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黨和國家正處在緊要的歷史關頭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國民經濟在前29年以平均每年增長7.4%的速度,基本上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的基礎上,實行新階段的改革開放,社會生產力進一步提高。國內生產總值從1979年到2006年,平均每年增長9.7%.發電量從1985年起,煤的產量從1990 年起,鋼和化肥的產量從2000年起已居世界第一位。青藏鐵路、三峽大壩等特大型工程相繼建成。2006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達20.94萬億元,居世界第4位。由于我國人口眾多,每人平均國民總收入尚居第128位。外匯儲備超過一萬億美元,居世界第一位(《國際統計年鑒2006/2007》第14-15 頁,國家統計局編)。這些都是在黨中央領導下,億萬群眾辛勤勞動、艱苦奮斗而取得的重要成就。但在此期間,也出現了諸多值得高度重視、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
所有制結構問題。國家統計局未提供全面準確的數字。據全國工商聯2006年3月初發布的《十。五'期間民營經濟形勢分析報告》提供的數字: 2000年,內資民營經濟在國內生產總值(GDP)中所占比重為42.4%,外商和港澳臺商投資經濟比重為12.6%.二者之和占GDP的55%. 2005年,內資民營經濟在GDP中的比重為49.7%,外商和港澳臺投資經濟比重約為15%-16%,兩者之和約為65%.這五年中,民營經濟比重增長 10個百分點,平均每年增長2個百分點。該《報告》說明,其所稱的民營經濟是"除國有和國有控股企業以外的多種所有制經濟的統稱".這就是說,上述民營經濟數字包括集體所有制經濟,但不包括國有控股企業中的私資部分。如果從2005年民營經濟的GDP所占的65%中,扣除集體經濟比重中所占的部分(估計約為8%),加上國有控股企業中的私資部分(估計至少為4%),則私有制經濟在GDP中所占比重為61%(65%-8%+4%)。相應地,公有制經濟GDP 所占比重為39%.按照私營經濟每年增長2個百分點測算,2006年全國GDP中,公有制經濟與私有制經濟比重分別為37%與63%.另據第一次全國經濟普查結果,2004年國有工業總產值占全國工業總產值的比例為15. 3%(根據《中國統計年鑒——2006年》第505頁資料計算)。這一比例比建國之初的1949年國有工業占26.2%的比例還要低得多。這說明私有制經濟已經取代了公有制經濟的主體地位。目前,私有制經濟比重還在繼續上升,并向電力、鐵路、郵電、航空乃至國防工業等重要部門擴展。
收入分配問題。所有制結構的上述變化,必然導致收入分配的變化。從國際上用以描述貧富差距的基尼系數(以0為絕對平均,1為絕對不平均,一般以 0.4為安全警戒線)來看,據我國有關學者和學術單位調查測算,我國1985年為0.24,1995年上升為0.434(或0.445),2000年又上升為0.458.據世界銀行測算,中國基尼系數2004年進一步上升為0.469.1995年及以后的基尼系數,越來越大地超過了印度、印尼、韓國、伊朗、埃及等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僅低于巴西、南非等少數國家),也超過了法、德、英、美、意等資本主義發達國家,還超過了俄羅斯、保加利亞等由社會主義公開復辟資本主義的國家。關于我國富有人群與貧窮人群的差距,據國家發改委、國家統計局和中國社科院等單位的專家共同編寫的《中國居民收入分配年度報告(2004)》指出:"最高收入10%的富裕家庭其財產總額占全部居民財產的45%,而最低收入10%的家庭相應比例僅為1.4%."這就是說,兩者的比例約為32:1.新資產階級興起,工人階級不僅經濟上貧困化,而且政治社會地位大大降低。據上海市關于居民就業意愿的調查,愿意做工人的只占1%.近年來,國家在二次分配(財政分配)上采取的對貧窮居民的各種補助措施,對于緩解社會矛盾有一定的作用,但不可能從根本上改變貧富懸殊的狀況,何況私有制經濟的比重還在繼續提高。這說明,我國已形成了貧富懸殊、兩極分化的格局。現在,離共同富裕的目標不是更近了,而是更遠了。
環境資源問題。我國人均資源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我國單位GDP的能耗卻高出經濟合作發展組織30個國家平均值的20%;資源供應緊張,所需石油約50%依靠進口。目前世界污染最嚴重的20個城市中,中國就占16個。據測算,我國環境污染損失約占GDP的3%到8%,生態破壞(草原、濕地、森林、土壤侵蝕等)約占GDP的6%-7%.兩項合計約占GDP的9%到15%.大氣和水質污染影響居民生活質量,損害居民健康,因環境污染引發的群體性事件日益增多。據世界銀行估計,中國平均每年因大氣污染而早亡75萬人。據經濟合作組織測算,中國環境污染造成疾病和早亡的損失占GDP的13%.經濟合作發展組織還認為:"中國雖然是世界第四大經濟體,但中國的環境標準更接近某些最貧窮的國家。"這些事實說明,如果扣除環境損失的過高代價,GDP的增長不是高速度,而是低速度,有的甚至是得不償失。
對外經濟關系問題。在對外貿易和外商在華投資迅速增長的過程中,出現了對外貿易依存度過高、國內消費過低和對外技術的依存性過高、自主創新能力過低的問題。2005年,我國對外貿易依存度高達64%,大大超過美國、日本這樣外貿大國18%-20%的對外依存度。同年,我國國內消費只占GDP支出構成的52%(其中除政府消費外,居民消費只占38%),明顯低于1980年國內消費支出占65.5%(其中居民消費占50.8%)的比例,這說明,GDP 這塊"蛋糕"切給居民消費的比例比過去明顯地變小了。同國際上比,更是遠低于發展中國家國內消費支出平均比例72.2%(其中居民消費占58.9%)。這種很不健康的狀況是同我國貧富懸殊、社會保障嚴重滯后的問題密切聯系的。我國對外技術依存度高達50%,而美日等發達國家只有5%."以市場換技術"并未達到預期目的。巨額出口貿易的利潤絕大部分歸于外商,我國工人只得到相當美國工人四十分之一的低工資,卻給我國留下了環境污染、資源緊張、工人患職業病等諸多問題。最近,外資在我國從合資、獨資建廠發展到大舉并購,特別是不惜高價并購我國發展潛力巨大的優秀國有企業,已出現了"井噴式"的態勢。許多行業的排頭兵已經或正在為外商并購。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在我國已開放的產業中,每個產業排名前5名的企業幾乎都為外資控制;我國28 個主要產業中,外資在21個產業中擁有多數資產控制權。在這一過程中,"外商與貪官雙贏"現象所在多有。我國10年內調查的50萬件腐敗案件中,有64% 與國際貿易和外商有關(《檢察日報》2007年1月2日)。這說明,我國對外經濟關系面臨著日趨附庸化的嚴重危險。
資本家進入共產黨問題。在私營經濟迅速發展中形成的新資產階級必然提出自己的政治要求。早在十六大之前,在黨章不允許不愿放棄剝削的資本家入黨的條件下,實際上通過黨員變老板、老板變黨員,資本家已經進入黨內。資本家中共產黨員的比例,1993年為13.8%,1995年為17.1%,2000年為19.9%,2001年為29.9%.十六大修改黨章,把黨的性質改為"兩個先鋒隊"之后,資本家中共產黨員的比例在2004年達到33.9%(全國工商聯調查資料)。這個比例超過了工人、農民和知識分子中共產黨員的比例。這些數字,就是對"兩個先鋒隊"、"全民黨"本質的一種最好的說明。
工農大眾淪為弱勢群體問題。公有制經濟主體地位的喪失,加上市場萬能論的泛濫,使大量工人重新成為一無所有、只能出賣自身勞動力的無產階級,遭受殘酷的剝削壓迫。工人階級喪失了企業主人的地位,法律已經規定,職工同企業只是由勞動合同維系起來的雇傭與被雇傭的關系。大批農民喪失土地而又得不到應有的補償,進城務工的農民就業困難,勞動和生活條件惡劣。工人出賣勞動力的價格被壓到世界上的最低點,同他們所創造的巨大價值極不相稱。許多資本家還任意對工人工資七折八扣,惡意拖欠。工人階級實際處于相對貧困和絕對貧困之中。許多企業不執行國家規定的勞動時間,超時勞動,常常強迫加班而不支付加班費。許多企業忽視勞動保護和生產安全,工傷增多,礦難頻發。許多企業不給職工特別是農民工提供工傷、疾病、養老、失業保險。許多企業野蠻粗暴管理,侮辱職工人格,甚至實行奴隸勞動,出現"黑磚窯"、"當代包身工"、"血汗工廠"等現象。許多企業阻礙工人組織工會,使職工喪失集體自衛之權。許多行政司法機關不重視維護工人階級的權益,職工往往告狀無門。今天,在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工人階級處于比多數資本主義國家無產階級還不如的悲慘境地之中。這些事實,是對"兩個先鋒隊"、"全民黨"本質又一種最好的說明。
社會風氣和思想領域中的問題。新中國建立后的29年在各級政權中曾經被基本消滅的貪污腐化現象,如今大量出現,而且屢禁不止;在社會生活中曾經被基本消滅的黃、賭、毒、騙等等丑惡現象,如今又沉渣泛起,黑社會性質的組織日益滋生蔓延;在思想領域中曾經居于指導地位的馬克思列寧主義和毛澤東思想,如今在許多宣傳教育陣地中已被邊緣化,形形色色的資產階級自由化思想、修正主義思想以及利己主義、拜金主義等等腐朽的剝削階級意識空前大泛濫。
面對以上種種事實,我們不能不痛心疾首地發問:現在私有制經濟已經取代了公有制經濟的主體地位,造成了貧富懸殊、兩極分化,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經濟基礎還存在嗎?一個讓不愿放棄剝削的資本家參加的黨,一個讓工人階級淪為弱勢群體的黨,還是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嗎?在這樣的經濟基礎上,在這樣的黨的領導下,還能夠堅持工人階級為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和馬克思主義在我國的指導地位嗎?如果聽任這種狀況繼續存在和發展下去,我國的建設事業還能夠沿著社會主義道路向前推進嗎?我國還能夠堅持經濟上和政治上的獨立自主嗎?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