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控房價,“高校學生住房價格”該不該調控?
文/黎東文
某新校區建設快訊,由成都**建設有限公司承建,位于學生公寓3、4#北面的新校區學生公寓5、6#樓已于3月28 日正式開工修建,預計今年9月兩幢公寓將投入使用。據了解,此次修建的每幢學生公寓建筑面積為1.1萬平方米,投資約900萬元,合同工期為6個月。
從該校建設快訊我們可以粗略計算一下新建房產投入價格:假如土地20畝,每畝50萬(實際上當時從農民手中征用到的土地價格遠遠低于50萬/畝),土地總費用為1000萬元。那么投資9000萬加上土地征用費除于總建筑面積,大概房產造價為每平方米865元。上月23日珠江晚報披露:一個從事了10多年建筑行業的包工頭向記者公布了他承包的一項工程的明細賬:在番禺承包了建筑總面積大約是11893平方米的商品房,合同上的交貨價是808萬元,這樣算下來每平方米的建筑均價為679元,而該包工頭的實際建筑成本是每平方米572元。 可見,筆者預算某大學房產造價每平方米865元符合一般性。
政府一路調控,房價一路上漲。商品房成本造價每平方米也就一千左右,賣價卻五千甚至上萬。稍微有點經濟學常識的人都知道,這是極端暴利的,是不正常的。
是什么原因造成市場失靈?
專家學者喊:里面肯定有詐(比如官商勾結、土地壟斷)。
房產商以及儒犬主義者反駁:是供求關系拉高價格。
每平方米投出不到1000元賣五千上萬,有的學者建議:個人集資建房不是很合理嗎?既能打破房地產商壟斷,又能減輕市民負擔。
某些經濟學家急了:“個人集資建房”是開歷史倒車。市場是開放的,如果你覺得有暴利,你完全可以以注冊公司形式進入房地產市場(如果按照此邏輯,煙草、石油等壟斷行業也來個口號:如果你覺得暴利那你就注冊公司進來競爭吧!這顯然不合邏輯)。
總之,關于房地產,媒體每天正反報道,政府、市民、專家、開發商各唱各調,真真假假、假假真真,誰也說不請。但是稍有點經濟學知識都知道,投入——產出:投入成本不到1000元能賣出五千甚至上萬是極不正常的暴利現象,說明市場在某種程度上確實失靈了。
由于制度緣故,中國改革和炒股一樣,一段時間炒這個題材,一段時間炒那個題材——一段時間農民問題是焦點,一段時間醫療改革問題是焦點,一段時間股改,一段時間房地產……每個題材都掀起舉國上下、網上網下轟動,其背后是主流、非主流、大眾熱炒一番。不過據我所知,教育改革題材還沒開始,高學費、重負擔的教育問題似乎被全民遺忘,很少有人提起。
重視教育即重視民生 ,筆者在此不打算探討教育制度等相關問題,而是借政府調控(打壓)房價火熱時期來探討下“高校學生住房”問題。
筆者在上面已預算某大學房產(學生住宿)造價每平方米865元。那么如何核算房產(學生住宿)產出?筆者大略核算一下:一層樓30間住宿,每間4人,一棟樓房6層。則總共住720人*2=1440人。
按照目前每個學生每年(其實是10個月、2學期)的價格1200元/年、使用期60年計算,60年兩棟樓房投資總共收入為:1440*1200[1+1/(1+r)+1/(1+r)^2+……+1/(1+r)^60],其中r為長期利率,粗略就算得96482698元。兩棟樓房總面積為2.2萬平方米,所以算得每平方米賣價為4385元。
上面計算每個學生每年1200元住宿費不變是假設的,事實上不可能,學生住宿價格以后可能繼續上漲,4385元是最保守數據。
如果說房地產出現官場勾結、土地行政壟斷,或者供求失衡導致價格失衡,那么“高校住房投入不到1000元,差不多5000元產出”的暴利我們怎么解釋?
高校學生住房和商品房有不同之處,前者是國家事業主管部門,非盈利組織。此外,學校住房地皮征用便宜(因為高效建設多于郊區),不存在土地壟斷,而且還得到政府財政補貼(金本質上是花納稅人的錢)。
可見,僅高校住房暴利性質足以讓我們深刻反思。希望政府調控房價的時候不能忽視“高校學生住房價格”問題,畢竟它也是個民生問題。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