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最有利于中國產業安全?
文/鷹臨天下
[中新社廈門9月8日電]中國商務部八日在廈門發布二00七中國外商投資報告。報告認為,中國目前還沒有一個行業真正被外資企業壟斷,真正的壟斷企業還多是國有企業。
商務部某主任更是在報告中指出,市場份額大不等于壟斷。一些人說某領域被外資“壟斷”了,其理由是這個行業各個外資企業占有的市場份額加起來達到很大的比重。他認為,這種判斷有兩點失誤。一是同一行業內的外資企業之間也存在競爭,不應將一個行業所有的外資企業加在一起作為一個市場主體來判斷。二是市場份額集中是壟斷的條件,但不等于壟斷。判斷是否壟斷主要看這個企業是否運用其優勢地位限制競爭。從現有調查看,有少數行業的確存在某個外資企業市場份額集中度高的情況,但還沒有真正形成壟斷。
報告最后指出,現在真正的壟斷企業還多是國有企業。隨著開放步伐的加大,絕大多數行業應該允許外資、民營企業進入,這樣對中國的產業安全最有利。
筆者當然認同市場份額當然不是惟一的判定標準,是否密謀壟斷協議才是判定標準,企業的合并、收購是否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競爭效果才是判定標準,經營者是否濫用其市場支配地位實施壟斷價格、掠奪性定價、拒絕交易、強制交易、搭售、實行差別待遇等行為才是判定標準。但按這位主任的標準來看,國有企業肯定也不是壟斷企業。因為一是同一行業內的國有企業之間也存在競爭,不應將一個行業所有的國有企業加在一起作為一個市場主體來判斷。二是市場份額大不等于壟斷。市場份額集中是壟斷的條件,但不等于壟斷。就當前情況看,有少數行業的確存在某個國有企業市場份額集中度高的情況,但還沒有真正形成壟斷。那真正的壟斷企業還多是國有企業這個結論又是怎樣得出來的?我們不能以雙重標準來評判國有企業與外資企業,畢竟公平公正才是市場經濟的基礎。
報告的最終結論更是讓筆者瞠目結舌,外資能促進中國的產業安全嗎?中海油收購尼科斯石油公司失敗的案例還歷歷在目,美國人怎么不認為外資對本國有利?為什么發達國家都祭出了經濟保護主義的大旗?為什么西方各國對中國產品到處都是一片“狼來了”之聲?中國出口的基本都是低端產品,是發達國家產業轉移的結果,是按照比較優勢發達國家不愿意生產的商品,果真能對他們構成威脅嗎?僅僅占據了低端市場中國就被妖魔化了,如果中國真能占領中高端市場,估計也就成了產業界的恐怖組織了。又有哪個國家會感謝中國企業的“鲇魚效應”,會認為中資能促進它們的產業安全?
為什么要制訂《反壟斷法》?預防為主威懾為主。等哪個行業真正被外資壟斷之后,這個法又有什么用處?就算ABC跨國公司的外資被勒令退出這個行業了,中國的本土企業也早已喪失殆盡,既不掌握相關技術也沒有生產平臺。最后的結果依然是DEF跨國公司代替ABC跨國公司,再建幾個合資公司糊糊中國人,中國市場表面上真的不存在壟斷了!
據《中國產業地圖》一書指出,中國每個已開放產業的前5名都由外資公司控制,在中國28個主要產業中,外資在21個產業中擁有多數資產控制權。剩下的7個行業還是國家明令禁止外資進入的。大豆、橡膠、化妝品、洗發水、牙膏等行業更近乎全軍覆沒。就算不存在壟斷,難道還不應該引進警惕嗎?
該主任還拿出了一組數據:外資企業創造了中國約1/3的工業產值,出口卻占中國全部出口的60%,中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的88%是外資企業實現的,以證明外資的貢獻。但這組數據恰恰說明了我國只不過是外資企業的組裝車間,跨國公司只不過要利用中國低廉的勞動力和能源,并沒有帶來技術溢出效應,市場也沒有換來技術。恰恰說明了外資的壟斷程度,已經對民族企業構成了實質的危害,并對中國的可持續發展構成了危害。有哪個發達國家是不依靠民族產業的?有哪個世界強國是靠外資發展壯大的?不管是美德日,還是英法俄,有沒有這樣的例子?既然發達國家都在大力發展本國企業,中國為什么不“與世接軌”?
或許外資在總的市場份額上還可以接受,但在中高端市場的份額就讓人觸目驚心了。在中高端市場,外資基本上是一統江湖,各種隱形的價格同盟、服務同盟、霸王條款更是比比皆是。外資企業的違法用工、侵犯人身權利、克扣員工福利、環保問題、質量問題、做假帳偷漏稅、商業賄賂、違犯中國法律……更是頻頻見之于報端,這就是民族企業要向外資企業學習的嗎?
坦白的講,商務部的這份報告是讓人百思不得其解的。作為一級政府部門,對外資是如此的寬容呵護如此的缺乏警惕,可以被善意的理解為職責使然。經商以利潤最大化為目的,國家以國家安全為目的。國家安全可分為政治安全、經濟安全、軍事安全、文化安全、社會安全等等,經濟安全又可分為金融證券安全、工農商等產業安全等等。商務部在商言商,對外資呵護有加,筆者對此沒有異議。但產業安全是關系到國家安全的大事,不能簡單的以商人眼光看問題。在筆者腦海中,該研究中心是從來沒說過“外資危害國家安全”的。在外資的負面影響全面凸現之時,在全國一片對外資冷靜反思的浪潮中,該中心的聲音是如此特立獨行,是如此的標新立異。筆者斗膽問一句:該報告與2004年的報告和其它部門的報告是如此對立,究竟哪份報告更權威?老百姓究竟該相信哪一份報告?該研究中心究竟是中國商務部的研究中心,還是WTO或跨國公司的研究中心?
平心而論,對于壟斷的理解可以存在著爭議,畢竟我們都不是法律專家,《反壟斷法》的司法解讀也還沒有出臺。但中國存不存在外資壟斷與外資是否有利于中國產業安全是兩碼事,你不可能由中國不存在外資壟斷的表面現象推導出外資有利于中國產業安全的結論。這種“非黑即白”的二元式思維,這種不是壞人就是好人的邏輯,不知道曾誤導過多少國人。我們還能再犯這種低級錯誤嗎?要想證明外資有利于中國產業安全,就必須舉出外資有利于中國產業安全的例子,而不是移花載木、偷換概念。
筆者所見,外資所到之處,引進合資虧損再獨資的悲劇屢屢上演,民營企業國有企業無不步履唯艱慘淡經營。這就是中國的產業安全嗎?歷史上哪個國家曾擁有類似的外資主導型外資依附型的產業安全?清朝時外國資本占總資本的60.7%,民國時外國資本占總資本的78.4%,政策不可謂不寬厚,中國得到產業安全了嗎?
自然界存在一種現象,要保證羊群的健康成長,必須保證一定數量的狼。后來此現象被大量應用到經濟領域和工業領域。但這存在著兩個重要前提:一是狼不能過多,否則再強壯的羊群也會被吃光;二是所有的羊群都不能太虛弱,否則狼仍然可能把羊都吃光。這兩種前提都同樣面臨著一個非常嚴肅的問題:狼把羊群吃光后,會不會攻擊牧羊人?教科書上沒寫,答案卻是不言自明的。不能只講引進狼的好處,還得講引進狼的風險性和危害性啊!
沒有人會拒絕外資,沒有人會否定外資的積極作用,但把外資的作用無限夸大,顯然是極端錯誤的。
鷹臨天下2007-9-11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