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半個月,我們見證了“打工人”變身“尾款人”又化作“吃土人”,哦不,因為今年雙十一付了兩波尾款,所以準確來講應該是“吃圭人”。
剁手黨們正在家里盼著快遞趕快到來,但他們不知道,雙十一于快遞員而言,是糾結而不是狂歡——“我還要繼續送快遞嗎?”
今年是快遞公司打價格戰最白熱化的一年,也是快遞員最飽受折磨的一年。近期沖上微博熱搜的“快遞罷工”事件直接反映了這個問題,當日話題閱讀量超1300萬,百度貼吧相關帖子超12萬篇。“罷工”為了討薪??爝f員們在經歷30天、歷時300多小時的工作后,快遞網點還不發工資。
在活字文化制作出品的播客節目“活字電波”中,活字君小天曾就“智能化時代,我們的工作會越來越理想化嗎”的問題咨詢青年學者王行坤老師,而行坤老師的回答是:“我們今天所面臨的人工智能帶給我們的挑戰,在我看來并不是工作會終結,我覺得在現有的制度下,工作是很難被終結的,但是好工作的確是越來越少了。壞工作以平臺工作為代表,今天很多人都受雇于各種各樣的平臺,比如外賣小哥、快遞小哥,平臺跟勞動者是沒有勞動關系的,它對勞動者的福利是沒有任何義務的。”
從被困在算法里的外賣騎手,到艱難求生的快遞小哥,我們看到所謂的“平臺工作”是怎樣吞噬了一個個有血有肉的勞動者;而在資本與技術的合謀下,我們很難想象未來,工作對人類的異化將到達什么程度。
今天,活字君與書友們分享此次活字電波的討論內容,吃土人,假如你的快遞延誤了,請體諒他們。當然,更希望掌握資本的人可以意識到,勞動者理應獲得他應得的尊重與權益。
算法邏輯加速內卷,更好的工作哪里找?
活字君:我在學校讀書的時候,我的師門中有一名同學,非常有前瞻性地對我說:“我們現在需要考慮什么樣的工作是人工智能無法取代的,我們有什么能力是人工智能無法比擬的。”目前隨著信息技術和自動化的發展,很多無法嫻熟操作互聯網的勞動者、以及一些工作內容相對機械化的勞動者,就會成為新技術革命時代的“棄民”,成為失去收入來源的失業人口;但是另一方面,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另外一些人陷入無止境的工作之中,比如“996”甚至“247”工作制的互聯網公司、比如“釘釘”這種可以實時監控工作者行蹤動態的應用軟件的誕生。所以一部分人陷入失業、另一部分人被迫過勞的現狀,讓我對馬克思所說的生產工具的革新、生產力的進步可以把人從雇傭勞動中解放出來產生懷疑。您如何理解科技對當代工作形態產生的沖擊?
王行坤:首先我澄清一點,馬克思他沒有說過這樣的話,他是說生產力的進步要導致生產關系的改變,只有改變生產關系所以才有可能把人從雇傭勞動中解放出來。所以在我們考察技術的時候,生產關系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變量,在我看來,技術樂觀論或者說技術悲觀論都是比較片面的看法。其實馬克思關于“技術會節省工人的工作時間”這個觀點的看法,他在《資本論》和他的《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里邊,起碼有兩三個地方引用了約翰·穆勒的一句話來表明態度。穆勒在1849年就認識到了這樣一個問題,他說“值得懷疑的是一切已有的機械發明,是否減輕了任何人每天的辛勞。”。機械并不會自動地減輕人的辛勞,并不會自動減少人的勞動時間,因為這個人都是在一定的生產關系中進行生產的。
電影《摩登時代》中卓別林所飾演的流水線工人
那我們現在的生產在什么樣的生產關系里面呢?是為了利潤而生產的生產關系。所以說機器它的目的不是為了節約勞動時間,它的目的是通過提高勞動生產率來生產更多的剩余價值。在以市場經濟為中心的資本主義社會中,機器只不過是生產剩余價值的手段,所以這樣一種生產關系,就決定了機器只能是站在資方立場上的工具。就以釘釘為例,釘釘就是完全滿足資方控制勞方的應用軟件——資方要隨時隨地找到你。那資方他的目的是什么呢?是讓你隨時隨地都可以投入到工作里面去,這其實是延長你的勞動時間。
所以本雅明有一句話,他說文明總是伴隨著野蠻的,資本主義文明也是一樣。什么叫野蠻?我們的機器文明這么發達,人工智能這么發達,我們還在搞996或者247,這不是一種野蠻又是什么呢?我給你舉個例子,這可能是前兩年的新聞,亞馬遜的工人為了節省時間,就在倉庫里面拿瓶子小便,因為他如果去上廁所,會占用他的一部分勞動時間。那么這樣的一種勞動制度,它不是野蠻又是什么呢?
電影《天注定》中的富士康務工青年
如果沒有生產關系的變化,絕大多數工作都可能被去技術化,你那個同學的擔憂可能是正常的;但是我們今天所面臨的人工智能帶給我們的挑戰,在我看來并不是工作會終結,我覺得在現有的制度下,工作是很難被終結的,但是好工作的確是越來越少了。即便是讀了研讀了博,你去找一個穩定的、能夠給你帶來意義感的,這樣的工作會越來越少。但壞工作會越來越多,壞工作就是說你的工作很不穩定,基本上沒有什么社會保障,機械化且缺乏挑戰性、意義感。壞工作以平臺工作為代表,今天很多人都受雇于各種各樣的平臺,比如外賣小哥、快遞小哥,平臺跟勞動者是沒有勞動關系的,它對勞動者的福利是沒有任何義務的。
在2019年有一部電影,肯·洛奇導演的《對不起,我們錯過了你》,這部電影就講英國送快遞的一個司機,他也是受雇于平臺,他每天可能工作14個小時,但是他后來出現了意外,但是公司還要讓他賠償意外的損失,公司也不管他因意外所造成的身體損傷,因為他不是公司的員工。類似的還有Uber,它跟勞動者之間也是沒有勞動關系的。所以我們對于未來就業的擔心,我覺得很多時候是被那些好萊塢電影給誤導了,好像機器什么都可以做,但是其實很多時候機器是取代不了人類勞動的。
電影《對不起,我們錯過了你》臺詞
我今天可以給一個數據,在亞太地區國家里面,從1990年到2010年,這若干年之間,新增就業的60%都是那些不穩定的非正規就業。發達國家如此,在我們發展中國家就更為甚之——新增就業大部分都是低端的服務業。也就是說未來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好工作的確是很難找到的。那種不穩定的、可能隨時會被辭退,待遇也比較低廉的這種工作,可能會成為一種非常普遍的狀態,因為這是最適合資本積累、資本剝削的一種就業形態,它可以對勞動力不用負任何責任,剝削完了之后就把勞動者拋棄掉。
賺錢越多的工作就越有意義嗎?
活字君:知乎上有個著名的問答:因為窮,你被迫做過什么事?點贊數最多的回答就是:上班。在馬克思看來,勞動是作為人的本質,人的本質和自由只有通過實踐過程才能真正體現出來。而在近代資本主義所確立的勞資關系下的“工作”,是社畜們為了生存所需不得不為之的被動勞動,完全失去了馬克思意義上勞動的創造性和自主性。很多人無法通過工作感受到價值和意義感;而在階級固化的當下,可能也很少有人僅憑工作就可以實現階級的上升性流動。那么,我們該如何審視當代社會雇傭關系下“工作”的意義?我們所渴望的可以達成自我實現、衣食無憂的理想工作是否存在?
日劇《凪的新生活》臺詞
王行坤:我其實最近在寫一本書,在這本書里面我梳理了自現代以來的幾種工作觀念,我把它簡單概括為資本主義勞動觀和社會主義勞動觀。
資本主義勞動觀,它其實有兩種:一種就是我們非常熟悉的,自打新教革命以來“所有勞動都光榮,所有勞動都神圣”的那種觀念。另外一種是從亞當·斯密開始的西方古典經濟學的勞動觀,這種勞動觀,我覺得它是比較實事求是的,我把它稱為叫“勞動負效用論”,就是說我們在勞動的時候必然是伴隨著痛苦的,所以要獲得一些經濟補償,因為勞動不可能給勞動者帶來任何好處,所以我把這種觀念稱為“負效用論”。這樣一種“負效應論”和“勞動神圣論”,其實存在非常矛盾的關系,但是在西方社會,它們就是共存的,這是比較奇怪的。
社會主義勞動觀,我把它分為三類。第一種是無政府主義的勞動觀,它認為勞動應該成為可以吸引人的、能夠讓人喜歡的一種活動。第二種是馬克思主義的勞動實現論,他這個觀念其實也來自于黑格爾,就是剛剛你說的,勞動是人的本質,馬克思說勞動應該是人類第一需要。當然他的這種說法是有前提的,他也非常承認,在階級社會中的勞動很大程度上都是一種強制和被剝削;他認為只有是在沒有剝削、沒有雇傭關系的未來社會才可能存在一種作為人的本質觀念的勞動,他其實是強調勞動是一種人的自我實現——我是一個什么樣的人,我得通過我的勞動表現出來。好比說現在我進行了這樣一種知識勞動,我才表現出我的學識;我在打一張桌子,我是在表現我的技能——這都是人的一種自我表現和自我實現。第三種就是我們在社會主義國家普遍存在的“勞動光榮”的觀念,就是說在社會主義建設的崇高目標之下,所有人都應該勞動,所有人都應該認為不管什么樣的勞動,你當國家主席也好,掏大糞也好,都是光榮的。
這是我總結出的五種工作觀。在今天,我們很難說勞動能夠給我們帶來很大的成就感,因為我們的勞動被徹底的商品化,所以說都是一種強制性的不大自由的勞動。我把這種現象稱作現代人在工作時的一種悖論——絕大多數人都需要一份工作,沒有工作的人,我們是很難想象的;但是絕大部分人都痛恨他們的工作——這是我們現代社會非常悖論性的一個存在。
那么該怎么樣讓工作變得更有意義呢?我認為有以下幾個要素。
第一個要素,就是相對體面的工資。不管做什么工作,我們都是為社會在服務,所以說工資的差異不能太大,要相對體面。
第二個要素,我認為工作它要有一定的挑戰性。一般流水線的工作就是沒有挑戰性,勞動者只是機械地按照這個流程去完成一個任務,對人來說是一種磨難。亞當·斯認為這種工作做久了,這個人必然會成為白癡,我覺得他說的是很有道理的。
日劇《半澤直樹》臺詞
再一個我覺得非常重要的要素,就是勞動者在工作的過程中要有一定的自主性,老板或者管理者不能對員工的規定事無巨細,應該讓員工有一定程度的掌控感和自主性。
第四個要素就是人和人之間的互動,當我們說我們需要工作的時候,其實很多時候我們所說的是工作所帶來的和他人的交往、互動。流水線上的工作基本上沒有互動,所以說流水線工作是不大人道的一種工作。而我們知識類、文化類的,所謂非物質性的工作,其實還是有很強互動型的,這樣一種互動性和交往性,它也能給人帶來一定的滿足感或者意義感。
日劇《半澤直樹》臺詞
再一個要素就是說你剛剛提到的意義感——能夠感覺到自己的工作是在造福他人。這一點就是說即便是一些我們看起來非常臟的活,累的活,好比說環衛工人,如果說給他一定的自主性,然后管的不要太嚴,他也是可以感覺到自己在造福社會,他的工作滿意度也是可以比較高的。并不是說做環衛工人一定就是很糟糕的工作,他的工作是可以被改造,從而變得有意義的。
日劇《半澤直樹》臺詞
活字君:那么剛才行坤老師你也提到了,西方其實也認為工作對個體是一種磨損,所以就需要有一定的補償。但是我覺得在現實生活中其實能看到對自我磨損和消耗很大的工作,他所得來的工資補償反而是非常低廉的。舉一個比較極端的例子,比如說在印度的達特利階層,也就是印度教種姓制度下所認為的不可觸碰的賤民,他們世代只能從事掏糞工這種工作,對人的磨損是非常大的,但是他們得到的回饋也是非常低廉的,我覺得非常的不人性。但是這種現象也不是個例,比如說您剛才說的環衛工人,也很難說給他的回報能夠讓他覺得跟他的辛苦程度是相匹配的。
印度達特利階層的掏糞工人
王行坤:對,其實這就涉及到我們怎么來評估工作的價值。在合理的情況下,我們認為那些工資越高的,他的工作對社會越重要;工資越低了,對社會越不重要。但在現實中,其實很多時候是恰恰相反的。就以你剛剛說的掏糞工、環衛工為例,他們其實對社會是最有用處的,而那些工資很高的,好比說金融業的、保險業的,但是他們為社會做出了什么貢獻?我們是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的。之前我采訪過一些金融業的從業者,他會給自己辯護,他認為他通過投資給那些科技公司或者實體經濟,是為社會造福的,有一定道理;但是更多的金融業從業者是在投機、掠奪。如果說從政治經濟學的角度來說,很多金融從業者的工資,都是來自于工人的剩余價值,某種意義上他是對社會剩余價值一種搶奪。那么金融從業者作為一個投機者,他的確是比較空虛的,就比如電影《華爾街之狼》所展現的那樣,他們需要通過各種各樣的色情、毒品來補償自己。
根據前華爾街股票經紀人喬丹·貝爾福特的個人自傳改編的電影《華爾街之狼》劇照
我們對社會的貢獻并不是取決于你的工資多少,而是要看你到底給社會做了多少有用的東西。環衛工人也好,掏糞工人也好,包括家政服務也好,外賣小快遞小哥也好,都應該有一個更體面的工資,而不是低工資的這樣一個狀態。
過勞時代,如何重拾工作的意義?
王行坤 :工作的積極意義除了讓我們能夠吃飽飯生活下去,還有就是讓我們人類作為徹底的社會化動物,能夠獲得社會的承認。我們工作參與到社會財富的創造中去,因為我們為社會創造了財富,社會承認我們的工作,然后給我們發一定的工資,我們得到工資的同時,其實也是可以得到一定的承認的。而那些宅在家里面的蟄居族,他肯定不是一種健康的狀態。
至于說摸魚,它可以被視為一種消極的反抗資本主義的方式,它其實和工人怠工一樣的道理。怠工就是說我就不主動的,我就非常消極被動的,我就領這份死工資,我看你能拿我怎么樣,它是一種消極的反抗方式,我覺得這個沒問題。但是如果說采用更積極的反抗方式,我覺得應該是讓勞動力去商品化。
日劇《我,到點下班》劇照
怎么樣去商品化?那就是建立一個更穩定的勞動關系,讓老板不能夠隨便辭退我,當老板不能夠隨時辭退我的時候,我作為勞動者的議價權其實提高了,我能跟老板討價還價了。討價還價去爭取什么?就是說老板你得給我漲工資,再一個就是說縮短工作時間,你不能隨便延長我的勞動時間,讓我隨便加班什么的,再一個就是說要求更好的福利待遇,失業保險、醫療保險、養老保險等等,當然這個是國家和企業共同完成的。當然了,還有成立比較正規的工會,這些都是有利于勞動力去商品化。
勞動力去商品化,其實是讓勞動者有一種主人翁的感覺的必然前提。還有一點非常重要,但我今天發現大家不大強調的,就是說,讓勞動空間變成一個比較民主的空間,我覺得在中國的探討可能不是很多。什么意思?在政治領域,我們認為我們需要民主,大家都來說話,都來提議,但是在企業里邊,馬克思他有一個說法,他叫“工廠專制主義”,就是在企業里面老板就是專制的君主,但在企業里邊,我們作為員工也應該獲得一定的說話權。當然這個說話權其實也建立在一種員工持股、或者員工參與決策的基礎之上,這些就有利于工作場所更加的民主化,這些我覺得是更加積極的一種反抗方式。當然它其實背后取決于老板和員工力量的之間的對比。
2020年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美國工廠》臺詞
說到摸魚,其實我想到意大利在上世紀60年代-70年代,有一個叫“漫長的五月”的革命運動。我們知道法國的五月風暴持續時間很短,但是意大利持續了十年之久,從1968年到1978年,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提出了一個口號,就叫“拒絕工作”。這個口號我覺得是比較革命的,拒絕工作就是說我們通過怠工、破壞,要求老板縮短工作時間的一種方式。
當然這種運動的前提是大家采取比較集體性的、團結性的活動,個體性的力量畢竟是非常微弱的,關鍵還是要集體性地去把它作為一種訴求來要求,這樣的話我覺得更有力量一些,而且這應該是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我們應該正大光明地去爭取。
意大利1960年代到1970年代間的罷工。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