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极品粉嫩馒头一线天AV,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古典 另类 欧美 在线

首頁 > 文章 > 時政 > 時代觀察

“單位—社區”的運行模式分析

籍磊  田冠浩 · 2007-08-07 · 來源:價值中國網
收藏( 評論() 字體: / /
  • “單位—社區”的運行模式分析

    ——以中航一集團5704廠社區為例

                    籍磊  田冠浩

     

      法國著名社會學家布迪厄認為社會空間其實是被大大小小的場域所分割了的,在這些場域背后貫穿著的是各種社會力量相互斗爭的邏輯。同時每個場域都有其獨特的結構性的調控原則,因此場域是一種不斷得到維系或改變的關系的構型,其維系抑或改變都賴場域內行動者之間的斗爭勢態。在這里,場域代表一種關系而非一個實體,場域關系內的博奕結構決定著整個場域的發展態勢。單位制作為一種制度代表的正是這樣一種由多層關系構成的場域結構。所以,當社會環境發生改變的時候,即意味著原有的結構關系發生了改變,社會制度的變遷也由此引發。對于單位制而言,正是由于市場經濟的發展,導致了單位對原有的資源獲取路徑發生了改變,動搖了單位控制與整合的物質基礎,由此產生了種種震蕩和徘徊。而國家多年來正是通過單位制這樣一種制度實現著政權的自我意志,達到社會控制的目的,單位制的困境反映的正是社會轉型時期由于體制的變遷而帶來的管理困境。

      多年形成的國家、單位和個人的穩定關系被打破。對國家而言,這意味著原來的社會控制手段發生了改變,國家將通過權力的分放實現一種新的社會控制。對單位而言,其獲得了獨立參與市場競爭的地位,但從前的被保護關系消失,成為了社會風險的首要承擔者;單位的功能將因此發生從多元向一元的轉化,政治保護功能不斷降低,純粹的經濟功能和社會功能在不斷增加。單位和單位人的關系將逐漸演變為經濟、社會合作的關系,單位社區的模式將逐步瓦解,取而代之的是社會社區的管理模式,社區制度將會實現歷史性的轉變。

      5704廠作為地處東北的國有大型軍工企業,在自身的長期發展之中形成了特有的雙系運行系統。在資源控制模式逐漸失效的同時,原有的文化整合模式對于社區的穩定將如何發揮作用?單純依靠文化整合能否繼續保證社區的可持續發展?在東北振興的時代背景下,單位社區的發展道路如何創新?我們將力圖對上述問題進行一個系統的整理、分析和思考。

    一、資源控制模式的建立:單位——社區制度的發展歷程

      雙吉街道地處吉林市和永吉縣之間,距市區22公里,占地面積195.3萬平方米。雙吉街道的主體是中航一集團5704廠(原中國人民解放軍第5704廠)。該廠占地面積182萬平米,建筑面積37萬平方米,總資產3.3億元,現有職工4300人,以空軍殲擊機、飛機發動機、機載設備、部附件大修為主業,始建于1956年(屬二級部),1958年建成投產后歸屬于空軍。以這個工廠為核心,在一個遠離大城市、相對封閉的空間內形成了具備完善的醫療、衛生、教育、就業、副食品供應等社會生活體系,擁有14000余名居民,是帶有自足色彩的典型單位制社區。目前雙吉街道下設雙飛、雙翔兩個社區,住戶4225戶,其中5704廠職工家屬約10000人。吉林航校職工家屬及在校學生約2500人。雙吉街居民服務業從業人員不足400人,其中個體工商戶172戶,從業人員341人,全街流動人口年均100人。[1]除吉林航校外,雙吉街道上的各行各業,都是主要圍繞著5704廠運營,5704廠的興衰是雙吉社區命脈所系。在我們進駐到調查現場以前,一直在思考這樣一些基本的問題:單位與國家、個人的關系在這里怎樣體現?典型單位制社區如何形成?單位如何在典型單位制社區中取得決定性影響?單位制社區的發展走向是什么?它的影響因素有哪些?

      在某種意義上,組織是制度的表現形式,組織結構的確立意味著制度的建立。因此,考察典型單位制社區中各種經濟、政治、文化和服務組織的形成、發展過程及其對單位社區中人們生活的具體影響是了解單位制度的一個重要的切入點。5704廠的建廠經歷,集中反映出的是一套完整的社會控制體系的確立過程,即單位制度的建立在社會學里,制度主要被認為是在主流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念基礎上建立起來的、被認可、被結構化和強制執行的行為規范和取向。(李漢林,2004:3)單位制建立之初,即具有很強的政治色彩,單位依靠政治動員和情感動員使主流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念不斷強化,從而彌補資源匱乏可能帶來的控制乏力,為單位人的行為做出了根本性的規定。

      1955年以前的雙吉地區是一片未開發的荒涼之地,1956年籌備建廠時,該地區只有8戶居民。50年代中期,出于國防的考慮,國家開始在全國各地招收、培訓飛機修理工人,并從北京南苑211廠,沈陽112廠(沈陽飛機制造廠)等多家大型軍工企業抽調技術骨干力量在吉林市籌建空軍戰斗機發動機大修廠531廠(5704廠前身)。與此同時,一批在南征北戰中立下汗馬功勞老首長、老紅軍被委派到吉林531廠(廳局級單位)主持工作。當時的環境非常惡劣、生活單調、勞動艱苦,但是建設者憑借創業熱情加班加點不計報酬,突破了技術裝備的限制,終于在1958年11月12日在國內首次成功試修了烏—米格15戰斗機,譜寫了動人的航修搖籃之歌:“我愛這北國的江城,我愛這航修的搖籃,幾十年風風雨雨,幾代人,幾代人無私奉獻,我們送銀燕重上藍天,朝霞與北斗與我們相伴,我們把祖國放在心上,萬里領空與我們相連?!弊越◤S時起,工人就要在每天晚上七點至九點進行政治學習,政治工作在工廠建設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而干部們懷著對共和國的忠誠和對工人的深厚感情能夠設身處地的為工人著想。5704廠老領導孟憲臣在車間主任崗位上時每逢年節都要拜訪二百多戶職工,訪貧問苦,為工人解決生活困難。那時由于工廠住房緊張,工廠的許多職工在廠區周邊農村居住,住得遠些的離廠有幾十里遠。盡管如此孟憲臣到工人家走訪時,卻從不在工人家吃一頓飯,就這樣他和工人結下了深厚的情誼。

      就這樣在資源極其貧乏的條件下,單位通過政治工作、領導魅力和創業精神實現了對干部群眾的初步整合,獲取了他們對單位的認同。緊張的生產與艱苦的生活也促使廣大干部群眾緊密的聯結在一起。這些構成了單位制社區在建設初期的革命化特征,這一時期也形成5704人愛崗敬業、克難求進、無私奉獻的精神,為后來的企業的整合、發展與社區完善奠定了基礎。

     

      伴隨著一系列生產生活服務體系和保障體系的建立和發揮作用,國家、單位和個人之間形成了穩定的資源獲取與分配的制度渠道。國家通過單位向單位人分配稀缺資源,從而實現國家權力,這使得全面干預社會生活的單位制度得到進一步強化。

      隨著工廠的發展,圍繞工廠開始建立起一整套社會服務和保障體系。5704廠早在1966年就成功試修了我國第一架超音速殲擊機,技術水平在全國處于領先地位,加之國家對航空工業的重視,使工廠在計劃經濟時代能夠從資源的控制者——國家那里獲取較多的資源。當時,5704廠工人的工資可以高出地方企業25%左右,并享受單位提供的各種津貼和福利。工廠1958年起開始興辦小學、醫院、商店、農場和電影院等一批文體活動場所。從那時起,工廠職工及其家屬就可以分別享受醫藥費90%和50%由工廠負擔的醫療福利。1965年,吉林市郊區住廠街道辦事處進駐5704, “一廠一街”的社區模式初步形成。1973年工廠接收了吉林市原第28中學并遷址興建教學樓,更名為5704廠子弟中學。與此同時,工廠還相繼興辦了一批廠辦廠、建筑隊、生活服務組織,滿足生產生活的需要,吸納家屬子弟就業。在這一時期工廠還建了大批住宅,原來居住在農村的職工相繼回廠定居。由于工廠能夠從國家那里獲取較多的社會資源,擁有較強的力量興辦包括醫療、教育、衛生等一整套社會服務體系,典型單位制社區開始一步步完善,并呈現繁榮。

      在工廠事業蒸蒸日上的時候,工廠也不斷承擔了大量的社會事務(見附錄3),并把它作為回報社會的一種方式,這使工廠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但從另一方面說,在一個社會或社區中,成員共同擁有學校、保健設施、公共交通等公共資源與社會福利對于實現社會融洽是非常重要的。這些公共資源與社會福利有助于形成社會團結的意識。各種社區生活設施的不斷完善和單位對社區文化生活的全面參與,使得單位制度最終走向成熟,單位在社區中的支配地位獲得了鞏固,與此同時單位制本身的巨大慣性開始阻礙單位社區的進一步發展。

      5704廠曾先后為七個國家援修飛機120余架,發動機千余臺,為國外培訓學員200余名。為四個國家援建飛機大修廠,為空軍援建四個軍用飛機發動機修理廠,被譽為“空軍航空修理的搖籃”。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工廠和社區的發展都呈現出比較繁榮的局面,這期間工廠在國內首批首架試修成功了多種型號的國產和蘇制戰機和民用機,開發了電能表、軍用中高級防凍液、潤滑油等三大民品。民品發展最好時期完成產值1.6億,實現銷售收入1.2億。工廠歷史最好水平年交付飛機210架,飛機發動機1558臺,完成工業總產值2.75億,實現全部產品銷售收入2.2億。這期間工廠新建了小學校、醫院門診樓以及東平湖公園、燈光球場、健身房、圖書館等一批文體娛樂場所。工廠每年舉辦大型文藝匯演,每兩年舉辦一次大型體育運動會。每個月都有籃球、乒乓球、象棋、撲克等比賽活動。工廠的籃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等體育代表隊多次在省、市比賽中取得驕人戰績。每年春節工廠都要召開團拜會,有舞龍舞獅表演,免費播放電影,舉辦射擊,轉常人盤等20多種博彩活動,準備各色獎品,免費對職工家屬開放。對于5704廠人來說那時的工廠是他們的驕傲,也是他們最幸福的回憶。但這樣繁榮的階段在5704廠發展得并不充分,由于80年代軍隊戰略部署的調整,軍品任務減少,在這一時期5704廠職工的工資已開始被地方企業趕超。也因為工廠背上了過于沉重的包袱,使得工廠開始進入由盛而衰的轉折點。

      5704廠社區大體上就是沿著這樣一條發展軌跡,在不斷壯大的過程中,生成了一套獨特的內在結構和運行邏輯。這種內在結構和運行邏輯是典型單位制社區存在、發展、消解、創新的依據。這一時期形成的資源分配的方式及其相應的文化整合模式對單位社區的進一步發展、演變起到了深遠的影響。

     

    二、社區印象——生活細節背后的社會運行機理

      單位制度在根本上為人們提供了一種生活方式,甚至是思維模式。為了從生活的細節入手,發現制度深層的運作機制,我們仔細觀察了5704廠的人們日常生活的場景。5704廠社區居民收入不高但相對穩定,雖然社區不能給他們提供更多的物質資源,但他們中大多數人的生活仍然是面向社區的[2]。因為社區為他們提供了另一重發展空間:這里的人有大量的閑暇時間,社區的生活保持著平緩的節奏和融洽的氛圍,5704廠的人們關注健康,熱衷于鍛煉和從事文體活動,而工廠也為他們創造了這樣的環境;這里人與人彼此熟悉,因此容易產生友好的感情和相互支持,而這種情感支持也一直被人們看作是重要的人生價值。

      大約早上4點鐘起,晨練的人就已經陸續的走出家門,參加工廠為職工組織的劍術、太極拳、醫療保健操等鍛煉活動。工廠生活區里鍛煉的場地和設施也比較多,職工可以根據自身喜好從事足球、籃球、乒乓球、單杠等各種體育鍛煉,在這里鍛煉是很多人的一種習慣和生活方式。

      工廠上班時間是早上7:30,因此5:00-6:30是職工門買菜做飯的時間。這一段時間,農貿市場的小販都已經出攤,夏季里買菜的主要是附近的農民,菜價往往很便宜。在8月份,市場上的西紅柿、茄子只要一毛錢一斤,豆角、黃瓜、芹菜,韭菜等也不過5毛錢上下,這樣便宜的菜價對于5704廠社區收入較低,而飲食又以米飯、蔬菜為主的大部分居民來說是非常合適的。工廠家屬區里機動車輛很少,馬路也不寬,一般4米左右。7:00-7:30是馬路上行人最多的時候。這里的居民大多數都是步行或騎自行車上下班,騎車穿越家屬區最多用20分鐘,騎車上下班最多10分鐘,并且從來不會發生堵車的現象。上班的路上人們互相打著招呼,一天的工作就這樣在相互問候中開始。

      7:30以后馬路上行人就很少了,整個社區安詳而平靜。這里離飛機場很近,因此樓房不高,最高的也僅5層而已。老一些的樓房,上面文革時期的標語還依稀可見,例如:“千難,萬難,有了毛澤東思想就不難”。這里的樓房雖然不高,但建得很整齊,向陽的一面統一種有草坪,也有幾戶人家在草坪上種了些花;背陰的一面,停放著不少自行車。房子向陽一面的水泥臺上是有一些人曬的干菜,多是茄子黃瓜之類。樓前陰涼處總有些退休了的職工坐著聊天、織毛衣、縫漁網、哄小孩,往往神態安閑,自得其樂。差不多每棟樓房前都有一兩伙人圍坐在一起:下象棋、打撲克,而且常常是看的人比玩的人還多。這些人大多數是工廠的退休職工,他們可能是多年的老鄰居或老同事,彼此間熟悉而默契。

      11:30工廠下班,因為離家近,職工都是回家吃午飯。下午的情況和上午差不多。晚飯后,一些職工留在家看電視,一些職工出去散步,一些職工化妝后出去扭秧歌,還有一些人帶上自家的小凳在樓前、樓后打撲克。

      社區里一天的生活就是這安詳平靜而有規律,長期養成的共同習慣使這座小城的生活自然而親切。

     

            (一)單位文化與單位人人格分析

      從表面上看去,小城的生活恬靜而安逸,與城市的喧囂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然而也正是這平靜的市井生活暗示了5704廠社區內部頑強的單位文化模式[3]和這種文化模式所形塑的單位人人格。單位作為社會空間的組織形式在社會整體的變遷中處于的結點位置。所謂典型單位制社區的文化模式,就是一種以單位為核心的社區文化模式,就是通過單位這樣一種形式行成文化自身的生成、衍變、發展甚至衰退。要真正動態的考察典型單位制社區的文化歷程就要將單位制社區置放到社會變遷的場域之中。

       從5704廠社區的情況來看,單位社區的運行模式,實際上也就是單位從國家獲取并壟斷資源,并在相對封閉的空間內實施封閉分配,建立起完整的生產生活體系的過程。這一過程導致了特殊的單位文化和單位人人格。早在單位社區形成的初期,單位人就在艱苦的環境中養成了心系工廠,愛崗敬業,團結奉獻的革命精神,這些也構成了單位人人格中最閃光的部分。單位對人從生到死的整個社會化過程的參與,塑造了典型的單位人人格。

      在5704廠社區,這里的居民不論是否真的隸屬于工廠,在提到自己所屬的社區時都習慣的稱其為“咱廠”或“我們廠”,即使是在外上學的大學生也不例外。當受訪者談及自身與工廠的關系時,很多人表示:工廠是一棵大樹,是自己的依靠,大樹底下好乘涼;自己最擔心的事就是樹倒猢猻散。有兩位退休工人這樣說:“雖然我們現在都是由社會統一發放工資了,但我們倆對工廠還是很有感情的。我雖然不在廠里上班了,但我的孩子還在廠里;工廠好了我雖然享受不著,但我看著也高興。我們退休的都是這個想法?!?/p>

     

      ⒈人際互動與文化習俗:由于在單位制社區中,人們工作和生活具有集中性,人際關系可以表現出多重的復雜關系,工作關系與生活關系相互轉化、重合。因此,可以認為單位制社區具有半科層制、半熟人社會的特征,甚至可以說單位制社區是工業化了的傳統社會。

      5704廠社區是一個相對封閉,人員流動性較差的社區。因此這里的社區居民得以在長期的共同生活中建立起復雜而又密切的社會聯系。在計劃經濟時代,工廠子弟往往可以直接招工進廠,這就出現了一家兩代幾口人在同一單位共事的情形。由于單位職工可以享受較多的社會福利和較好的報酬,使他們很少愿意在單位外找配偶。在5704廠社區,夫妻同在工廠上班的家庭超過70%。在工廠中還保留著一種師徒關系,新進廠的每個工人都有一位師傅在工作中幫助他。師徒、師兄弟間,往往會發生超出工作關系的親密交往。在調查中,我們還發現5704廠職工的主要構成是軍隊復員轉業兵、工廠子弟和空軍第一技校的畢業生。這些人往往具有類似的生活經歷、知識構成和情感體驗,同質性很強,在進廠之前就可能已經有了密切的往來。

      在5704廠社區中,血緣、姻親、同學、戰友、師徒關系交織成一張上至廠長,下至普通工人都不能逃脫的人倫大網。職工來源越單一,生產生活越集中,這種關系網就越密集。人倫關系影響著組織的運行,資源的分配與日常的生活。5704廠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存在著一種特別的尊老現象,老職工在工作中受到照顧和優待。工廠的管理一方面靠硬性的科層體制;另一方面則是通過老工人對其他工人所施加的影響達到軟控制的目的。

      對單位的依賴、共同的生活以及復雜緊密的人際聯系構成了典型單位制社區獨特的文化習俗,單位對單位成員至關重要,而這一點也突出的表現在單位文化的福利色彩上。

      在5704廠社區,職工家庭中的紅白喜事往往要有單位的參與。職工結婚不僅需要單位出據介紹信,婚禮還常常要請單位領導主持。職工去世單位要出訃告,開追悼會,由單位派車送殯儀館。無論紅白喜事,單位同事大都要參與操辦。單位與職工間還有一些頗具人情味兒的事情發生。5704廠有一個慣例,如某一職工患病住院,患病職工家屬或職工本人可以向該職工所在部門提出申請派同事護理。雖然工廠沒有這方面的明文規定,但這種要求在任何一個部門都能得到支持。

      5704廠社區的人們過著簡單、平靜而有規律的生活。他們有著大致相同的作息時間,因此可能共同開展社區中的活動。在密切的共同生活中,由于人們的約定俗成,往往產生一些獨特的行為規范、禮儀,甚至是獨創的文體活動。比如說由5704廠人發明并在5704廠社區流行的撲克打法“千分”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凡是雙吉人從小就會玩 “千分”,工廠還會舉辦全廠 “千分”比賽。一項在社區中得到普遍參與的游戲能夠有效的塑造人們對社區的認同。社區中所形成的文化與習俗能夠強烈的喚起一個人對社區的記憶和感情。

     

      ⒉單位人人格狀況[4]:法蘭克福學派的E.弗羅姆最早明確提出社會人格概念,他把社會人格的概念定義為 “一個集團的大多數成員性格結構的核心,是這個集團共同的基本經驗和生活方式發展的結果”。單位是個人制度化的獲得社會身份、社會地位、利益、資源、機會,從而全面塑造個人生活世界的一種方式。在單位框架內生成的廣泛的社會關系全面影響著單位人的社會化過程,在單位人與單位持續互動的過程中單位人人格通過單位所采用的一系列的整合、控制與激勵機制得到了確立,并作為一種共性的特質隱藏在個人的人格深蘊處,成為對個人人格起作用的深層力量[5]。通過調查我們發現單位人人格的突出表現是依賴性、單一性、缺乏適應性以及情理性和特殊取向[6]。

     

      社會學家布勞指出:個人的依賴程度是服務價值與可供他們考慮的第二個最好選擇方案差異的一個函數。即依賴性的大小取決于機會成本的高低,并造成一種不可逆轉的路徑依賴。個人的行動已經嵌入到社會的結構之中,形成了個人對社會的依賴和社會對個人的控制。在5704廠社區,單位壟斷性的占有絕大部分社會資源,實行封閉式的分配。單位職工處于終生雇傭的地位,享受全套社會福利保障,生活穩定而安逸,喪失單位身份則意味著這些隱性收益的消失。因此,單位人對單位具有很強的依賴性,在行為方式上則表現為對上級的信任和服從。典型單位制中各種復雜的人際關系的存在也使單位成員在工作和生活中受到很大的制約,單位人往往缺乏獨立思考和應變的能力,缺乏主動性,在思想和行動中都表現出習慣性、惰性、依賴性。

      單位人對單位的依附性,已使得人的能力的發展被局限在狹窄的范圍內和孤立的點上(彭穗寧,1997.6)。而單位人處于終生雇傭地位,在加上典型單位社區中的企業往往又是大型國企,分工細密,職工的工作崗位相對固定,單位人的生活空間與交往范圍通常又比較有限,這使得單位人往往在技術水平、工作經驗、思維模式、生活方式上都表現出單一性。大型國企往往直屬中央,信息上傳下達的縱向傳播渠道是暢通的,所以單位成員往往有關心時政的特點。但在通訊手段不發達的時期,單位人對外界的橫向了解有限,使得單位人容易產生優越情結,這也從一方面表現出了單位人的單一性、半封閉性。 

      由于單位人的單一性與依賴性導致的單位人缺乏適應性,具體表現就是學習能力差、思想不靈活、惰性依附,使得單位人在面對由于企業改革帶來的困境時表現為消極的尋找寄托。他們中的部分人把希望寄托于孩子,而另一些則可能把興趣投向股票、彩票、麻將,只要還能維持生活,他們就很少會主動另謀出路。

      吳XX,1964年進廠,先后擔任過技術員、技術副主任、車間主任等職務。據他介紹,工廠多年來主營業務是飛機、發動機維修,大多數工人雖然技術熟練但其技術難以在工廠外找到用武之地。技術工人離開了航修工作就成了外行人,會面臨諸多的挑戰和不適應。但是工廠中至少有30%的在崗或下崗職工如果離開工廠另謀職業收入會比現在高得多。他總結這些人即使下崗都不愿離開工廠的幾個原因是:“首先,工廠對工人比較負責任。雖然工廠近兩年效益不好,但工廠仍能向職工支付基本的生活費用;其次,這里的物價和房管等費用都比較低,而生活又比較有規律,非常安逸,一般工人每天只工作三四個小時,上下班也很方便,中午可以在家吃午飯,人與人也比較熟悉。所以過了40歲的人一般來說也就很少出去奮斗了?!?/p>

      2003年,5704廠對企業內部部分富余人員(約500人)實行了提前退休。很多高級工人,甚至工人技師也在這次調整中因為種種原因失掉了工作崗位,但他們中幾乎沒有人選擇再就業;至于去沿海地區發展的想法,這些人更是從來沒有過。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選擇留在家里拿每月500~600元的養老金。例如5704廠四車間在這次調整中有十三人提前退休,而這十三人中只有一人在親戚開的餐館中打工,一人在家炒股,其余十一人除了操持家務外就只從事各種娛樂活動。

      情理性(講究認情)、特殊取向也是單位人格的重要部分,這一點受到了單位福利文化的諸多影響,本身也是單位福利文化的組成部分。這種人格特征發展到一定程度甚至會表現為企業單位的非經濟性和單位成員的非競爭性。

      5704廠一位黨委領導反映,雖然合同制推行了很多年,但工廠為工人生計著想,很少對工人停止續簽合同。工廠至今還保留液化氣站等服務組織也出于同樣考慮。5704廠的下崗、內退也常常表現為一種帶有人情色彩,非競爭性的退出機制。比如投票產生內退人員的末位淘汰制,在具體操作中就可能出現相互征求意見和年長者主動讓位的情況。2003年5704廠企業人員調整過程中就有相當一部分年富力強的,在某一崗位上工作了二三十年的熟練工人主動要求提前退休(包括采取民間方式和正式方式),真正被末尾淘汰的退休人員只站提前退休人員總數的10%。

     

      隨著改革的深入和社會的變遷,傳統的單位人的文化模式,價值系統已與時代精神脫離。由于單位人的單一性和學習能力差,又使得單位人很難習慣新的價值系統。隨著80年代后期單位制的逐漸衰落,單位制度的弊病不斷暴露,單位人對單位的忠實、信任、情感都在發生動搖。這就體現為單位人人格的危機。

      在危機面前,是什么力量支撐著典型單位制和典型單位社區的運行?典型單位制和其社區又將走向何處?單位人命運又將如何?

     

           (二)資源控制與文化整合——雙系運行模式分析

      通過對5704廠的歷史發展過程和現實運行結構的考察,我們發現維持這個工廠——社區一體化模式長期良性發展的社會機制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國家——單位——個人的資源獲取和分配系統,依靠這樣的控制模式,國家——單位——個人形成了一個逐層的依賴模式,構成了保護——被保護的關系。個人甚至單位之所以可以允許國家對自身的控制,根本原因在于國家為其生存提供了根本保障,承擔了本應由個人和企業承擔的風險。同時,國家建立起包括教育、醫療、衛生事業及社區記憶在內的社區整合系統,將個體的風險體驗降低到足以接受的程度,從而維持著單位制社區的穩定。如果這兩套系統處于相互配合的協調發展狀態,社區也會相應的處于良性發展的狀態;而一旦兩套系統之間出現了脫節現象,社區內個人難以繼續維持原有的生活水平,甚至基本生活都不能得到保障,整個社區甚至工廠就會在運行發展過程中遇到較大困難。要想對典型單位制社區進行正確的認識和評價,一些標志性的事件是不容回避的。2001年6月11日發生在5704廠社區的地面劫機事件就是這樣一起事件(以下簡稱為“6·11事件”)。

      針對此事件我們采訪了“6·11事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的一位工人領袖——佟XX。佟XX是5704廠一名普通工人,2003年廠內退休,如今一個人住在一間15平米的小屋內。他的房間里沒有電視機,但卻擁有許多藏書,內容涉及宗教、哲學和法律等多個領域,是一位很有思想的民間領袖。據佟XX介紹,611事件起因于軍隊企業調整。作為空軍修理能力最強的企業和空軍殲擊機修理基地的5704廠,在這次調整中被從軍隊剝離。這意味著工廠從空軍獲得飛機修理任務的渠道將被切斷,工廠失去了依靠,生存面臨著挑戰。同時在5704廠職工看來5704 廠作為空軍規模最大,技術力量最強的修理企業,對國家航空事業有著重大貢獻,是國家防空力量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當聽到沈空裝備部部長乘民航飛機來5704廠宣布“空軍企業調整決定”的消息時,工人門都很激憤,晚飯后一些職工家屬就自發向民航機場(5704廠與吉林市民航共用一個機場)聚集。工人門的這種激憤既是出于對個人命運的擔憂,也是出于對國家航修事業的擔憂。當晚機場主跑道上聚集了2萬多人(有的是來自附近農村的農民),有很多職工十分激動,在機場高唱國歌和國際歌。民航的飛機只得改在長春機場降落。611事件發生后吉林市緊急向5704廠派出警車400輛,但5704廠職工家屬有秩序的撤離了機場,得到了市政府的諒解。611事件發生以后,沈空裝備部沈部長和空軍裝備部周部長先后來到5704廠聽取工人的意見和要求,在中央軍委等部門的直接過問下611事件得到了平息。2001年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聯合下發中央第四號文件決定將原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第5704廠劃歸中國航空工業技術總公司第一集團公司。

     

      6·11事件反映的是國家、企業、和個人三方一個完整的博弈的過程,但其根源卻是個人對單位,對國家的深度依存關系。這次事件由國家的改革調整而引發,但是由于最初的調整缺乏和單位以及單位工人的有效溝通而造成了諸多的不理解甚至局部沖突。與土地承包后日益原子化的農民不同的是,單位人密切的生產聯系與強烈的利益相關性使單位人具備很強的集體行為能力。所以,重視單位制社區改革過程中對工人利益的有效維護是關系改革成敗與否的關鍵。這既取決于國家對改革利益的整體取舍,也取決于單位本身的博弈能力和單位內長期形成的內合力量。強國家——弱單位——弱個人的關系結構無疑對整個事態的發展做出了前提性的限定。

      6·11事件是一個極端的例子。正如我們在前面已經描述的那樣,在單位制社區成長的過程中,由于單位能從國家那里獲取較多的社會資源,逐漸建立起完整的社會服務和保障體系;單位中人們能夠通過密切交往建立起多重復雜而又緊密有序的關系網絡,形成強烈的對單位生活和單位歷史的情感認同,于是單位制社區呈現蒸蒸日上的景象。而當企業效益下滑,能夠用于分配的資源萎縮,單位制自身的問題不斷暴露,單位人受到外界的誘惑,越來越不滿足自身的處境,對單位的情感開始動搖,單位文化(社區記憶)、單位人人格發生危機時,一體化就面臨危機。因此,如何分析確定這兩大系統的運行狀況及其相互關系是分析5704廠這一典型的單位制社區的關鍵。

     

      ⒈不平等的博弈:國家、單位、個人三者間的關系分析

      在計劃經濟時期,單位制的建立意味著企業作為一種資源獲取和分配的組織形式存在著。一方面,單位代表職工和社區利益,從國家獲取大量經濟、政治、文化資源;同時,在分配資源的過程中單位又完全獲得了控制權和自主權。這樣,就形成了一個穩定的“依賴——控制”結構,同時完成了社會交換的過程。這個結構本身所具有的可溝通性使結構本身獲得了流動的活力,并成為“工廠——社區”模式得以維持的關鍵所在。以我們調查的5704廠為例:工廠從國家獲取飛機修理任務,實現經濟效益的可持續獲得;同時,通過工資和多種福利形式將獲取的經濟資源分配給員工及家屬。伴隨著經濟資源的獲得,工廠的政治地位和社區的文化含量也始終保持了較高的水平。這一單向度的資源獲取和分配系統好似一條鐵鏈,牢牢地將工廠和工人的命運拴在一起。在計劃經濟時代,這種簡易、單調的社會控制模式是必要的也是成功的。它在最短的時間內最高效的調動了各個方面的力量,極大的促進了生產并成功的維持了工廠和社區的穩定。

      但是,這樣一個單向度的資源獲取和分配系統的缺點無疑也是十分明顯的。從博弈的角度看,“依賴——控制”的博弈平衡是極其脆弱的。參與博弈的國家、企業和個人所掌握的資源、信息與權力指數是極不對稱的。當企業的興衰越來越多地取決于理性而非熱情時,當個人與企業的命運越來越多地交由市場裁量時,“依賴——控制”的結構就越來越難以為繼了。當職工將全部的生存資料的獲取都寄托于工廠的時候,當工廠獲取資源的唯一渠道只是國家下撥的修理任務的時候,特別是當時代環境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的時候,危機也就悄然而生了。由于5704廠的生產具有高度軍事計劃性的特點(戰機的修理地點要出于國防考慮統一布局),它的命運實質上被掌握在國家手中。這種缺乏競爭性與自主性的生產模式則為它的命運蒙上了悲劇色彩,在5704廠的輝煌達到頂點的時候,危機正悄悄降臨在這片安詳沉睡的土地上。

     

      ⒉制度的潛入性[7]與文化的填充性——單位制社區的整合模式分析

      社會整合的可能性在于人們共同的利益以及在廣義上對人們發揮控制、制約作用的文化、制度、價值觀念和各種社會規范[8],單位整合曾經是社會整合的重要形式。5704廠社區是一個工廠、社區結合的完備模式,在這里,人們幾乎可以滿足日常生活的一切需要。這里擁有自己的市場、醫院、農場、派出所、學校、公園、水源基地,自己的澡堂、理發店、俱樂部,及供熱、供水系統,工廠的物業管理處還承擔了整個生活區的房屋維修和環衛、綠化工作。工廠不僅為社區提供基礎設施和教育、醫療等服務,還通過自身和它所興辦的一系列就業組織把社區成員納入到組織化的軌道中,使工廠的規章制度成為社區中最重要的行為規范。工廠在為社區提供基礎設施、社區服務甚至就業的過程中,提高了居民對社區的滿意度、歸屬感和認同感,起到了重要的社會整合作用。

      單位整合社區突出表現為以“父愛情結”(無限義務)為標志的單位福利文化。這種模式可以追溯到典型單位制建立之初。作為一項新制度,單位制度嵌入到原有社會結構體系中時,內部是存有大量留白的,它必須與一定的社會基礎相結合,于是在單位這樣一個全新的制度框架下,大量傳統的理想、習俗填充了進來,其中也包括關系取向,情理安排,秩序情結。在單位制度發展的過程中,傳統的內容不斷取得合法化的地位,并且獲得了新的形式,作為一種單位慣習、單位倫理、單位文化、單位意識,一種潛規則深入到每個單位人的心中,并構成了巨大的社會輿論壓力。于是單位以父兄般的姿態照料職工的日常起居,也就難怪在單位與單位人之間總是不能公事公辦,而是講究情面,表現出大量的“善良公俗”和濃厚的人情味來。

      工廠的歷史和習俗也能對典型單位制社區起到有效的整合作用,一個年老的工人會不斷的重復自己當年戰天斗地創建工廠的壯舉,而年幼者從出生的那天起就通過耳濡目染的方式記住了這些往事。長期的共同生活也使他們養成許多共同的生活習慣。這些文化習俗通過對居民日常生活的影響實現居民對單位社區的認同。日久天長,社區的記憶逐漸形成,成為單位文化的重要成分,成為支配“工廠——社區”模式的深層力量。在調查中,我們可以真切的感受到這種文化的力量有多么強大。

     

      ⒊雙向制約——制度轉型的成本分析

      然而,在5704廠被劃歸到了中航一集團以后,由于地理位置、修理技術和形象公關等多方面的原因,飛機修理任務逐年減少,工廠的經濟效益逐年滑坡,原有的雙系控制模式的弊病開始暴露出來。由于原來形成的社區記憶和工廠的父愛情節的影響,工廠在迎接新的挑戰的時候背負上了不必要的包袱:大量閑職人員沒能及時下崗分流,企業辦社會的福利性支出巨大。目前工廠每年福利性開銷2500萬,占工廠銷售收入15%。而工廠4300職工的年人均收入如只有不到7500元。這些措施雖然一定程度上仍有利于維持工廠的團結和穩定,但可以肯定的是這些措施與市場經濟的精神實質相違背,制約了工廠改革的步伐,并將制度轉型的成本大大增加。工廠在失去了最好的改革機會后,發展也變得步履蹣跚起來。從積極效果來看,“工廠——社區”的模式至今仍在運行之中,但由于利益獲取分配系統的渠道不再暢通,資源的流量不再豐富,一個不可回避的現實就是原有的兩大控制系統實質上已經開始脫節。6·11事件提醒我們在資源獲取出現危機的情況下單位文化也可能以它的反面示人,不是為社會的整合服務,而是把社區成員高度的動員起來,在共同利益、共同生活、團結意識與革命精神基礎上所形成的集體行動能力能夠強有力的沖擊現有社會制度和結構。即使工廠在較短一段時間里還可以依靠歷史慣性和文化整合保持廠區的穩定,但這種情況能保持多久?調查的結果似乎并不樂觀。工廠已經顯露疲態,它舉辦各種社會事務的能力早已式微。以中學為例,工廠雖每年向中學提供400萬辦學經費,但從96年至今教師已沒有漲過工資,教齡在25年以上的教師每月工資只有800元。在這種情況下,學校人才大量流失,生源數量和質量都明顯下降。企業辦社會越來越多的表現為企業與社會的雙向制約,而擺脫制約的改革成本仍然非常高昂,在制度轉型面前工廠感到有些力不從心。我們還進一步了解到雖然原工廠派出所2004年5月已經移交給了地方,但工廠為此付出了170多萬元,是2003年工廠全部利潤的1.7倍。顯然,按照這種模式工廠很難卸下目前的社會負擔。

      長此以往,工廠還能堅持多久?社會、國家還能堅持多久?

    三、單位制社區轉型的思考

      分還是不分,這仍然是個問題。如果說還社區于社會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5704廠從所在社區的社會事務抽身似乎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但在工廠仍然控制絕大部分資源而社會力量太弱以至于無法承擔完整的社會服務功能時,是否應該將廠、區分離?什么時候分離更為合適?通過什么樣的措施才能將制度轉型帶來的風險和成本降到最低,并維護社會秩序的穩定?這些仍是需要仔細思考的關鍵問題。單位辦社會已經演變為單位與社會雙向制約,但要擺脫這種困境卻不像想象的那么簡單。

      像5704廠這樣的大型軍工企業本身具有高度軍事計劃性,在面對改革的時候也遇到了巨大的困難。首先,對國家計劃的依賴導致工廠和社區缺乏必要的靈活性和適應性,在面對時代前進的過程中難以迅速擺脫原有的種種負擔,進行技術的換代和工廠組織結構的重組。而單位人所具有的單一性、依賴性、缺乏適應性使得他們難以承擔起單位社區主導者的責任,而只能是國家、地方政府和單位的依附者。

      其次,東北老工業基地中的國有大企業往往直屬于中央,不向地方貢獻稅收;而地方政府往往由于財政困難,難以承擔如此龐大而眾多的國有企業所遺留的社會負擔。大多數國有企業所辦的醫院、學校、社會服務公司的運轉是高耗低效的(地理位置偏遠,單位支持能力下降),缺乏活力,不具備獨立生存的能力。這既是“單位——社區”模式的悖論,更是歷史的難題。

      但可以肯定的是,短時間內社區沒有能力完全代替工廠實行所有的服務職能。在調查中,我們發現社區的辦公場所和大部分辦公設施是工廠無償提供和維護的,社區的主要工作只集中在計劃生育上,而文教、體育活動的組織雖說是以“資源共享”的方式與工廠合作完成,但基本上還是廠退休辦和工會在唱主角。在5704廠,大多數受訪者認為社區對自己的影響不大,很多人還是僅把社區看成是辦手續的機構。至于醫療保健、環境衛生等工作社區更是很少有實質投入,而工廠卻養活著這方面的從業人員300多人,每年在這方面耗資600多萬。如果工廠現在就退出社區建設,資源短缺的問題將變得異常突出,社區很可能很快陷于癱瘓,而有名無實。現在的問題是一方面沒有一種運營模式能使5704廠社區資源短缺的問題得以迅速解決,因為國家的戰略部署不會輕易調整,企業的技術水平、管理水平和人員素質也很難輕易提高;另一方面,一旦現有“工廠——社區”模式被打破,特別是原有的“文化整合模式”瓦解后給職工造成的“心理反差”又會對廠區的穩定和發展產生什么樣的影響?這些疑問仍難以得到確切的回答。

      為了扭轉“工廠——社區”面臨困境,工廠和社區(街道)都在進行積極的努力。5704廠立足于在同行業中領先的職業技術水平和技術研發優勢以新機維修作為工廠的戰略定位,爭取擴大企業的利潤空間。社區則立足于吸引社會資金,參與社區建設。

      2002年,雙吉社區啟動“星光計劃”,利用政府撥款的5萬元和福利彩票資助的8萬元維護裝飾了廠退休辦老年活動中心(現對外稱為社區活動中心),并在工廠俱樂部門前安裝了一批體育健身器材。街道和社區還把招商引資作為自身的一向主要任務,包裝工廠飛機零部件生產,民用電能表生產,潤滑油和防凍液生產等項目。2001年街道、社區共為工廠引資500萬元人民幣。2002年街道社區引資總額則達到了1300萬元人民幣。

      這些做法一定程度上活躍了社區經濟,為社區發展注入了新的血液。社區與工廠的互動、合作確實給出了一種社區建設的思路,但社區引資規模有限而且很不穩定,它對社區發展起的作用到底能有多大目前還不清楚。典型單位制社區的改革在這里似乎最佳的選擇仍然脫離不了國家的支持。因為社區長久以來形成的依賴關系難以在短時間內被打破并重建,所以最現實的措施必須考慮如何拓展資源獲取的渠道,同時利用現有的政治、經濟、文化資源擴大社區文化的整合能力。由于社區目前仍然缺少自下而上改革的動力,未來的改革將難以擺脫自上而下的行政主導局面。但是新形勢下的行政主導應該采取和以往不同的方式,首先改變單位制社區原有的單位人文化,打破原有的依賴性心理,培養單位人的自我意識、效率意識、競爭意識和服務意識。同時,企業自身要加快改革步伐,尤其應該培養企業的責任意識服務意識。

      社區建設的過程中,政府應該加大投入、扶持力度,盡可能減輕企業負擔。培養居民對社區的認同以超越工人對工廠的認同,這將是社區轉變的核心要義,實現從單位人向社區人的轉變。社區是具有自治地位的社會基層組織單位,只有通過加強社區的政治選舉、文化娛樂、生活服務等措施使居民成為社區的主人,政府和工廠協助而不干涉社區的日常運作,提高社區的自治地位,逐步形成完善的社區網絡才能夠將社區的改革逐步深化并走上正規化建設的道路。

      單位文化的情理性、關系取向和父愛情結長期抑制單位內人力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因此要特別重視人才的發現和任用。對與社區內部的人才要提供渠道,讓人才施展才華;對于外部人才應該大力引進。應該說,人力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仍然離不開物質資源的供應,但人才的開發又決不僅僅取決于資源的供應,它同時還受到文化、地域等諸多因素的影響。社區只要擁有了一批有能力、有熱情、有經驗的社區發展人才,就能夠更好的應對來自各方面的壓力和挑戰。

      總的來說社區建設是一項建構社會的工程,它的基礎不是任何制度的目的性安排,而在于挖掘社區整合的本土資源,特別是文化資源。制度的運行需要相應的社會基礎,單位人能否接受一個新的社區形態是單位制社區轉型的關鍵所在。

    四、結語

      一個曾經輝煌的企業,一個內部高度團結的社區,光榮的歷史與現實的失落……單位人為中國的現代化奠基,卻將歷史地成為現代化道路上的陳跡,掩埋在計劃經濟的瓦礫中。在從傳統中國邁向現代中國的前一次轉型中(1949-1978),單位人是這個民族的脊梁,承載著整個民族的夢想。而在計劃中國邁向市場中國的道路上,夢想(單位人曾經的理想)的光輝淡去,單位人在歷史面前多少有些手足無措。單位是天上的王國?是現實的牢籠?是歷史的選擇!

      地處東北的5704廠在市場經濟的沖擊面前,在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時代要求面前,在企、社分離,還權于社區的大趨勢面前仍在徘徊。今天,單位制度的轉型已經成為了時代的要求,但5704廠卻背負著沉重的包袱。如今,它的改革已經走到了歷史的十字路口前,這將是一道由中央、地方、社會、企業和個人共同演繹的博弈棋局,里面的博弈結構仍然撲朔迷離。棋局的走向取決于五方對利益的分割與權衡。

      

    注釋:

    [1]以上材料主要由雙吉街道辦事處和5704廠黨委宣傳部提供。

    [2]參見賀雪峰,2003:7-10。

    [3]本文作者認為單位文化具有濃厚的鄉土氣息,包含了大量的傳統家族色彩。在從傳統中國向現代中國的過度中,單位文化起著重要得融通作用,特別是單位制建立初期,通過創業文化和革命精神實現的的文化整合曾經使整個民族高度的動員起來,奠定了現代化的雄偉基礎。而單位制發展過程中所伴生的單位福利文化不但曾經是中國社會最有效的穩定與保障機制,也是國企現實困境的重要根源。二者對中國的現代化進程有著不可估量的意義。當然本文所使用的單位福利文化這一術語并不是一個嚴格意義上的概念,而只是我們對單位文化的一種經驗描述。

    [4]參見中國社會學網上對“社會人格”的有關定義。

    [5]本文對單位人人格的討論最初是受到“過度人格”這一提法的啟發,參見金耀基,1999:70-82。

    [6]參見金耀基,1999:40。

    [7]參見李漢林,2004:100-112。

    [8]參見社會學網上對“社會整合”的有關定義。

     

    附錄1:

    雙吉小區簡介

    駐街單位:雙吉街道辦事處、中航一集團5704廠(飛機大修廠子弟學校、職工醫院、幼兒園、5704廠農場等)、蘭天派出所(原屬5704廠,2004年5月劃歸地方)、雙吉派出所、雙吉商店、工商儲蓄所、二臺子郵局、空工航校 

    文化娛樂:廠俱樂部、廠老年活動中心

    商貿飲食:商貿一條街、雙吉商場、雙吉農貿市場

    體育設施:燈光球場、旱冰場、網球場、足球場(全部歸工廠所有)

    資料來源:雙吉街志編撰委員會編《雙吉街志》,2003.

     

    附錄2:

    雙吉街道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及2002年人口統計

    人口性別

    年份

    總戶數

    總人口數

    文化程度

    合計

    大專

    高中

    初中

    小學

    文盲

    半文盲

    2000年11月1日

    4303

    7420

    7056

    14476

    2717

    5230

    3410

    2108

    357

    2002年

    4226

    6778

    7214

    13992

    說明:雙吉街道5704廠離退休職工2017人,占總人口的15.5%,其中六十歲以上1520人。雙吉街道具有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占總人口的19—21%,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人口占總人口55%以上。僅5704工廠就有具備各類專業技術職稱的人員1475人,其中具有高級職稱的112人。

    資料來源:雙吉街志編撰委員會編《雙吉街志》,2003.

     

    附錄3:

    中行一集團5704廠先后承擔的主要非營利性社會事務一覽

    ⒈ 幼兒園

    5704廠幼兒園由中航一集團5704廠承辦,座落于工廠家屬住宅小區內,園區占地面積5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積2000多平方米。設計規模八個班,各班配有活動室、寢室、輿洗室。自1992年以來,幼兒園根據工廠改革的要求,調整機構編制,由獨立管理單位改為歸屬工廠物業管理處管轄。職工人數從170人減至目前16人。

    ⒉ 5704廠小學

    5704廠小學是一所廠子弟學校,占地8438平米。1997年工廠新建了一座面積為3746平方米的教學樓,有圖書室、實驗室、電教室、微機室、音樂室、體育活動室、教師辦公室、學生教室等共64個房間。學校目前專任教師63人,教學班22個。

    ⒊ 5704廠子弟中學

    5704廠子弟中學始建于1972年,至今已有30多年建校史,現有29個教學班,其中12個高中班,17個初中班,在校生1508名。學校占地38700平方米,建筑面積14000多平方米。目前學校教職工總數103人,其中高級教師21人,中級教師47人。2003年5704廠中學被評為吉林省重點高中。

    ⒋ 5704廠職工醫院

    5704廠職工醫院始建于1958年,現為二級乙等醫院。擁有中高級職稱醫務人員96人,床位200張,開設內科、外科、婦科、兒科、傳染科、五官科、中醫科、理療科、針炙按摩科、麻醉科、檢驗科、放射性病理科、肝腸門診、職業病科。引進德國西門子全身CT、日本原裝彩超,內、外、兒科開設專家門診。醫院每年為女工和有害工種從業人員免費體檢。

    ⒌ 離退休活動中心

    工廠現有離退休人員2017人,其中六十歲以上的1520人。工廠退休辦利用小學舊教學樓開辦老年活動中心。老年活動中心設有象棋室、撲克室、乒乓球室、麻將室、離休干部學習室、閱覽室、臺球室、書法室、可以同時容納200人休閑。

    ⒍ 環境衛生

    1972年,雙吉街道城管衛生辦會室成立。1992年移交給5704廠物業管理處管理,負責雙吉街道路面清掃保潔工作,現在人員70人,環衛運輸車四輛,垃圾箱69個,垃圾掩埋場1個。城管衛生辦公室移交5704廠后,環衛工人工資大部份由工廠負擔,1998年環衛工人工資全部改為工廠自籌,2002年后環衛工人工資施行街道財政差額撥款,2003年環衛工人平均工資為470元。

    ⒎ 園林綠化

      1983年5704廠在住宅區東平房西側養魚池基礎上開始修建公園,命名為東平湖公園。占地25萬平方米。1985年在公園中修造九曲橋直通湖心亭,湖西側修花園,園內建331平方米花窖一處,養花8000余盆,公園內還有假山、涼亭、休閑回廊等景點。工廠物業管理處兼管居民小區綠化,目前工廠綠化率達34%,種花4000余平方米,盆花8000盆,草坪4.424萬平方米,植樹9601棵,樹種18個。

    ⒏ 副食供應

    工廠下設農場,生產綠色大米、肉、禽、蛋、魚,每年以福利方式向職工分配。

    ⒐ 文化建設

    5704廠建有能容納兩千人的職工文化宮,內有電影院、舞廳、臺球廳,以票價一元向職工家屬開放。工廠圖書管藏書一萬多冊,職工閱覽室每年訂閱雜志140種,報紙40種。

    ⒑ 閉路電視臺

      1980年5704廠自建一座十瓦差轉臺,解決了雙吉地區看電視的問題。2001年工廠安裝了電視衛星接收系統,并為家屬區安裝閉路電視。工廠宣傳部每周利用閉路電視向職工播放“工廠新聞”。

  •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heji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胡錫進硬懟平原公子,這釋放了什么信號?
    2. 李克勤|“深切緬懷毛主席,您永遠的學生王光美”:劉少奇的妻子晚年的說法做法意味深長
    3. 郭松民 | 也說“滬爺撐起一片天”
    4. 美國加州大火燒出了房地產金融騙局
    5. 改開以來民間“順口溜”拾穗(一)
    6. 奴顏婢膝的學生與急眼了的老師
    7. 選擇題:到底誰讓老百姓吃飽了飯
    8. 臥龍大橋擴寬:南陽人民的恥辱!
    9. 研究和評價“文革”,是否應該跳出個人恩怨、得失的小圈子?
    10. 洛杉磯大火如此猛烈,能燒醒中國那些殖人嗎?!
    1.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2.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3.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4.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5. 張勤德|廣大民眾在“總危機爆發期”的新覺醒 ——試答多位好友尖銳和有價值的提問
    6. 到底誰“封建”?
    7.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8. “當年明月”的?。浩鋵嵤侵袊说耐ú?/a>
    9.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10. 掩耳盜鈴及其他
    1.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2.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3.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4.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5.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6.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7. 陳中華:如果全面私有化,就沒革命的必要
    8.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他不是群眾
    1. 車間主任焦裕祿
    2. 地圖未開疆,后院先失火
    3. 張勤德|廣大民眾在“總危機爆發期”的新覺醒 ——試答多位好友尖銳和有價值的提問
    4. “當年明月”的?。浩鋵嵤侵袊说耐ú?/a>
    5. 何滌宙:一位長征功臣的歷史湮沒之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