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明天不一定升起
《中國財富》開展“貧富到底能不能和諧”的討論,一時高論紛起,有說不可能,有說可能,公說公的理,婆說婆的理,難分上下。
不和諧論者攥著一大把事實,如曾憲奎先生就提到做過乞丐的朱元璋曾三番五次地整治江南一些大地主,并指出仇富心理可能是關鍵原因;和諧論者也攥著一大把事實,如王文元先生介紹了日本和美國的貧富和諧,窮人與富人相安無事。
不只有個案事實,而且是最宏大的事實。不和諧論者就指出:一部世界歷史,就是一部財富爭奪史,一部富人壓榨窮人的歷史,一部富人與窮人拼殺的歷史。夠不和諧的吧!但婆婆不讓公公,和諧論者也指出,盡管人類歷史充滿沖突和斗爭,但還是不得不承認,在絕大部分時間里,在絕大部分地方,社會還是和諧安寧的,要不人類都自我毀滅了——怎么就不和諧呢?
二者都是事實勝于雄辯,誰更雄誰又更辯呢?使我想起一個與貧富和諧毫無關系的問題:太陽明天是否會從東方升起?
有人馬上要呵斥:真無聊,這是什么問題!明天太陽當然還一樣從東方升起嘛,不僅明天,而且后天——老后天,太陽都會從東方升起,難道還從西邊出?
不要這么振振有詞,現進一步問一下:您怎么知道明天太陽一定從東方升起呢?太陽也可能明天睡懶覺,不起呀!也可能明天打西邊出來,做一次“新新太陽”呀!誰規定太陽明天從東方升起了?
對方可能要說:昨天太陽是從東方升起,前天——老前天太陽都是從東方升起,以前太陽都是從東方升起,打有人類以來就這樣,乃至自從有地球以來就這樣,由此可見,太陽從東方升起,是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
不要動不動就什么客觀規律,還加一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昨天太陽是從東方升起的,乃至有地球以來,太陽都是從東方升起,這一些咱都承認,甚至認為這是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可朋友——尊敬的朋友,我們現在問的是:明天太陽是否從東方升起?您說的這一些,包括所謂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都是關于過去的!沒有醍醐來為您灌頂,就講一個小故事吧:
有個農夫,是地方的養雞狀元,養了好大一圈雞。每次給雞投食時,農夫總是把雞圈的柵欄門碰得一陣子好響,大約也相當于食堂里的搖鈴或吹哨吧。
日久天長,雞們經過觀察——反復的觀察,經多驗多經驗多多,終于把握到一條不以雞們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柵欄門一陣響,快快提起胃口,速速驅動腳丫,向柵欄門沖過去,因為食物來哉!
有一天,貴客登門造訪,農夫盛情款待,就地取材,宰兩只雞吧,一只炒著吃,一只燉著吃,不亦快哉!農夫提著明晃晃的刀來到雞圈邊,用刀把子把柵欄門碰得好響,雞們一擁而上,特別是幾只公雞仗著身強力壯,雄赳赳,氣昂昂,高歌猛進,沖鋒在前。
——大概是自信有余吧,兩只公雞竟然把雞腦袋也伸出柵欄門,嘴里面“咯”不完的高興。農夫一手抓雞,一手落刀,兩只公雞一命嗚呼,倒在血泊之中。
不以雞們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見死不救,打哪上廁所了?就像認為柵欄門好響則食物來哉是雞們的習慣性聯想一樣,太陽從東方升起其實也只是我們的一個習慣性聯想:昨天、前天乃至老前天,乃至所有的以前,太陽都是從東方升起,于是我們習慣性地建立一個聯想:太陽從東方升起!事實上,我們又不是太陽,怎么就知道太陽明天不睡懶覺呢?不打西邊出呢?或是干出其他種種出人聯想的事呢?
剛才所講,實質上就是哲學上所謂的歸納無效,即使用歸納法,也永遠不能從特殊上升至一般,也永遠不能從過去推理到未來,因為歸納法只是歸納過去和個別,已歸納到九百九十九只天鵝是白色的,但也不能得出所有天鵝是白色的——歸納無效其實是個常識!在西方哲學史上,最早明確論述這一點的人是十八世紀的英國哲學家大衛·休謨,后來的大哲學家康德受歸納無效的影響相當的大。“金融大鱷”喬治·索羅斯的哲學導師卡爾·波普爾在科學發現的邏輯上提出證偽論,也直接就是從歸納無效來。
歸納無效決定事實并非雄辯,實際上,任何一種理論都可找到一定的事實來進行雄辯,來作為依據。不要說正式的理論,就是看相算命,乃至任意的歪理邪說,都可以找到一定的事實來雄辯和依據。看相算命沒有事實依據嗎?街頭的命理大師們手里面捏著一大把,他們毫不懷疑的。從這個意義上講,事實不僅不雄辯,而且相當“混賬王八蛋”,根本就沒有是非黑白了。
縱觀人類的思想史,也可以清楚地看到,思想理論上的突破往往都不是從事實來的,而常常是從邏輯來的——更準確地說,是從邏輯更進一步的深入和辯明來的。著名經濟學家茅于軾先生就曾經提出,科學史上根本性的重大發現,都不是“實踐”出來的,而是依靠邏輯推導出來的。
拿交易費用來說,這是經濟學一個重要概念,被譽為“透視世界的魔鏡”和“人見人愛的漂亮女神”,整個制度經濟學因交易費用而煥然一新。交易費用是怎么提出來的呢?交易無時無刻不在進行,這是事實,誰也不能夠否認。每個交易都需要費用,這是不是事實?當然也是,而且是司空見慣的事實。但在羅納德·科斯之前,有誰發現了交易費用?就是在科斯論證交易費用之后,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又有誰真正理解了交易費用?
科斯是怎么提出交易費用這一個概念的呢?正是來自于邏輯的深入和辯明,科斯注意到一個簡單不過的事實與邏輯的矛盾:在古典經濟學中,價格機制是一個完美的自動裝置,它能夠在市場上無摩擦地實現資源配置的帕累托最優,然而為什么現實中還存在企業這樣一些不屬于市場個體的經濟組織呢?這也就好比問:既然電腦中的一切東西市場上都有,為什么會出現原裝機這么個東東呢?答案是:因為交易有費用。
思想史表明,特別是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表明,思想理論的發現與突破都是邏輯進一步深入和辯明的結果,因為就哲學社會科學而言,事實一直就在那里,事實也一直就這樣,滄海桑田,但人永遠未變,人心永遠未變,人情永遠未變,人性永遠未變。
這就決定了:在哲學社會科學上進行理論思考時,固然需要用事實來雄辯,但更需要從邏輯去深入。實際上,“事實勝于雄辯”的說法是有前提的,這個前提就是大家就某個話題已經達致一定的理論共識;說白了,理已經有了,然后才可能事實勝于雄辯。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