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曾經,基層村醫因“一手拿鋤頭,一手聽診器”被人們親切地稱為“赤腳醫生”。如今,當村醫與看病的主業漸行漸遠,時間耗費在各種表格的填報上時,我們的基層醫療服務又如何行穩致遠?
基層村醫曾因“一手拿鋤頭,一手聽診器”被人們親切地稱為“赤腳醫生”。如今,這一備受尊敬的群體卻自嘲成了“光剩一支筆”的“填表醫生”。“赤腳醫生”變“填表村醫”,折射基層公共衛生服務幾多尷尬。
1、填表百余種,手指磨出繭
見到中部某省村醫盧先勝(化名)時,他正在村衛生室埋頭填表,面前放著厚厚一摞表冊。放下手中的筆,盧先勝向半月談記者展示他右手中指內側因為長期握筆書寫磨出的一層硬繭。
“要填的表實在是太多了。”盧先勝所在的村有1600多人,只有他一名村醫,填表是一項重要的工作內容。“每戶都有健康檔案,一式三份,還要入戶簽名,光這就要干1個多月;老年人有體檢表、隨訪表、中醫體質辨識表、中醫反饋表等四五套表;高血壓和糖尿病患者也是好幾套,隨訪表每季度一次,如果血壓或血糖不穩定還要增加;還有兒童、孕產婦的健康管理……”
盧先勝說,由于各類表格名目繁多,他沒詳細統計過,但聽說有老村醫給年輕村醫移交工作時交代了100多種表格,他覺得“一點不夸張”。除了有村民來看病,盧先勝每天大半時間都在填表,趕上要檢查的時候,還得加班到深夜,“最晚的時候寫到凌晨2點”。
近年來,隨著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覆蓋人群和服務范圍不斷擴大,基層公共衛生工作不斷規范,處于最末梢的村醫承擔了越來越多的工作,最令他們頭疼的是填寫數量繁多的表格、手冊。
南方某省村醫李家明(化名)告訴半月談記者,他負責村里近2000人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一些表格不僅要填寫電子版,還要填寫紙質版。
為了填表,一年用個五六盒筆芯不在話下。“比當學生時還辛苦。”有村醫說,白天沒時間,只能晚上填表,寫到半夜12點是家常便飯。
2、村醫不像醫生,倒像檢查工作的干部
不少村醫向半月談記者吐槽,現在村醫主業是填表,看病反倒成了副業:“十分精力,三分給村民看病,六七分用來填表格。”
村醫出診結束后,與村民揮手告別 曹祎銘 攝
究其原因,如一位村醫所說,上級管理單位并不在意村醫看病看得怎么樣,而在乎有明確指標的公共衛生服務數據是否完整。
半月談記者了解到,國家規定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共14大類,每一類都有具體項目和操作規范,國家向村醫購買公共服務,村醫需按照要求提供相應檔案,如檔案不符合規定就要扣公共衛生經費補助,而公共衛生經費補助往往是一名村醫的主要收入來源。
“對公共衛生的考核就是看你的檔案、看你的表格,所以大家只能拼了命地做表格。”中部某省的村醫郝變蘭(化名)說。
受訪村醫表示,大量時間用于填表,使看病的時間大打折扣。郝變蘭的父親曾是位“赤腳醫生”,一直在村里很受尊敬。“過去的大夫,一個藥箱一輛自行車,東邊跑完西邊跑,一年不到車就騎壞了,大夫和村民接觸多,村民也信任醫生。”郝變蘭說,“現在填表占了大部分精力,看病時間少了,跟老百姓打交道也少了。”
南方某省一位村醫告訴半月談記者,因為整天走訪填表,有村民說:“這村醫不像醫生,倒像個檢查工作的干部。”
每天跟表格打交道,也讓村醫們無暇提升醫療技術。一位年輕村醫說,她本想考個執業藥師,參考書都買回來了,卻因為沒時間,一本都沒看完。“其實各種培訓也很多,但村醫去培訓時都背著包、帶著材料。臺上講課,臺下填表。沒辦法,做不完。”
3、除了檢查無人問,健康檔案成“死檔”
在南方某省一所村衛生室里,半月談記者見到4個近2米高的大鐵皮柜,里面裝滿了表格檔案。村衛生室負責人徐力(化名)介紹,目前共有3900多人的檔案在村衛生室,4個大鐵皮柜都快裝不下了,衛生室的桌子上是表格,抽屜里也是表格。
“弄材料主要是為了應付檢查。”徐力說,今年受疫情影響,實地檢查相對少一點,去年市、區、鎮三級的檢查幾乎每個月都有,光復印表格材料就用了十幾捆A4紙。
一位鎮衛生院副院長告訴半月談記者,鎮上1年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有700多萬元,而花在表格檔案材料方面的超過200萬元。由于整理檔案表格材料工作量大,衛生院還外聘員工專門負責這一工作。
然而,花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搞出來的健康檔案,卻被一些村醫稱為“死檔”。“辛辛苦苦做了這些表,就是為了檢查時給上面的人看,等檢查一完,這些東西就堆在柜子里,基本沒啥人看了。”村醫李婧(化名)說。
一些村醫表示,為村民建立健康檔案本身是好事,但目前居民的各類健康檔案大多數時候都躺在檔案柜里,成了無人翻閱的“死檔”。
“公共衛生服務做表格有其積極作用,但現在的問題是,不少時候感覺是為了應付檢查而做,對老百姓起不到實際作用。”李婧說。
4、為村醫減負賦能勢在必行
要想讓村醫當好村民健康的“守護人”,還需為村醫減負賦能,把他們從大量不必要的填表工作中解放出來,真正成為群眾健康守護者。
一些村醫提到,目前部分表格設置還不太合理,一些信息需要在不同的表上反復填寫,甚至不同部門要求的兩份材料內容幾乎完全一樣。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豐臺區方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吳浩建議,評估、整合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承擔的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工作內容,減少不必要的數據收集,簡化各類報表,減少重復信息填寫。
加快信息化建設,是基層的又一期盼。“我們的工作是為了村民的身體健康,該做的要做,但不能把精力浪費在低效的事情上。”李家明說,期盼以后能普及手機App隨訪登記,并且在錄入電子信息時,減少非必要的紙質表格填寫。
“減輕基層醫務人員的負擔、提高服務效率,推行基層醫衛信息化建設很有必要。”一位鄉鎮衛生院院長說,可以在信息化系統中增加信息篩查比對功能,在信息采集過程中多一些選擇項,少一些填空項。另外,對于不同重點人群,可以建立有針對性的健康檔案。
有村醫建議,把基層群眾健康檔案與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相連,群眾去醫療機構就醫可以直接聯網調出健康檔案,相關就醫記錄也可以直接進入健康檔案,真正讓居民健康檔案成為一份“活檔案”。
改進公共衛生考核評價方式勢在必行。不少村醫認為,目前考核方式過于僵化,只注重紙面上的材料,不注重村醫實際的服務質量;考核形式過于嚴格和繁瑣,造成人、財、物資源浪費。他們建議優化現有考核評價體系,在關注量的同時也關注質,關注服務對象受益程度及滿意度,不以量化指標為考核唯一標準。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