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极品粉嫩馒头一线天AV,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古典 另类 欧美 在线

首頁 > 文章 > 時政 > 時代觀察

中國面臨嚴重的人口危機

何亞福 · 2007-08-07 · 來源:本站原創
收藏( 評論() 字體: / /
中國面臨嚴重的人口危機

何亞福

人口問題是中國面臨的最嚴重問題之一。二十多年前,中國開始實行獨生子女政策,以解決所謂“人口太多”的問題。二十多年過去了,今天的人口形勢究竟如何呢?深入的研究告訴我們,中國正面臨一場新型的人口危機,這場危機比所謂“人口太多”要嚴峻得多。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中國人口太多了。然而,人口是否太多,不能看絕對數量,而要看人口密度。我們來看一組人口密度的數據:中國為135人/平方公里,韓國為470人/平方公里,日本為335人/平方公里,德國為235人/平方公里,英國為245人/平方公里。即使去掉中國西部不適宜人居住的地方,中國的人口密度也不過與英國和德國相當,仍遠不及日本和韓國。而英、德、日、韓等國的經濟和社會的發展程度足以證明,中國當前的人口密度并不是中國發展的障礙。

中國當前的人口危機不是數量方面的,而是結構方面的。人口結構主要是指人口的年齡結構、性別結構和民族結構。從年齡結構來說,中國正面臨世界上最嚴重的人口老齡化危機;在性別結構方面,中國出生嬰兒性別比失衡的程度,已達到世界之最;在民族結構方面,主體民族漢族人口比例快速下降。這種人口危機,不僅會制約經濟和社會的發展,而且會給中華民族造成嚴重的、長期的損害,并危及中國的國家安全。要緩解人口危機,有必要調整現行的人口政策。

一.中國的人口數量問題

1953年,中國大陸進行了建國以來的第一次人口普查,結果表明,截止到1953年6月30日,中國人口總計601,938,035人,估計每年增加1,300萬人。這次人口普查的準確性,為學術界所公認。照此推算,1950年中國人口為5.6億左右。

常常有人把中國的人口問題歸咎于毛澤東錯誤地批判馬寅初,導致中國人口急劇膨脹。事實上,每個國家在長期戰亂之后,都會在一段時期內出現人口快速增長這種情況。我們來看一下從1950年至1976年毛澤東逝世為止的中國人口數量,并與同期的世界人口數量作比較:1950年中國人口為5.6億,世界人口為25億;1976年中國人口為9.3億,世界人口為41億。可以看出,從1950年至1976年,中國人口增長速度與世界人口增長速度基本同步。如果中國人口問題怪毛澤東,那世界人口問題又怪誰呢?難道要怪醫療技術的進步?

從中國人口占世界人口比例來看,十九世紀初,中國人口有4億,世界人口是12億,中國人口占世界的三分之一。到了二十世紀初,由于長期戰亂,中國人口仍然是4億左右,而世界人口增長到16億,中國人口占世界的四分之一?,F在中國人口為13億,而世界人口已達65億,中國人口只占世界的五分之一??梢娭袊丝谡际澜缛丝诘谋壤诓粩嘞陆?。

教育部在不久前公布的《2005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由于我國小學學齡人口的逐年減少,三年中全國小學生入學人數共減少1300萬人,2005年全國小學在校生人數10864.07萬人,比上一年減少381.04萬人。小學數量較三年前減少了9萬多所。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數據顯示:10~14歲的人口有12539萬,5~9歲的人口有9015萬,0~4歲的人口只有6897萬,下降速度極為迅速!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表明,2005年65歲以上的人口超過1億。一般認為,現在中國的人均壽命為72歲,那么,在均勻的情況下,每年死亡人口應該有1200多萬,然而按照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近幾年每年死亡人口只有800多萬。這是什么原因?有兩種可能:一是死了沒有注銷,二是人均壽命大長了。

有人認為:“中國的國土面積與美國差不多,中國有13億人口,美國只有3億人口,中國的人口密度比美國大幾倍,因此,中國必須實行計劃生育把人口降到3億,這樣中國的人均收入才能趕上美國。”按照這種邏輯,美國人能不能這樣說:美國的國土面積與加拿大差不多,美國有3億人口,加拿大只有3千萬人口,美國的人口密度相當于加拿大的10倍,因此,美國必須實行計劃生育把人口降到3千萬,這樣美國的人均收入才能趕上加拿大?然而,事實上,盡管美國的人口密度相當于加拿大的10倍,但人均收入比加拿大還高一些;而且,美國的綜合國力不知比加拿大強多少倍!

那么,為什么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美洲和澳洲國家的人口密度比較小,而中國、日本、英國、法國等亞洲和歐洲國家的人口密度比較大? 這是因為,美洲和澳洲屬于所謂的“新大陸”,而亞洲和歐洲屬于“舊大陸”。由于“舊大陸”已有幾千年的文明史,而“新大陸”的開發歷史比較短,所以“舊大陸”的人口密度當然比“新大陸”的人口密度大。因此,把中國的人口密度與美國作比較是不恰當的。應該把中國的人口密度與“舊大陸”的國家相比,這樣比較來看,中國的人口密度并不算很大。

二.中國的生育率問題

在人口學上,總和生育率(TFR)是指假設婦女按照某一年的年齡別生育率度過育齡期,平均每個婦女在育齡期生育的孩子數。通俗地說,總和生育率就是每位婦女平均生育子女數,它是衡量生育水平的一個最常用的指標。一般來說,一個國家的人口要保持既不增加也不減少,總和生育率要保持在2.1,這就是人口學上的世代更替水平。

政策生育率是指人口政策允許平均一個婦女終身生育的孩子數。郭志剛等幾位人口專家對各地區不同的生育政策以及人口分布情況進行比較細致地分析計算后,得到全國平均政策生育率為1.465;而人口專家曾毅統計,全國有63.1%的夫婦只被允許生一孩,35.6%的夫婦被允許生二孩,1.3%的夫婦被允許生三孩,由此計算的政策生育率只有1.382。綜合一下多位人口專家的統計,現在中國的政策生育率是1.4左右。

政策生育率是1.4左右,那么,政府是不是希望把中國人口的生育率保持在1.4左右呢?2006年4月,國家人口發展戰略研究課題組的研究報告認為:“全國平均總和生育率在未來30年應保持在1.8左右,過高或過低都不利于人口與社會經濟的協調發展?!笨梢?,人口學界認為中國的最佳生育率是1.8左右。

那么,1.8是不是最佳生育率?我們知道,世代更替水平的生育率是2.1,如果高于2.1則人口增長,如果低于2.1則人口減少。長期保持1.8的生育率意味著人口不斷減少,最終會導致人口的消亡。因此,最佳生育率應是2.1左右。退一步來說,即使假定1.8是“最佳生育率”,那么,現在中國的政策生育率是1.4左右,并不符合這個“最佳生育率”的要求。這會導致什么結果呢?我們來分析一下在這種政策生育率條件下可能出現的兩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在政策生育率是1.4的情況下,如果所有的人都遵守這項政策,那么實際生育率會在1.3左右(因為有大約10%的夫婦患有不孕癥)。1.3的生育率屬于超低生育率,一個國家如果長期保持1.3的生育率,這個國家的老齡化程度必然極為嚴重,而且人口迅速萎縮。1.3不是人口的可持續發展的生育率,所以,如果所有的人都遵守這項政策,對于這個國家來說絕對會造成災難性的后果。

第二種情況,在政策生育率是1.4的情況下,如果有一部分人遵守這項政策,而另一部分人不遵守這項政策(即存在所謂“超生”的情況),使得實際生育率達到1.8,雖然將來仍會存在老齡化問題和人口萎縮問題,但比起1.3的生育率來說,災難程度大大減輕。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超生對于人口的可持續發展作出了有益的貢獻。但問題又來了:超生既然緩解了人口危機,超生者卻受到征收“社會撫養費”的重罰,這等于是國家懲罰對民族有功的人。

現在政府一方面把政策生育率定為1.4左右,而另一方面又說“最佳生育率”是1.8左右。那么,政府是不是把達到“最佳生育率”的希望寄托在一部分人的超生身上?是不是希望有一部分人違反政策?這種政策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奇怪的政策了。因此,如果政府認為“最佳生育率”是1.8左右,那么政策生育率也應該定為1.8左右,而不應像現在那樣把政策生育率定為1.4左右。

政策生育率如果定為1.8左右,那么,放開二胎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有人說,如果放開二胎,政策生育率就是2.0左右了。事實上,考慮到不孕癥和單身人口,放開二胎的政策生育率也就相當于1.8左右。又有人說,即使放開二胎,也仍然會有超生,所以實際生育率可能會突破2.0。事實上,雖然放開二胎也仍會有超生現象,但同時也有很多夫婦自愿只生一個,甚至還有一些夫婦是丁克,況且只生一個和丁克的夫婦加起來肯定多于超生的夫婦,所以實際生育率平均起來仍然不會超過1.8。

那么,中國自1990年代初以后的生育率是多少呢?下面是幾次全國性生育率調查的數據:1992年中國生育率抽樣調查為1.47,1995年國家統計局1%人口抽樣調查為1.46,1997年全國人口與生殖健康抽樣調查為1.35,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數據為1.22……可見,多次生育率調查的結果均為1.2~1.5之間。

1990年代以后進行的多次生育愿望調查顯示,人們的平均生育愿望不超過1.8個孩子。例如,1991年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家庭經濟和生育研究”的抽樣調查結果顯示:城市婦女平均期望生育數為1.65左右,農村婦女平均期望生育數為1.89左右;1997年國家計劃生育委員會組織的全國人口和生殖健康抽樣調查的結果顯示:城市婦女平均期望生育數為1.56左右,農村婦女平均期望生育數為1.80左右。在這種情況下,放開二胎的生育率也不會超過1.8。

三.人口老齡化問題

生育率低下的直接后果就是人口老齡化。國際上通用標準是,當一個國家或地區60歲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總數的10%,或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總數的7%,即意味著這個國家或地區的人口已進入老齡化社會。不論按60歲還是按65歲標準,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中國已在1999年10月進入老齡化社會。以1.3的生育率對未來進行推算,到2040年假設中國人均壽命是目前日本人的水平,中國到時60歲以上人口將超過35%,65歲以上人口超過28%,而2020年時60歲以上人口為19%,65歲以上人口13%。按1.8總和生育率計算,2040年60歲以上人口在31%、65歲以上人口在25%左右。

大家知道,目前日本是人口老化最嚴重的國家,截至2002年9月,日本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已達到2362萬人,比上年增加78萬人,占總人口的18.5%,超過老年人口比例占18.2%的意大利,成為世界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例最大的國家?,F在很多人都認為日本從上世紀90年代以來經濟發展速度持續低迷,與日本老年化率不斷增高相關聯。

從人口老齡化的直接表現來看,人口老齡化出現的原因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人口生育率下降,使少年兒童的人口數量和比重減少,老年人口的數量和比重相對增加。即使老年人口數量沒有增加,而由于少年兒童人口數量和比重的減少,老年人口的比重也會相對增加,從而促進人口老齡化;另一方面是老年人口死亡率下降后,老年人口生存時間的延長,使老年人口的比重增加,加速了人口老齡化。出生率和死亡率的下降都會改變人口的年齡構成,但出生率下降的影響更大。死亡率的降低會延長人口的平均壽命,使老年人的數量增加,但要影響到人口老齡化則需要較長的時間。而出生率的降低將立即減少少兒人口,提高老年人在人口結構中的比例。

中國的老齡化實際上是“未富先老”的狀態,社會保障體制極不完善,農村基本不存在現代意義的社會保障系統,城鎮保障目前也只能現收現支,從養老金制度實施以來,甚至很多地區還一直“收不抵支”。這樣的保障還只是社會扶養比很低時候的情況。據勞動保障部的一份統計資料顯示,2002年大陸幾近3/4的勞動者沒有養老金,在農村,公共養老金制度覆蓋的比例僅為11%,多數人完全依靠沿襲了幾千年的家庭贍養方式。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鄭斯林部長曾透露出一個數字——目前我國養老金缺口達2.5萬億元。如果這種情況得不到改善,這也就意味著若干年后,很大一批人將面臨無法領取養老金的困境。我國目前60歲以上人口有1.4億左右,到2003年底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離退休、退職人員數僅僅有3860.2萬人,2020年60歲以上人口將達到2.5億左右,能有多少人能得基本的養老保障呢?

經濟發展的基本要素是勞動力,勞動適齡人口規模和人口年齡結構的變化,勢必從各個層面對社會經濟發展產生直接的影響。中國現在勞動力人口還是呈現出不斷增長趨勢,失業下崗還是目前中國社會主要問題。但是隨著老齡化的不斷加深,勞動力短缺將是以后中國主要矛盾。老齡化嚴重的日本已經開始推遲退休年齡,將60歲逐步推遲到65歲。有人提出在終身雇傭制已經改變的今天,這種延長就業時間的措施看起來似乎是日本式經營的卷土重來。但是,無論體力還是腦力勞動,年輕勞動力均優勝于老年勞動力,在知識經濟時代尤為如此。勞動力“老化”不利于勞動生產率和工作效率的提高,對社會經濟的發展有一定阻礙作用。因此,接受外國勞務輸入、留住外國留學生也成為他們改善國家經濟的一種選擇。但是日本是一個高度發達的富裕國家,他們有能力也有吸引力輸入國外勞動力以解決國內老齡化的危機,而我國“未富先老”,這種方法是很難有成效的。

有人認為,發達國家沒有實行過計劃生育,也進入老齡化社會了,他們不是過得挺好嗎?所以人口老齡化是正?,F象,并不可怕。但實際上,中國的老齡化與發達國家的老齡化有三點不同:第一,發達國家進入老齡化時,人均GDP一般在5000~10000美元,具備一定的經濟實力,有能力解決老齡化帶來的一系列社會問題。而中國在本世紀初進入老齡化時,人均GDP僅1000美元,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很大,應對老齡化的能力也大不相同。簡單地說就是,發達國家是“先富后老”,而中國是“未富先老”。第二,發達國家的老齡化是逐漸形成的,社會壓力也是逐漸出現的;中國的老齡化是短時期形成的,中國只用了20多年就完成了西方發達國家一個世紀甚至更長時間才完成的人口老齡化轉變。第三,發達國家的生育率是緩慢下降的,最低時也接近二胎,即每對夫婦平均差不多有兩個子女,而中國實行的是一胎化的計劃生育政策,因此中國的老齡化程度將比發達國家嚴重得多,與老齡化相關的各方面問題也會因此而嚴重得多。

人口老齡化和勞動力比較優勢逐步喪失導致經濟減速,是亞洲四小龍和歐美發達國家曾經經歷的發展過程。中國雖然近期不會出現總體上的勞動力短缺,但勞動力的結構性短缺可能出現。尤其是勞動力相對高齡化快速發展,可能影響到中國經濟的活力。所謂勞動力的相對高齡化,是指在成年勞動力群體中,50歲至64歲人口所占的比例偏高。該比例越高,說明勞動力高齡化越嚴重。勞動力優勢的喪失,顯然會給中國國際競爭力和經濟的快速增長帶來負面影響。

按照中國現在的養老金制度,實際上是由正在工作的人拿出錢來養退休的人,沒有積累,總是工作的人養老人。支撐這種養老保障體系需要以相對年輕化的人口結構為條件。雖然目前的勞動年齡人口所占比例仍然較大,但社會的養老負擔已經開始大幅度上升,這是因為,由于長期實行一胎化的計劃生育政策,中國的年輕人口比例正在快速下降,而老年人口比例則不斷上升?,F在中國領養老金的人只有4000萬左右,以當前龐大的勞動人口為后盾,養老基金尚且入不敷出,以后隨著老齡化日益嚴重,一方面老人逐年增多,達到3億、4億,另一方面年輕勞動人口逐年減少,這種養老金制度總有一天會崩潰,其后果將不堪設想。

有人說現在趁年輕時多存點錢,老了就不怕了。但實際上,現在存的錢不過是一紙契約,今后將它換成養老,還需要有足夠的勞動力。雖然就某個人來說,如果他有能力存很多錢,以后也許可以對付,但就整個社會來說,老一代要靠下一代養活,一旦下一代人口太少,老一代存的錢就會貶值,甚至成為廢紙。不妨設想一下,一個人人手中都有很多錢,但卻沒有幾個人能夠工作的社會,會是一種什么狀況。

對待人口老齡化問題,有一個奇怪的現象是:國外專家絕大多數持并不樂觀的態度,大力提倡提高生育率,以緩解老齡化問題。而中國專家對待老齡化問題雖有爭論,但是,明顯樂觀的觀點是占有上風的,這對中國未來的人口政策產生非常大的影響。從國內一些人口專家的言論中,我們不難看出,那些樂觀的觀點僅僅是把老齡人口的養老寄希望于未來社會保障體系的完善之上,卻不考慮人口老齡化對經濟的負面影響。其實社會保障已達到非常完備程度的發達國家,對人口老齡化都憂心忡忡,我們對于人口老齡化問題豈能僅僅寄希望于社會保障體系呢?

有人說:“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一個年輕人能養活幾個老年人,所以老齡化不值得大驚小怪?!币粋€年輕人當然能養活幾個老年人,但這種“養活”,是生活水平大大下降的養活,年輕人負擔重了,撫養孩子的能力就降低了,那時人們更傾向于少生孩子,而少生孩子又進一步加劇老齡化,形成惡性循環。況且,在職人員稅收負擔增加,會造成中國的資金和人才外流到稅收負擔較輕的國家,導致中國的經濟衰退。

總之,人口嚴重老齡化的社會是很糟糕的社會,而中國向這種社會發展的進程已不可逆轉。如何應對這一危機,如何減輕其惡果,如何盡量縮短嚴重老齡化狀況可能存續的時間,是擺在中國政府面前的重大課題。

四、出生嬰兒性別比失衡危機

如果沒有人工干預,那么自然新生兒出生性別比為103-107之間。長時期、高程度的新生兒性別比例失調是中國特有的人口問題。2000年人口普查數據顯示,該年0~4歲人口的性別比達到了令人震驚的119∶100,如果不計瞞報或漏報的影響,那么,這即意味著每新出生100個女嬰相伴而出生了119個男嬰。在2000年之后,我國嬰幼兒的性別比仍在繼續升高。2003年我國0~4歲嬰幼兒的平均性別比達到121.22。同期5~9歲人口的性別比為119.66,10~14歲人口的性別比為111.69,15~19歲人口的性別比為110.61。從這組數字可以看出,近20年來,性別比失衡問題在迅速惡化。

2000年全國人口普查發現,我國人口出生性別比失衡的重災區是下面這幾個省份:江西(138)、廣東(137)、海南(135)、河南(130)、安徽(130)。而且,人口出生性別比失衡的背后,還隱藏著權力對生育過程的侵蝕。比如說,海南省在第五次人口普查中發現,“辦事人員及有關人員”的嬰兒出生性別比是170,“專業技術人員”的嬰兒出生性別比是221,“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黨群組織負責人”的嬰兒出生性別比是250。

那么,中國的出生嬰兒性別比失衡為何會演變到今天這樣嚴重的程度呢?事實上,性別比失衡問題應該追溯到1990年的全國人口普查,當時普查計算的1989年出生嬰兒性別比是111.92。對此,國外的人口學家普遍認為產前性別鑒定和選擇性流產是首要因素;但國內的人口學家卻認為主要原因是瞞報女嬰形成的。國家計生委在《關于防止出生嬰兒性別比升高的意見》(1994年3月)中說:“一些專家和有關部門認為,80年代以來出生嬰兒性別比的統計數字偏高的主要原因是瞞報、漏報出生女嬰,在高出正常值的統計數字中大約有二分之一至四分之三是瞞報、漏報女嬰引起的。”到了90年代末,面對越來越嚴重的性別比失衡現象,國內的人口學家不得不承認:自80年代以來的出生性別比偏高,且在逐漸升高是中國已經存在的客觀事實;出生性別比是多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產前性別鑒定和性別選擇流產為主因。

性別比失調的直接后果就是帶來婚姻的不匹配。據2000年人口普查數據推算,到2020年前后,中國將有11276萬25 ̄35歲的男青年,而對應的適宜婚配的20 ̄30歲的女青年只有7206萬,這個差正好是4000萬左右。也就是3個男青年只有2個合適的女青年可以追求。有人認為,女性婚齡人口的短缺,可以通過拉大婚齡差來解決。然而,嬰幼兒人口持續下降、性別比持續上揚,這種情況下是根本不能奏效的。因為低齡女性人口本來就越來越少,擠壓的結果使低齡男性婚配機會更少,這樣婚配競爭會愈演愈烈。有人以為可以通過跨國婚姻來解決,事實是如此大量的青年光棍人口比許多中等國家人口還多,哪里能找到這樣多的適齡女性呢?現在中國還是個很不富裕的國家,跨國婚姻反而會使更多的女性外流,使國內婚配形勢更嚴峻。4000萬難以婚配的青年男性,最后造成什么樣的結果是很難想象的。

嚴峻的婚配形勢會造成什么樣的社會后果呢?

首先是造成家庭不穩定。由于女性選擇配偶的機會較多,離婚選擇更優秀配偶的愿望和機會都很高,家庭破裂的比例因此會很高。只要比例失衡較大,這種現象都會存在。再就是婚齡差別加大,夫妻代際矛盾加深,必然損害家庭的和諧。家庭穩定是社會穩定的基礎。

其次是造成社會不穩定。由于龐大的無法建立穩定家庭的男青年的存在,社會人倫會發生巨大變化,在這個轉變過程中,必然會發生各種矛盾沖突,整個社會無法保持穩定。比如賣淫嫖娼現象會更嚴重、騙婚買賣婚姻現象會增加、性病艾滋病等會更泛濫。缺少和諧婚姻的青年男性,會有更強的暴力傾向。這些問題必將使中國社會處于一種動蕩不安之中,國家興旺與繁榮都將是一句空話。

性別比失衡問題已引起有關方面的高度重視,有專家建議,盡快對刑法有關條款做出修改,嚴懲非醫學需要的胎兒性別鑒定行為,確保出生人口性別比例的正常和平衡。然而,只要我們深入思考就會發現,造成性別比失衡問題的根本原因在于過于嚴厲的計劃生育政策。在我國少數民族人口中,由于計劃生育政策比較寬松,人口出生性別比仍在正常范圍內,就有力地證明了這一點??紤]到現在的社會風氣和其他各種相關因素,可以肯定地說,想通過立法嚴懲胎兒性別鑒定來矯正性別比失衡,是很難達到目的的。性別比嚴重失衡已經是一個無法改變的事實,我們很快就會品嘗到它結出的苦果。

五、漢族人口比例快速下降

《2005年全國1%人口抽樣調查主要數據公報》顯示:漢族人口約占全國人口的90%,少數民族人口約占10%,但在近5年的新增人口中,少數民族占了42%,漢族僅占58%。有人對此表示質疑:“10%的少數民族人口生下了超過40%的孩子,這怎么可能?”事實上,少數民族人口之所以增長迅速,除了少數民族生育率高于漢族生育率之外,還有一個原因:漢族與少數民族的通婚率較高,只要父母任何一方是少數民族的,他們的孩子幾乎全部選報為少數民族(因為可以享受到民族優惠政策)。由于存在這種情況,可以想象,一個孩子只要血統里面有1/2或1/4甚至1/8的少數民族血統,他們的父母都讓他們登記為少數民族,這樣,少數民族人口必定會如滾雪球般增大。現在漢族還占中國人口的90%,是因為大量的老年人和中年人還活著,幾十年后,這些人去世后,中國人口的民族比例將發生劇變。

有人認為,少數民族人口比例上升,不值得大驚小怪,因為漢族有很強的民族融合能力。對此,我的看法是,如果漢族人口比例下降是由于自然原因,這確實不值得大驚小怪。然而,現在漢族人口比例下降是由于不平等的生育政策造成的,并且這個比例正在不斷下降,這就不能不令人擔憂了。歷史上的民族融合一般都是少數民族被漢族同化,但現在的情況正好相反,由于民族優惠政策,越來越多的漢族人被少數民族同化。

前南斯拉夫和前蘇聯之所以分裂,主要原因就是沒有一個人口占絕大多數的主體民族。幾十年后,當漢族人口不到中國人口的一半時,是否會出現前南斯拉夫和前蘇聯的情況呢?有人說不會,但只要仔細考察一下前蘇聯和東歐國家,就會發現:這些國家在劇變后,凡是主體民族占人口絕大多數的國家,如波蘭、羅馬尼亞、匈牙利等國,都沒有發生分裂;而凡是主體民族沒有占人口絕大多數的國家,如前蘇聯、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等國,都發生了分裂。

我認為,最好的民族政策是民族平等的政策,不要搞什么“民族優惠政策”,應一視同仁,不要刻意區分什么民族,這樣才有利于民族團結和民族融合。有人說“其實少數民族與漢族并沒有很大區別”,既然如此,那么還有什么必要搞什么“民族優惠政策”?這不是人為地制造民族差別嗎?前南斯拉夫和前蘇聯的前車之鑒提醒我們,“民族優惠政策”表面上看起來是在照顧少數民族,但這卻是在為今后主體民族和少數民族之間的沖突埋下了導火線。

六.調整人口政策刻不容緩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現在中國人口面臨著老齡化、性別比失衡、漢族人口比例快速下降等方面的人口危機。上述三個方面中的任何一個方面,在人口危機爆發時,對于一個國家來說都是致命的打擊,何況三個方面的危機將同時到來!要緩解人口危機,必須盡快調整現行的人口政策。

經常有人說:“等到中國人口負增長后,再放寬人口政策,然后生育率就會回升了?!边@種觀點是典型的想當然。因為生育率并不是像水龍頭一樣想開就開、想關就關的。韓國的人口與計劃生育經歷的過程、遇到的問題與中國極為相似,考察一下韓國的人口問題,可以從中得到借鑒。

韓國的人口密度相當于中國的三倍以上,從1962年開始,韓國全面推行計劃生育,1962年總和生育率為6.0,1983年下降到更替水平2.1,1990年又降到1.59。在1990年代,韓國出現了是否應該繼續實行人口控制的爭論,政府成立專門委員會進行研究,1996年批準了人口政策的改變,取消控制人口出生政策,防止生育水平進一步下降。然而,這些新政策沒能有效扭轉生育率下降的趨勢。2003年,總和生育率再次下降到1.17。為了提高生育率,韓國政府提出了新的鼓勵生育的口號:“爸爸,我一個人很孤獨,我要弟弟和妹妹!”、“兩個孩子比一個孩子好,三個孩子比兩個孩子好。”并且,韓國政府還鼓勵以前結扎的育齡夫婦做輸卵管和輸精管復通手術,并為他們生育第三個或者第四個孩子提供照料。然而,這些鼓勵生育的措施收效甚微。

筆者認為,取消計劃生育已到了刻不容緩的時候。如果擔心立即取消計劃生育會造成政策的不銜接,那么可以采取一個過渡的方案:在2007年全面放開二胎,在放開二胎一年后或兩年后再取消計劃生育。

現在有些人口學家主張,計劃生育還要實行十幾年甚至幾十年。我認為,這種觀點既忽視了生育率轉變的不可逆性,又夸大了計劃生育的作用。隨著從高生育率到低生育率的根本性轉變的完成,計劃生育政策對生育率的調節作用將會越來越小。十幾年以后,改變人口政策已沒有太大的意義。因為到那時,無論人口政策是限制生育還是鼓勵生育,生育率都不會有大的變化??梢韵胍姡S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人們結婚年齡的提高、丁克家庭和單身人群的增多,延緩生育率的急速下降將成為不可能。

有人認為,現在中國存在大量的失業人口,因此,如果放松計劃生育,就會有更多的人口出生,就會使現在的失業問題變得更為嚴重。實際上,這種觀點是非常幼稚的。因為嬰兒不是剛出生就能成為勞動力的,至少要過十幾年、二十年才能工作?,F在出生的嬰兒多一些,至少可以刺激與此有關的乳品、醫療、紡織、服裝、鞋帽、玩具、家政、幼兒教育、游樂等等行業的發展。對于中國人口來說,21世紀上半葉可劃分為兩個階段:前20年就業壓力大,后30年養老負擔重。因此,現在停止計劃生育是一舉兩得:既能緩解前20年的就業壓力,又能減輕后30年的養老負擔。

注:本文發表于《領導者》雜志總第13期。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heji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胡錫進硬懟平原公子,這釋放了什么信號?
  2. 李克勤|“深切緬懷毛主席,您永遠的學生王光美”:劉少奇的妻子晚年的說法做法意味深長
  3. 郭松民 | 也說“滬爺撐起一片天”
  4. 美國加州大火燒出了房地產金融騙局
  5. 改開以來民間“順口溜”拾穗(一)
  6. 奴顏婢膝的學生與急眼了的老師
  7. 選擇題:到底誰讓老百姓吃飽了飯
  8. 臥龍大橋擴寬:南陽人民的恥辱!
  9. 研究和評價“文革”,是否應該跳出個人恩怨、得失的小圈子?
  10. 洛杉磯大火如此猛烈,能燒醒中國那些殖人嗎?!
  1.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2.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3.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4.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5. 張勤德|廣大民眾在“總危機爆發期”的新覺醒 ——試答多位好友尖銳和有價值的提問
  6. 到底誰“封建”?
  7.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8. “當年明月”的?。浩鋵嵤侵袊说耐ú?/a>
  9.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10. 掩耳盜鈴及其他
  1.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2.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3.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4.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5.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6.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7. 陳中華:如果全面私有化,就沒革命的必要
  8.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他不是群眾
  1. 車間主任焦裕祿
  2. 地圖未開疆,后院先失火
  3. 張勤德|廣大民眾在“總危機爆發期”的新覺醒 ——試答多位好友尖銳和有價值的提問
  4. “當年明月”的?。浩鋵嵤侵袊说耐ú?/a>
  5. 何滌宙:一位長征功臣的歷史湮沒之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