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寬以待洋寵壞洋品牌
姚 芃
浙江省工商局人士稱 洋品牌監管背后水很深
一再令消費者震驚的洋品牌質量事件引發了人們對洋品牌監管問題的反思。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人士近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這背后水很深。
近年來,浙江省工商局先后查處了雀巢奶粉、索尼數碼相機、多種國際名牌服裝、多個品牌手提電腦和進口保健食品的質量問題。執法人員這樣總結,“對洋品牌幾乎是一查一個準”。
跨國公司都有“政府情結”,在出現質量問題后,大多會以“影響地方投資環境”威脅相關部門。業內人士分析說,這反射出的是我們的“政績情結”,一些地方和部門對洋品牌大開綠燈給予超國民待遇,導致對洋品牌監管出現很大漏洞。
浙江省工商局執法人員指出,現實中不少部門和地方對待進出口商品“嚴以律己、寬以待洋”的問題十分嚴重。再加上缺少召回制度、法定檢測少等明顯的制度缺陷,使得有質量問題的洋品牌也敢于在中國“耍大牌”。
新聞延伸:
有調查顯示,隨著越來越多聲名顯赫的洋品牌被查出有質量問題,中國消費者“洋品牌就是好東西”的迷信逐漸被打破。
這其中,不能不提到敢于將洋品牌拉下“神壇”的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近年來特別是去年一年,浙江工商部門加強了對洋品牌的質量監管,將檢測中存在質量問題的國外品牌商品公之于眾,給消費者以充分的知情權。媒體將之稱為“浙江工商現象”、“洋品牌質量監管風云”。浙江省工商局也因此獲得了今年“3"15特別貢獻獎”的殊榮。
洋品牌質量問題頻出,也直接引發了人們對經濟一體化條件下市場監管,特別是對洋品牌監管問題的反思。近日,記者就此采訪了敢于向洋品牌“亮劍”的浙江省工商局。
對洋品牌幾乎是一查一個準
“最近幾年我們對洋品牌幾乎是一查一個準,合格率很低。被查處的洋品牌往往是‘大品牌、高價位、低標準’。”浙江省工商局消費者權益保護處副處長何曉明介紹說,2005年以來,他們先后查處了雀巢嬰兒奶粉碘含量超標、索尼數碼相機不合格、國際名牌服裝質量不合格、東芝等4個品牌手提電腦質量不合格、進口皮鞋質量不合格等案件。最近又查出了進口保健食品質量近7成不合格。
“一再令消費者震驚的洋品牌質量事件并非偶然,其折射出的深層次問題發人深省?!闭憬」ど叹洲k公室主任陸建強對記者說,洋品牌監管,凸顯了我國法律制度建設上的諸多軟肋和硬傷。
“政績情結”給洋品牌隱性保護
據介紹,每當一個洋品牌被查出質量問題后,大多數跨國公司都會啟動危機公關。據何曉明介紹,那些跨國公司的代表來到浙江省工商局后,口氣最硬、講的最多的話是“你們這樣搞會影響地方投資環境”。有的則具體描述起與政府領導會見的情形、公司是什么人物引進的、對中國做出了多少貢獻,有的甚至用為政府部門或為社會提供某些便利、贊助等條件,試圖換取浙江工商部門的沉默。
業內人士分析說,跨國公司的“政府情結”,反射出的是我們的“政績情結”。在吸引外資方面的“政績情結”,使我們一些地方和部門長期以來對洋品牌格外關照和優惠,無形中形成了對洋品牌的隱性保護機制。
何曉明說,通過查處洋品牌的執法實踐,他們越來越深刻地感受到,一些地方和部門針對洋品牌大開綠燈,“三年免檢”、“五年免稅”、“特別通道”等超國民待遇,使得一些洋品牌的產品生產、質量控制、市場銷售幾乎到了依靠企業自律的地步。被查出碘超標的雀巢奶粉恰恰就是免檢產品。
雙重標準:嚴以律己寬以待洋
“中國已經步入后WTO時代,但我們感到,我們對一體化的準備并不足?!闭憬」ど叹钟嘘P負責人對記者說,一體化最基本的本質有兩個方面:平等競爭和對等主張。平等競爭,即規制要平等,標準要平等,權益要平等;對等主張,即競爭手段要對等,主張權益的途徑要對等,監管手段和監管力度也要對等。但是,現實中不少部門、不少地方對待進出口商品“嚴以律己、寬以待洋”的問題十分嚴重。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許多地方對我國出口到他國的商品按他國的標準嚴格把關,而對他國進口到我國的商品則“禮遇有加”。例如,某省進出口商品檢驗檢疫部門一年檢測我出口商品的貨值為27億美元,檢測進口商品的貨值為1億多美元。某省2006年檢測進口食品1298批次,貨值1億多美元,檢測出口食品4277批次,貨值近17億美元。
分析人士指出,這些數據說明,面對一體化條件下日益發展的“技術壁壘”、“綠色壁壘”、“貿易壁壘”,我們對洋品牌卻大打“放心牌”,這是在原來經濟格局、思維軌跡上的一種慣性滑行。監管手段和監管力度不對等的世界經濟一體化,無異于紅綠燈失靈。
召回缺位與洋品牌耍大牌
陸建強認為,全球經濟一體化下,應該讓所有商品接受一體的監督,讓所有商家遵守一律的規則,讓所有的消費者享有一體的權利。
然而,某些跨國公司卻采用雙重標準。雀巢面對奶粉碘超標事件堅持只換貨不退貨;索尼數碼相機集體出現質量問題,惟獨中國消費者不能享受召回……
為什么洋品牌對中國消費者如此怠慢?“我們不成熟的市場監管體系和法律制度的空缺,某種程度上助長了跨國公司的傲慢和異化,使其敢于屢闖紅燈?!标懡◤娬f。
“每當發現洋品牌質量問題時,消費者的主張都難以實現?!标懡◤姼嬖V記者,我們的追溯機制不健全,什么情況應召回,什么情況應賠償,缺乏具體規定。有的雖能有局部突破,卻往往是在媒體的口誅筆伐的推動下取得的。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有些國際大牌公司在全球召回有缺陷產品時,惟獨將中國市場排除在外,理由是中國沒有缺陷產品的召回制度。
“更重要的原因是我國現有的制度明顯存在缺陷?!焙螘悦鹘榻B說,我國對生產銷售劣質商品的罰款額最高是全部貨值的3倍,這對大公司而言“不痛不癢”。
據了解,我國個別地方頒布地方法規確立了產品召回制度,但地方法規位階較低、適用范圍有限,根本無法在全國范圍內解決產品召回問題。在民事賠償不足且產品召回制度缺位的情況下,如果制造商耍大牌,或處心積慮地與消費者和政府對著干,政府機關也很難有效地發揮市場管理者職能。
無標準導致被洋標準“綁架”
談到監管洋品牌的困苦,浙江省工商局消保處人人都是一臉的無奈。
近年來,汽車正以驚人的速度進入尋常百姓家。有關投訴統計顯示,關乎生命的汽車投訴增幅排列第三位,其中關于質量問題的投訴占汽車投訴總量的68%,而配件問題最為突出。浙江省工商局一直想對進口汽車配件進行檢測,但是,至今未能實現。
“汽車配件屬于非通用型,不同的品牌有不同的標準,不同的標準歸不同的生產企業所有。例如,豐田的配件質量如何,需用豐田的標準進行檢測。但是,企業的標準在企業手中,我們拿不到。于是,在諸如汽車配件等領域,我們的市場任由洋品牌橫沖直撞,要對其質量進行監測,卻遭遇沒有標準的尷尬?!焙螘悦髡f。
有專家指出,加入WTO不僅是接受其規則的規制,同時還要與其規則對接。制度、規則、標準是監管的依據,也是監管的工具,而工具的缺失和功能、效用的模糊,無異于對監管者的“綁架”。
法定檢測少監管漏洞大
根據消費者投訴,浙江省工商局對全省著名商場銷售的品牌服裝質量進行了專項抽檢,結果表明,國際知名品牌6成不合格,大都存在較為嚴重的安全質量和虛假含量問題。
采訪中記者進一步了解到,一些跨國公司在自己的母國或其他發達國家,建立有就當地環境而言已經非常完備的質量監督檢測體系,在我國市場上出現的某些問題在其母國或其他發達國家就不會出現。顯然,這些洋品牌沒有把中國消費者放在眼里,也沒把中國的監管機關放在眼里。
何曉明告訴記者,服裝市場上的問題暴露出我國市場監管體系中一大硬傷:法定檢測少。
他解釋說,服裝雖有了強制性安全標準,但不屬于法定檢測范疇,只是抽樣檢測。洋品牌服裝只要提供產品合格證明、主體合法證明,單據齊全就齊了。而所謂證明,也只是對銷售商索證、備案有意義。
編后:
從查出的洋品牌質量問題案件中似乎可以得到這樣的啟示:
我們應該把對洋品牌的仰視變成平視;應該把客體的優惠變成主體的平等。
對執法部門而言,最重要的,是要把小監管變成大監管。要把影響大、覆蓋面廣、知名度高的商品列為監管重點,實現大視野、大范圍、大權益的監管。在這方面,作為維護市場經濟秩序的監管部門責無旁貸。
(《環球視野》摘自2007年3月22日《法制日報》)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