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土地承包制再延長三十年的積極意義
智廣俊
習近平在十九大報告中,對農村工作高度重視,他指出:“農業(yè)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十九大對農村工作規(guī)劃安排最為重大措施就是: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三十年。
我覺得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三十年,順應民心,切合實際,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項制度安排。
習近平在2016年視察小崗村講話時就提出:“在小崗村大包干等農業(yè)生產責任制基礎上形成的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tǒng)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是我們黨農村政策的重要基石。”習近平強調:“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要順應農民保留土地承包權、流轉土地經營權的意愿,把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分為承包權和經營權,實現承包權和經營權分置并行。不管怎么改,都不能把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改垮了,不能把耕地改少了,不能把糧食生產能力改弱了,不能把農民利益損害了”。顯然,十九大提出的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三十年,是貫徹了習近平在小崗村講話的中心思想。
社會主義是實踐的產物,不能光憑美好的愿望行事。有不少同志期望二輪承包土地到期后,村集體收回土地,像周家莊、南街村、華西村那樣實行集體經營。這種想法是合理的,但卻不夠現實,難以實行。因為,已經喪失了那種歷史機遇。當初華西村、周家莊等個別村有勇氣堅持集體經營,南街村等幾個村在包產到戶頭幾年有勇氣恢復集體經營,這是華西村、南街村等個別村的人有著高度政治覺悟、有著堅定的社會主義信念,他們堅持了因地制宜、實事求是的精神。其結果是,這幾個堅持集體經營的村,經過艱苦奮斗都取得了顯赫成就,這是有目共睹的,誰都否定不了的。但是,時過境遷,現在還想復制華西村、南街村的典型真是太難了。如今村里的農民,有的自家承包地都轉讓了出去,全家外出打工,從事農業(yè)生產連把鐵鍬都不具備了。有的種田大戶,自備全套農機具,投資了巨額資金轉包土地搞設施農業(yè)。村民重新合在一起集體經營,外出農民會回來嗎?即使勉強合在一起,連把鍬頭都沒有的農民與開著自家拖拉機的農民,共同搞集體生產,其收益如何來分配呢?這都是現實問題。更何況,在發(fā)達地區(qū),農業(yè)在村里已經不是支柱產業(yè)了,土地采取哪種形式搞,已經不是什么舉足輕重的事了。
當然農民也不是不可以重新組織起來的,新時期貴州塘約村就橫空出世了。塘約人在村莊遭遇特大自然災害的面前,逆境求存,抱團取暖,在村黨支部的帶領下,在土地確權的基礎上,將土地等七種資源重新收歸集體經營,建立起村社一體的經營體制,在短短的幾年里取得了極為顯著的成效,創(chuàng)造出塘約道路經驗,引發(fā)各方人士前去學習取經。但是,塘約僅僅搞了不到三年時間,其經驗還有待實踐的檢驗,在全國各地還沒有成批出現類似塘約村的示范點,因此,塘約道路還不具備在全國全面推廣的條件。同時我們還要認清一點,塘約人抓住了政府財政大力扶持農村事業(yè)的歷史機遇。近幾年,國家和地方政府財政扶持農村的力度特別大,比如在內蒙古搞十個全覆蓋,貴州推行的基礎設施建設六小工程計劃,都是主要靠政府投資出錢來搞。需要解釋一句,塘約村只是得到的是當地政府扶持農村的普惠資金,并非吃了偏飯。地方政府不可能對農村年年投這么多的扶持資金。因此,今后別的地方學塘約就比較困難了。但塘約“黨建引領、深化改革,組織起來,共同致富”的基本經驗具有普適性,可推廣,易學習操作。
應該說,人民公社是中國共產黨帶領廣大農民群眾創(chuàng)造出的一項農村社會主義制度。黨通過公社將幾千年來一盤散沙式的農民組織起來共同生產致富,戰(zhàn)天斗地,改造山河農田,使農業(yè)生產力得到了顯著地提升,農民生活整體上有了改善,人均壽命顯著地提高,絕大多數農民實現了文化掃盲、脫盲,農村社會、衛(wèi)生醫(yī)療、文化教育、科學技術等各方面都取得了極為顯著的歷史進步,特別是農業(yè)為工業(yè)積累了發(fā)展資金,人民公社時期取得了顯著的成就和歷史性貢獻不容否定,同時也顯示出了公社制度的強大優(yōu)越性。但是,我們也不能不承認,自1966年以來,農村工作中沒有很好地按照《農村人民公社六十條》來辦,極左做法嚴重挫傷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人民公社時期,我們還沒有完全解決農民吃飽飯的問題。集體對農民管制的太死太嚴,農民家庭副業(yè)生產受到打擊壓制,而農民集體勞動積極性又不高,人心思變。我一直在想,如果我們在工作中完全遵循按照《農村人民公社六十條》來做,何至于落到了公社解體的地步。我們應該承認,當初,中央推行包產到戶改制,是受到多數農民擁護和歡迎的。但是,不顧各地農村的差別,不尊重農民中的不同意愿,一刀切強制推行包產到戶的做法也是很遺憾的事,否則,華西村就不是個別現象,而是會有一大批存在。如今農村,再采用行政措施恢復農村集體經營顯然是不可能、不合適的。而實行土地私有化又背離了社會主義的原則。所以延續(xù)包產到戶制度三十年,實乃明知的選擇,符合多數農民的意愿,可以保持農村的穩(wěn)定。
農業(yè)家庭小生產與農業(yè)規(guī)模化、現代化生產存在著巨大的矛盾,目前我國農業(yè)生產效率不高,農產品缺乏市場競爭力,農產品生產存在著巨大的安全隱患,造成這種現狀的總根源就是家庭小農生產方式。不改變這種生產方式,我國農業(yè)就沒有出路,農產品就會在國際市場競爭中一敗涂地。如何改變這種局面呢?十九大報告也給出了解決方向,那就是“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權”分置制度”。三權分置,是指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離。
土地集體所有是社會主義制度的基礎,是憲法所規(guī)定的,動搖了這一點就動搖了國體的根本。承包權是農民的利益所在,不維護承包權,就損害了農民的利益。經營權事關轉包土地經營者的權益,直接關系到土地能不能有償轉讓,土地能不能實現規(guī)模化、現代化耕作經營的大問題。如何處理這三者的關系,這是當前農業(yè)工作中面臨的一個重大的現實課題,需要集中各級鄉(xiāng)村干部、三農問題研究者和廣大農民群眾的智慧來共同破題。
我以為破解處理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者之間關系的關鍵在于土地所有權這一塊,這是解決問題的鑰匙。
如今土地流轉的方式趨勢已經由過去農民外出,把土地委托給親朋好友來種,或者低價有償轉給村里種田大戶的方式,轉變?yōu)榱鬓D到涉農公司、合作社來經營了。農村的實踐表明,凡是土地流轉順暢的、農民從流轉土地上得到轉包費較高的,都是由鄉(xiāng)村干部所組織的。農民自行流轉土地地價都不高,一般相差5倍左右。而想整片、整塊流轉農民承包地搞規(guī)模經營者,離開村干部的協(xié)調,可以說是寸步難行,村里只要出現二三戶不流轉土地的釘子戶,事情就被攪黃了。所以,我反對縣鄉(xiāng)政府代替村委會搞什么土地確權。村里土地承包,村民各家種幾畝地,在哪里,村干部和村民都很清楚,政府不必越庖代俎來搞什么確權。政府直接對土地確權,意味著削弱了村集體對土地的所有權和管理權;意味著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tǒng)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只是一句空話,反而對土地流轉設置了障礙。比如,村里出現了一戶不愿流轉土地的農戶,影響到村里整塊土地的流轉,村集體就可以采取調換農戶土地的方式來解決,村民都認可土地是集體的,而村集體在不影響農戶利益的基礎上采取調換農戶承包地往往是行得通的。而農業(yè)部現行土地確權辦法,把農戶承包地神圣化了,確權后的土地,規(guī)定任何人都不能動,土地流轉過程中一旦出現釘子戶,連法院都不能過問,豈不荒唐。要知道,村里當初分地時,絕大多數采取的是見地分地的方式,每家分六七塊條條縷縷的地,種地很不方便,因此,村戶之間往往自行采取調換土地的方式來解決,也許二畝賴地換一畝好地種,一搞土地確權就把事情搞亂了。土地確權可以搞,但應該讓村里人自己搞,要體現出村集體對土地所有權的管理權威。
其實,在全國各地已經創(chuàng)造出很多土地流轉規(guī)模經營模式,比如,村里成立農民專業(yè)種植合作社,農民自行把土地流轉到合作社集體經營。有經濟富裕的村集體,把村民承包地收回來,村集體采取雇工機械化經營,農戶按地畝分糧就是了。有的采取村集體反租倒包的方式把土地重新集中起來,向外整體有償發(fā)包轉讓土地,農戶按地畝領取承包地出租費,不一而足。
不要以為上面有的人認識不到這一點,其實有人就想把農村土地私有化,走美國農業(yè)的道路。農業(yè)部一個叫張紅宇的官員就撰文鼓吹,我國普通農戶的未來方向要走美國農業(yè)的道路。美國一個三四口人農戶種植2500畝,我國一個5000畝的村子一般有50戶120口人,按照美國的做法,全村土地轉到兩戶農家手中,其余農民干啥呀,往哪去?歷史經驗教訓告訴我們,土地過于集中,富者過著奢靡生活,貧者無立足之地,必然會引發(fā)巨大社會矛盾,造成改朝換代的大動蕩。所以我也撰文批駁這種思路是一種邪路。
早在2月份,在中信基金會舉辦的三農座談會上我就提議,土地二輪承包到期后,承包地收回集體,重新決定生產經營模式。可以把土地全部發(fā)包有償流轉,可以繼續(xù)分田到戶,可以租賃,也可以辦合作社,多種形式。但是要保證:(1)土地屬于集體;(2)具體辦法由村民自己決定。如果有人離開,他的土地留在村里,分給貧困戶就夠他生活了,就不存在貧困戶了。這樣農村的許多問題,包括扶貧的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土地集體所有制是憲法規(guī)定的,而村集體的事應該按照《村民自治條例》來辦,由村民民主自主來決定。
可以預料農村在近二十年內,會有60%的耕地流轉到公司、合作社、種田大戶手中,以現代化農業(yè)生產方式規(guī)模種植,但還會有40%的耕地繼續(xù)以家庭小農模式進行,這就是我國農業(yè)未來的基本國情。如何將家庭小農生產融入到現代農業(yè)產業(yè)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中,生產出高質量有競爭性的農產品;如何完善農業(yè)支持保護制度,發(fā)展多種形式適度規(guī)模經營;如何健全農業(yè)社會化服務體系,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yè)發(fā)展有機銜接。這是擺在我們面前的大課題,前途明朗,任重道遠。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