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造”惠及美國 美國自欺欺人
《大西洋月刊》 2007-07-14
中國工人每年掙1000美元,卻能幫助美國的設計師、經銷商、工程師以及零售商每周掙到1000美元,甚至更多。
我在中國時有一半時間是在工廠度過的。中國工廠里有1億多男女工人,他們生產出照相機、服裝以及其他各種各樣的東西,遠銷世界各地。對我來說,這些工廠是當今中國最令人震驚、也最引人注目的一個方面。
對于上海的繁華景致、時速240公里的磁懸浮列車,以及永不停歇的、灰塵迷蒙的、行色匆匆的北京,我一點都不感到意外。每一個有關當代中國的報道都會提到它們。然而,我卻不知道該如何來形容位于香港北部廣東珠三角地區的世界級制造中心。單單在這一個省份從事制造業的勞動力總數,幾乎超過整個美國。
說起中國的工業發展,美國人就像是19世紀的歐洲人。當時,歐洲人認為美國的工業崛起是由于它豐富的自然資源、大量涌入的移民以及廉價勞工;美國人當時根本不注意版權和專利保護(受到侵害的基本上是英國的著作和發明)。今天,美國人行走在中國街頭,看見他們的電影、音樂、軟件和書籍的廉價盜版產品被到處出售。這仿佛150年前,英國作家狄更斯漫步在年輕的美國街頭,看到自己的小說被廉價盜版而忿忿不平。所有這些都是美國的一部分,但遠非美國崛起的真實本質。就像現在,我們在中國看到的類似場景,也無法解釋中國如何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
迄今為止,美國與中國的經濟關系是成功的、有益的——對雙方都有益。自由貿易也許并不是永遠都對各方有利,與中國的長期貿易也有可能給美國帶來危險。但是,基于我在中國看到的一切,我得出的看法與我來此以前所預設的立場完全相反。在考慮哪些應該改變以前,美國人應該感激已獲得的利益。而深圳就是說明這一切的最佳地點。
來到深圳的三個群體
每當我在深圳福朋喜來登酒店享用早餐時,我都感覺自己似乎置身于一部電影當中。我的大腦里出現一個特別的場景:那是一部典型的二戰電影,在海外的一艘航空母艦上,飛行員們聚集在軍官室,討論著他們將要執行的戰斗任務。
深圳是外國人準備在中國采購時必去的地方之一。
那些去上海的、年紀為30歲到50歲的外國人,常常是金融家、咨詢師或律師。在北京的則常常是外交官、學者、基金會或非政府組織的工作人員。而到深圳及其周邊地區的人則迥然不同,他們來自世界各地——美國、歐洲、日本以及臺灣,但成分卻簡單得多。他們幾乎全都是設計師、工程師,或是來與中國的工廠主會面的外國公司買家。
福朋喜來登酒店永遠都是人聲嘈雜的,住客們討論當天的計劃,或者與負責他們行程的中國工廠的官員們會面。上午9點鐘,酒店的房間會戲劇性地變得空蕩蕩,因為人們都出去找他們的司機或先頭部隊,參觀工廠、簽訂合同的行程也就開始了。
幾乎每天早上,一個名叫凱西的41歲愛爾蘭單身男人,都會坐在酒店的同一張桌子邊。這個男人在福朋喜來登酒店的一個套房里已經住了兩年。之前,他在深圳各地的其他酒店住過8年。因此,我自然而然地稱他為“中國先生”。
“當你認為你了解這里的一切時,你正處于危險當中?!彼f,“你在市場上看到某種新產品,你猜測這是哪兒生產的,結果你發現,那是5年來你每天都開車經過的一家工廠,而你對這家工廠卻毫不知情!在這里,你即便待上很長時間,也仍然知之甚少?!睆奈业慕嵌葋砜?,他是位“中國先生”,因為他正處于人潮匯集的中心,這些人將全世界的訂單都帶到中國。
1996年,凱西剛過完30歲生日就去臺北參加一個電子產品貿易展會。那是他第一次來到亞洲,他說:“我看到,這將是最有機遇的地方?!币荒曛畠?,他就在深圳開展了業務,并且創辦了一家名為PCH China Solutions的公司。
這家公司做什么呢?簡單說就是承接外包,實際上是給想要銷售產品的外國公司,與能為他們生產這些產品的中國供應商牽線搭橋。
在深圳,一個數目龐大的群體是工人。他們基本上都是年輕人,沒有受過教育,來自農村,去往深圳以及類似城市尋夢。有些人早就由親戚或者中介在工廠里安排好工作,有些則是來到城市之后再找工作。
最后一群來到深圳的人,則使得其他人的工作成為可能,他們的代表就是住在福朋喜來登酒店的人們:來自高工資國家的買家。這些人認為,與其與成本低廉的中國制造商競爭,還不如享受他們帶來的好處。
中國公司 勝在快捷
為什么一家外國公司會來找我們的“中國先生”呢?我問凱西,如果我在美國匹茲堡的鋼鐵廠的某個部門工作,想要削減支出,他會給我什么建議?!拔覍δ莻€不感興趣。”他說,“鋼鐵廠屬于重工業,而且也許你已實現了生產的自動化,那樣的話,一個人按個按鈕就能操作生產。你的開支和在中國雇人按按鈕的開支相差無幾?!?
但他為我舉了其他例子。
比如,你已宣布將要生產一種重要的新產品。但臨近投產時,你發現有一個設計問題必須得到解決,并且沒有一家美國工廠能及時調整生產程序。
中國工廠的反應就要快多了,這不僅僅是因為這里每天工作12小時?!霸谌魏纹渌胤?,你都必須進口原材料以及零配件。”凱西告訴我,“在這里,一英里之內你就能找到9個不同的供應商,他們能在一下午的時間內做出樣品。人們總以為中國是廉價的代名詞,但實際上,它勝在快捷?!?
或者,你是一位美國發明家,你有一項產品,并且認為它在節約家庭能源方面有不錯的綠色前景。但是你必須使之盡快投產,因為你擔心一些大公司捷足先登,而且你必須將它的零售價控制在100美元之內?!爸挥兄袊芡瓿蛇@項任務?!薄爸袊壬币贿呄蛭艺故局瞥善?,一邊對我說。
從多次去往深圳和其他制造基地的人們口中,我聽到很多類似的事例。我從中看到了西方國家把中國視為制造中心的原因所在。
“中國制造” 對中美都有益
制造業的繁榮發展對中國是否有利呢?答案是肯定的。中國官方發言人稱:“我們已使上億人口擺脫貧困。”這是事實,這一點很重要,因為中國制造業出口的迅猛發展正是其擺脫貧困的重要原因。
那么制造業轉移到中國,對美國公司是否有利呢?答案看起來也是肯定的,否則,干嗎要搬到中國來呢?
我在參觀每家工廠時,都會問經理,這些產品最終賣給用戶的價格大約是多少。例如,在一家現代化的工廠里,我看到的安裝微軟操作系統的普通筆記本電腦,在美國的售價大概是1000美元,其中零售商大概從中掙50美元。
剩下的錢都去哪兒了呢?據那家工廠的經理估計,英特爾公司和微軟公司一共分得300美元,顯示器、硬盤以及其他電子零件的生產商大約每家能分到150美元,鍵盤生產商能得15-20美元,聯邦快遞或UPS等物流商掙到的錢要少很多。剩下的利潤大概是30-40美元——這就是中國的工廠主以及在流水線上辛勞的年輕姑娘們的所得。
簡單地說,中國工人每年掙1000美元,卻能幫助美國的設計師、經銷商、工程師以及零售商每周掙到1000美元,甚至更多。另外,他們還幫助美國公司的股東們獲得收益。
美國人抱怨人民幣,抱怨中國的政府補貼以及中國其他的做法。他們認為,要解決中美貿易關系的長期緊張局面,必須由中國方面作出改變。
從我在深圳的所聞所見來看,這樣的看法實在太天真了。如果美國不滿意與中國的雙邊關系,那就是美國自己的問題,不是中國的問題,也不是在深圳的工廠里干活的工人的問題。美國想要通過挑剔、威脅或慫恿來阻撓中國追求自己的經濟抱負,實際上只是自欺欺人。如果一個國家不喜歡與世界各國的貿易模式,它就必須修改自己的政策,而不是指望整個世界為它作出改變。迄今為止,中國就是這樣做的,這不僅給自身帶來了利益,同時也惠及美國。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