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個多月,一直在農場進行我的實驗,在田間進行調查取樣。閑暇之余,會翻開導師的導師所著的《生態學與大農業發展》。因為此書已絕版(1984年發行),現在閱讀的是我專門從導師辦公室帶來的復印裝訂冊,這樣我就可以“任性”地在書上圈圈畫畫。掩卷反思,有很多心得體會愿與同學們分享。
在田間待久了,會和農民嘮嘮嗑,拉拉家常,對我們的“農村、農業和農民”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同時腦海中會不自覺的聯想到《生態學與大農業發展》中一些觀點,反復閱讀領會,競有些激動,我驚嘆于侯先生就像一個預言家。我們現在所面臨的農業境遇和生態環境危機,當年侯先生已經以他超前的思維給出了可行的路子。遺憾的是,現在的人們知道他的人已經很少了,很多人已經很快遺忘了侯先生。
《生態學與大農業發展》是已故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教授、著名植物生態學家侯學煜先生(1912-1991)從1978-1983年在全國考察的論文集,主要從生態學角度為我國大農業發展建言獻策。此書曾榮獲全國優秀科技圖書一等獎。全書內容豐富,共分為3篇,第一篇為總論,系統闡述運用生態學發展大農業的理論與實踐,并指出我國部分地區不合理的農業生產、資源浪費和環境破壞問題,提出“大糧食”、“大農業”觀點,并提出如何揚長避短實現中國式的農業現代化,解決中國人的吃飯問題。第二、三篇分別論述我國南方和北方地區生態學與大農業的發展。
侯先生提出要打破糧食只限于水稻、小麥、玉米等以淀粉為主的禾本科糧食的狹隘看法,花生、豆類、水果、蔬菜以及產生熱量較高的肉、蛋、奶、魚、蝦,都應是糧食的重要組成部分,“大糧食”即食物的意思。“大農業”即農業不能局限于種植業,應該包括農、林、牧、漁等多種經營。大農業的本質就是物質和能量的轉化過程,保持生態系統的平衡,就是通過食物鏈或生物與非生物關系來表現系統中動物、植物、微生物之間的合理關系,維持物質和能量交換的平衡,生物生產力才能不斷向前發展,經濟效益才能提高,社會主義的優越性才可更好發揮。近年來,有學者提出的“大食物、大營養、大健康”的中國食物安全和營養新理念和“森林生態農業”等,其實這些觀點早在與侯先生的“大農業”、“大糧食”思想里就所有體現了。
“大農業”其實是一個“大健康”產業。既要保證食物生產端的健康發展,又能滿足人類健康。當前農業生產中過度地追求單一作物規?;?,而忽視農業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比如各地愈演愈烈的蔬菜滯銷問題,化肥、農藥、農膜等投入已經嚴重違背生態規律,造成巨大的資源浪費,不僅市民吃不到健康的食物,農民辛苦大半年卻也不掙錢。市民抱怨,農民懶種,如此惡性循環進入典型的“互害”模式。侯先生的思想讓我更加理解導師蔣高明研究員在山東弘毅生態農場進行的“高效生態農業”試驗,我們“弘毅六不用”模式的其中一位生產者,利用6.5畝地一年能夠為市民提供20多種食物,水果、蔬菜、肉禽蛋類等,實現立體種養,生態循環,單這一項農民的年收入就達到12.5萬。有機農業生物多樣性管理(Biodiversity Management of Organic Farming,BMOF)已經初見成效。
侯先生如此前瞻性的戰略,令我聯想到著名的“胡煥庸線”( Hu Line)。中國著名地理學家胡煥庸(1901-1998)先生,在1935年提出的劃分我國人口密度的對比線(黑河—騰沖線)。 胡先生將中國黑龍江的黑河和云南的騰沖之間,畫一條直線連起來,線以東地區以43.71%的國土面積養育了94.39%的人口;以西地區占國土面積56.29%,而人口僅占5.61。線以西是“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塞外風情;以東則是“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的愜意風光。此線的提出在國內當時反響一般,但被美國軍方加以重視,成為了解中國、制衡中國甚至對中國發動戰爭的重要參考線。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通過衛星遙感影像、人口普查等多種手段和信息整合,愈加證明這條線的準確,充分顯示了中國的自然地理環境差異、生產力發展狀況、社會政治以及歷史變遷,被定為“中國百年地理大發現”之一。在當年艱苦惡劣的條件下,時年34歲胡先生憑借著自己的頑強意志通過實地走訪調查,積累總結,手工畫出2萬多個點,用嚴謹的態度和扎實的功底,描出了這樣一條黃金線,令人欽佩不已。
“胡線”在2014年引發了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之問:“胡煥庸線怎么破?”再次將其放在聚光燈下。因為這條線和國家的大政方針相扣,關乎著中國未來經濟和城鎮化發展,并和“一帶一路”戰略緊密關聯。
當前人類已經進入大數據信息時代,若利用全國的大數據將我國的食物生產能力和老百姓一日三餐所消耗的食物進行分析,統籌協調有計劃地進行農業生產,實現信息共享,盡可能的減少資源浪費,達到供需平衡,相信是可行的。當前我們弘毅生態農場已經能夠為消費者提供130種食物,我們進行了一個小小的統計,利用我們弘毅生態農場已有的3400多會員進行分析,會員分布也大致和胡煥庸線相吻合,間接反映了中國當前的經濟形勢等信息。如果進行更深入的分析,對于統籌協調農場的農事安排是非常有利的。
中國優質的生態環境在“胡線”的西部,那里適合有機食物的生產,經濟的重心在東部,那里的消費力量很強。如果西部發展六不用的真正有機農業,東部發達地區的人口消費,那些通過商業模式,或許能夠突破“胡線”。也就是說,通過市民的主動消費,倒逼工業化農業轉型,發展以優質安全食物為主題的高效生態農業產業,將劣勢化解為優勢,加上國家政策扶持,在保護自然與生物多樣性基礎上實現西部貧困地區脫貧致富,避免社會矛盾激化與政治沖突。
老一輩科學家給我們樹立了標桿,他們是真正做學問的人,是能夠在科學史上留下濃墨重彩一筆的人。無論現代科研手段和技術有多先進,發表的文章如何高大上,制作的圖表有多精美,但是歸根結底要回歸生產一線??蒲谐晒拥貧猓@樣科學才有用武之地,真正發揚光大;這樣的科學才能經得起歷史的推敲,才能被后世接納傳承,才能真正的服務于國計民生之中。
(谷仙為中國科學院大學碩士研究生,從事雜草生態防控研究)
(除圖1和圖6外,所有圖片均來自網絡)
圖1 侯先生的著作
圖2 侯學煜先生生前考察路線圖
圖3 胡煥庸人口線
圖4 胡煥庸地勢線
圖5 胡煥庸經濟線:亮燈指數
圖6 弘毅會員全國分布與胡煥庸線,可見東部是優質食品的主要消費力量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