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網上曝出不少村民集體“哄搶”承包大戶的事件。這種現象河南發生的尤為突出。媒體報道的有哄搶玉米、哄搶花生、哄搶紅薯、哄搶藥材等事件。
在我看來,這并不奇怪,河南是個農業大省嘛。
因為是“哄搶”,就不是一兩個人,而是群體哄搶。
因為人多,村民也有一種“法不責眾”的心理,地方政府工作人員到場、甚至警察出動也難以制止。雖然網上屢屢曝光,但仍然是屢屢發生。
網友的評論也是一邊倒的譴責這種行為,說這就是“明搶”、“是搶劫違法行為”、說“村民的素質差”等,甚至還有人對河南進行“地域黑”等等。
其實,這種“哄搶”現象,不僅僅是今年才有,往年也發生過;不僅僅是河南有,全國很多地區都出現過。
比如,2019年7月24日,西安瓜農劉亞峰種的10畝西瓜遭村民哄搶;現場視頻曝光↓↓瓜地里有不少人騎電動車、三輪車拉西瓜↓↓劉亞峰稱,他的瓜園還未開園,5萬多斤西瓜被搶得只剩7千多斤;村民稱是聽說他不要這些瓜了。
最近,網上又曝,東北遼寧一家在河北廊坊承包了九百畝地,三十畝地的花生被人搶光了,損失九萬元。
為什么媒體屢屢曝光,還是屢屢發生這種哄搶事件呢?
如果只是某一地偶然出現的一個單個案例,我們可以說是違法行為,公安機關可以解決。如果全國多地、多次發生這種哄搶事件,就不這么簡單了。
全國多地、多次發生這種大規模的“哄搶”事件,就應該引起更高層的政府有關部門的重視了,需要進行更深入、更全面的調查了解,從深層次找找原因。
在我看來,這種大規模地村民集體“哄搶”,只是一種表面現象,在這種哄搶表面現象的背后,一定會有更深層次的原因。
要想解決這種現象,光靠媒體曝光、靠輿論譴責,一味地譴責村民素質低或不懂法律,不能解決問題;光靠警察和法律恐怕也不能解決問題。
對這種現象,本人沒有做過深入地調查,但是,本人曾經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寫過一篇《為“撿拾”村民說句話》的文章。
大家還記得河南有地方政府曾經在一份說明中出現過“撿拾”一詞吧?
因為這個“撿拾”一詞還曾被一主流媒體和網友們批評過,說他們是“找借口”,是玩弄文字游戲,是推卸責任等。
其實,現實中,不得不承認,一些種地大戶用機械化收割,的確存在著“遺漏”過多的問題。
有些村民看著這些“遺漏”在地里的糧食太浪費了,最早是去“撿拾”的,因為去的人多了、人雜了、規模大了,由此而發展成“哄搶”,這種可能性應該是不能排除的。
本人就曾在北京郊區一塊已經收割完地里“撿拾”、“刨挖土豆”的經歷。
但是,在我看來,村民這種最初的“撿拾”,也是表面現象,不是根本。
本人曾讀到過專門研究農村問題的專家李昌平老師《我國農村經濟的病根》的一篇文章。他在這篇文章中曾明確指出:
我國農村經濟,越來越像幾億留守老人一樣了。是什么樣呢?半死不活樣,等死樣!
我國農村經濟為什么會這樣呢?兩個字:流出。
人流出、地流出、錢流出;養豬權流出、殺豬權流出、連殺雞鴨鵝的權利也正在流出;發展權流出、收益權流出、教育權流出、醫療權流出、治理權也流出了。
還剩下些什么呢?無社會保障的留守老人及種點口糧和果蔬維持生命的權利。
有些農村的土地承包給大戶了,這就將“留守老人種點口糧和果蔬的權利”也沒有了。
過去種自家的地雖然收入不多,但有地、有糧心里踏實。將地承包給別人以后呢,雖然對方也給點錢,像河南這地方人均一人也就是一畝地左右,承包給別人后,對方一年一畝地最多給一千元左右。
大家想一想,這一千元的租地錢,能干什么?農村人有的參加了醫保,有的可能沒有參加。留守老人大都年老體弱,幾乎都有病,常年離不開藥。這點錢可能連看病吃藥錢都不夠。
有子女打工接濟點的還好點,沒有子女的,或子女打工掙錢不多的,日子過得更是艱難。
俗話說:“家里有糧,心里不慌”,現在地都包出去了,手里沒有糧了,吃糧還得去買。
在這種情況下,當他們看到種糧大戶地里“遺漏”這么多,跑到地里“撿拾”一點,不是可以理解的嘛。
當然,由撿拾發展成“哄搶”是不對的。
但是,咱這里只是分析農村留守老人的現狀。
由此,我們就要討論一下,將農村的土地承包給種糧大戶這個路子可行不行的問題。
目前,農村一家一戶,一條一塊分散的土地,顯然不適合農村的現代化發展了。只有規模化經營才是農村的出路。
問題是如何規模化、集約化經營才是最符合我國農村的實際情況?
是將農村的地租給種糧大戶適合呢?還是將農民組織起來走集體化的道路好呢?
李昌平老師在文章中寫到:不同發展思路下的農村,結果是大不一樣的!
他舉了個風力發電的例子。
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的風力發電模式,是農民及集體經濟組織作為發電的基本主體,多個村集體經濟組織聯合起來成立發電公司的“統發共富”模式。一臺風機,年利潤250萬元。今年有3臺風機發電,明年增加10臺,后年會更多……達旗的農民及集體永久共享風力發電收益。達旗的風電產業發展是以人民群眾為中心的發展,在這樣的發展思路下,當然會使達旗農村經濟越來越強大、越來越活躍!
同樣是風力發電,很多地方的風力發電與農民及集體經濟組織沒有任何關系,地外流、風外流、發展權外流、發電產業的收益全部外流(意思是有的地方將風力發電承包給一些資本大戶了)。
這是什么樣的發展呢?是掠奪式的發展。在這樣的發展思路下,當然會使農村經濟越來越凋敝、越來越萎縮。
文章的最后,李昌平老師提出一個供政府和全國農民考慮的問題:
我國農村經濟的發展,是繼續搞去農民及集體主體性、自主權的發展呢?還是堅持農民及集體主體性、自主權的發展呢?這是大是大非的根本問題!我們不能只談GDP增長,而不問誰的GDP增長。
李昌平老師最后得出一個結論:我國農村經濟的病根找到了,就是兩個字:流出!
在我看來,李昌平老師常年研究農村、農業、農民的專家,他提出的問題是符合農村實際的。
毛主席曾經說過:“農業的根本出路在于機械化”。一家一戶的小農經濟,不但已經不適合中國農村農業現代化的發展了,而且成了制約農業發展的體制。
農村土地規模化種植經營是大勢所趨。將土地承包給種糧大戶或公司,就等于是和村民沒有關系了,村民成了局外人,也就是地外流、發展權外流、收益外流。
正是這種情況,這才有了村民去承包出去的種糧大戶地里“撿漏”的現象,由此又發展成“哄搶”事件。這是由我國的國情、村情、民情造成的。
在我看來,只有不讓土地外流,不讓收益外流,讓農民繼續當土地的主人,收益歸主人所有,才能杜絕這種“哄搶”行為。
也就是說,只有走農村集體化道路才是唯一的、正確的發展之路。
當然,如何走農村集體之路,這中間還有很多具體問題需要討論,留大家討論吧。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