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河南西平縣農村可以說是中國最傳統的農村,其中表現是,即使農民在城市買了房子,也幾乎沒有農戶會放棄農村住房,幾乎所有進城農民都預期將來還會返鄉養老,因此,幾乎所有人都仍然是以建設村莊生活而進城去務工經商的。從全國來看,農民以獲得更好村莊生活而進城的邏輯大概已是15年前的事情了。西平縣的農民不僅以農村作為基地進城,而且在他們的認識和實踐中,進城獲得收入終究還是為了更好的農村生活,農村就既是他們出發進城的基地,也是他們最終的歸屬。表現出來的,除了幾乎所有農戶家庭都保留了農村住房以外,農民將幾乎所有資源用于子女成家,其中年輕人娶媳婦,標配早已是在縣城買房、買車以及超過10萬元的彩禮。西平彩禮特別有趣,就是彩禮是實實在在的利益,而非公開給外界看的、表演性的,西平彩禮是給到女方的,相當于婚姻保險。既然彩禮是利益,西平的彩禮就不是表演性的,而是雙方討價還價且往往不對外公開的。西平縣農村最讓人吃驚的是,全國農村生育兒童都是直線下降,村小都在撤并,我們調研的村莊,村小竟然還在擴建。
二、
依據距離市場遠近可以將中國農村分成三類:一是市場中心區域的農村,典型就是東部沿海發達地區城市帶內的農村,這些農村或已實現了鄉村工業化,或處在城市經濟帶內可以享受到城市經濟的全部便利,這些市場中心地帶的農村,農民不用離村就可以就地獲得各種就業與收入機會。因為有大量作為市場中心所帶來的二三產業就業與收入機會,農民離土不離鄉,他們將土地返租給村集體,村集體再轉包給農業大戶(往往還是外來農業大戶)。因為離土不離鄉,村莊就仍然顯得繁榮,農民將從二三產業中的獲利回饋村莊,在村莊建房,享受村莊良好環境。村莊生活早已現代化了,而村莊本身具有相對于城市的親近自然、從容、舒服以及其他城市所缺乏的價值。
市場中心地帶內的農村,包括東部沿海發達地區城市帶的農村,也包括中西部大城市郊區的農村。這一部分農村占中國農村比例不大,人口約占10~20%,耕地占比在10%以下。雖然占比不大,卻因為這些地區農村經濟繁榮,農民安居樂業,而成為全國農村的典型,很多人都以為這樣地區農村的現在正是中西部農村的未來,因此,市場中心地帶農村在三農方面的實踐往往被上升到國家三農政策,在全國推廣。中西部農業型農村地區學習東部沿海發達地區三農經驗是一個巨大的錯位。
與處于市場中心地區的農村不同,全國絕大多數中西部農業型農村地區遠離市場中心,處在非市場中心,就是說,全國絕大多數農村,農民都不可能就近找到二三產業的就業與獲利機會,他們必須要離開家鄉進城務工經商,才可以獲得更多市場上的機會。農民剛開始進城,只是農村剩余勞動力的進城,很快,進城農民發現城市有著遠比農村多的就業與獲利機會,農村幾乎所有勞動力都進城了,只有缺少進城機會的農村中老年人留守務農。農民剛進城時,他們將從城市獲取收入拿回到農村消費,在農村建了新房,提高了農村酒席檔次,推高了農村消費,繁榮了農村經濟,這個階段的農民進城讓農村變得更加繁榮。不過很快,進城農民發現他們也可以在城市買房,在城市獲得比農村更好的教育、醫療,他們因此開始嘗試在城市安居下來。農村年輕人首先進城,有能力的年輕人將自己父母也接到城市,這些遠離市場中心的中西部農業型農村地區出現了老齡化和空心化。在農民進城過程中,進城農民讓渡出他們之前的農村獲利機會,從而為缺少進城能力的農村弱勢群體增加了在不離村情況下的收入機會。
遠離市場中心的中西部農業型地區,村莊缺少農業以外的其他獲利機會,青壯年勞動力進城往往只能在城市艱難生存,他們很可能還要返回農村,因此他們往往一方面在城市打拼以盡可能在城市安居,一方面又會保留自己萬一進城失敗時的農村退路。
介于市場中心地帶農村和遠離市場中心地帶農村的另外一類農村,就是半市場中心地帶的農村,這樣的農村既不在中心市場地帶,又沒有遠離中心市場,而是介于兩者之間,這就是處于半市場中心的農村,這樣的農村地區缺少不離鄉的二三產業就業機會,卻可以在離鄉不遠的市場上找到就業與收入機會,甚至可以通過來料加工等產業模式,將市場中心二三產業的某些生產環節引入村莊,從而為缺少進城機會的農民提供農業以外的收入機會。半市場中心具有比遠離中心市場的非市場中心更多的非農就業與收入機會,從而就有更強進城能力,以及更多將農業機會讓渡出來的機會。在這些地區就容易同時出現村莊的空心化、老齡化,以及村莊土地集中流向外來大戶的情況。
三、
非市場中心的廣大中西部農業型農村地區,村莊缺少二三產業就業機會,農村青壯年勞動力進城務工經商,缺少進城能力的老弱病殘群體留守農村,以及進城失敗的農民返回農村,農業和農村成為了農民的基本保障與最后退路。
中西部農業型農村地區還可以進行細分:一是從時間點看,中西農村農民進城之初,是因為農村人地關系緊張,出現了大量農村剩余勞動力,他們進城尋找就業機會,并將城市獲得利益帶回村莊,村莊因此變得繁榮,這個過程發生了新世紀的第一個十年。然后進入農民進城不只是從城市獲取就業與收入而且在城市買房安居階段,他們為了在城市買房安居,將農業和農村收入也用于支持他們在城市的消費,農村快速蕭條。這是全國中西部農業型農村的總體趨勢。
而從中西部農業型農村具體情況來看,又可以再進行第二種分類,其中一類是農民一旦進城就一去不復返,即使他們仍然保留了可能的農村退路,他們的生活也是面向城市而非農村的,除非不得已,進城農民不會再回到農村,凡是具有條件的農村人口都已脫離了農村。另外一類是,雖然農民家庭主要收入來自城市務工經濟收入,他們卻仍然珍惜農村生活,想方設法保留農村生活,建設農村生活,除非不得已,進城農民不會斬斷與村莊的聯結,因此,村莊中就會仍然會顯得有活力。
某種意義上是農民對自己進城的想象決定了農民對村莊的依賴與想象。而對城市的想象來自兩個方面:一是城市吸引力,二是農村保障能力。雖然不同地區與城市市場機會有不同的距離,市場本身卻是天生的平等派,全國統一勞動力市場為所有勞動者提供了同樣的機會可能性。因此,農村本身的保障能力成為關鍵變量。只有在那些保障能力比較強的農村,農民才會對未來的村莊生活有更大的依賴與想象,保障能力弱的村莊的農民,就義無反顧地進城去了。
河南在中國的位置與中國在世界上的位置差不多。河南是農業的,農業高產且村莊居住人口眾多,河南農民在進城時并沒有放棄農村。或者說,河南農民比全國其他地區農民的進城邏輯轉換得更晚。即有兩種完全不同的進城邏輯:第一種進城邏輯是,進城務工經商增加收入,再將從城市獲得收入用于在村莊中的生活,進城是為了更好的村莊生活,這是新世紀頭十年農民進城的邏輯。第二種進城邏輯則是:農民進城務工經商,并試圖在城市安居,因為進城務工收入有限,在城市生活艱難,進城農民將農村有限收入也調用到城市生活中來,農村以看得見的速度變得蕭條。這是新世紀第二個十年開始的農民進城邏輯,且是當前全國絕大多數農村農民的進城邏輯。
河南的特殊性在于,因為河南經濟發展更加滯后,農民觀念更加保守,結果到了全國農民進城邏輯已轉換到第二種時,河南農民進城仍然是為了做更好的村莊生活。因此,當前河南農村仍然保持了罕見的繁榮,成為當前中國最傳統的農村。
2024年8月20日上午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