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七百年前,西晉境內發生饑荒,許多百姓活活餓死。當時的晉惠帝司馬衷在聽到朝臣的稟告后,很是疑惑地反問:“百姓無粟米充饑,何不食肉糜?”
因為一句不食人間煙火的“何不食肉糜”,這個歷史上著名的癡呆皇帝已經被笑話了一千多年,史書更直接給他下了判語:“其蒙蔽皆此類也。”(晉書-惠帝紀)
一千七百年后,庚子大疫,舉國的大中小學生皆被要求“上網課”。在河南鄧州,一個貧困戶家的女兒,因為父母實在湊不夠錢給她們三姐弟每人買一部智能手機上網課,她只能和姐姐弟弟湊合用一部手機,為此耽誤了很多的課程和作業。
然而,她的困境等到的卻只是學校的漠視、老師的批評和同學的奚落。更令人氣憤的是,網傳女孩的父親曾為此事向村委會求助,然而村干部的態度同樣是不聞不問,拒絕援手。
不能按時上網課,女孩承受著巨大的精神壓力。終于,漸漸絕望的她賭氣將母親用來治療精神疾病的藥物大量吞下,導致生命垂危。
唯一值得欣慰的是,根據官方的回應,經過搶救,女孩現在已經沒有了生命危險,“病情穩定”。當地據說也成立了調查組,對導致其服藥的原因進行調查。
又據說,女孩服藥自殺的事發生后,其所在的學校和基層政府已經緊急行動起來,看望、慰問、捐款紛至沓來,組織關懷一個接一個。
可以預料,過不了多久,這則“負面新聞”又會轉為一則學校和地方政府共同呵護貧困女學生的正能量故事。
然而,我們的疑問仍然存在:學校也好,基層政府也罷,都早干嘛去了?為什么一定要等到小姑娘絕望自殺之后才重視?
假如當地教育部門在組織學生上網課的時候能夠多一些靈活和變通,不搞“一刀切”,假如學校和老師對于家庭困難的學生多點同理心,主動了解和幫助解決,甚至假如鄉村干部能及時伸出援手,這個可憐的女孩還會在絕望選擇自殺嗎?
所以,我們的問題仍然是:都早干嘛去了?
有一種冷漠叫“何不食肉糜”,有一種“何不食肉糜”叫“上網課”。
女孩吞藥自殺的悲劇已經鑄成——萬幸搶救了過來,我們祝福她早日康復,早日能回歸正常的學習生活——無論如何,悲劇就是悲劇,悲劇不能辦成喜劇,更不能將事后的殷勤操作成某些人的“政績”。
希望,這起悲劇能夠喚醒一些人的良知。更希望,這樣的悲劇永遠永遠永遠不要再發生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