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不翻地也不施肥就能種出畝產400-500斤,甚至畝產600斤以上的優質高產非轉基因大豆。這并不是一句玩笑話。黑龍江省牡丹江農墾三高農業科研所所長隋東經過二十多年傾心研究,開發成功適應黑龍江和全國采用的大豆免施化肥免耕高產栽培法,并且他還從全國審定的數百個大豆品種中,尋找篩選出數個抗旱性特強高固氮高產品質佳的非轉基因具有畝產600-800斤增產潛力的大豆品種。生態農業經常被詬病產量低、因而難以廣泛推廣,然而隋東的大豆免施化肥免耕高產生態栽培法是一個重大突破,說明接地氣的科學實踐能為生態農業開辟廣闊的前景,能為子孫后代留住綠水青山。
正文
東北網雞西9月11日訊 你能在硬棒棒的土地上,不翻地,不破茬起壟,也不施化肥,也不中耕,就能種出畝產400-500斤,甚至畝產600斤以上的優質高產非轉基因大豆嗎?可能絕大多數的人會說,不能!但黑龍江有一個人能,他就是黑龍江省牡丹江農墾三高農業科研所所長隋東。
他究競是怎么種出來的?帶著許多疑問,8月和9月,記者兩次來到隋東所在地密山市裴德鎮黑龍江省雙峰農場考查采訪。當走近隋東所長親自種植的采取免施化肥免耕高產栽培法種植的28畝大豆示范田時,立刻被眼前的情景吸引住了,一大片的綠油油齊腰深的大豆長勢非常喜人,比周邊施化肥種的大豆高出許多,葉片肥大,結莢又大又密,估計畝產在400-500斤。
隋東的大豆免施化肥免耕高產栽培法,比傳統常規種法,節省化肥100℅,節省種子50℅,降低機械作業費60%,比常規種法畝增產100-200斤。同時抗旱保墑保土保肥保苗,減少水土流失50℅以上。在黑龍江第一,二及第三積溫區上限地區種植,畝產一般在400-500斤,部分地區具有畝產600斤增產潛力。
為了振興中國大豆產業,讓廣大農民種大豆增產增收,讓全國人民吃上營養健康的非轉基因大豆食品,隋東要把經過二十多年傾心研究的大豆免施化肥免耕高產栽培法推廣到全國去。今年,他不顧自己是72歲高齡的老人和家人的反對,自己親自承擔了雙峰農場免施化肥免耕畝產400-500斤28畝示范田任務。
隋東在農業第一線奮戰已有50年,先后擔任過饒河縣農業技術推廣站站長,饒河縣農業局副局長,1989年調入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實驗場任農業科長,他在工作實踐中發現,盡管化肥,農藥,除草劑及各類新農藝,新農機裝備在生產上廣泛應用,但并沒有從根本上改變大豆長期單產不高總產不穩的狀況,反而是生產成本不斷攀升,土壤生態環境日趨惡化。為了探索大豆低耗高效發展的路子,1993年,他決定辭去公職,下田去當農民,深入笫一線去探索。經過十多年的潛心攻關研究,在技術上不斷改進和創新,終于開發成功適應黑龍江和全國采用的大豆免施化肥免耕高產栽培法,同時從全國各地審定的數百個品種中,尋找篩選出數個抗旱性特強高固氮高產品質佳的非轉基因具有畝產533-600斤增產潛力的大豆品種。
隋東所長告訴我大豆免施化肥免耕能高產的科學原理,一個是良種配良法,充分發揮大豆固有的固氮特性,大幅度提高固氮量來滿足大豆高產栽培對氮營養的需求,二是充分利用黑龍江冬季寒冷凍土層厚,春季氣溫回升,在凍融交替強大自然力作用下,耕層土壤達到自然疏松狀態,非常適合原壟卡播種,用自然力代替機械耕作,這是黑龍江一大優勢,實行免耕是為了防止傷根減少保墑,是為了保護中華民族賴以生存的土地,減少水土流失,種地養地相結合,三是將65厘米壟改成130厘米大壟,有利抗旱保墑保苗,同時為大豆根糸生長和根瘤菌生存和固氮創造良好土壤生態環境,提高固氮量,四是改密植為稀植,充分發揮個體增產潛力,增強通風透光性,增花增莢提高產量。針對有人提出大豆實行完全的免耕后,土壤扳結大豆還能長好嗎?隋東所長特意讓我看了在地頭像道一樣硬的地上種的大豆,雖然植株看上去稍矮些,但分枝多且短小,結莢更密集,株型收斂,抗旱抗倒性更強,產量可能不比地里邊的差。
隋東感慨地說,這項技術他研究成功已有十五個年頭了,中國受傳統僵化思想觀念的影響深重,要改變沿襲上百年傳統落后的種植方式很難,中國的大豆種植早已走進死胡同,不改變是沒有出路的。如果大豆免施化肥免耕高產栽培法有幸在黑龍江和全國普及推廣,只需2-3年時間,就可重振黑龍江和中國大豆,如果和他開發成功的玉米超高產栽培法合理輪作,就能使黑龍江和全國的大豆玉米連年穩產高產超高產。隋東開發的玉米超高產技術,耳聽為虛眼見為實,我又來到密山市連珠山鎮東方紅村張啟軍的40畝超高產玉米田地里,玉米棒大,籽粒飽滿,棒尖玉米籽粒滿滿的掙出皮外裸露在外面,畝產可比普通栽培法最低增產200-300斤。(記者:高繼魯)
文章來源:東北網雞西新聞網,原標題“隋東發明大豆免施化肥免耕高產生態栽培法”。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