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土地冒出來個“三權”理論,即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然后,圍繞“三權”,一些人搞出來個土地流轉,并沾沾自喜地認為這是個了不起的創(chuàng)新,可以解決農村的一切問題了。在這里,我們就來聊聊這個“三權”,順帶著談談農村的出路問題。
第一,說一下所有權的問題。
我們都知道,現在的萬物都是有主的,這個車是誰的,這個手機是誰的,這個房子是誰的,它都有主,也就是有所有者,哪怕是公共的東西,它也有具體的管理者。
和萬物一樣,田地也有所有者,沒有所有者,成了無主的東西,可能就會出問題,比如,誰想占就占,誰想怎么著就怎么著,那肯定是不行的。
田地的所有者是誰呢?我國規(guī)定,就是村集體,這就是說,田地不是哪個人的,也不是哪一家的,它是公共的,是大家共同所有的東西。我國沒有籠統(tǒng)地規(guī)定,田地是國家的,而是把這個所有者的范圍、所有者的單位劃小,由村集體來承擔,這里面的考慮,可能就是覺得由村集體來當這個所有者,更容易管理好田地。
不過,現在有一個問題,就是如果我們要再問一問,村集體又是誰呢?誰來代表村集體?可能就沒法回答了。說是村黨支部吧,好象不是,說是村委會吧,好象也不是,那么這樣一來,這個村集體似乎就有些虛無漂渺,有點兒抽象了,出現這個問題,說明了在涉及農村的體制設計上,有些東西還是沒有考慮周全。
誰來行使田地的所有權?也就是誰來代表村集體?比較合理的答案就是村集體經濟組織。現在,在村一級,就缺這個組織。有的村雖然意識到了這個問題,自我補上了這個組織,但無論從名稱上,職能上,法律意義上,正規(guī)程度上,都不夠規(guī)范。
下一步,國家一定要下決心把村集體經濟組織建立起來,讓它來代表村集體,來行使田地的所有權,否則,如果我們要問一問,誰代表村集體,誰行使田地的所有權,我們都答不出來,這不是很尷尬嗎?更嚴重的是,沒有明確的組織代表村集體,會產生很多現實方面的危機。
村集體經濟組織具體叫什么?最好的名稱就是村合作社。不要去搞長長的一串名稱,讀起來都困難。村合作社要和村黨支部、村委會共同構成農村基層組織。
村合作社的職能就是兩個,一個是代表村集體行使土地的所有權,一個是發(fā)展新型集體經濟。關于后者,法律上需要做一下配合性修改了,要規(guī)定,村合作社的經營行為是綜合化的,也就是說,村合作社可以去搞種養(yǎng)加的各種經營,它是綜合性的合作社。不要把專業(yè)合作社的那一套加到村合作社上來,比如,種糧要申請注冊一個合作社,種菜要申請注冊一個合作社,養(yǎng)魚要申請注冊一個合作社,養(yǎng)豬要申請注冊一個合作社,栽果樹要申請注冊一個合作社,辦個小加工廠也要申請注冊一個什么東西,這樣搞,看似很專業(yè)很細致,其實完全是形式主義的東西,根本就不適合于村合作社。
第二,說一下承包權的問題。
關于這個承包權,在建國創(chuàng)業(yè)時期是不存在的,后來一些人受認識的局限,受戰(zhàn)略水平的局限,沒有看到集體體制的先進性、進步性,非要拆散它,于是就發(fā)明了一個承包權。
承包權這個東西,實際上就是要把集體體制打零散,然后把集體所有的田地一份份地分下去,分給家家戶戶,也就是要化整為零。
歷史上的是是非非,我們就不去糾纏了,反正現在農村就這個樣子了,好不好,事實都在那兒放著了,誰心里都有數。現在我們就基于現實的狀況,談一些認識,公道評價的事情,未來的人們自然會做。
承包權,說白了就是種地權,田地是干什么的,就是拿來種的,不種拿來干什么?所以,這個承包權和種地權實際上應該是統(tǒng)一的。現在出現了一個什么情況呢?就是有的人、有的農戶,他不想種地了,這怎么辦?他可以有兩種選擇,一種選擇,就是把田地交還給田地的所有者,也就是交還給村集體去種,但他還保留承包權。這是一種選擇。還有一種選擇,就是他可以把自己的田地轉給下家去種,也就是轉包,他自己當一級承包,下家當二級承包。這兩種情況,因為都不放棄承包權,無論是村集體去種,還是下家去種,都要給他一定的報酬。這個過程,現在起個名,叫流轉,說白了,就是自己承包的田地,自己不想種了,委托另一方去種,但自己要收點兒轉手費。
第三,說一下經營權的問題。
其實,這個經營權是個很書呆子化的名稱。這個東西剛一出來,很多人都搞不懂,不就是一塊地嗎?怎么搞的那么復雜,什么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這權那權的,搞得人腦袋都大。
發(fā)明一個經營權,實在是多此一舉,它的實質其實就是承包權的一種延伸,還不如叫二級承包。通過流轉,拿到了所謂的經營權,他就老老實實地種地嗎?不一定吧,如果他又向下轉手,這怎么辦,允許不允許,這個過程又怎么去定性,還準備去起個什么名字?所以,不要把簡單的東西復雜化,無非就是一個承包鏈而已,也就是一級承包,二級承包,甚至還有三級承包。發(fā)明個經營權太多余了。種個地,需要搞復雜理論嗎,不覺得可笑嗎?
經營權就是種地權,你種著地了,你就在行使經營權了。一般來說,所有權、承包權都可以和經營權劃等號,道理很簡單,我是田地的所有者,我就不能種地啊?我是田地的承包者,我就不能種地啊?這是沒道理的事啊。所以,我們說,所有權和經營權一般是統(tǒng)一的,承包權和經營權一般也是統(tǒng)一的。
塘約村現在由村集體,也就是村合作社在種地,它就是把經營權拿回來了,它的所有權和經營權又統(tǒng)一了。今后,農村的改革方向就是所有權和經營權再統(tǒng)一。
至于搞二級承包,這個方向是不能鼓勵的,因為它無法發(fā)展新型集體經濟,而農村沒有新型集體經濟的繁榮,會越來越亂。所以,家庭農場的模式,社會資本下鄉(xiāng)的模式,只能小范圍存在,一個鄉(xiāng),有一兩家就夠了,就到頂了,大范圍地去推動,那是標準的邪路。
經營權流轉,搞得神乎其神的,一會兒冒出了這個理論,一會兒冒出了那個理論,其實有什么理論呢,不就是個轉包嗎,不就是個二級承包嗎?不就是個種地者轉移嗎?有什么理論啊?不發(fā)明這個名詞,老百姓就不會把田地委托給別人種啊?就不會去訂個合同明確一些說法啊?多此一舉地發(fā)個本子有什么用呢?現在的好多農業(yè)專家真是讀書都讀傻了!
最后,說一下新型集體經濟的問題。
什么是新型集體經濟,抽象化地說,可能說不清楚,如果能找個樣本,就好理解多了。
塘約村現在的經濟模式,就是新型集體經濟。還有,煙臺市的黨支部領辦合作社,也是新型集體經濟。
可見,所謂新型集體經濟,就是在不根本性改變現有條件、現有體制、現有局面的前提下,通過引導農戶將土地經營權流轉給村集體經濟組織,以實現一二三產業(yè)集中發(fā)展、收益公平回饋給全體村民的村域經濟運行模式。如果給新型集體經濟下個定義,這就是新型集體經濟。它和傳統(tǒng)集體經濟的區(qū)別就是,新型集體經濟是依托現有的條件去搞創(chuàng)新,所以,新型集體經濟更多的可能還是現有體系的一種改良,它并沒有達到傳統(tǒng)集體經濟的境界,也不可能有傳統(tǒng)集體經濟那么完美。
新型集體經濟是村集體主導的經濟模式,民營性質的各種合作社,不能算是新型集體經濟,它只能算是另一形態(tài)的稍微人道一點兒的私營經濟。
先建立村合作社,再以土地入股的形式把土地流轉到合作社,這就是塘約道路。發(fā)展新型集體經濟,包括鄉(xiāng)村振興,都要走塘約道路,這也是農村現在的出路,這方面,也不可能再有什么創(chuàng)新了,還怎么創(chuàng)新呢?沒有路可走了,只有這個路了,只有這個路還能救一下農村。至于一些人搞的那些亂七八糟的東西,完全是糊弄人的,純粹是搗亂!如果信了這些人的話,還要去瞎折騰,農村算是沒救了。這是實話和真話。
現在,有一些人給農村定了一個方向,就是要減少農民,把農民轉移到城市去,推動什么城市化,這完全是狗屁胡扯的東西。你把農民轉移到城市,給他們安排穩(wěn)定工作了嗎?考慮過他們靠什么生存了嗎?沒有啊,對不對?把他們都騙進城市,然后就不管了,這就是你的城市化啊?這是人干的事嗎?城市里有穩(wěn)定的就業(yè)渠道嗎?到處都是私人組織,私人組織能保證穩(wěn)定就業(yè)嗎?哪個老板有耐性把私人組織一直辦下去,錢賺得花不完了,他們恨不得把私人組織關了,拍屁股走人,哪里還會去管什么打工者的就業(yè)問題。搞了那么多的私人組織,這是亡國之路啊!
還是那句話,在現有條件下,走塘約道路才是出路,沒有其他路了。把塘約道路普及到每個村,是唯一的救農村的方案,決不可能再有第二個方案了。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