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8%的企業虧損,韓資企業青島連夜出逃
作者:劉涓涓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進入中國市場18年后,部分在華從事皮革制造等高耗能產業的韓國企業,選擇了悄然離去。
本報記者從權威機構獲悉,2007年5月份以后,在對本國政府提交的一份報告中,韓國駐華大使館商務參贊金東善如是表述:“去年年末以來,中國的投資環境逐漸惡化,部分韓國企業甚至沒有經過清算程序就連夜出走,因此,其它韓國企業也受到了影響,導致問題進一步加劇。”
上述機構提供的資料顯示,2007年5月,在一份對隨機挑選的598家在華韓國企業的2005年結算報告書的分析報告中,韓國進出口銀行得出的結論是:“51.8%的企業當期凈利潤出現虧損”,其中,紡織業、服裝及其他纖維制品制造業和食品制造業虧損比率超過了70%,就連業績比較好的汽車行業的虧損比率也達到了40.3%。
而與之形成對比的是,中國商務部2007年第一季度的統計數據顯示,韓國正進入新一輪對華投資高峰期,同時,繼2002年超越美國成為韓國第一大海外投資對象國之后,中國目前依舊保持著同樣的地位。
在此情況下,審視自身的對華投資時,“離去或者留下”成為相當數量的韓國企業的首要命題。
韓企出走事件
直到6月13日,馬進建(化名)在接受本報記者電話采訪時,語氣仍然顯得非常著急。
馬進建是青島信一皮革公司(以下簡稱“信一公司”)的前員工,2006年12月9日清晨,當他和其他500多名員工一起照常到位于山東膠州經濟開發區的公司上班時,驚異地發現工廠的大門已經被貼上白色封條。“前一天下班之前,還一點征兆都沒有。”
隨后,工人們得到證實,不僅信一公司的30多名韓方工作人員全部不知去向,就連其兄弟公司青島信五皮革公司(以下簡稱“信五公司”)的韓方管理人員也于當夜出走。而此前,這兩家工廠已經拖欠工人工資數月之久。
公開資料顯示,事發前信一公司和信五公司曾占據了膠州市皮革產業的半壁江山,年營業額高達3000萬-4000萬美元。而截至目前,在山東省膠州市經濟開發區管委會的概況介紹中,仍明確地顯示:開發區的五大支柱產業中,皮革制造業是以“青島信五皮革公司和青島信一皮革公司為核心”。
本報記者從相關機構獲得的資料顯示,信一和信五這兩家企業于1990年代末韓國對華投資的第一個高峰期進入中國,信一公司的投資總額為800萬美元,信五公司的投資總額為700萬美元。
膠州方面的消息人士向本報記者透露,事發之前這兩家企業尚有總額高達1400萬美元的銀行貸款沒有償還。除此之外,還拖欠了250萬美元的原皮進口代金、380萬美元的關稅和其他原料供應商的相關費用。
而在這兩家企業出走之后,山東省青島市中級人民法院委托山東匯德會計師事務所對其所抵押設備進行了評估,經評估,兩家企業所留設備總價值僅為963.01463萬元人民幣,尚不足所欠銀行貸款的1/10。
膠州開發區相關人士向本報分析,這兩家企業的突然出走,與去年9月國家財政部等五部門聯合下發的(關于調整部分商品出口退稅率和增補加工貿易禁止類商品目錄的通知)有關。根據該通知,對部分出口商品的出口退稅率采用取消、降低和提高三種形式進行了調整。其中,皮革類制品降低出口退稅率5個百分點,皮革加工行業進口料件取消保稅優惠,
此外,上述開發區人士介紹,從2003年起,類似的韓國企業出走事件便時有發生,僅2006年,在青島的另一個衛星城市即墨市就發生了10起類似事件,膠南市發生5起。
據了解,目前,該事件已經引起韓國政府高度重視,并專門為此作出決定,針對投資中國的中小企業制訂人力供給支援方案,同時擴大稅務和勞務方面的咨詢服務,并建議那些沒有技術實力的企業謹慎對華進行投資。
“暫時受挫”背后
事實上,不僅是在青島,其它韓國企業相對集中的威海、東莞、煙臺等地也出現了同樣的情況。
2005年青島市外資企業統計報告顯示,70%的韓國企業處于虧損狀態。在青島市內韓國企業密集度最高的城陽區,有73%的韓國企業虧損;在青島的衛星城市膠州市,也有65%的韓國企業處于虧損。
6月12日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大韓商會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稱,因信一和信五公司連夜出走這一導火索,針對韓國企業在中國遇到的困境,韓國駐華大使館會同大韓商會、大韓貿易投資振興公社、貿易協會、中小企業振興公團、產業研究院,已經對廣州、東莞、青島和煙臺等中國5個城市的50多家韓國企業進行了調查,并于上月公布了調查結果。
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皮革企業已經破產或將工廠轉讓給中國企業,而縫制、服裝、玩具和首飾等生活用品生產商的利潤也正大幅減少。今年初,東莞的韓國企業已經從40多家銳減到15家。
韓國三星經濟研究所有分析師認為,之所以韓國企業在中國遭受“滑鐵盧”,是因為中國的企業政策正在由“招商引資型”轉變為“公平競爭型”。多年前,許多地方政府為了招商引資,往往對外資在環保、納稅和員工福利等方面的不規范行為反應遲緩,而近一兩年,隨著監管力度的加大,韓國企業上述有關方面的違法成本也隨之凸顯。
有接近信一和信五公司的知情人士介紹,信一和信五最初之所以選擇在中國青島落戶,一個相當重要的原因在于,作為化學性的高能耗、高污染的皮革業,當時在韓國本土的嚴厲政策控制之下經營日益維艱,而青島當時正處于招商引資的高峰期,“不但免稅、人力資源又便宜,還有出海口,因此很快信一和信五就決定落戶膠州開發區”。
除此之外,據一位在韓國企業工作多年的中國籍人士介紹,韓國部分中大型企業往往使用“高進低出”(高價進口零件和原材料,加工后低價出售)的手段逃稅,而有的小企業則干脆做成兩本賬。
如今,上述種種手段已再難以實現。據青島市相關主管部門的人士介紹,去年,膠州市國稅局就曾以虧損申報比率太高和偷逃部分員工的養老保險為由,退回大量韓國企業年檢財務報表;與此同時,韓資企業因為排放超標、漏繳員工保險而被勒令停產、罰款的情況也較以前更為多見。
另一方面,最近兩年,沿海地區工人的最低工資不斷提高,也壓縮了這些在華韓國中小企業的利潤空間。韓國進出口銀行的相關資料顯示,以2005年為準,韓國在華企業凈利潤率僅為1.3%,遠低于韓國國內企業的平均值6%-7%。其中,業績最好的前58家企業,最近三年的平均凈利潤率分別為6.5%(2003年)、3.5%(2004年)和2.3%(2004年),呈逐年下降趨勢。
青島韓國總領事館領事樸煥善在接受韓國媒體采訪時曾警告韓國企業:“不但中國政府的政策逐漸朝著加強勞動者權益的方向改變,而且勞動者也開始形成權益意識。如果韓國企業不盡快適應這種變化,繼續不遵守中國法律,將遭到巨大損失。”
【相關】韓企重調投資戰略
隨著中國環保政策和對外投資政策的一再收縮,韓國的高能耗高污染企業如今開始把目光轉向印度、泰國等東南亞國家,尤其是越南。其中,越南自今年1月正式加入WTO以來,已經加速成長為中國以外的全球第二個低成本生產基地。
韓國大明皮革公司的工作人員向本報透露,該企業已經在越南投資建設工廠。大明皮革在膠州市是和信一皮革、信五皮革齊名的另一家大型韓國皮革企業。
盡管如此,中國對韓資的吸引力仍然不容小覷。
本報記者獲得的一份資料顯示,日前,韓國大韓商工會議所對在華投資的5000家韓國企業進行了調查,其中48.2%的企業愿意繼續擴大在華投資;48.6%的企業表示將繼續維持目前的投資規模;而打算減少投資規模或撤銷中國當地法人的企業只有3.2%。
不久前,天津韓國商會也曾就在華投資問題進行過激烈談論,最后,該商會成員達成的共識是,將繼續對華投資。
事實上,從另一面來看,中國投資環境的改變,也將會促使技術密集型外資增加對華投資,正如三星經濟研究所指出的那樣,正在中國開展事業或計劃在中國開展事業的企業,應對投資地區、行業、投資方式等戰略進行全面的重新調整。
其實這也并不是一個壞事,隨著中國從'招商引資'進入'招商選資'的新階段,引進外資的質量必將升級,高能耗高污染、勞動密集型小企業的出走,換來投資經驗更成熟的著名跨國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等高端領域資金的進入,才將是韓國對華投資的一個新轉變。上述韓國三星經濟研究所分析師如是說。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