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中國股市淪為“強勢群體俱樂部”
周俊生
作者注:本文作于6月2日,原本計劃于6月4日用整版篇幅刊于上海某報(注:《東方早報》)。但在整個“雙休日”(6月2日、3日),有關三大證券報將要刊登吹暖風文章的消息傳遍市場,這表明政府態度已經軟化,6月4日的走勢可能會走好,故將其撤下了。但是,我們的這種想法太善良了,強勢群體的肆意炸盤已經使中國股市的弱勢群體出現了嚴重的恐慌情緒。目前的市場上蔓延著各種傳言,中國證監會由于自己在重大信息披露上的嚴重違法,已經使市場徹底喪失了信心。6月4日的走勢已經進一步證明了本文的論據。因此,我把它傳給朋友們。請提出寶貴意見。
本人沒有開博客。有博客的朋友如果同意我的觀點,歡迎把它掛到博客上去,文責由我自己承擔。
周俊生 6月4日
從5月30日開始,正在牛市通道上疾步行走的中國股票市場,被突然而至的調高股票交易印花稅這一政策利空強行按下牛頭,出現了顛覆性的轉折。由于有關部門在推出這一政策的整個程序中采取了不正常的手段,這一本來是“壓在駱駝身上的一根稻草”(并不是“最后一根稻草”)成了“壓在駱駝身上的一塊大石頭”,其利空效應呈幾何級數地放大,已經使近期的中國股市成為一個讓人“談虎色變”的場所,成為一個瘋狂掃蕩、掠奪國民財富的“絞肉機”,而不再是按幾年前公布的“國九條”那樣,是一個讓投資者分享國民經濟增長成果的市場。
強勢群體與弱勢群體的鴻溝在擴大
為什么中國股票市場在一夜之間會出現這種在中外資本市場上罕見的、令人揪心的奇觀?仔細分析自5月30日開始的三個交易日的盤面特點,再冷靜回顧在此之前一段時間的輿論導向,我們發現,中國股市正在向“強勢群體俱樂部”的方向蛻變,市場中的強勢群體主導著中國股市的運行方向和話語權,一旦這種運行權和話語權旁落,這個強勢群體就會利用一切手段將其奪回,而這種手段顯然也包括“政策調控之手”。
中國社會存在著弱勢群體,這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并且進入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視野。而與弱勢群體對應的,就是強勢群體。在公民權利保障、社會資源分配等各個方面,弱勢群體和強勢群體的不平等也是不可回避的,從黨的十六屆中央近年召開的幾次全會來看,積極消除強勢群體與弱勢群體之間的差距,推進和諧社會建設,已經成為中央政府政務工作的重要目標。但是,具體到近期的中國股市,我們卻發現,強勢群體與弱勢群體之間的鴻溝在最近非但沒有有效縮小,反而在固化,在擴大。
這個“強勢群體俱樂部”的成員,主要是所謂的機構投資者,他們主要是有證券自營資格的證券公司、證券投資基金、國有投資機構等。由于我國特有的資產結構,這些機構投資者大都是由中央或各地政府培植起來的,它們的利益得失與政府的利益,進而與政府官員個人的政績捆綁在一起,因此在各個不同的發展階段能夠得到各種政策的庇護。另外,由于中國股市已通過QFII制度向境外開放,因此,境外資本也是這個“俱樂部”的重要成員。鑒于中國對外資的特殊需求,QFII已經成為這個“俱樂部”的座上客,事實上掌握了與境內機構同等的話語權,在某些方面、某些時候甚至擁有了更多的話語權。長期以來,中國股市一直出現的是由機構投資者為一方,以普通的個人投資者為另一方所展開的博弈,在這種博弈中,普通投資者只能處于劣勢地位。這也正是前幾年中國股市長期處于熊市的重要原因之一,投資者缺乏對市場的安全感與信任度,不得不遠離中國股市。市場出現的是機構之間互相殘殺的混戰,伴隨著一些機構的壯大,是另一些機構的挫敗,內幕交易泛濫成災,但由于盤根錯節的關系而無法根治,國有資產在無謂地消耗,中國股市成了一個黑幕重重的地方。
對“全民炒股”缺乏理性認識
但是,這種態勢從今年開始正在逐步得到扭轉。隨著股權分置改革的基本完成,中國股市的基本面貌大為改觀,出現了穩步發展的趨向,股票市場在歷來缺少個人投資渠道的中國一度成為最具有財富效應的場所,吸引著大量普通老百姓進入市場,源源不斷加入的新生力量又進一步推動市場向上。然而,對于中國普通民眾中爆發出的這一股沖天的投資熱情,不僅機構投資者缺少必要的心理準備,就是市場管理部門也缺少必要的心理準備,一些有著資深背景的經濟學家驚呼這是“全民炒股”,而在他們看來,“全民炒股”實在是大逆大道,有害社會。
前一時期是否已經出現“全民炒股”的現象,其實是一個用不著討論的問題,對其進行討伐的一些人所提出的無非是報刊上所報道的諸如個別農民工、保姆炒股的新聞,且不說這些報道是否代表了一種傾向,我們應該問的是,有誰規定了農民工、保姆不能參與炒股?難道農民工、保姆就只能永遠做下等人,一旦渴望改變自己的命運就是大逆不道?中國的法律沒有這樣的規定,外國的法律也沒有這樣的規定,相反,通過股票市場改變了自己人生、走上富裕之路的例子卻舉不勝舉,即使是像巴菲特、索羅斯這樣的大人物,他們也并不是一開始就是資本市場上的精英。但是,當社會弱勢群體開始介入這個市場并形成潮流,把機構倒出的籌碼成功握在手中的時候,股市中的強勢群體卻感受到了威脅,并最終通過政策之手強行改變了這種勢頭。
“全民炒股”有利市場穩定
股票市場不應該淪為“強勢群體俱樂部”,普通民眾積極參與這個市場,是社會進步的表現。且不說在中國這樣一個人口眾多的大國,“全民炒股”很難成為現實,我們要說的是,如果真的出現了“全民炒股”,反倒應該是市場的一大幸事。以前,我們過度相信機構投資者的力量,但由于機構投資者的資金過于龐大,他們的行動往往會引起市場的頻繁震動,從而帶來很多難以測定的風險。而越來越多的散戶投資者參與市場后,他們的屬性決定了他們投資的分散性和投資方向的多樣性,一部分人拋售,必定會有另一部分人搶進,一旦這種平衡力量成為主導,就決定了市場很難出現大起大落的情況。而目前的情況是通過政策打破了這種平衡,大量普通投資者忍痛割肉,形成了向空方的一邊倒,市場也就只能處于“滿目瘡痍,哀鴻遍野”的悲慘境地了。
有一些經濟學家常常喜歡拿100多年前國外的“郁金香事件”說事,對中國股市可能出現類似局面憂心忡忡。但稍有歷史常識的人就應該明白,“郁金香市場”的交易規模很小,缺少風險抗衡能力,而且其炒作的對象與國民經濟基本狀況毫無關系,品種單一又缺少增長性。而股票市場是一個與國民經濟走勢密切相關的市場,上市公司也不是像郁金香那樣只是一個擺設,只要有足夠的規模,只要有足夠多的良好的上市公司,只要股民大眾對國家政治、經濟、社會的發展前景保持足夠的信任度,其穩定向上的趨勢就不會輕易改變,前一時期的市場正好證明了這個道理。因此,對于普通民眾積極入市,管理當局應該抱著積極肯定的態度,同時做好服務工作,使他們能夠有機會真正分享到國民經濟增長的成果。
遺憾的是,監管部門在前一時期開展的所謂“投資者教育”工作,帶有濃厚的實用主義傾向,過度強調市場風險而缺乏引導大眾回避市場風險的積極措施,以至于發展到最后,為了把普通民眾驅趕出這個市場,不惜犧牲政府的公信力,人為制造市場風險,這種行為與一度流行并受到社會強烈譴責的強行拆遷、強行驅趕馬路攤販的行為如出一轍,充分暴露出了政府部門罔視弱勢群體利益的執政作風,在客觀上,也正好被機構投資者這個市場上的強勢群體所利用。
三個交易日已掃平“窮人股”收益
分析印花稅調整后的三個交易日的交易情況,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得到了政策庇護的強勢群體操縱市場、榨取弱勢群體股民利益的軌跡。從5月30日開始,中國股市大盤出現了大幅跳水,5月30日、5月31日和6月1日,700多個股票出現了連續三天的跌停板。但令人感到奇怪的是,目前在市場上影響力最大、最具代表性的上證綜合指數卻一直踞于4000點之上。最讓人哭笑不得的是,6月1日下午,在大盤加速跳水、大量個股加速奔向跌停板的時候,這個指數卻奇妙地收在4000點,市場操縱痕跡十分明顯。
現在市場上流行一種說法,說是管理部門希望指數穩定在4000點左右,這種說法的真實性無從考證,但從這三天的市場表現來看,有關方面為了迎合這種說法,已經無所不用其極,使目前的上證指數嚴重地背離了市場的實際情況,造成了極大的欺騙性。當然,就像許多市場分析人士所說的,大盤藍籌股、績優股的上升對于指數的“穩定”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下跌的都是低盈利甚至虧損的低價股。在一些分析人士看來,這樣的市場趨向有利于改變市場的過度投機,引導大盤走向健康。這種話語的潛臺詞就是,低價股下跌是市場引導,連續三個跌停板也是合乎情理的。但是,就在這些高談闊論還“余音繞梁”的時候,6月1日下午的市場,已經使輕信其所謂“價值投資”理論而跟進的投資者再一次嘗到了苦頭,他們只不過又一次做了機構投資者在對這些“藍籌股”進行成功操縱后的“抬轎子”者。短短三天的交易,通過市值的大幅縮水,已經把弱勢群體前一時期得到的收益基本掃平,市場的主導權重新回到了強勢群體的手中。
“價值投資理論”不合中國股市實情
其實,對于中國股市的現狀稍有了解的人,就應該明白,所謂的“價值投資”理論,所謂的大盤藍籌股的投資價值,其實是一種充滿了教條色彩、脫離市場實際的無稽之談。市場上確實存在著一批業績優良、有成長性的上市公司,但它們的投資價值早就大白于市場,股價也早已高企,有的已經突破100元,如果沒有擁有巨量資金的機構投資者對其股價的操縱,出現這樣的情況反而是不可思議的。顯然,如果無視這一現實,盲目投資,要么是在機構投資者的瘋狂炒作中搶得一點蠅頭小利,要么是在他們突然換籌的時候被套死。正是基于這個大家都明白的道理,普通民眾在進入市場時,習慣于選擇股價偏低、還未出現大幅升漲的個股,渴望著用自己手中有限的資金來多買一些股票,我們不妨把這些股票稱為“窮人股”。應該說,這也是一種理性的投資行為。
“窮人股”的業績當然與高價股不可同日而語,但是在宏觀經濟基本面好轉的情況下,它們中的不少公司有著可以期待的上升預期,而那些高價股倒反而難以保證在未來一直能夠保證其盈利走在上升通道上。但是,在印花稅新政的強行打壓下,普通投資者的這個理性預期被打亂了,在三個交易日里,這些“窮人股”連續出現三個跌停板,大盤市值的損失主要集中在這些“窮人股”上,使投資者損失慘重。透過這一市場現象,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出,重領市場話語權的機構投資者在市場上的恣意妄為。這三個交易日的交易情況,已經充分證明了所謂的“價值投資”理論的荒謬性,當大象沖進瓷器店的時候,難道有什么特別名貴的瓷器可以“金剛不敗”么?當然,如果這頭大象是“機器大象”或“木偶大象”,背后有人操縱,那只能另當別論。
“強勢群體俱樂部”出現有社會背景
種種跡象表明,中國股市正在進入“強勢群體俱樂部”的環境之中,這是中國股市制度設計中的一個要害。普通民眾進入這個市場,必將面臨“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困難局面。這個“強勢俱樂部”的成員,不僅擁有國家給予的,其實是全體國民所擁有的巨額資金,而且有自己得天獨厚的利益輸送渠道,有自己的代言人,甚至有向政府施加自己影響力的通道。顯然,在這樣的“強勢群體俱樂部”里,由于缺乏健康的人文環境,缺乏嚴密的制度約束,機構坐莊將成為普遍現象,與此同時,從業人員的“老鼠倉”將出現得更廣泛。而市場監管部門由于本身與“強勢群體俱樂部”中的某些部分在利益上存在著共同性,因此注定了其監管是蒼白無力的。
客觀地說,中國股市出現這種情況,有其深刻的社會背景。一方面,在傳統的管理思維看來,機構投資者擁有國有資產,代表的是國家的利益,因此對他們給予政策恩惠是題中應有之義。另一方面,嫌貧愛富的習性已經深入我們社會的骨髓,在進行改革、進行制度設計的時候,有關部門很少考慮到弱勢群體的利益。即以前不久進行的新一輪火車提速中,“D字頭高速列車”的推出讓大城市中的強勢群體享受了進一步的快速,但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鐵路部門卻關閉了許多小城鎮的車站,給那里的居民出行帶來了很大的不便。顯然,在鐵路部門看來,為了照顧強勢群體的利益,犧牲弱勢群體的利益是無所謂的,弱勢群體要出行,只配擠在破爛不堪的巴士里,至于出行時間的延長也是不必考慮的。中國股市的現狀,與此有什么兩樣呢?此次印花稅新政在人們毫無思想準備的情況下忽然推出以后,大量空倉的機構投資者滿意了,前一時期頻頻唱空的QFII也滿意了,叫嚷著要求政府出手打壓股市的部分經濟學家也滿意了,至于廣大小散戶、小股民的怨聲載道,對于政府來說,倒似乎是可以忽略不計的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