稅收猛增,稅改穩進

  2007年是我國財政收入大幅增長的又一年,預計全年的財政收入將突破5萬億元,與2006年相比增收了1.2萬億元,增收的財政收入相當于1999年全年的財政收入。近年來財政收入的高位平穩增長,為財稅改革創造了有利時機。

  對于財稅體制改革而言,新一輪稅制改革是重要的組成部分。作為新一輪稅制改革重頭戲的內外資企業所得稅“兩稅合一”改革,終于在2007年完成了立法程序上的工作,新的企業所得稅法將在2008年正式實施,并將為推進新一輪稅改奠定基礎。

  在2007年,新一輪稅制改革的另一重要內容,增值稅轉型擴大了試點覆蓋面,而物業稅的探索、資源稅的調整等也在積極推進中。

  隨著2007年9月初國家稅務總局和財政部批準安徽、河南、福建和天津4省市為第二批物業稅“空轉”試點地區,物業稅的試點范圍已從六處擴大到十處,這一稅種被視為有利于增強地方政府的財力。

  但一些稅種的改革推進還受到諸多其他因素的掣肘。例如燃油稅,燃油稅從1994年被正式提出,即開始了漫長的籌備工作。在中國稅制改革進程明顯加快、節能環保被提到政府業績考核指標的背景下,一度有消息傳出,燃油稅將從2008年1月1日開始試行,但在國際油價一路走高、國內CPI也居高不下的現實情況下,其推出只能在明年另擇時機了。

  另一迫在眉睫需要推進的是改革資源稅制度。業內人士透露,目前資源稅改革已基本達成了共識,方案設計層面也基本沒有障礙,正式推出的日期不會太遠。

  事實上,今年資源稅稅額的調整一直在進行中,從2004年起,陸續調整了煤炭、原油、天然氣、錳礦石等部分品目的資源稅稅額標準;2006年,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又取消了對有色金屬礦產資源稅減征30%的優惠政策,恢復全額征收;調整了對鐵礦石資源稅的減征政策等;到2007年,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又調高了焦煤資源稅稅額,并對鹽資源稅稅收政策進行了調整,但因只是小幅、局部調整,其作用有限。中央財經大學財政學院李貞認為,要改變資源稅率過低導致市場價格扭曲的問題,應改“從量計征”為“從價計征”,同時,應擴大資源稅目,稀缺資源都應納入其中。

  除了稅制改革,在財政深化改革方面,在鞏固和擴展部門(綜合)預算、國庫集中收付、政府集中采購等改革成果的同時,2007年,還在“鄉財鄉用縣管”、“省直管縣”等體制創新,和“三獎一補”緩解縣鄉財政困難的管理創新,以及政府收支分類等技術創新的方面有所推進。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介紹,全國已經有28個省級單位推行了鄉財縣管,這在全國來說,占了絕大多數;有18個在積極地推行省管縣的改革。這兩種試點的管理方式,在實行過程中,其實并沒有硬的障礙。這對完善省以下財政體制問題,化解基層財政困境是積極有效的嘗試。對于十七大報告中指出的“健全中央與地方財力與事權相匹配的體制”來說,也有積極的意義。

  2008:民生是財政支出主題

  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部署,2008年將繼續實施穩健的財政政策,在繼續合理把握財政支出規模的基礎上,將著力促進結構調整、社會經濟的協調發展。同時,還將通過財政稅收政策進行收入再分配,調整不同利益群體之間的關系。具體表現在:

  首先,財政支出結構的調整。李貞認為,考慮到改善民生、經濟結構調整、節能減排、重點建設等各項工作都需要財政的大力支持,明年財政支出還會比較大,但穩健的財政政策體現在支出結構的調整上,尤其是對民生投入的加大。比如教育、醫療、社會保障、廉租房經濟適用住房建設等。

  隨著2008年的臨近,一系列改善民生的新舉措正陸續出臺:勞動保障部要求縮小退休人員養老金差距、財政部和教育部則在近日調整完善了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增加了免費提供教科書、增加寄宿生補貼等更多扶持農村教育的政策。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更是明確提出要合理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提高城鄉居民收入水平。包括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擴大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覆蓋面,探索建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加大財政對教育的投入力度,全面實施城鄉免費義務教育;要堅持公共醫療衛生的公益性質;要完善住房保障體系,加快廉租住房建設,改進和規范經濟適用房制度,著力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

  其次,針對目前我國經濟增長主要靠投資和出口拉動的局面,要提高需求拉動的比例,讓內需拉動成為主要動力。一方面,通過轉移支付等手段調節收入分配。另一方面,財政支出也更多偏向于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增加公共消費,比如公共醫療衛生的投入即是方向之一。李貞認為,對基本的公共服務的投入將更加力求公平化、均等化,將加大對中西部尤其是農村的基礎建設的投入,以縮小城市之間,城市和農村之間的公共服務差距。

  第三,通過調整財政支出影響經濟結構調整。通過財政支出對不同的產業和領域進行調控,例如,向節能減排環境保護的產業企業傾斜,關閉高污染企業等,建立環境保護激勵機制;2007年以來,雖然節能減排初見成效,結構優化效果明顯,但是很多結構失衡的問題依然存在,需要通過財政政策的調控進行進一步的調整。例如,通過出口退稅尤其是取消高耗能產品的出口退稅,促進增長方式的轉變。據統計,2007年全國調整取消了533項產品的出口退稅,2008年這一力度將會加大。

  深化財稅改革的好時機

  受訪專家表示,2008年財稅部門將力求處理好穩定物價和理順資源性產品價格的關系,對扭曲較大的資源性產品價格適時進行必要調整。同時,完善出口退稅和關稅制度方面的區別對待政策;激勵企業自主創新并加大相關投入的力度,以支持增長方式轉變,節能降耗,減排防污。

  但是,對于在企業所得稅“兩稅合并”通過人大審議之后,新一輪稅制改革的另一重要內容是增值稅轉型的改革,李貞表示,考慮到財政的承受能力,2008年全國推開的可能不大。

  作為我國第一大稅種,增值稅目前占到全國稅收收入50%左右,增值稅由生產型轉為消費型,可以避免重復征稅,最大限度地減少稅收對市場機制的扭曲,但前提是在各個地區、各個行業廣泛使用。中國稅務學會副會長安體富教授積極呼吁在全國穩步推進,他表示,增值稅不適宜被當作優惠政策逐步擴大試點,這樣會滋生各種形式的避稅、騙稅行為,增加稅收征管的難度。

  在安體富看來,在我國財政收入連年大幅度增長的條件下,對于由增值稅轉型帶來的收入減少,財政是承受得了的。如果不能承受,還可以實行分年度按比例抵扣、逐步到位的辦法。比如,第一年抵扣50%,第二年抵扣70%,第三年全額抵扣。或者,借鑒國際經驗,采取其他補救措施,比如,可以在過渡期內暫時提高增值稅稅率,或者臨時開征一種附加稅,過渡期結束后再予以取消。

  有關專家認為,從2008年的情況看,考慮到改善民生、經濟結構調整、節能減排、重點建設等各項工作都需要財政的大力支持,國家財政將繼續安排一定規模的赤字和長期建設國債,也將嚴格控制減免稅。

  “資源稅的調整,有可能會加快推進的步伐”,李貞認為。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蘇明副所長透露,國家正在研究制定中的改革方案包括:計劃提高資源稅征收標準,并將從量計稅改為從價計稅;要求無償占用礦業權的個人或單位交納探礦權和采礦權的費用,取得的費用由中央和地方按照比例分成;對能源產品的使用單位征收能源稅,促使其節約能源。

  蘇明認為,自2005年以來,我國能源財稅政策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為支持節能減排工作做出了一定的貢獻。展望未來,在加強能源投資及加大對國家能源基地支持力度的同時,還應該完善環境稅費政策,提高排污費標準;加快推進資源稅費改革,建立礦產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保護機制;充分利用財政補助和貼息等財稅政策,促進可再生能源發展;積極推進包括所得稅、進口稅在內的節能財稅政策體系的建立。

  除此而外,李貞指出,2000年以來陸續推出的包括政府收支分類管理、部門預算、國庫集中支付、政府采購等在內的財政改革舉措,正在不斷深化中。而縱觀近年來國家財政改革的過程,一個明顯的趨勢是,越來越多地向困難群體、向經濟落后地區予以更多支持。□

  房地產:供應格局明年有變

  連續的房地產調控政策累積之下,2008年住房供應格局或將有變

  文/《瞭望》新聞周刊記者唐敏

  在2007年一路走高的房價,接近年底時終于有了些踟躕:北京、深圳、上海等一度房價瘋漲的城市,開始出現不同程度的交易量下降現象,關于在一系列的宏觀調控下,房價是否已經出現拐點的討論開始熱鬧起來。

  2007年:漲幅猛,調控緊

  來自國家發改委的統計顯示,今年11月,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價同比上漲10.5%,深圳、北京10月份新建商品房漲幅分別為16.8%和17.8%;一些二、三線城市房價漲幅也在加大,烏魯木齊、北海10月漲幅分別為18.5%和17.7%;與此同時,長三角地區部分城市房價出現回升勢頭。

  與房價躥升相應的是,2007年緊鑼密鼓的房地產調控。

  首先是收緊消費環節的信貸閘門。央行今年連續5次加息,10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并與銀監會聯合下發了提高第二套房首付比例及貸款利率的通知。

  其次是加大供給環節的調控力度。一是對土地增值稅進行清算,向企業征收30%~60%不等的土地增值稅;二是限制開發商囤地,規定受讓人必須付清整宗地全部土地出讓金后,方可領取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證,阻止開發商蓄意囤積土地的行為。

  與此同時,在商品房供應結構和閑置土地清理上,強化了2005年、2006年新老“國八條”的主要調控精神,內容包括保證保障性住房供給、保證90平方米以下的中小戶型供給,以緩解市場上中低價位住房供不應求的局面。

  在強化了“90平方米70%”的導向作用同時,2007年底還頒布了《廉租住房保障辦法》和《經濟適用住房管理辦法》,以此保證中低收入者住房,抑制房價。據統計,目前經濟適用房投資總額為6.18億元,雖同比增長較快,但其占住宅和商品房投資總額的比例仍不到5%。

  2008年:供應格局或將改變

  2008年的房地產市場將面臨兩大問題:其一,自1998年住房制度改革以來,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已經經歷了近十年的漲勢,在連年的調控政策積累下,2008年會不會是調整的拐點?

  其二,對于如何解決中國的房地產問題,溫總理在新加坡發表演講表示,在嚴守18億畝耕地“紅線”的前提下,采取廉租房、經濟適用房和市場調節三種方式擴大供給。有媒體將這個政策闡釋為“有可能把大多數城鎮居民從高房價當中解脫出來”。而主管部門建設部也曾表示,未來三年內,廉租房和經濟適用房投資將呈翻番趨勢。果真如此的話,將徹底改變目前房地產市場的供應格局。

  從現實的角度來看,以目前投資額度占住宅和商品房投資總額不足5%的經濟適用住房而論,欲在近期改變房地產市場的供應格局是遠遠不夠的。而將廉租房、經濟適用住房的資金來源、供應方式、供應對象等實際操作中的細節問題加以明確,更是確保國家有限的資金用在刀刃上的必備條件,所以,中國房地產及住宅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包宗華認為,住房制度的建設與完善將是2008年的主題。

  從我國目前的狀況來看,一方面國民收入水平還達不到大部分人都能夠實現市場化購房的水平;另一方面,政府的財力也不可能在短期內滿足全部住房困難群體實現政府性保障的愿望。因此,對于未來我國住宅體系,專家們認為將由三大部分組成,即一部分人群完全由政府解決住房問題,一部分以市場方式解決,中間部分以市場和政府補貼相結合,從而將我國住房體制和保障制度覆蓋至全部人群。

  包宗華指出,當前來看,對住房保障是政府應盡之責已經形成共識,關鍵是怎么盡責的問題。在他看來,在現階段,要以中、低和最低收入者為重點,擴大廉租房、經濟適用住房等保障性住房的覆蓋面。同時,政府應嚴格調控其套型、房價和供應對象。

  一是大力發展廉租房。國際上廉租房占住房存量的比重一般不超過5%。但我國目前的狀況是遠遠低于這一比例,所以,2008年我國將加快健全廉租住房制度的步伐。

  二是大力建設經濟適用房。從2008開始,政府應當努力增加中低價位、中小戶型普通商品住房的供應。

  三是高檔住房采取市場調節方式。高檔房市場將主要依靠市場調節,但是必須從我國人多地少、經濟實力不夠強的國情出發,大力抑制住房投資需求的過度膨脹,合理調控大套型高價位住房的建設比重。包宗華建議,對今后建設和購買大套型高價位住房收取高土地出讓金、高房地產開發稅和高物業稅、對買賣第二套住房“增”稅。通過收“高”物業稅,既增加政府收入,同時抑制投資需求,縮小大套型高價位住房的建設比重,最終實現房價的穩定。□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heji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胡錫進硬懟平原公子,這釋放了什么信號?
  2. 李克勤|“深切緬懷毛主席,您永遠的學生王光美”:劉少奇的妻子晚年的說法做法意味深長
  3. 郭松民 | 也說“滬爺撐起一片天”
  4. 美國加州大火燒出了房地產金融騙局
  5. 奴顏婢膝的學生與急眼了的老師
  6. 改開以來民間“順口溜”拾穗(一)
  7. 選擇題:到底誰讓老百姓吃飽了飯
  8. 洛杉磯大火如此猛烈,能燒醒中國那些殖人嗎?!
  9. 泰緬綁架更多內幕公布,受害人都是貪心自找么?
  10. 雙石|大勢已去,無力回天——西路軍基本解體
  1.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2.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3.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4.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5. 張勤德|廣大民眾在“總危機爆發期”的新覺醒 ——試答多位好友尖銳和有價值的提問
  6. 到底誰“封建”?
  7.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8.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9.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10. 掩耳盜鈴及其他
  1.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2.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3.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4.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5.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6.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7. 陳中華:如果全面私有化,就沒革命的必要
  8.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他不是群眾
  1. 車間主任焦裕祿
  2. 地圖未開疆,后院先失火
  3. 張勤德|廣大民眾在“總危機爆發期”的新覺醒 ——試答多位好友尖銳和有價值的提問
  4.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5. 何滌宙:一位長征功臣的歷史湮沒之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