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材流失引起領導關注:調查指滬成半高中生欲加入日籍
撰文 Kent Ewing
2007/06/15, 周五
香港 --- 盡管西方國家對中國的崛起日益感到不安,但它們在力量與影響力的競爭中,仍占據著一個關鍵優勢,那就是它們成功地吸引了中國最聰明的學生。他們學業完成后,往往不會回去報效祖國,而是紛紛留在了國外。
今年4月,中國社會科學院發表了《2007年全球政治與安全報告》,稱中國目前是全球人才外流最嚴重的國家。這一現象,更被指為新殖民主義:西方國家這次所剝削的,不再是原材料,而是人才。
雖說中國并不是唯一受害者,但它絕對是國際移民大潮中最嚴重的受害者。報告顯示,超過70%的中國留學生選擇了移民海外。從1978年改革開放至2006年年底,中國的出國留學總人數為106萬,而歸國人員卻只有27.5萬。
過去30年里,中國以每年近10%的經濟增幅飛速發展,但人才流失問題并未因此而得到緩解。2005年,11.8萬中國學生出國留學;到2010年,這一數字有望增加到20萬。
社科院稱,海外華人總數約為3,500萬人,分布在五大洲的150多個國家,令中國成為全球海外移民最多的國家。
身為報告的作者之一,楊曉京(音譯)對中國留學生在海外的競爭力感到自豪,但又擔心人才繼續外流將會給國家的未來發展造成沖擊。
他對《中國日報》說:“在全球人才爭奪戰中,中國留學生,特別是那些非常優秀的,已成為香餑餑。雖然發達國家為保護本國國民的利益,對外來勞動力的流入進行了嚴格控制,它們也在不遺余力地吸引各國人才。”
他警告說:“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趨勢下,過度的人才外流,不可避免地將對一國的人力資源安全造成威脅,最終危及國民經濟與社會保障體系。”
之前,中國提出了“人才環流”的概念,旨在鼓勵學生出國留學,并利用掌握的專業技能報效國家,推動祖國的發展。另外,留學人數增加,也有助于減輕國內的職場競爭;考慮到1,000萬高中畢業生上周參加了全國高考,人才外流似乎并不會給中國帶來不良后果。留學生,還給中國帶來了巨額外匯。聯合國去年的一份報告稱,留學生每年向中國寄回了200億美元。
然而,當多個經濟領域亟需大量人才開發時,70%的留學生卻選擇在海外發展,中國的想法也就隨之發生了轉變。為鼓勵和吸引留學生與專家們回國效力,中國政府3月通過了《關于建立海外高層次留學人才回國工作綠色通道的意見》。該文件規定,那些科研、工程技術、金融、管理等緊缺領域的專業人才將不再受到戶籍制度的約束;海歸還將獲得低息貸款及高薪收入;其子女也享有被國內重點大學優先錄取的特權。國家人事部甚至呼吁建立一個“人才安全報警機制”,以監測移民出國情況。
就目前而言,這些舉措絲毫未影響出國人員增長的勢頭。中國政府將采取何種措施,來吸引這些留學精英呢?
社科院的報告說:“中國留學生之所以留在了國外,主要是因為國內在收入、就業機會、工作條件、研究設施和生活水平等遠遠落后國外。”
簡單地說,他們畢業后的收入比在國內高出不少,工作環境又比國內好,又不用受到無孔不入的腐敗滋擾,而且還不受計劃生育的約束。
中國高校畢業生的失業率,也讓這些留學生們在是否回國發展的問題上再三思量。2002年以來,大學生的失業率平均為30%。其中一部分原因,便是那早已跟時代與社會需求脫節的、陳舊的教育體制:隨著經濟的持續發展,中國對金融、管理、信息產業等領域的人才需求越來越大,但高校卻沒有建立相應的、合資格的院系,也沒有開設相關的課程;與此同時,中國高校培養出了眾多的社科類畢業生,但可供選擇的工作崗位卻少的可憐。大學生失業率居高不下,也就在所難免了。
失業學生將會是下一場社會動亂中的主角?這一想法,令中國領導人感到擔憂;鄭州前幾天發生的事情,似乎更加深了這種憂慮。6月6日,鄭州的城管人員將一名非法擺攤的女大學生打傷,引發了市民(多為周邊大學的學生)不滿。城管執法者駕駛的面包車,甚至被圍觀群眾掀翻、破壞。
這場沖突,無疑給一直與經濟玩著追趕游戲的教育體制發出了再次警告。無怪乎,很多天資聰慧的學生選擇了留學;也難怪,他們不約而同地選擇了留在海外。
盡管留學人數眾多,與其它發展中國家相比,中國的情況簡直不值一提。世界銀行顯示,在世界最窮國家中,25-50%的大學畢業生都已移居海外,而海地與牙買加的比例更高達80%。人才外流,給非洲帶來的傷害更為嚴重;誰都知道,它迫切需要各種人才,以解決殖民時代遺留的貧困和腐敗問題;但像加納這樣的國家,約47%的大學畢業生都流向海外,又如何面對這些挑戰呢?莫桑比克與肯尼亞的境遇同樣糟糕,分別流失了45%和38%的知識分子;而索馬里與安哥拉同為33%。
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事實上,留在美國的非洲籍科學家人數,比非洲54國的總合還多。
當全球90%的高等教育研發資金都流向了美國、英國、澳洲、德國和日本時,我們很難指責這些學生“嫌貧愛富”。在人才爭奪戰中,發展中國家根本就是不堪一擊。處在一個知識就是力量和財富的時代,殖民主義顯然已披上了新的外衣。
從數字上看,中印兩個人口大國似乎是人才外流的最大受害者,但研究發現,他們僅失去了5%的大學畢業生。不過,對亟需海外人才的中國而言,這一擊還是顯得沉重。
毫無疑問,上海市今年1月的一次調查,更令中國領導人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據中國《勞動報》1月16日報道,調查顯示,在1152名上海中學生面對提問時,36.9%的上海高中學生希望以后能“加入美國籍”,另有14.9%的高中生則選擇“加入日本籍”。
編譯:章強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