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生態農田管理技術體系
生態農田管理除使用機械、電力和燃油外,化肥農藥基本不用,主要的投入是優質勞動力。在目前資本市場下,勞動力就是金錢,是最安全的生物生產力。生態農田不是不需要現代科學技術,而是需要很多環境友好的科學技術。生態農田管理的技術體系包括如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物理+生物防蟲技術
物理+生物防蟲技術利用害蟲的趨光特點誘捕害蟲,同時恢復天敵控制害蟲。該技術是來自物理學和生態學的貢獻,即從源頭控制雌蟲數量,將交配后的雌蟲連同雄蟲通過物理方法控制,使其不能回到農田產卵,因此留下的后代越來越少,再加上天敵控制,害蟲數量被控制在產生危害范圍內。
2.有機肥養地技術
有機肥養地技術是來自生態學的直接貢獻。地球上所有的光合產物及其衍生物均可以做肥料,這些物質包括植物枯落物、秸稈、人與動物排泄物、動植物死亡物、農產品加工廢棄物、菌類養殖廢棄物、可降解生活垃圾等。我國僅大型養殖場的糞便折合化肥就達7000萬噸,超過化肥使用量5900萬噸,秸稈、可降解生活垃圾、廚余中含有的養分數量也很大。
3.生物與機械控草技術
生物與機械控草技術是來自生態學與物理學的貢獻。除草是生態農田管理中辛苦的環節,采用生物、機械、人工等辦法,根據不同生態位,該除草的除草,該養草的養草,利用動物除草和以草控草,同時研發小型除草機械。鼓勵農民多付出勞動,其勞動強度比在城市打工低,但收入高于在城市打工。當農業管理的收入超過進城打工的收入時,年輕農民陸續回鄉,農業后繼有人,一些傳統農藝就會有人繼承。
4.生物控病技術
生物控病技術是來自生態學的貢獻。該技術充分發揮生態農田物種,尤其是微生物的作用,盡量不讓作物生病,從源頭停止農藥的使用。該技術與有機肥養地技術配合使用,會發揮更有效的作用。在自然界中,熱帶雨林、草原、濕地、森林都是基本不生病的。在生物控病技術中,微生物制劑、中草藥提取液、沼液等也可發揮有效的補充治理作用。
5.動力與灌溉技術
動力與灌溉技術是來自物理學的貢獻。為了降低勞動強度,收獲、儲存、運輸、灌溉、盡量采取機械措施,農機部門應多研發一些農田實用性農業機械。目前的設備動力很足,大型設備可用作整地、耕地和中耕除草,自動噴灌設備可布局到田間地頭,大幅度提高勞動效率,同時降低了勞動強度,讓農業生產勞動變得不那么辛苦。
6.農產品加工技術
農產品加工是使生態農田生產出來的農產品升值的重要渠道農產品加工技術是指利用物理或生態的辦法替代幾萬種有害化學添加劑,進行農產品加工,提升農產品附加值。加工應以小型化、家庭化、多元化為主,帶動農民專業化分工,帶動更大范圍內的就業,盡量不采用規模化農產品加工,從而避免市場競爭風險。傳統的食品加工工藝,在高效生態農業體系中將發揮巨大的作用。生態農業的食品加工,要停止使用防腐劑和形形色色的工業食品調節劑。
7.互聯網技術
互聯網技術或信息技術是來自數學的貢獻。沒有銷售渠道的農產品要少生產,優質農產品銷售是關鍵,生態農田生產的食品必須有自己的定價權。要發揮互聯網與物聯網的優勢,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網上購買與現場體驗相結合,將優質農產品以優質價格銷售出去。互聯網技術保障了順季節多種經營,延長了貨架期,避免了集中上市帶來的農副產品積壓。
8.物流技術
目前物流技術已經非常成熟。該技術可使自然界中適合人類食用的產品,從深山老林或遠洋進入人類的餐桌,滿足日益增長的人口需求,這大大擴大了農田的范圍。收獲或捕撈各種自然來源(如海洋、草原、森林、濕地、荒漠等)的食物都是生態農業的范疇。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