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极品粉嫩馒头一线天AV,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古典 另类 欧美 在线

首頁 > 文章 > 經濟 > 三農關注

生態改造與社區重建,鄉村和城市共同在行動

侯賞 · 2018-11-25 · 來源:人民食物主權論壇
收藏( 評論() 字體: / /

現場參會人員參觀生態農產品展臺

  導 語   2018年10月27-28日,人民食物主權年會在山西省永濟市蒲韓鄉村順利召開,來自各地關注或實踐農村集體經濟、生態農業與合作組織、城鄉生產-消費網絡、青年參與鄉村振興等議題的思考者與實踐者共聚蒲韓,分享經驗、探索出路。從西藏無人區的嘎措鄉到中原腹地的南街村,從地中海沿岸的意大利到會場所在地的蒲韓鄉村,從臺灣改善校園午餐的民間行動者到大陸扎根鄉村的鄉村建設者,我們在時間、地域與城鄉的相互交錯中給予了彼此精神上的支持、經驗上的分享,以及思想上的碰撞,共同探討如何從食物出發,改造生產關系、社會關系和生態關系的議題,并推動其落地生根,在當前資本主義化工農業給農民生計、生態環境和生命健康帶來嚴重威脅的背景下,探索一條出路。

  近日,我們將陸續推出年會精彩發言,滿滿的干貨,敬請關注!今日推送精彩發言第七篇,讓我們直面當下農村與城市所面臨的問題,去尋找如何從小事切入,進行反思與改造的方法。這些問題有所不同,但緊密聯系;這些方法也有所不同,但都積少成多,并逐漸匯聚力量。

  劉海慶

  興隆洼小米生態種

  農民專業合作社

  敖漢旗興隆洼小米生態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位于世界旱作農業發源地、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地核心區—內蒙古赤峰市敖漢旗興隆洼鎮。合作社是一群扎根于內蒙古赤峰敖漢旗興隆鎮嘎岔村的農民成立的,致力于推廣生態農業種植。

  我們的初衷

  現在的農村出了很多問題,有宏觀上的,也有具體層面上的。宏觀上的就是農民現在處于一家一戶的分散狀態,生產風險比較大,通過種地獲得的收入基本上是入不敷出;具體上就表現為每家都是自己種自己的地,在生產上很少有協作的關系,這樣就導致村里面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比較淡薄。那些田園牧歌的生活在農民眼里基本上是不存在的,青年人外出打工,老年人帶孩子、種地,而上了年紀的人為了方便管理土地,自然也就選擇了簡單粗暴的耕作方式:多上些化肥,草太多就多打點除草劑。這是社會大環境所決定的,那我們的合作社就是基于這么一個大的環境而誕生的。

  馬克思講哲學家往往是在解釋世界,而問題在于改變世界。搞合作社需要有人支持你,那么這些人在哪,怎么找,怎么談?都是問題。2017年的春節剛過,我就開始在村里找一些平常關系比較好的村民,談到現在化肥農藥用的太多了,食品安全問題挺嚴重的,自己種地風險也大,還有我們這文化優勢這么大——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地、世界小米之鄉,就提出了成立合作社的想法。村民們清楚這些情況,但一直沒有別的辦法,現在看我一個小孩在鼓搗,心里也不當一回事。就這樣第一次工作沒有做通。

  既然別的村民的工作做不通,那就先從自己家開始吧,與父母商量后,自己家先拿出五畝地來做實驗,先讓大家看看。就這樣,在這五畝地的基礎上,我們通過微信平臺發起了眾籌,想通過調動外界的資源幫助成立合作社。當時想的就是“尋一百位伙伴,成立一個合作社”,意思就是我們會用自家這五畝地來做試驗種小米,不用化肥,用農家肥,不打除草劑和化學農藥,預計畝產200斤,一斤小米賣16元。眾籌上線以后,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支持,一個星期就找到了一百個人,一共籌到了16000元。

  眾籌成功后引起了很好的社會反響,內蒙古新聞聯播的記者也聞訊趕來采訪。村民們看到你把事做成了以后,態度就不一樣了。后來我看到幾個朋友都用了眾籌這個方法助力合作經濟,感覺能給別人提供經驗真是一件開心的事。就這樣,我跟之前動員的幾個村民一起成立了合作社。

  我們做了什么?

  在我的印象里,村子里除了紅白喜事外,基本沒有別的事情可以把大家聯系在一起。既然搞了合作社,還得讓大家對合作社有認同感。有多少實力就做多少事,第一年我們就策劃了“第一屆探尋世界小米發源地”大學生夏令營,初衷還是希望外面的青年人可以走進村子里,把外面一些新的東西介紹給村民,走出去的時候可以把我們的理念和文化帶走,向更多的人介紹我們。這次夏令營一共來了20個大學生,來自全國各地。在村里的七天,他們和村民一起住,一起吃,村里的人把日積月累的勞動經驗和小米文化詳細介紹給他們。在夏令營期間,合作社的社員們和其他村民都參與到了其中。一個夏令營能把村里村外、上上下下的人都動員起來,一起做事情,這是一個很大的突破。

  村民與大學生聊天

  大學生在田野

  經過一年的發展,通過社員間的協作、與消費者的交流,我們逐漸摸索出了一套訂單農業的模式:

  對外:春耕前在網上征集需要小米的消費者,消費者需要多少,我們就種多少,按需種植,這樣就規避了市場波動帶給農民的風險。

  對內:合作社負責提供統一的種子、農家肥,社員自己負責種植,合作社統一回收。

  因為今年的訂單比去年翻了好幾倍,社員都參與了種植,所以合作社開會商量了一套利潤分配方案:50%給社員,20%合作社日常支出,30%公共積累。

  為了動員更多的村民參與進來,今年夏天,我們策劃了“第一屆敖漢小米音樂會暨敖漢旱作故事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分享會”。依托旱作農業文化遺產核心地的文化優勢,我們通過眾籌辦會的方式讓來自全國各地的朋友都參與了進來。來自北京的新工人藝術團、政府的官員、研究機構的學者和村民們一起用歌聲與故事傳遞了合作社和敖漢小米的聲音。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村里平時跳廣場舞的幾個婦女提前好幾天排練,全部參與了演出。我當時就意識到這種活動,對婦女走出家庭、參與公共事物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音樂會廣場舞

  音樂會現場

  其實我們做的事情很小,就是通過自己的文化優勢,用合作社的形式把大家組織起來,算是一次生態農業的種植嘗試。

  生態農業需合作,食物主權靠大家,希望我們的這點經驗能給大家帶來一些幫助!

  袁清華

  上海城市微田園項目

  明天的鄉村將面對今天的城市問題

  我們這次會議主要講生態農業,講鄉村,那今天我要把大家帶到城市里邊來,來看在城市里邊我們是如何開展生態行動的。我們一般談鄉土社會的時候,都會用一些諸如“破敗的”“衰敗的”這樣一些概念套進去,那我們城市呢,可能有一些反思精神的人會認為城市是一種瘋狂的、不可持續的。實際上,我們在談鄉村的時候談“三農問題”,這里有個“三”,而城市她不僅僅是“三”的問題,她有非常多的問題凸顯。而且我們有一個基本判斷,就是城市面對的一些問題,將來在鄉土社會中也會出現。所以我們在城市里邊開展一些實踐的工作,這也是為未來的鄉土社會服務所做的一些嘗試。

  首先,我們來看,在城市的發展過程中,高樓大廈越來越多,但大家有沒有發現,最近幾年城市化的發展基本到了一個頂峰,就是現在處于一個停滯或者說需要更新的狀態。尤其是上海,我們叫“魔都”,高樓已經蓋地差不多了,那么接下來她是不是還要蓋更多的高樓呢?這個我們可能已經是一個否定的答案了,她不會再蓋更多的高樓了!那么她接下來怎么辦呢?就是在城市當中進行一些軟件的提升。那么上海現在主要有兩大明顯的趨勢:一個是黨建引領,這是全中國都在推得以黨建引領為核心的工作;第二個就是社區治理,就是硬件的基礎設施建完以后,就要嘗試軟件的推進,包括小區里面環境的改造、人的組織化參與的活動,還有社區中一些小組織的治理工作。

  我們現在在鄉土社會中提了鄉村振興,那鄉村振興我們也認為是一種城市化的路徑依賴的新階段。我們看到鄉村振興現在都在修公路,蓋了很多的硬件設施,其實這些都是在模仿城市,做一些硬件的建設,那么未來鄉土社會也一定會是朝著服務的方向去推動。可能這樣說有些不太清楚,那我們把鄉村中一些現象的發生和城市中一些問題的凸顯結合一起來說,舉個例子:

  前幾年非常流行的民俗熱大家可能都知道,2014年是民宿元年,井噴式爆發,各個鄉村旅游都是在建民宿,但如果我們只是停留在鄉村的社會里面看民宿發展,認為是鄉土社會內容的一種豐富、文化的挖掘、旅游業的提升等等,那理解可能還不全面,那么把他拉回城市來看,2014年其實是上海城市發展到了瓶頸以后,大批設計師下崗的時期,因為城市規劃做完了,建筑設計做完了,所以這樣的一批設計師、藝術家沒工作了,那么他們去哪里了?去鄉土社會了,所以我們看到做民宿的大多數有藝術家、建筑師、設計師的背景。大家有沒有發現這樣的問題,它是一種相關性,我們把城市和鄉村它們看成是一種陰陽的關系,里面有內生的一種環境。

  城市微更新:一種設計思維

  我們做城市工作的一個大的背景是國土資源部,他當時提出了一個微循環的理論,包括微降解、微更新、微交通、微創業、微綠地、微醫療、微農村……這是城市里邊硬件建完之后,大的動作是不可能了,她要有一個小個動作,所以就有了一個微循環的理論。那么我們要做的就是微更新理論,做微更新有個很重要的思路就是設計思路,這種思維不是我們理解的畫圖或者用軟件畫一些房子或者說怎么樣,而是解決問題的一種邏輯的嘗試。

  比如上圖,這是一個城市老小區的樓梯,六層樓都是水泥的,但是樓里面住了很多老年人,我們知道在一個燈光很黑暗的環境下,水泥樓梯是看不清的,分不清臺階在哪里,所以走路比較危險,那么我們用一種嘗試,就是把樓梯畫了一些顏色,改變一下顏色的分布,這樣就會看得比較清楚,這就是一種設計思維。設計思維是為了什么呢?是為了解決問題而去考慮的一種比較低成本的或者說比較創新的方式。

  比如上面這張圖,大家能看出來是什么呢?是一個郵政信箱?收垃圾的?其實是收集狗狗大便的,叫狗糞便塔。小區里面現在很多人無聊地不得了,養寵物嘛,每天去遛狗,所以小區里面到處都是狗糞便,那我們想狗糞便也是社區治理遇到的一個問題,要怎么來解決呢?我們用一種生態的方式:蚯蚓是處理有機質的一種非常好的生物,所以我們做了一個蚯蚓堆肥塔,就是把糞便通過這個桶丟進去,底下是蚯蚓,旁邊種一些花,蚯蚓分解狗糞便以后就會變成肥料將來用作堆肥給周圍的植物供肥。就是這樣一種思維,嘗試解決了一些浪費、污染等問題。

  當然,小區里還有很多很多的問題,我們要把最開始的一種直覺的、意識形態化的解決問題的思路先放一邊,想想有沒有其他的方式去解決。我們在小區做的時候,其實是要達到三個這樣的階段:共建、共治與共享。整個社區成員參與改造過程是大家一起先共建,共建以后居民才有一種榮譽感、有主人翁的精神,所以到后面共治和共享的階段她才有積極性。

  比如說小區綠化,絕大多數都是開發公司建好以后交給物業,所以造成了大部分小區綠化的荒廢。當然我們一般批評小區的草地是高耗能的、高耗水的、高污染的,說城里一棵草相當農村一棵苗,但實際上很多綠地已經荒廢了,那么我們想與其荒廢,不如把它用起來,打造一些其他功能。比如有些地方可能適合種菜,那么能不能種一些蔬菜,有個小菜園;有些地方可以重新種花,種花有幾種方式,一種是號召居民一起動手把花栽起來,當然前期我們會有一些設計的圖紙。

  小菜園

  種花

  另外一個呢,就是小區居民家里面,陽臺空間都比較小,但是很多愛花的沒地方擺,那么我們就把它變成一個租用空間一樣使用,居民把他的花搬到這里來曬曬太陽,好了再拿回家里面,其實就是一個植物的療養空間。還有一個是小區居民一起參與的一個項目,在廢棄的水缸上進行彩繪,再一個就是我們的一個小基地-城市微田園,經常做一些小活動。

  彩繪

  城市微更新工作的“三建”

  這些嘗試的工作我們將其分為三個部分,我們也叫“三建”:第一個是能力建設,就是居民參與這些過程一定要獲得一些知識和技能。這個時候就需要用到我的一些專長了,我是做生態農業和鄉村建設的十幾年,那么有這種農業技術在,我會教他們如何在陽臺上種菜或者做綠植養護。

  還有一些食品安全的一些知識,比如如何去認識一個植物在自然生長環境下的自然狀態。因為城里人現在買東西看賣相,光看好看的,不會去觀察植物的一些狀態。比如黃瓜,我們去市場上買黃瓜都是挑直的吧,帶上花還認為是新鮮的,但實際上自然界是不可能產生這種黃瓜的,黃瓜絕大部分都應該是彎的,不是直的,而且花開三天以后是要卸掉的,不可能在上市以后還會帶花的。

  另外我們也提了一些轉基因的概念,轉基因我們一方面是反轉,另一方面我們把很多反轉的謠言當成了正確的反轉知識,這個是我們需要去解釋的。我本科學的是生物技術,研究生學的是農業推廣,正好可以利用這些專業知識去給市民解釋,我們要分清楚什么是雜交,什么是轉基因,不是說人云亦云去反對一些東西。

  另外一個是在陽臺種菜以后對小孩子的自然教育,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嘗試,一顆種子種下去,生根、發芽、開花、結果這個過程,小孩子可以把它畫下來,這是我們自然教育的一系列課程。

  還有一些廢物利用、環保。垃圾分類也是很重要的,現在農村也在推動垃圾分類,上海這種魔都大都市,以前我們在聊天的時候很多人都不知道上海的垃圾場在哪里,也不知道上海的垃圾場有多大。上海有一個非常大的垃圾場,全亞洲最大,31平方公里,僅僅比澳門行政區32平方公里小一平方公里,非常大,而且上海每天產生的垃圾量是2萬噸,裝滿12米的集裝箱,每天的垃圾量可以繞著上海內環整一圈。我們平常在家里,是一小兜一小兜的垃圾,不覺得是一個負擔,但是你把這個量聚集在一起以后給它具象化的表達,瞬間就會覺得很震驚。如果你一直講垃圾分類、垃圾分類,大家會覺得跟我有什么關系,那把這個概念拋出來后,給他們去講,或者是帶他們去垃圾博物館參觀,他們就能了解垃圾分類的一些知識。

  垃圾處理這方面我們還穿插著教他們如何在家里做堆肥。堆肥我們很多人都知道,做酵素啊什么的都會接觸到堆肥,很多人在概念上還會認為在家里做堆肥會有味道,有蒼蠅、有異味等等。那我以前是做生態技術的,正好用上了,我說有蒼蠅、有味道,這個是方法的問題,然后給他講一堆要怎么做。舉個例子,我們家里的廚房垃圾,如果放在家里2天不扔肯定就臭掉了,但是我們吃的蘋果、香蕉這些水果放在家里幾天壞掉了,是什么味道?是不是酒香味?那就是發酵的味道。廚余垃圾發酵是一種味道,水果垃圾發酵是另一種味道,這是因為它們里面的糖分不一樣。所以,要經過技術方法,選一些好的微生物過來,那么他在陽臺上堆肥就沒有技術問題了,而且可以在地化的將家里的廚余垃圾解決掉。

  第二階段是制度建設,一個花園或者小區的空間做好以后,還需要一些維護,這個時候大家就形成一些小組織,比如綠化組織,叫“”綠主婦”也好,或者叫“養護小隊”也好都可以,就是大家一起討論一個如何維護的制度。基本上是居民自己來討論,比如一層的誰來維護、二層的誰來維護,或者這塊地誰來維護、那塊地誰來維護等等,大家討論出一些制度來,這是制度建設的一些過程。

  第三就是空間建設,我們說空間的時候說私人空間、公共空間等等,比如陽臺上的空間是自己家里的,有小孩子的自然教育,家里廚房垃圾的垃圾減量;那么到了公共空間呢,就是說大家一旦有了公共空間,就會有公共話題,有了公共話題就有了公共的生活,就會有社區里邊內部的互動。我們城市里邊的很多小區,尤其是高檔小區,門對門之間真的是不認識,為什么之前城市里面沒有公共話題?比如說種一片草坪大家一走就過去了,你不可能對著一棵草研究來研究去;但是你如果種了一個西紅柿在里邊,有人就會說:誒,你看這個西紅柿怎么開花啦如何如何,然后大家就會討論,就會有話題的產生。

  另外還有一些環保的功能,比如小區里邊丟棄的自行車,把它粉刷一下,變成一個小景觀,畫一些垃圾分類的彩繪圖;還有廢棄的輪胎,還有一些雨水的收集裝置,把小區樓頂上的雨水收集起來來灌溉等等。那么我們這些元素呢有彩繪的功能,還有廢物利用的,還有做綠植的,還有做酵素的等等。

  廢棄自行車小景觀

  廢棄輪胎小景觀

  困難與反思

  最后,說下困難和反思:

  第一個就是城市里邊的綠化用地,嚴格來說是不允許種菜的,只能種花種草。這個綠化政策很奇怪,就是你再綠也不行。

  第二個是社區治理的方向多元與政策一元導致社區組織缺少核心領導,也導致組織內部出一些矛盾。小區里面積極的分子其實就那么多,一二十個人,但是不同的組織比如環保小組、彩繪小組等等,我們發現每個組織都選一個領導人,再去形成一個新的組織,這樣大家就會有一些矛盾,比如憑什么誰是誰的領導?它沒有一個核心的人物在。

  我們再看一下社區里邊的中堅力量,我們談農村的中堅力量,以前說386199部隊,婦女兒童老人,那么城市其實也一樣的,白天的時候年輕人基本都出去了,留下的也是6199部隊,比農村還少了一個38部隊,所以兒童和老人是我們在社區中做工作最重要的人。這里舉幾個案例:

  第一個叫療愈菜園,是一個孤兒院,原先是一片很荒廢的草地,后來變成了一個小菜園,他們可以去體驗。

  第二個也是,原來的門口也是一個很荒廢的土地,那我們設計一些小景觀進行改造,讓居民在這有了很多話題,比如大家說這里一下子變漂亮了,我們房子漲價了,他就是有了一些共同的話題。

  還有一些零廢棄花園,我們用了很多廢棄的材料包括廢棄的家具、廢棄的啤酒瓶、廢棄的裝修木料等等,都是撿來的,實現舊樓換新顏,就是原來荒廢的墻面、破破爛爛的樣子,我們將他做成文化墻,把一個立體的繪畫給做起來。

  我們今年做了一個項目叫社區園丁,就是培養社區里面的人掌握一些社區園藝知識,園藝知識里邊就包括農業的、綠化的、垃圾分類的、環保的等等一系列的,然后里面分了幾個主題:一個叫都市萬花筒,就是發現社區的問題是第一步;還有一個叫都市農夫,自己陽臺種點東西,就是廢物改造的工匠精神;然后花匠的話就是綠植養護。

  最后有一個圖片,叫做尊重與對話。其實我們建了一個小花園后,以前很多居民就不經過那個地方,但是后來就專門跑去那里看,這就有了話題了,開始尊重勞動。這個小區原來是回遷戶,回遷小區,都是農民建的房子,政府不讓種菜,其實這樣就使這種小區最大的專業技能被浪費了,那建了一個小菜園后,這些人覺得我可以嘗試在里面種菜了,可以分享給一些老黨員啊、孤寡老人啊等等;最后一張圖是一個對話,一個是農民,一個是居民,這其實就是城市和鄉村、人和土地、人和自然、人和人的一種對話。

  整 理 ︱艾米 何思齊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小石頭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普京剛走,沙特王子便墜機身亡
  2. 湖北石鋒:奇了怪了,貪污腐敗、貧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3. ?吳銘:為什么不從所有制角度分析問題呢
  4. 李光滿:從刀郎看中國文人的風骨
  5. 清華大學哈弗版經濟管理學院還有必要辦下去嗎
  6. “氫政治”: 三個顛覆性預測, 為何都指向中國?
  7. 星燧:普京的“閃電”中東行
  8. 2024請回答,中國市場經濟“邊”在哪里?
  9. 司馬南:黃金萬兩——一項美國的核心秘密
  10. 大蒜也有錯?
  1. 這輪房價下跌的影響,也許遠遠超過你的想象
  2. 普京剛走,沙特王子便墜機身亡
  3. 判處死刑,立即執行,難嗎?
  4. 送完一萬億,再送一萬億?
  5. 李昌平:我的困惑(一)
  6. 湖北石鋒:奇了怪了,貪污腐敗、貧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7. 不顧中國警告,拜登出爾反爾,解放軍發出最強音:絕不手軟!
  8. 又一處敬立毛主席塑像,各地紀念活動越來越多
  9. 紫虬:從通鋼、聯想到華為,平等的顛覆與柳暗花明
  10. 李昌平:縣鄉村最大的問題是:官越來越多,員越來越少!
  1. 張勤德:堅決打好清算胡錫進們的反毛言行這一仗
  2. 郭建波:《文革論》第一卷《文革溯源》(中冊)論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和文化大革命
  3. 郝貴生|如何科學認識毛主席的晚年實踐活動? ——紀念毛主席誕辰130周年
  4. 吳銘|這件事,我理解不了
  5. 今天,我們遭遇致命一擊!
  6. 不搞清官貪官,搞文化大革命
  7. 尹國明:胡錫進先生,我知道這次你很急
  8. 三大神藥謊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現!面對發燒我們怎么辦?
  9. 說“胡漢三回來了”,為什么有人卻急眼了?
  10. 當心,他們要對孩子下手了!
  1. 張殿閣:在十大開幕式上執勤——記偉人晚年幾個重要歷史片段(二)
  2. 這輪房價下跌的影響,也許遠遠超過你的想象
  3. 《決裂》:我們到底要與誰決裂?
  4. 不顧中國警告,拜登出爾反爾,解放軍發出最強音:絕不手軟!
  5. 記憶:流浪漢張來娃兒
  6. 《鄧選》學習 (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