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主權按
“社區團購”以它便利快捷、廉價好物的特點已經形成了社區消費的一股新風尚,但本文作者發現“社區團購”實際上是在擠壓小菜販的生存空間。互聯網巨頭們動輒投入數億萬美元補貼“社區團購”,以超低價爭奪賣菜市場恐形成壟斷。資本壟斷獲取巨額財富的套路在國內外早已不是秘密。如今通過“社區團購”,互聯網巨頭壟斷“賣菜”賺錢,而小菜市場、夫妻攤面臨倒閉。
作者心系社會高速變革下無法掌握、利用資本和技術的底層人民,并呼吁:社會應該循序漸進開放,互聯網巨頭應該放棄賣菜的蠅頭小利、應該主動承擔起人類發展與未來的大事。
然而真的能夠期待互聯網巨頭們自省嗎?恐怕未必。今天消費者薅平臺羊毛,他日平臺割消費者韭菜。科技發展、效率提升本沒有錯,但是當科技僅為少數人創造利益時,當平臺運作重演西方資本主義邏輯時,政府應當高度警惕并及時遏制互聯網巨頭的壟斷行為,將百姓民生牢牢把握在手中。
1
今年“社區團購”這個商業模式越來越火,最近輿論場上有關社區團購的話題也很火爆。作為一個后知后覺的人,我也是在朋友圈關于“社區團購”的文章和話題火爆之后,才注意到這個業態,也才參與嘗試了一把。
其實前段時間我去小區里的一個大超市拿京東快遞,超市老板接手了京東業務,賣貨之余可以有點兒派發快遞的收入。但那天的那個點我看到超市門口擺著上百個小塑料袋,每個袋子上都系著紙條,袋子里裝著各類蔬菜等。老板娘在擺弄著那些袋子。
我已經拿了我的快遞走出了很遠,但還是禁不住好奇,就又走回來問老板娘這么多袋子是怎么回事兒,老板娘說是興盛優選的團購貨物到了,等著客戶來自提。
興盛優選我當然聽過,聽說很火,在那上面團購蔬菜水果很便宜。但排斥新鮮事物的我沒有嘗試過,也沒打算嘗試。其實在聽說興盛優選之前,大概兩年前吧,有朋友向我推薦過長沙本土社區團購“你我您”,說很多小區里都有“你我您”的團長,拼團購物非常火。當然推薦的朋友也不是因為喜歡團購,他只是在研究和尋找投資機會而已。
我呢,也就聽聽而已,沒想過去買,更沒想過去研究他們的模式。還以為“你我您”很火呢,前幾天看報道,2019年8月“你我您”已賣身“十薈團”,現在的“十薈團”和“興盛優選”是兩家最具代表性的社區團購頭部創業企業。
最近爆出來的信息是,美團、滴滴、拼多多、阿里、京東、字節跳動等互聯網巨頭紛紛加入了社區團購,這些巨頭們進入社區團購的品牌分別是:
互聯網巨頭入局哪個行業,哪個行業必然血雨腥風,最近這段時間競爭最殘酷的,恐怕就是賣菜行業了。
2
我家歷來都是在菜市場和大超市買菜,在離家近的菜市場和賣菜小店買的多些。但今天中午我還是沒有禁得住低價的誘惑,在某巨頭的APP上買了兩單。
早晨本來妻子要去不遠處大學旁那個小巷子里買,那里有很多賣菜的小攤販,菜又多又便宜。因為天冷,她還沒出門的時候,我突然想到了最近有關社區團購的巨頭們瘋狂補貼的傳言,于是就打開了一個巨頭的APP,想看看到底有沒有羊毛可薅。
作為第一次點進這個APP社區團購頻道的新訪客,我剛一進去,無數新人特惠就向我砸了過來,領新人紅包之類的就不說了,新人專屬的特惠貨物排著大隊點也點不完,400克云南人參果只要0.99元,750克河南六鰲蜜薯只要2.59元,500克黃心土豆只要0.99元……片刻之間我買了17種商品,付款56.49元,明天下午4點后去40米外的團長那里提貨。
后來我覺得意猶未盡,就又買了6種商品,包括9.99元/公斤的雞翅根,22.5元/斤的牛肉,5.99元20枚的雞蛋,1.99元/400克的山東軟皮大青椒、19.99元/斤的豬腿肉等,這單共付款87.51元。
下完單以后,我突然想起看過的文章中說,另一個巨頭補貼得更厲害,于是我點開了這個巨頭APP上的社區團購頻道,我看到這家的黃心土豆1千克才0.98元,2斤土豆還比我剛買的那家的1斤土豆便宜1分錢。我在上一家買了6斤土豆,還以為是羊毛呢,沒想到這個巨頭更慷慨。我也懶得退那一單了,心想下次在這家試試吧。
3
買完后我向妻子感嘆這些社區團購貨物不可思議的低價,妻子憂心忡忡地說,大家都在網上買了,那些靠賣菜為生的小攤販怎么活?以后我們家還是爭取去小攤販那里買吧。
妻子憂慮的,也是我擔憂的。這么冷的天,還刮著風飄著雨,那些或推著小車或蹲在露天里賣菜的小攤販,以及那些租了菜市場的攤位或者租了門面房賣菜的小生意人,他們起早貪黑的辛苦守候,在互聯網巨頭瘋狂補貼的攻擊下,是不是很快就會成為一場空?
這些賣菜小商販就是一個個單薄的個體,毫無風險承受能力。天不亮他們就要去菜市場進菜,菜進回來還得分揀打理,然后就在那里守候著顧客,很多菜一天或兩天如果還賣不出去就得倒掉。而老顧客如果都被互聯網巨頭的補貼商品吸引走了,這些小攤販按以往的銷量進的菜賣不出去,虧幾次之后,恐怕也就只能關門大吉另謀生路了。
另謀生路,可生路在哪里呢?他們要是都有別的更好的生路,那就不會賣菜,他們中的很多人賣了很多年甚至半輩子的菜了,不賣菜他們能干什么呢?
記得上個月曝出的武漢某菜市場要求賣菜的女攤販年齡不超過45歲,男攤販年齡不超過50歲。在記者采訪中,一個男的說,我50多歲了,整個菜市場都是這么大年齡的;一個77歲滿頭銀發的老奶奶說,她從39歲起就開始在菜市場賣雞蛋,一直賣到現在。
這些人都是最普通的勞動者,社會應該給他們一條自食其力的活路,他們的生計,不能任憑資本肆意剝奪。那位賣雞蛋的老奶奶,她的雞蛋,在大資本補貼過的5.99元20枚的雞蛋面前,還賣得出去嗎?
4
一個社會,應該魚龍混雜,大要有大的活法,小也應該有小的活路,就像海洋,鯨魚能活,小魚小蝦甚至海藻單細胞生物也能活,這才叫良好生態,不能只讓鯨魚活下去,而把小生物都淘汰掉。
一個社會,大資本大企業應該干什么?難道是要傾盡它們的力量與小民爭利嗎?大企業用他們無可匹敵的狼性和富可敵國的資本把升斗小民賴以為生的小生意都搶走,就叫發展嗎?社會的進步和發展難道就是錢都被大資本賺走,讓無助的個體深陷失業和窮困的泥沼而找不到希望嗎?
這些年,眼見著一個個巨頭造就了無數億萬富翁,眼見著富豪排行榜上每一個富豪的身價年年攀升,眼見著富可敵國的富翁帶領著他的巨頭企業把觸角伸向了社會的角角落落。是的,這些企業創造了財富,推動了社會進步,可是,它們有沒有給社會帶來負面影響,有沒有制造社會問題呢?
互聯網發展到今天,在技術層面,已經進入了瓶頸期,互聯網帶給社會的邊際效應已經在迅速遞減,這種遞減也給互聯網企業自身的發展帶來了挑戰,它們漸漸地無法像互聯網蠻荒時代那樣攻城略地、點石成金了,它們不得不俯下身子做一些臟活累活辛苦活,而他們一俯下身子,就與最底層的民生迎頭相撞了。
最典型的,就像互聯網巨頭俯下身子去賣菜。
按理說,互聯網巨頭那么高的技術,那么大的財力,他們應該干一些與科技的未來、人類的前途和命運息息相關的大事才對啊,他們為什么盡往這些低端行業沖,難道他們除了賺錢,就沒有更大的理想嗎?
低端的民生行業當然有一些賺錢的機會,可這些行業用傳統的方式也在養活著數以千萬計的勞動者,就像那個賣雞蛋的老奶奶,她用傳統的方式活著,這本應該成為一種美好,但資本的到來,卻要毀掉這些美好,這是資本的善,還是資本的惡?
資本也好,技術也好,都是工具,都是改造這個世界的工具,其目的都是為了讓世界變得更美好,讓人民活得更幸福,資本和技術不能只為賺錢而服務。
有人可能要說,互聯網提升了信息的流動效率,大大消除了信息不對稱,提升了整個社會的效率。互聯網企業用互聯網技術改造每一個傳統行業,提高效率,淘汰落后,這有什么錯?
提升效率沒有錯,但效率的提升和資源的整合是為了什么?難道不是為了用當前的資源更高效地養活當前的人民嗎?難道不是為了維護人最基本的生存發展權嗎?難道不是為了構建更和諧的社會嗎?
5
我認為,社會存在的意義,就是為了養活生活在這個社會里的人們,而不是為了其他什么高遠的目標,社會的一切都應該是為人服務的,能讓所有的人在當前社會好好活下去的資源配置方式才是好的方式。
社會不是要拋棄大部分人而單純地跨越式發展生產力,生產力的發展要為人的生存而服務,社會要帶上所有的人一起發展。
在我們這個有著14億人口的國家,在社會的福利制度還不能保證每個人僅靠福利就過上尊嚴生活的當前,工作是絕大部分人解決基本生存的最好方式,因此,保證絕大部分人可以通過工作獲得生存所需,是最基本的民生要求。
也就是說,技術進步、效率提升要與最基本的民生相協調。如果生產和流通的組織效率提升太快,導致少部分人利用高科技就可以壟斷大部分的社會生產和流通, 從而導致大部分人對社會生產根本插不上手,無事可干,就會造成嚴重的社會問題。
大量的人失業,失業的人沒有基本的生存保障,這從來都是任何一個社會陷入混亂甚至崩潰的洪水猛獸。能讓大部分人安居樂業的社會資源配置方式,即便不是最先進最高效的資源配置方式,那也一定是最適宜的資源配置方式。
相反,假如有一種最高效最先進的資源配置方式,但如果這種資源配置方式剝奪了大部分人參與勞動的機會,取締了大部分人獲得報酬的權利,造成太多人無以為生,那么這樣的資源配置方式肯定不適合這個社會,即便這種資源配置方式很先進很高效,那也不能采用。
一句話,科技發展、效率提升必須與社會發展相適應,科技和效率與社會現狀相差太遠,就會產生嚴重問題。
其實這不是個新的道理,這是長久以來大部分國家,尤其是發展中國家堅持的生存邏輯。
發展中國家一般都堅持謹慎開放,不敢一下子把國外的先進技術和資源配置模式全引進來,通常要通過高關稅、進口許可、配額等制度控制國外先進的產品進入,并通過各種限制措施循序漸進地引入國外先進的資源配置方式,一般先引入制造企業,再引入流通企業,再引入金融服務企業等,我們國家就是謹慎開放的樣板,我們國家的成功也得益于謹慎開放。
為什么不一下子放開?為什么不迅速地擁抱高科技高效率?
因為,這么多的人要吃飯,要生存。必須在循序漸進的開放中,讓社會讓人民慢慢適應,協調發展。
那么,如今互聯網企業用高效率的手段對各行各業的改造也和對外開放差不多,國家必須要有管制,必須要循序漸進。發達國家經常對大企業祭出的反壟斷懲罰,恐怕也有這個考量,社會的機會和好處不能讓少部分人壟斷了,畢竟每個人都得要靠吃飯活著的。
那些互聯網巨頭們,真的應該多干點兒有利于人類發展和未來的大事,你們掌握那么多資源,大事你們不干誰來干?至于怎么賣菜這點兒小事,你們費不著這么拼,給民生留點兒空間,也是為自己保留未來。
6
今天下午我帶兒子下樓打球,孩子和小伙伴玩的時候,我走訪了小區里兩家賣菜的店子。新開不久的這家店子是一對中年夫婦在打理,我進門的時候他們兩個正忙著殺雞,一人手上拿著一只雞,烏雞剛拔完毛,他們在用鑷子夾沒脫落的細毛,一斤土雞肉48元。小小的店子,貨架上的菜還有很多。
前不久的一個晚上我因事外出,回來的時候午夜三點多,走進小區我發現這個店子燈火通明,透過玻璃我看到老板娘正在摘菜。午夜三點啊!
她家店子里的辣椒最低6元/斤,最高7.5元/斤,土豆2.5元/斤,賣相不是很好。雞蛋以前買過幾次,反正覺得不便宜。
另一家賣菜的店子里也有大量的菜沒有賣出,大部分菜看著不是很新鮮,因為沒有價簽,我只問了辣椒的價格,三四種辣椒,都在7元/斤以上。
而我今天買的山東軟皮大青椒才1.99元/400克,算下來2.49元/斤,某平臺的土豆才0.98元/公斤,在大資本的瘋狂補貼面前,小攤販根本不堪一擊。
我以前常去的一家菜市場是一個室內的大市場,剛開始有兩家大的賣菜攤位,兩個攤位面對面,中間一條過道。兩家競爭很激烈,我常去靠里面的那家夫妻檔買菜,兩口子三十歲出頭吧,很實誠,很會做生意,很多菜比對面攤位便宜不少。不久對面攤位就收攤不賣了,市場上就只剩下了這夫婦倆一個賣菜攤位。
我好久沒去那里了,前幾天去買菜,發現里面大變樣,老板新招商了,引進來品牌大超市,那個夫妻買菜檔被收走了。我往里面走了走,發現新的賣菜檔換成了另外兩口子,而原先賣菜的那個男的正在一個賣肉的攤位旁忙乎。我問他改賣肉了?他不好意思地笑笑,說攤位不是他的,他給別人幫忙。那就是說,他從小老板變成了打工人。社區團購來了,他會不會連打工人都做不下去?
我們每個人的生活從來沒有像現在這么惶恐過,社會變得太快了,感覺自己隨時都會被社會拋棄,那種歲月靜好的安心,那些勤勞致富的信仰,難道真的在一天天崩塌嗎?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