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光明日報調研組 調研組成員:張哲浩、楊永林、趙風、李剛
原編者按
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東嶺村位于陜西寶雞市金臺區陳倉鎮,地處秦嶺西端、渭河北岸。40年來,這個只有200多戶人的小村莊,從遠近聞名的窮村變成了“中國西部第一村”。村辦企業年收入1000多億元,連續15年入圍“中國企業500強”。東嶺村以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為路徑、實現共同富裕的生動實踐,堪稱鄉村振興的典范。近日,光明日報調研組前往寶雞市,就東嶺村數十年的發展情況進行了調研。
42歲的楊彩榮給最后一位老人理完發時,已過了中午的飯點。她匆匆收拾完場地,揉了揉酸痛的胳膊才向家里走去。
楊彩榮是寶雞市金臺區陳倉鎮東嶺村的一位普通農民,眼下在村里辦的企業鳳翔焦化廠上班。工廠離家有30多公里的路程,不過,每天有村里的空調車接送,她也沒覺得遠。每月16日,她都會準時來村里的老年人活動室,免費為老人們理發。說起緣由,楊彩榮說:“完全是出于感恩。”
“感恩”,這是記者在東嶺采訪時,人們說得最多的兩個字。秦嶺西端、渭河北岸,這個昔日十里八鄉最窮的村,如今村民年收入人均超過10萬元,戶均資產超過300萬元,村辦企業東嶺集團在近日公布的中國500強企業中,位列第152位,年收入1300億元。
東嶺村全景 劉俊成攝
1 從小農經濟到現代化企業
58歲的楊義琴,至今仍記得她剛嫁到東嶺村時吃的那些苦,全家人口多,就靠村里分的一點地種菜。一家人趴在菜地里累死累活,可到頭來還是缺衣少吃。“我是1983年結的婚,后來分家蓋房子時,磚、樓板、門窗都是欠下的,那時蓋房要交1200元押金,還是從村上借的。”楊義琴說。
“村東村西水汪汪,村前河灘白茫茫。半年糠菜半年糧,有女不嫁東嶺郎”。改革開放前,東嶺村是遠近聞名的貧困村,人均只有3分地,餓肚子是那個時代人們的共同記憶。
改革開放后,東嶺和全國其他村子一樣,推行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將土地等生產資料分產到戶。可是,有限的土地資源依然無法改變東嶺人吃不飽飯的命運。
無奈,村上依托郊區地理優勢,辦起了黑白鐵皮加工廠。1985年,黑白鐵皮加工廠擴大經營范圍,成立了金臺區東嶺機械鉚焊廠。但一場傷亡事故,使村辦企業陷入困境。在這種情況下,村里經過研究,將這個資產不足萬元的廠子交給村民李黑記承包經營。為了擺脫困境,李黑記啥能賺錢就生產啥,釘子、鐵簸箕啥都干過。隨著改革開放深入推進,李黑記帶領村民開始做起了鋼材貿易。業務拓展了,企業吸收了更多的村民,正是這個時候,楊義琴成為了鉚焊廠工人。
到1994年,企業產值已過億元,固定資產達到2000萬元,成為全市企業發展的典型,李黑記被團中央授予“全國優秀青年企業家”稱號。然而,隨著企業的發展壯大,受制于村組干部管理的弊病也逐漸凸顯。“小馬拉大車”、村企兩張皮的弊端給企業發展帶來了嚴重制約。
企業經營講究效率,可事事要向村里請示匯報,不僅拖住了企業的腳步,也經常貽誤戰機。怎么辦?東嶺人經過五年的努力,在區里的支持下,打破條條框框,先是實行“組企合一,以企帶組”的體制,后來又獨立成村,這些為東嶺事業的發展鋪平了道路。
2000年,以東嶺鉚焊廠為主體成立的寶雞東嶺集團,又改制為陜西東嶺工貿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村民成為企業股東,從根本上解決了影響企業發展的體制性障礙。從此,企業發展進入了快車道,并逐步邁入現代企業行列,形成了國內、國際貿易,鋼鐵及鋅冶煉、礦產開發及煤炭采掘、房地產、金融投資、互聯網等多業并舉的綜合性企業。
談起村子的發展,已從集團退休的楊義琴充滿了自豪:“我進企業后啥都干過,當過工人,賣過鋼材,退休的時候是集團供應處的科長。我老伴兒也在集團干了一輩子,兒子、女兒大學畢業后,也進了集團。現在,兒媳婦、女婿都在集團上班。我最自豪的,就是我們趕上了好時代,我們用勞動實現了生活翻天覆地的變化。”
東嶺村村民自發成立秦腔自樂班。劉俊成攝
2 “在致富路上,村民們沒有一家掉隊”
東嶺企業到底是誰的?早在1994年,一直由李黑記承包經營的東嶺鉚焊廠,就成了許多人眼里的“唐僧肉”。有人甚至提出,要把企業資產像村里的土地那樣分田到戶。
李黑記坐不住了。過去日子窮,現在廠子辦起來了,不能再讓大家受窮了。面對村民的疑問,李黑記毅然決然地把多年承包企業辛辛苦苦掙下的6000多萬元全部捐給村上,作為村集體資產。“我給大家吃個定心丸,我李黑記生是東嶺人,死是東嶺鬼,企業再大,都是大家的。”
李黑記的做法,驚呆了全體村民。村民們一致推舉李黑記繼續擔任企業負責人,帶領大家共同致富。2000年,企業股份制改造時,有人再次提出,李黑記對企業貢獻最大,應該做大股東。但李黑記沒有答應,堅持村集體是企業大股東,他個人在企業的股份不超過3%。
企業做大了,村民們成了最大的受益者。1995年前,村里的房屋大多還是村民翻建的二層民居,村子里排污不暢,供電不足,道路坑洼不平,臟亂差問題突出。后來,東嶺邀請設計院專家對東嶺新村進行規劃設計,先后投資9200多萬元改善了村民的居住條件,并建成全省首家“數字電視村”,成為“省級綠色文明社區”。
2006年后,結合更大規模的“城中村”改造,東嶺投資10多億元,實施“東嶺新時代”“東嶺國際城”住宅工程,村里給每家每戶的新房進行了精裝修,甚至連空調、廚衛、窗簾都配齊了。在配套村(社區)公共服務中心的基礎上,村里又為村民建造了休憩、觀賞、游覽的蘇式“和園”,村民生活品質不斷提升。
村民不僅住房條件改善了,收入也大幅增長。調研中了解到,目前東嶺村村民的收入由五部分構成:一是股份分紅,改制時全村每家都有股份,每年堅持按20%兌現分紅;二是工資收入,全村95%的勞動力在企業上班,他們的工資收入從四萬元到幾十萬元不等;三是集體分紅,全村每人每年由村集體分紅,2017年每人分紅3萬元。此外,男60歲以上、女55歲以上老人每月還有500元退休金;四是集資分紅,村民手上有些閑錢,交給企業用于擴張和建設,每年按10%的紅利分紅;五是租賃收入,村民把多余的樓宇對外出租收益。由于有這些保障,東嶺村在發展中,無一戶掉隊。
東嶺村還經常組織老人外出旅游,舉辦各種文娛活動,學生從小學到高中上學費用全部實行集體報銷,考上大學最高給予5000元獎勵,大學畢業如果回村(企)上班,村里返還大學期間的學費。
今年75歲的羅衛軍老人,過去擔任村干部,他曾經主持了村上分田到戶的改革。目睹了東嶺村幾十年來的發展變化,老人深有感觸地說:“是改革開放的好政策讓我們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東嶺村領導班子一心為公,讓村民們在致富路上沒有一家掉隊。”
東嶺村一角 劉俊成攝
3 改革創新激發企業發展活力
上世紀末,一批國有企業因為各種原因,陷入困境。為此,國家開始深化國企改革。這個時候,已經在市場經濟中取得初步成功的東嶺企業,再次站到了風口上。
東嶺人抓住市場機遇,以民營企業的身份參與到國有企業的改制當中。東嶺先后投資50多億元,兼并、重組了10多家國有企業,一舉進入工業化時代。在這一過程中,東嶺人以“敢為人先”的精神,以“容天下人、干天下事”的胸懷,吸納了大批國內外優秀人才,完成了從單純的物流貿易企業,向物流貿易與鋼鐵、金屬冶煉加工并舉轉型升級。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東嶺傳統的優勢產業受到嚴峻挑戰,同行業許多鋼鐵、冶煉等企業在危機中紛紛倒下。面對危局,東嶺主動出擊,調整產業結構,壓縮過剩產能,加快轉型升級,在投入巨資進行技改升級的同時,把發展重點轉向礦產能源、金融投資、國際國內貿易等領域。2017年,東嶺進出口貿易總額躍居全省第二。
調研中了解到,近幾年來,面對國家擴大內需的新一輪戰略機遇,東嶺投資230億元,建設了新東嶺城市綜合體,讓寶雞有了203米的超高層地標性建筑。借助該項目,東嶺引進了皇冠假日酒店、銀泰商業等一批國內外著名企業,大步跨進了第三產業。目前,這個占地上千畝的城市綜合體核心區中央金融文化商務區,已經成為寶雞市最時尚、最繁華、最具活力的城市新中心,被當地人稱作“西府的名片,寶雞的浦東”。
隨著快速發展,東嶺人意識到傳統的管理機制已經難以適應現代企業的發展要求。在企業內部管理方面,東嶺引入競爭機制,形成了“鯰魚”效應。2016年開始在經營系統推行“合伙制”試點工作,選定6家公司作為試點,首批試點單位寧夏金色能源公司主要涉入煤炭貿易,當年實現利潤同比增長175%,職工全年入股回報收益率達34%。2017年公司業績再上新臺階,實現利潤同比增長41.9%,員工入股回報收益率達52.25%,“合伙制”徹底解決了“為誰干”的核心問題。2018年,集團將合伙制向鋼鐵、煤炭、有色、原料等領域拓展,截至目前成立了合伙制公司19個。
與此同時,遍布全國的近百家公司,每天數十億元的資金往來,以及稍縱即逝的市場變化,都倒逼著這個擁有近2萬名職工的大型企業集團,必須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快速反應機制。
東嶺人再次突破自我,引入國內知名的信息化企業,結合自身需求,量身打造了企業信息化管理系統。為及時掌握國際市場的最新動態,東嶺村(集團)早在本世紀初,就在上海陸家嘴金融商務中心設立了上海金克金屬貿易有限公司。在企業內部,東嶺集團也搭建了信息整合平臺,聘請專業信息分析師,成立了“黑色金屬研究院”“鋼谷網數據研究中心”和“有色金屬投研中心”,對各公司和銷售網點的市場信息和有關數據進行匯總、分析,通過全方位采集大數據,精準研判,為集團經營決策提供依據。
邁進“大數據”時代的東嶺人,再次擁有了一個“蓬勃”的“芯”——公司每天的財務狀況、銷售、出庫、入庫等數據一目了然,為公司決策提供了最翔實的第一手資料。利用“大數據”整合資源,東嶺產生了“核裂變”,爆發出前所未有的能量。如今,“東嶺”已成為全國鋼材行業最響亮的品牌,銷量連續多年穩居全國第一,“東嶺集團”商標也被國家工商總局評定為“中國馳名商標”。2017年,集團內貿和外貿業務分別實現總收入336.24、941.4億元,同比增長43.9%、41.8%。
4 “既要把人帶富,更要把人帶好”
東嶺村富了,物質條件有了根本改善,但如果人的文化、思想跟不上,發展就會失衡,就會迷失方向。幾十年來,東嶺始終重視“人的發展和建設”,堅持“既要把人帶富,更要把人帶好”。
為淳化鄉風民俗,東嶺村10多年前就建立了道德講堂,實行每月開講制度,堅持“唱一首歌曲”“看一部短片”“誦一段經典”“講一個故事”“做一番點評”,常態化開展講述“好人”故事,評選好公婆、好媳婦、好村民,村里先進典型層出不窮。
最美志愿者羅衛軍免費為孩子們輔導樂器,從不懈怠叫累;村民公認的熱心人岳巧志,無論哪位村民家里老人去世,他都跑前跑后,一直到為老人辦完后事;愛好廣泛的好村民李天寶從企業退休后,自學秦腔丑角,成為村里的文藝骨干,時常為村民表演逗樂……還有秧歌隊、舞蹈隊、管樂隊、合唱隊、自樂班等等,共同構成了東嶺文化的主陣地。
調研中了解到,東嶺村以村規民約來規范村民的行為準則,幾十年來,沒有發生過違法案件。《村規民約》分為“建設和諧新東嶺”“福利及分配待遇”“村風民俗”“婚姻鄰里”“附則”五章二十六條,從鄰里關系、環境衛生、家庭和諧、婚喪嫁娶甚至寵物管理、家畜家禽飼養等各個環節對村民行為進行了規范,一旦違反《村規民約》,都有相應的處罰措施。比如,《村規民約》要求,村民無故不得在家“吃閑飯”,適齡范圍內,都必須工作。這些內容看似是細枝末節,但對村民價值觀引導有積極作用,成為村民的道德指南。
為避免村民在婚喪嫁娶方面大操大辦,東嶺提出了“三個嚴禁”和“四個堅持”,即嚴禁唱戲、嚴禁演歌舞、嚴禁叫管樂隊,堅持不講排場、堅持不擺闊氣、堅持不互相攀比、堅持不舉債辦婚事。“一開始推行確實有難度,慢慢就習慣了,現在周圍居民也跟著我們學呢!”在村里紅白理事會工作10多年的岳巧志,對村里新風氣的變化感受十分深刻。據粗略統計,僅婚喪嫁娶,每年全村就節省100余萬元。
多年來,東嶺人始終堅持“共同富裕”的理念,積極投身城市建設、修路、架橋、扶貧、幫困、助學、助教等社會公益和慈善事業,安置了上萬名國企職工。他們投資8600多萬元建成的仿古式文化廊橋,成為寶雞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在2016年首屆中國扶貧論壇上,東嶺集團榮獲“中國扶貧•企業貢獻獎”,企業累計捐款超過3億元。
幾十年來,東嶺村先后涌現出10多名全國、省部級勞動模范,30多名省市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這種企業文化與積極向上、和諧共享的村風民俗交相輝映,使東嶺的精神文明建設始終走在時代前列。東嶺先后被評為“全國文明村鎮”“全國敬老模范村”“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國婚育新風進萬家活動先進鄉村”“全國美德在農家活動示范點”“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范社區”。
5 關于東嶺村發展的思考
企業黨建是東嶺發展的“方向盤”。早在20多年前,東嶺就自覺地在企業設立“黨代表”。2002年,根據企業的發展需要,又成立了東嶺村(集團)黨委,把黨建和日常生產緊密結合,“人和項目落在哪,黨組織就跟進到哪。”在企業廠礦車間,黨小組是員工的主心骨,是生產一線的攻堅隊;在村里,黨小組是群眾的服務隊,是文明村風的風向標。黨組織延伸到每個角落,實現了全覆蓋、無死角。在東嶺集團鳳翔、鳳縣等生產單位,黨支部的陣地建設延伸到了車間班組。不少集團職工說:“有了黨支部黨小組,咱們職工群眾就有了主心骨,大家干起來更有勁頭,發展方向也更明確了。”據了解,全集團建立在末梢的黨小組達120多個。目前,村(集團)黨委直接管理5個基層黨委,10個黨總支,48個黨支部,輻射到全國20多個省市,黨員人數達到2500多人。
深化改革是東嶺發展的“動力源”。改革開放初期,不少村莊興辦企業,但在發展的過程中,許多曾經很輝煌、比東嶺強大百倍的村辦企業慢慢淡出歷史舞臺。而東嶺人卻能打破條條框框,創新體制機制,走上“以企帶村、村企合一、共同發展”的道路;大膽參與國企改革,投資50多億元,兼并、重組10多家國企;把國際、國內貿易做得風生水起,還在建筑用鋼、鋅冶煉等領域做到了全國前列;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之初,就投資230億元建設新東嶺城市綜合體,大舉進入第三產業;在資本雄厚的江蘇無錫,出資18億元,拿下爛尾了8年的268米高的“雙子樓”項目。東嶺的不斷壯大,究其根本,就在于東嶺人不斷解放思想、堅持深化改革,搶抓機遇、善抓機遇。
鄉村振興離不開“領頭雁”。東嶺幾十年的發展成就,離不開強有力的村級領導班子,也離不開東嶺村的“領頭雁”——李黑記。在“組企一體化”的關鍵時刻,李黑記把自己的財產全部捐給村集體,贏得群眾信賴;在企業股份制改造時,李黑記堅持把村集體作為企業的大股東,自己只占很少的股份。李黑記和村班子成員,摒棄“小我”、踏實干事的精神,帶動了整個村子奮發向上、共同致富,這是東嶺村發展取得成功的關鍵。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積極發現、培養一批熟悉當地情況、有干事創業熱情、敢于奉獻犧牲的致富能人,并為他們的成長營造良好環境,讓他們在鄉村振興發展中發揮好示范帶頭作用。
鄉村振興基礎是產業發展。東嶺村抓住時代發展機遇,大力發展鋼鐵貿易、金屬加工冶煉、金融投資等產業,橫向拓展,縱向延伸,內抓產業鏈精細化管理,外建東嶺集團供應鏈商業生態,全面實現東嶺業務鏈條上的“資金流、物流、商流”的有效管控和整合,打通上下游產業鏈條,闖出了一條符合東嶺村實際的產業崛起新路子。鄉村振興歸根結底是發展問題,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基礎。未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立足實際,注重發展符合當地特色的優勢產業,并著力推進產業規模化、組織化、品牌化建設。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