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极品粉嫩馒头一线天AV,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古典 另类 欧美 在线

首頁 > 文章 > 時政 > 時代觀察

破解一個偏遠村莊的財富密碼

姚卜成 · 2007-07-03 · 來源:姚卜成博客
收藏( 評論() 字體: / /

破解一個偏遠村莊的財富密碼
 


 
     改革開放啟動了中國社會的又一次轉型,在中國從傳統社會轉向現代社會、從農業社會轉向工業社會過程中,廣大農村地區以何種方式參與這一進程,才能爭取到發展主動?與工業社會形成良性搏弈,這一問題至今在國內沒有答案。

    黑龍江甘南縣興十四村,在過去30多年從一個不沿海、不沿江、不沿鐵路線,既不靠近大中城市,又無礦產資源的貧困移民村,發展成了今天一個年收入達到7億元,總資產達到10.5億元,年人均純收入實現1.5萬元的“龍江第一村”,他們究竟靠什么,實現了這種不可思議的飛躍?在他們已經完成的這一飛躍中,是否暗含有當前中國農村地區正四處尋找的財富密碼?

      破解一個偏遠村莊的財富密碼

           本刊記者 姚卜成

    興十四村位于黑龍江省甘南縣音河鎮,是黑龍江的首富村,享有“龍江第一村”的美譽。走進興十四村,看到的是一棟棟寬敞的廠房、一條條平坦寬闊的水泥路、一幢幢精美別致的花園別墅及展覽館、文化宮和綠化帶,到處散發出濃郁的塞北城鎮的現代風情。

     這是一個怎樣的村莊?就是它的縣城——甘南縣,也是黑龍江省有名的窮縣,是不通鐵路、沒有礦產資源卻又“十年九旱”的國家級貧困縣。興十四村更是偏僻,它距離甘南縣城有34里,與管轄它的音河鎮也有20里之遙,地理位置是著名的“黑風口”。但此時的興十四村卻是擁有35家企業、1800多名員工的“集團村”,至2006年底,全村總收入達到7億元,總資產達到10.5億元,年人均純收入1.5萬元。

     甘南縣有414萬畝耕地,37萬人口,年收入不足億元;而興十四村有耕地1.68萬畝,人口956人,年收入達到7億元。相同的地域之下,興十四村靠什么創造了不同的經濟奇跡?

    連續163天不下透雨,興十四村照樣是豐收年。興十四村的農業已進入了旱澇保收的時代,但在50年前的興十四村,這里只有16公分土層下就是鵝卵石的沙包地也許是東北大地上最貧瘠的一塊。

     興十四村是當今新農村建設的最好注腳,興十四村的成功為探索“三農”問題提供了不可替代的可借鑒性,因為興十四村是——

    一片荒無人煙的亂草灘里、沙包地上,村民經過7年“愚公移山”式的苦干,把4萬多立方米河泥搬到了3300畝貧瘠的耕地里,把"破皮黃,漏水跑肥不打糧”的沙土地變成了良田。今天,這個村是東北地區唯一實現了農業現代化、產業化的村莊。

    一個不沿海、不沿江、不沿鐵路線、不靠大中城市,又無礦產資源的貧困移民村,經過48年的發展,至2006年底,全村總收入達到7億元,總資產達到10.5億元,年人均純收入實現1.5萬元。

     一個位于國家級貧困縣里的村莊,村里有3300平方米的文化宮和11200平方米的三星級賓館;自來水、有線電視、電話、電腦入戶率達到了100%,老有所養,幼有所教。被原農業部部長杜青林稱為“南有華西村,北有興十四村”。

     一個東北地區唯一的“別墅村”,唯一無上訪告狀、無賭博、無刑事犯罪、無鄰里糾紛、無封建迷信活動的“全國文明村”。2002年該村華冠科技股票在上海A股成功上市,成為黑龍江第一家農業板塊上市的股票,被稱做是“東北地區實現小平同志提出的中國農村改革第二次飛躍的成功模式 ”。

愚公移山: “付華廷時代”的滄海桑田之變

      五十年前的甘南縣城四周大部分是荒無人煙的亂草灘,1956年,山東臨沂兩萬多移民來到這里,分成96個村安營扎寨,依次是興一村、興二村、興三村、一直到興九十六村。而興十四村就是這片荒灘上一個木頭樁子上掛著一面小紅旗,上面寫著“興十四”。面對房無一間、地無一攏的狀況,夢想著“點燈不用油,種地不用牛” 、“北大荒到處寶,野雞都飛到炕頭上”的移民們炸了窩,有的人說走錯了地方,應該去佳木斯,有的干脆回了山東,428人最后只留下了36戶人家。

     這36戶人家圍著寫“興十四”的木頭樁子開始了興十四村的建村創業。他們用草和樹枝搭起草窩棚住,晚上這些山東移民們看著草窩棚上空露出的點點寒星,縮緊身子抵御著透過茅草鉆進的北風。更為困難的是這里的土地都是出了名的“破皮黃,漏水跑肥不打糧”的沙包地,土層十幾公分以下就是鵝卵石,是個純粹的不毛之地。加之這里長年缺少雨水,十年九旱荒草叢生,有“黑風口”之稱。

     今后的日子該怎么過?他們不知道,艱苦的勞動換不回好收成,“草窩棚茅草屋,菜團饃饃糊口粥,一件衣服四季穿,一年到頭手里空”就是他們當時生活的真實寫照。直到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末,這個村還是全縣出了名的生活靠貸款,吃糧靠返銷,生活靠救濟的“三靠村”。

     勤勞的山東移民依然在黑暗中無望的摸索,這個時候,一個23歲的年輕人當上興十四村村支書。他們想不到,這個23歲的年輕人把他們帶入了一個寫進共和國新農村建設歷史的時代,第一代拓荒人劉維良甚至說,當這個年輕人在上任時發誓說:“我當了書記,就是要咱們在不久的將來早上吃面條,中午吃饅頭,晚上吃米飯”時,大家都笑了,都以為那是在說夢話。

     這個“夢話”在兩年后就實現了,這個23歲的年輕人叫付華廷。1972年,興十四村進入了“付華廷時代”。

     付華廷家是當年留下來的36戶之一,當時他只有7歲。

     付華廷上任后,面對十年九旱荒草叢生的北大荒,他決定首先養羊養牛,然后在開荒種地。興十四村土地貧瘠,付華廷心里十分明白,如果不改土造田就打不出糧食。于是,村里開始了改土造田,他領著全村所有青壯勞動力全部出動,帶上山東大煎餅,不分冬夏,經過7年“愚公移山”式的苦干,把4萬多立方米河泥搬到了3300畝貧瘠的耕地里,把600多畝沙土地變成了良田。

     有了良田,付華廷開始了農業機械化耕作的嘗試,當時拖拉機是國家控制商品,買不到。他賣了牛羊,湊了七千多塊錢偷偷摸摸地到周邊城市去買零件往回背,邊背邊裝,邊裝邊買,村里終于有了第一臺拖拉機,開墾出大片耕地。過去一個強壯勞動力最多能耕種40多畝地,使用拖拉機后一人能耕種2000多畝,效率提高了50多倍。

      1976年,興十四村人均產糧2萬噸,“三靠屯”成了全省賣糧最多的村。

良田有了機械化,但十年九旱收成總“看天說話”,付華廷開始打井修渠,30多年一直堅持著。現在興十四村有機井593眼,農田噴灌設備240臺,耕地全部實現了節水噴灌,徹底改變了“看天說話”的局面。

     付華廷從1972年上任,到1981年,付華廷給全村蓋起了磚瓦房; 1982年,我國改革開放剛剛開始,中國農村也剛剛開始以“萬元戶”作奮斗的時候,付華廷帶領興十四村已“破繭化蝶”——從北京拉回80多臺彩色電視機,興十四村成了“全國第一個彩電村”。

    工業反哺:農民非農業化的共同富裕之路

     此時的興十四村,種地不僅機械化、水利化護航,他們有了自己的村辦酒廠、煎餅場。但付華廷總覺得全村人一年掙十多萬塊錢“不過癮”,最多是個土財主,他認為要想富必須發展農畜產品精深加工業,走農業產業化道路。

     1985年,興十四村建起了中國第一家村辦乳品廠,日處理鮮奶10萬噸,當年贏利65萬元;1989年建起了年產600噸的舔蜜素廠;1994年建了中國第一家以玉米為原料的檸檬酸廠。之后又陸續建成了啤酒專用糖漿廠等33家企業,組建了10.5億元總資產的大型企業集團——黑龍江富華集團,形成了生物工程、精細化工、畜禽飼料、乳制品等4大系列、100多個品種的產業體系。

    路子越走越順,但回憶當年“化蛹成蝶”的過程時,付華廷說現在“痛楚”猶在。

     當年他組裝的第一臺拖拉機時,剛使了兩天,就被人舉報到縣里“走私機械”,縣里組成調查組,要撤他的職,還要沒收拖拉機,付華廷一次次的哭著寫檢查才“幸免”;當他建乳品廠時,一年跑遍全省蓋了149個公章才有點眉目,當他跪著磕頭,感動了上海微生物研究所老專家和他來一起來“地圖找不到”的興十四村創業時,付華廷說,只要他活著,就要為興十四的發展創造更大的空間。

    付華廷作到了,在不斷的開拓進取中,付華廷也變得越來越精明。靠自己攢錢辦企業,那是沒脫離小農意識;靠貸款辦企業,也是普通經營模式;快速發展只有走現代企業的經營方式:聯營聯合、資本運做的發展道路。1997年,經過付華廷多次洽談運做,著名的浙江萬象集團、哈爾濱曼哈頓集團為興十四村注入大筆資金,凝結著付華廷多年心血的華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應運而生。

     2002年,華冠科技股票在上海A股成功上市,付華廷親手敲響的莊嚴而悠遠的開盤鑼聲,成為黑龍江第一家農業板塊上市的股票,第一年就發行4000萬股,成功募資1.38億元,把興十四帶入了一個更為廣闊的天地。

     2005年,經政府批準,興十四村富華集團又規劃建設了5萬畝、分7區的中國富華國際生態產業園,引入了一迪國際投資集團、聯合國生態安全科學院、日本中日友好生命科學JBC研究中心、日資企業大連吉本莊有限公司等國內外多家投資企業和科研院所,開工建設了150萬噸玉米精深加工、富華生物藥業、富華吉本莊JBC生物菌飼料和生豬養殖等一批項目,投資都超億元。現在興十四村富華集團年轉化玉米能力達30萬噸,已經形成了生物工程、精細化工、畜禽飼料、乳制品以及綠色特色產品5大系列產品體系,其中,有4項新科技和新產品填補了國內空白。

    目前興十四村1.68萬畝耕地由18人承包經營,僅有2%的農民從事種植業生產,98%的勞動力成為二、三產業工人。全村人工種植松林1.13萬畝,森林覆蓋率34.2%,1995年評估總價值達3億多元,生態環境極佳。而興十四村人均純收達到1.5萬元。

     財富和諧之道:新農村追求的不僅僅是財富

      興十四村1999年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國文明村”。走在興十四村,讓人感受最大就是人與社會的和諧統一,這里無上訪告狀、無賭博、無刑事犯罪、無鄰里糾紛、無封建迷信活動。站在村口,視野中是筆直的街道,一排排的路燈,村區是錯落有致的別墅,華麗的三星級賓館和氣派的村文化宮,花團錦簇的村心花園,流光異彩的音樂噴泉,綠蔭紅墻上翩翩飛翔的白鴿,休閑區內孩子老人的嬉戲笑語……記憶深處的農村形象蕩然無存!

     30多年來,興十四村在創造財富的同時,在村級管理民主化、制度化方面也獨創地采取了無候選人的選舉方式,村里每次支部、村委會換屆選舉從不圈定候選人,都是一張白紙發給村民,村民看誰行就選誰,以村黨總支書記付華廷為帶頭人的7名支委和村委會成員總是連選。

     興十四村制定了全面細致的村規民約,印制成小紅本下發到戶,村干部帶頭執行,違反規定一視同仁、一律處罰。村級班子長期堅持走訪制度、民主決策、村務公開、黨員服務區制度,定期向村民公布村級政務財務情況,讓村民參與村級管理。興十四村通過建立成人職業學校,對村民進行科技知識培訓,還先后派出了310人次到大中專院校深造,有126人獲得了中級以上技術職稱,成為村辦企業的技術骨干。

     全村每棟平均35萬多元的別墅村民均拿10萬元,村集體補助20多萬元,產權歸個人,村民得到了極大實惠。有線電視、電話入戶率達100%。此外,村民們還享受著各種各樣的福利待遇:不管大人小孩,每年補助100斤大米和50斤白面;65歲以上的老人實行退休制,每年可享受200斤大米、100斤白面的補助,每月還享受80元的補貼;村民享受農村合作醫療待遇,村民有了病,大部分醫藥費由村里報銷;兒童入托、入學全部免費。

    付華廷說:“不帶領群眾共同富裕,就沒有和諧社會。興十四村不光要成為富裕村,更要成為文明村”。新農村本色不僅僅是富裕,興十四村在不斷走向富裕的道路上,更注重精神文明建設和自身素質的提高,在這里,看到的不僅僅是財富的創造,更有路不拾遺、經濟繁榮、鄰里和美財富和諧之美。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heji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胡錫進硬懟平原公子,這釋放了什么信號?
  2. 李克勤|“深切緬懷毛主席,您永遠的學生王光美”:劉少奇的妻子晚年的說法做法意味深長
  3. 郭松民 | 也說“滬爺撐起一片天”
  4. 改開以來民間“順口溜”拾穗(一)
  5. 美國加州大火燒出了房地產金融騙局
  6. 選擇題:到底誰讓老百姓吃飽了飯
  7. 奴顏婢膝的學生與急眼了的老師
  8. 臥龍大橋擴寬:南陽人民的恥辱!
  9. 研究和評價“文革”,是否應該跳出個人恩怨、得失的小圈子?
  10. 洛杉磯大火如此猛烈,能燒醒中國那些殖人嗎?!
  1.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2.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3.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4.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5. 張勤德|廣大民眾在“總危機爆發期”的新覺醒 ——試答多位好友尖銳和有價值的提問
  6. 到底誰“封建”?
  7.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8.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9.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10. 掩耳盜鈴及其他
  1.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2.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3.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4.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5.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6.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7. 陳中華:如果全面私有化,就沒革命的必要
  8.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他不是群眾
  1. 車間主任焦裕祿
  2. 地圖未開疆,后院先失火
  3. 張勤德|廣大民眾在“總危機爆發期”的新覺醒 ——試答多位好友尖銳和有價值的提問
  4.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5. 何滌宙:一位長征功臣的歷史湮沒之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