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初我放棄了近二十年的商人生涯,回到了自己這個小山村。看著我在村里的山頭上開始建立散養土雞場,旁人的臉上寫滿了疑惑與不解。是啊,在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人都是向往大城市的,而我去背道而馳回到了鄉下。說不清道不明的是我心底那一縷不易捕捉的危機感。隨著社會的發展,小商人的路會不會越走越窄?我隱隱覺得心里越來越不安,那就回鄉創業吧。
這不是情懷作怪,也不是沖動而為。我這個人呢,一直有關注國家的農業問題,對農村的現狀也有一定的認識。我想通過自己的再學習,拼搏一把,在農村打出一片天地。先養雞,再搞點別的什么,路就慢慢走吧。反正農業這事,急也急不來的。
我的事急不來,我國幾十年來積攢的三農問題又何嘗不是這樣呢?隨著我在農村的時間一天天的增加,慢慢的,我似乎感覺到農村問題的解決也非常的不容易。
就在我這個雞場的背面,曾經是一大片的耕地,土質非常優良。七十年代農業學大寨、近學野雞坪時,這一大片荒山變成了耕地。那時,這一片地是我們祖上土質最好的。現在這一片地啊,荒蕪了最少15年了。全長滿了荊棘與野草,野草叢生一米多高,密密叢叢,人是不敢進去了。我這個人啊,就是愛幻想,看著這一大片土地扔在這里長草,就在想,我養雞有雞糞,要不我把這一片種植起來,又會怎么樣呢?荒著真是可惜啊!
說干就干,我找到了村支書與村長,說明了我的意思,支書非常高興,“某某啊,你放心干,村里絕對支持你。有什么困難你只管來找我,盡量給你解決。”村里的這種表態給了我無盡的信心。要種地,那首先就得把土地歸攏起來,還要在山頭挖山塘做水源。事要一樁一樁地做,說到土地流轉,村長很是為難,“這個事怕還是要你自己和村民去協商,村里盡力給你支持。”至于山上開挖山塘的事,聽說鄉里年年有指標,“村里現有的水塘都還沒有整修,這個,開新塘怕是為難哦。”
最終我獨自一人挨家挨戶地去和村民聊這個事。嗯,那一塊塊的荊棘叢,似乎一轉眼都能生金長玉了。做事難,難做事,從事農業真心不是那么容易的。找了個在鎮政府上班的朋友,讓他幫我打聽一下。“小規模農業,鎮里只能給你手續方面的便利。”我的家庭農場夢暫時遇到了點問題,還是那句話,慢慢來吧。
我在鄉下創業的這一年半時間,除了干活,腦子也一直在想一些問題,也明白了一個道理,廟堂之事,關乎小民利益。國家在三農問題,或者說鄉村振興政策上的每一個重大決策與方向,與我這等老百姓是息息相關的。吃著青菜的命,操著帝王的心,是有必要的。而更重要的是,我覺得農民不應當沉默下去,要大聲說出自己的看法,不能讓不識五谷者主宰我們的未來。所以我想說說我對中國農村問題的看法。
鄉村振興政策的推出其實質就是要解決三農問題。
中國幾千年的國家統治史,其實質就是一部鄉村治理史,鄉村興,國興,鄉村安,國安。我國從三農問題的提出,到中央一號文件連續十七年關注,到鄉村振興口號的提出,表明中央對農村問題的極度重視,但同時也說明農村問題,已累積多年仍然沒有好轉。或者說,改革開放的紅利,暫時掩蓋了農村存在的重大問題。光提出問題,就養活了一大批專家學者。
我認為農村問題的解決上,就存在這么幾個誤區,一是從純經濟角度看得失,算利益賬。二是短時間必須出政績,沒耐心。三是做事只求表面光,得過且過。我說的這三個誤區,我就不舉例了,不想陷入什么路線之爭。但各位盡可以去對照我國這些年提出的重大涉農政策去看看。凡此種種,也就導致三農問題遲遲不得解決,老問題年復一年,新問題層出不窮。而隨著國際形勢的變化,以及國內經濟發展中,就業人口轉移壓力的增大。下列幾個問題緊迫性是越來越大了。
首先,振興鄉村,并不是主糧第一,而是解決工業化升級后的人口就業轉移壓力。糧食增收與否與農村問題關系并不大。各豐產型主糧作物種子的大力推廣,再加上平原地區的機械化種植,我國要保障主糧自給自足,問題并不是很大。振興鄉村是要全方位的利用鄉村資源,盡可能多的安排工業化升級后的富余人口就業問題。這是個方向性的問題。
其次,抓典型不看全面,立榜樣而不顧其余。片面性呈現中國農村現狀,難于捕捉中國農村的現實主脈。我國農村面積廣闊,各地農村千差萬別。如果去平原地區看,則形勢一片大好;如果去大山深處看,則農村極度落后貧苦。如果以此為據出臺政策就必然過于片面。農業問題的解決,出臺政策時就應當出臺普遍性的政策,或者大區域性的政策。那種個別照顧,突擊猛趕的事,從長期來說并沒有什么用。
第三,從基層政府領導人到各部門辦事人員,缺乏解決三農問題的積極性。農業是一個緩慢、長期投入才能見到收益的行業。附著在農業上的農村問題,也同樣如此。在涉農問題上,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比如一個鎮的鎮長,他在任期間,對農業進行大力投入,并落到實處,那很可能在他的任期之內,看不到任何政績。沒有政績,很可能使這位鎮長升遷無門。冷板凳誰也不想坐啊。而任滿之后,自己的付出又全部成了下一任的嫁衣。此事放誰心里也是不痛快的。相比之下,引進一家工廠,或建一個市場,或者大修基本設施,政績榜上就好看得多。這賬誰都會算,沒利益的事誰會去做?
第四,分田土到戶的后遺癥,造成農村土地流轉困難重重。雖然土地法上有明文規定,連續荒蕪兩年以上的田土,收歸集體重新發包。但在現實中,這一條文基本成為了一紙空文。最主要的是,太缺乏可操作性了。土地荒蕪之后,誰去收回?這是個得罪人的事。收回之后如果不能及時承包出去,那就是繼續荒著。這無疑又是一個笑話。這一法律條文不能普遍執行時,面對成片的荒地,想要流轉你也得一家一戶的去談,只要有一家不同意,所有的規劃都是一個泡影。曾經有利于生產力發展的政策,現在成了阻礙農村發展的絆腳石。
第五,補貼立項不透明。國家涉農補貼補償,涉農支持項目,近乎于暗箱操作。中央在涉農補貼上,基本是大綱性指導意見,具體的事項還是要看縣市一級的文件。這些文件在哪里可以查看?每年涉農補貼的項目,標準,涉及的人員,金額的多少……對農民來說,這都是滿腦子漿糊,不清不楚。最終的結果就是,誰關系好誰就拿到了國家的補貼或立項。由此也在農村也催生了一個見不得光的新行當——補貼掮客。導致大量的涉農補貼打了水漂,而對三農問題的解決沒有一點點益處。去年下半年時對往年的涉農項目進行普查,這個普查的結果如何?估計擺在決策者案頭的文件是不那么好看的。
在今天的中國,農村問題很多,但農村同樣也是機遇最多的地方了。如何才能引導大量的民間人員與資金投身于涉農事業上,這是一門大學問,但我覺得,解決了以上幾個問題,可能有益于打消有志于振興鄉村的人們的心里顧慮。
我去過的地方不多,也不少。在很多的地方,根本就不存在土地荒蕪的問題,也有很多的地方,漫山遍野的土地都成了荊棘叢生的天堂。有不少的地方,尋求土地承包的人絡繹不絕;而更多的地方,曾經多年耕種的熟地也荒蕪成野。這就是農村的現狀。到底全國有多少耕地拋荒,占比多少?附著于這些土地的人口有多少?我并沒有找到權威性資料。但我知道,解決中國農村問題,振興中國鄉村經濟,就得盤活這些資產,不僅僅可以安排更多的人就業,更有利于平衡城鄉結構失衡,解決農村空心化問題。而更重要的一點,農村經濟的興盛,有利于國家的長治久安,有利于國家內部階級性矛盾的消彌。畢竟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嘛。
三農問題急待解決早已是共識,但解決這個問題,終歸要落實到參與鄉村建設的人上面去。人,是振興鄉村的主體。而這個主體到底應當是什么人?這是個根本性的問題。資本下鄉,它只會從最有利于獲取利益的區域著手,也許單個經濟規模很大,但相對于廣大的農村來說,只怕連星星點點也談不上。如此面積廣褒的農村地域,要做到振興鄉村,就注定需要那種萬馬齊奔的局面,需要海量的國人參與其中。
盡可能地吸引有志之士回鄉創業,讓他們能創得了業,安得了心,居得了家,這就需要一種更新更全面的體制來解決。一種公開的,可普惠的,有門檻的激勵機制是需要政策制定部門考慮的事。這個機制不僅僅需要考慮到回鄉創業的人員利益,也要考慮到最基層政府工作人員的利益,才能形成一種良性互動。公開的標準,明確的范圍,合理的支持,重實效,重長期,讓回鄉創業者有人幫,有人教;讓盡心發展農村的基層政府人員,沉得下心,升得了職,振興鄉村才不會是一句空話。政府部門更需要在涉農補貼、立項等事情上公開透明,杜絕那種政策掮客謀利,打造一個良好的氛圍,讓三農的投入實實在在地落實到涉農生產中去,讓有限的三農資金重點培育中小型家庭農場。
振興鄉村,解決三農問題,這是國家戰略性的政策,這關乎中華民族的長久興盛。但農村地域的廣大,涉及的人與事的繁雜,也決定了事情的極度復雜。只有迎難而上,徹底解決三農問題,讓中國輕裝崛起,方能傲視天下。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