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主權按
2018年已經走過,今天,小編將帶您一起回顧過去的一年中,發生了哪些與三農議題相關的事件。
令人惋惜的是,農村的凋敝狀態并沒有得到真正改善,農村空心化、土地拋荒現象依然嚴重;農村教育的結構性不平等與留守兒童問題仍制約著農村青少年的健康成長;隨著土地確權的進一步推進,資本正在占據著農業生產上的話語權……
面對種種問題,2018年國家提出了鄉村振興的重大戰略,但鄉村振興并不是簡單地制造GDP,而是真正地造福百姓,也為子孫后代守住綠水青山。我們認為,鄉村振興之路需要的是合作經濟與生態農業兩條腿邁開步子一起走。
作者︱侯宇 人民食物主權志愿者
責編︱侯牛 侯戈
排版︱童話
土味直播背后是農村凋敝與危機的現實
“人生如戲,笑著活下去”,即使“生活耍了你,你也要笑著活下去”,這是今年一部讓人悲傷的喜劇片《無名之輩》中的一句臺詞,影片中刻畫了若干小人物以及他們生活的底層空間。相似的是,2018年越來越多的鏡頭或者直播鏡頭對準了農村社會,土味直播也越來越容易引爆朋友圈,越來越多的與網紅相關的事物粉墨登場,也催生出越來越多的“網紅××”——一網紅城、網紅食品與網紅村……農民們也放下了鋤頭、拿起了鏡頭,鏡頭迎合的無非是小資們的農村想象,而這鏡頭所包含的權利卻遮蔽了更多農村的現實。
土味直播的走紅,圖為華農兄弟 圖片來源:網絡
過去的2018年,一位村支書眼中的鄉村卻是充滿憂“殤”:耕地荒蕪,賭博盛行……
還有,大城市的垃圾哪里去了?有人戲稱北京還有比六環多一環的七環——環北京垃圾帶。在經濟規律的作用下,作為“七環”的農村遭了災,一對放牛的兄弟甚至因此送了命。
還有,在雙十一“破紀錄”狂歡的同時,很多農村的淘寶“商家”并沒有因此實現自己的愿望,終究還是做了“分母”、“炮灰”。
還有,2歲農村女童王鳳雅得癌而夭,她的媽媽被譴責,家庭也隨之破碎。
還有無數無奈的人選擇了自殺,例如,“殺魚弟”選擇喝百枯草結束自己那么長的人生征程。
還有……
越來越多的農民來到了城市,想到城市尋求一顆“解藥”,可是城市并不是解決問題的“靈丹妙藥”,困擾著農村的結構性問題并沒有得到有效的重視和解決,他們的日子也依舊困難。
農村教育——另一個痛點
農村教育,無疑是農村的另一個痛點。一組數據告訴我們,從1976年到2016年的四十年間,共有91.6萬所小學在中國消失,而其中消失的基本都是農村小學。
滋根的創始人楊貴平旗幟鮮明的反對“撤點并校”。她列舉了“撤點并校”的九個負面影響:
貧困家庭教育費用成倍增加;
浪費原有公共教育投資,新增加大量公共教育投資;
兒童——特別是女童——人身安全沒有保障;
封閉式的教學,阻礙了孩子的全面發展;
影響孩子心理及生理健康成長;
淡化了孩子們對家庭、家鄉的認同;
父母為了照顧孩子,孩子也離開了家鄉;
沒有了學校的農村,逐漸凋零衰亡
……
不僅是楊貴平,一位農村支教老師也深感于此。
火爆網絡據說能改變農村學子命運的屏幕 圖片來源:新浪
2018年底,《冰點周刊》發布了一篇《這塊屏幕可能改變命運》的文章,導致無數讀者感動落淚。這篇文章講述了借以教學直播技術,城市名校成都七中的教學同步到云南縣城高中,因而幫助貧困地區的學子們考上名校的故事。
但是,這個故事卻根本經不起推敲。因為這塊屏幕背后遮蔽了當下農村教育結構性不公平的真實狀況,并且技術面對這種結構性不公平是無能為力的。
以城市為中心的發展思路——從農村抽取了大量資源,村集體在農村的生產生活中逐漸喪失了組織動員能力,農村教育隨著農村的衰落而萎縮。解決農村教育所面臨的困境,首先需要反思的是城鄉二元發展思路與農村一盤散沙的組織狀態,不論是“撤點并校”還是“技術改變命運”,不過是隔靴搔癢,抑或淪為教育投機,要么無果,要么適得其反。
土地確權與資本下鄉:富了誰又窮了誰?
“土地確權”、“三權分置”是2018年繼續熱議的話題。而基層的聲音卻在回響,“土地確權,中國農村的新痛!”
很多人忘記了,習大大早就講到:“農村土地屬于農民集體所有,這是農村最大的制度”,“堅持農村土地屬于農民集體所有。這是堅持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魂’”。
可實際操作中,土地確權的實踐者卻奉行強者邏輯,忽視農村本已高度分化的現實,促使那些曾經拋棄土地的人回到農村搶地,真正種地的農民最終失去了土地。而隨著“資本下鄉”,農民被確權的土地繼續流轉,在這種趨勢下種地能手也將被邊緣化。土地確權的熱鬧遮蔽著底層農民的荒涼境遇——種地農民變失地農民,生路無著。
內憂外患,學者余云輝告訴我們,世界銀行極力主張“土地確權”的背后是:在美元控制了人民幣基礎貨幣發行的情況下,農村土地流轉和農民土地向資本集中,本質上是農村集體土地通過“土地確權”和“土地流轉”向國際資本集中、向美元資本集中。
這對于中國的農村并不是好消息,徐俊忠帶領我們重新回顧了中國土地所有制的前世今生,一再強調,“土地集體所有是新中國農村社會主義改造留下的最突出的制度成果。”陳錫文也指出,“財產共同共有”不能改為“按份共有”,而“共有經濟的本質是私有經濟,集體資產不能分割”。
無論所謂是農村的“共有經濟”,或是“集體經營性資產實行股份制改造”,還是無視農村現狀的市場化和產業化都是餿主意。這些只能使財富變的愈發集中,從共有變為私有,從集體轉向個人。
產業化與市場化所造成的困境,不能期望通過進一步的市場化來解決。面對日益顯化的農村問題,我們在發展政策、思維意識和日常生活中,也許應該思考的根本問題是,如何能夠將農村社會重新組織起來,避免自私自利的發展模式以及不斷加劇的貧富分化?國家經濟的發展又應該怎樣為農村的發展留出空間?
鄉村如何才能真正振興?
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是中央第20個聚焦“三農”問題的“一號文件”,也是新世紀以來的第15個“一號文件”。2016年的“一號文件”主題是加快農業現代化,2017年的“一號文件”主題是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而2018年的“一號文件”主題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 | 圖片來源:網絡
一石激起千層浪!很多人鼓舞于國家對于農業發展的重視,但更多的人提出了自己理性思考后的觀點。
一位跨界農人提醒了我們,這類政策更易掠奪本屬于農民的福利,導致投機主義;同時破壞了農業自有的生態平衡、破壞了糧食和食品安全。所以他認為,“現代農業”的前提是經濟效益最大化,以此對土地掠奪式的產業化之路,利潤導向是導致中國農業一片混亂的根本原因。
那么,與其說鄉村振興,不如問農村的出路在哪里?
食物主權調研的大壩經驗值得學習,大壩村曾和全國其他的農村一樣,曾經是一個“空殼村”,但卻在近五年里探索出了一條以生態農業為基礎、三產融合的集體經濟道路。他們所依靠的正是激活中國自有的歷史資源和實踐經驗。所以“老支書”是寶庫,而不是靠“鄉賢”。
青年的回歸也尤為重要,發展公益組織、合作社、村集體等基層組織,以基層組織為紐帶,引導真正優秀的、有理想的青年們去農村施展抱負,引導農村青年返鄉。而這也并不是說以上位者的思想進一步將農村禁錮為城市的“穩定器”、“蓄水池”。
中美貿易戰,中國農業怎么辦?
2018年,中美貿易戰打響,特朗普政府對中國商品加征關稅。作為反制,中方先后公布了兩批進口美國商品的加稅清單,中國企業已基本不再采購美國豆谷乳肉等依賴中國市場的農產品。作為美國替代,中國對拉美經濟體投資隨之增大。
然而,美國市場收益空缺不易彌補,中國在亞洲地區也面臨著巨額貿易逆差。因此簡單的美國替代并不能從根本上降低貿易戰所帶來的不確定性,中國也不應把希望寄托在海外投資,而應加強本國的農業生產能力。
此外,最近一條消息甚囂塵上,中肯貿易戰露苗頭?需要看到的是,肯尼亞從中國大量進口魚類當然損害了本國漁民的利益,肯尼亞政府的腐敗也是另一個原因。
所以,“獨立自主”方是一個國家農業發展的出路!
從今天起,不僅關心糧食和蔬菜,還有集體和人民
2018年“人民食物主權”已走過五個年頭,在調研實踐的基礎上,提倡以生態農業和合作經濟作為抵抗化工農業和消費主義的另類出路,不僅有理論,也有實踐。
藏北高原,海拔高達4900米,曾經被稱為“生命禁區”。在這里,志愿者們對踐行集體經濟體制、在藏區唯一踐行人民公社制度的鄉鎮——嘎措人民公社進行了調研,調研報告詳細闡述了這一人民公社存在的原因。
而在山西省永濟市蒲韓鄉村,2018年人民食物主權年會順利召開,來自各地關注或實踐農村集體經濟、生態農業與合作組織、城鄉生產—消費網絡、青年參與鄉村振興等議題的思考者與實踐者共聚蒲韓,分享經驗、探索出路。
面對鄉村的困境,我們不僅需要樂觀的態度,更需要在時間、地域與城鄉的相互交錯中給予彼此精神上的支持、經驗上的分享,以及思想上的碰撞,共同探討如何從食物出發,改造生產關系、社會關系和生態關系的議題,并推動其落地生根,在當前資本主義化工農業給農民生計、生態環境和生命健康帶來嚴重威脅的背景下,探索一條出路!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