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极品粉嫩馒头一线天AV,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古典 另类 欧美 在线

首頁 > 文章 > 經濟 > 三農關注

對近幾年糧食總產數字的疑問

望遠鏡 · 2011-04-11 · 來源:烏有之鄉
收藏( 評論() 字體: / /

對近幾年糧食總產數字的疑問  

望遠鏡2011-4-10  

2010年中國的糧食連續7年增產了,但筆者卻從2003-2008年中國糧食的價格、消費、進出口及庫存變動情況,對糧食總產量數字提出了疑問,現將舊文上傳,以供網友批評。  

目錄

1、近5年統計公布的中國糧食產量連年增加

2、間接推測全國糧食產量的思路

3、2003-2008年中國糧食的價格、消費、進出口與庫存變動

4、糧食產量數字是怎樣得來的

小結

2003年糧食產量跌入低谷后,2004-2008年連續5年增產,人均占有糧食也從2003年的333.3公斤增加到2008年的398公斤(見表1)。公布的糧食產量數字是否可靠呢?本文試圖就這一問題做些探討。  

2004年以來統計公布的糧食產量連年增加,同時糧價又在上漲。經查近幾年統計年鑒發現:多數年份糧食消費價格指數,大于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由此對糧食產量增加的真實性產生疑問。限于資料、權限及精力等條件限制,只好采用間接推測的方法來判斷糧食產量的真實性,以供網友們批評指正。  

一、近5年統計公布的中國糧食產量連年增加  

按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字,2003年中國糧食總產量跌入低谷,2004-2008年連續5年增產,即從2003年的43070萬噸,增加到2008年的52850萬噸,比1998年的歷史最好水平還多1620萬噸,如表1。  

表1-1995-2008年糧食總產及人均占有量表  單位:萬噸,萬人  

年份  

糧食總產量   

人口   

人均占有公斤/年  

1995  

46662  

121121  

385.2  

1996  

50454  

122389  

412.2  

1997  

49417  

123626  

399.7  

1998  

51230  

124810  

410.5  

1999  

50839  

125786  

404.2  

2000  

46218  

126743  

364.7  

2001  

45264  

127627  

354.7  

2002  

45706  

128453  

355.8  

2003  

43070  

129227  

333.3  

2004  

46947  

129988  

361.2  

2005  

48402  

130756  

370.2  

2006  

49804  

131448  

378.9  

2007  

50160  

132129  

379.6  

2008  

52850  

132802  

398.0  

資料來源:相關年份《中國統計年鑒》  

由表1可知:與2003年相比,2008年中國的糧食不僅總產量增加了22.7%,年均遞增4.18%,而且人均占有糧食也從333.3公斤增加到398公斤,增加了64.7公斤。糧食供應寬裕,糧價本應下跌,但實際糧價反而上漲。至少,糧價指數應低于同期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但事實恰恰相反。  

因條件限制,筆者只好用間接推測的方法來判斷糧食產量數字的真實性。  

二、間接推測全國糧食產量的思路  

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0)的統計方法,一個國家的一個糧食年度內:  

糧食的總供應量=糧食產量+進口量-出口量+庫存增加(1式)。  

糧食的消費量=食物消費+飼料+食物加工(工業用糧)+種子+廢料(包括加工、儲藏和運輸中的損失)+其他用途(包括用來加工非食用產品的農產品數量及統計誤差)(2式)。  

按供求規律,當消費量不變時,供應量增加,糧價應該下跌。在居民消費價格水平總體上升情況下,糧食價格指數應當低于同期居民消費價格指數。  

同樣,當消費量不變時,如果統計公布的糧食產量增加,而糧食價格指數反而高于同期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則有可能因為:一是出口量大于進口量,糧源外流;二是庫存增加,市場流通量減少。如果這兩個原因都被排除,則只能對“統計公布的糧食產量的真實性”產生疑問了。  

打個比方:假如某國1990年度糧食消費總量1億噸,生產1億噸,凈進口為0,庫存無增減,成品糧價為2元/公斤;1995年度糧價漲至2.2元/公斤,即以1990年為基期的價格指數為110,同期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105。按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計算,1995年度成品糧漲至2.1元/公斤視為持平,這里多漲了0.1/公斤。消費總量仍為1億噸,公布產量1.06億噸,凈進口0.05億噸,庫存減少0.08億噸。按公布產量計算,1995年度市場可供量應為:  

1.06+0.05+0.08=1.19(億噸),供大于求0.19億噸。  

1995年度成品糧價本應低于按“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計算”的2.1元/公斤,而實際為2.2元。總消費、進出口、庫存變動數基本可靠,則統計公布的“產量增加”的真實性就值得懷疑了。  

這就是本文用于間接推測2004-2008年統計公布的中國糧食產量真實性的原理。  

三、2003-2008年中國糧食的價格、消費、進出口與庫存變動  

1、近5年糧食價格指數高于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  

現將2002-2009年糧價指數與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對照表整理出來,如表2。  

表2 2002~2009年糧價指數與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對照表  

行次  

年份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04年=100,2009年為  

1        

   消費價格總指數  

99.2  

101.2  

103.9  

101.8  

101.5  

104.8  

105.9  

99.5  

113.5  

2  

糧價指數  

98.3  

102.3  

126.4  

101.4  

102.7  

106.3  

107  

105.6  

125.1  

3  

糧價指數高于消費價總指數-百分點  

-0.9  

1.1  

22.5  

-0.4  

1.3  

1.6  

1.1  

6.1  

11.6  

4  

人均糧食產量-公斤/人  

355.8  

333.3  

361.2  

370.2  

378.9  

379.6  

398  

   

5  

人均糧食產量比上年增加-公斤/人  

   

-22.5  

27.9  

9  

8.7  

0.7  

18.4  

   

資料來源:相關年份《中國統計年鑒》、2009年《統計摘要》、2009年中國統計公報及中國統計網  

糧食銷售放開后,消費者購買成品糧的價格,主要受供求規律的制約。不同于農民出售的原糧糧價,受國家規定的保護價調節。  

因為全年糧食產量以秋糧為主,秋糧進倉時間約為9~11月份。當年收獲的糧食大部分用于下年消費。若人均消費量、凈進口及庫存不變,按供求規律,當年糧價的漲跌,應與上年人均糧食產量呈反向變動。即若上年人均糧食產量比前年增加,則當年糧價指數應低于“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簡稱消費價總指數);反之,上年人均糧食產量比前年減少,當年“糧價指數”應高于“消費價總指數”。  

表2第5行2003年人均糧食產量比上年減少22.5公斤,次年--即2004年“糧價指數”比“消費價總指數”高22.5個百分點(消費總指數103.9,糧價指數126.4),符合供求規律;同樣,2004年人均占有糧食比上年增加27.9公斤,2005年“糧價指數”比“消費價總指數”低0.4個百分點,也符合供求規律。但2006-2008年糧價指數的變動,就與供求規律相悖了:人均占有糧食比上年多0.7-18.4公斤,次年的糧價指數反而比"消費價總指數"高1.1-6.1個百分點。特別是2008年,人均占有糧食比上年多18.4公斤,2009年居民全部消費的平均價格比上年下降了0.5%,糧價反而比上年上漲5.6%。糧價比消費價漲幅高6.1個百分點。2009年50個城市粳米平均價格: 2009年3月下旬每公斤 3.79元,6月下旬3.9元,9月下旬3.99元,12月下旬4.12元。每斤大米9個月漲了0.165元。一年漲幅超過0.2元。  

要討論2008年與2003年的糧食供求關系,按“當年糧食主要用于次年消費”的估計,則需將2009年與2004年的糧價比較。由表2最后一列可知,以2004年的價格水平為100,2009年居民消費平均價格為113.5,而糧食消費的價格達125.1,比前者高11.6個百分點。  

那么,2004-2009年“糧價指數”高于“消費價總指數”是否由于消費增加、凈進口減少或庫存增加所致的呢?下文將逐一討論。  

2、近5年糧食消費變動基本未增  

因為中國沒有公布糧食消費數據,只有在幾年前,從FA0數據庫的“中國糧食平衡”資料中,間接算到糧食的全部消費構成。筆者只獲得了1961-2002年的數據,近幾年未搜索到FA0的中文網站。由已下載數據可知:(2式)所表示的中國糧食6項消費構成中,食物和飼料所占比重最大。2000年這2項消費共占當年總消費的86.5%,種子、廢料和食物加工(主要是榨油)和其它消費,只占13.5%。飼料中又以豬飼料所占份額最大。豬飼料最終轉化成豬肉,國內消費的豬肉占99%以上。通過《中國統計年鑒》中對城鄉居民的糧食、豬肉消費的變化,可大體上判斷全國糧食消費的變化趨勢。如表3。  

表3 中國口糧與豬肉的消費變動表  

年份  

2000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農村人口-萬人  

80837  

76851  

75705  

74544  

73742  

72750  

城鎮人口-萬人  

45906  

52376  

54283  

56212  

57706  

59379  

合計  

126743  

129227  

129988  

130756  

131448  

132129  

農村人均消費糧食(原糧)公斤  

250.2  

222.4  

218.3  

208.8  

205.6  

199.5  

城市人均購買糧食公斤  

82.31  

79.5  

78.18  

76.98  

75.92  

77.6  

城市人均折原糧公斤  

117.59  

113.60  

111.69  

109.97  

108.46  

110.86  

農村口糧總量-萬噸  

20228  

17095  

16523  

15568  

15163  

14512  

城市口糧總量-萬噸  

5398  

5950  

6063  

6182  

6259  

6583  

全國口糧總量合計  

25626  

23045  

22586  

21750  

21421  

21095  

農村人均消費豬肉-公斤  

13.28  

13.8  

13.5  

15.62  

15.46  

13.37  

城市人均購買豬肉公斤  

16.73  

20.4  

19.19  

20.15  

20  

18.21  

農村消費豬肉總量-萬噸  

1074  

1059  

1019  

1164  

1140  

973  

城市購買豬肉總量-萬噸  

768  

1070  

1042  

1133  

1154  

1081  

全國消費豬肉合計-萬噸  

1842  

2129  

2060  

2297  

2294  

2054  

按70%出肉率和每頭毛重109公斤折生豬-萬頭  

24135  

27904  

27005  

30102  

30071  

26920  

活豬出口-萬頭  

203  

188  

197  

176  

172  

161  

自食豬肉與出口合計-萬頭  

24338  

28092  

27202  

30278  

30243  

27081  

按3:1料肉比估算的豬飼料-萬噸(頭數*109*3)  

7959  

9186  

8895  

9901  

9889  

8855  

口糧與豬飼料合計-萬噸  

33584  

32231  

31481  

31651  

31311  

29950  

人均口糧與豬飼料合計-公斤  

265.0  

249.4  

242.2  

242.1  

238.2  

226.7  

資料來源:據相關年份《中國統計年鑒》整理。  

由表3可見,從2003年到2007年城鄉居民直接食用的口糧連年減少:從23045萬噸減至21095萬噸。城鄉消費的豬肉按70%出肉率和每頭出欄生豬毛重109公斤,推算出“出欄生豬”總頭數;再加上出口活豬頭數,算得自食豬肉與出口的出欄生豬總量;然后按3:1料肉比估算出欄生豬消費飼料用糧總量。與直接食用的口糧合計,可求得“口糧與豬飼料合計用糧數”,即表3的倒數第2行數字。2003-2007年,從32231萬噸降到29950萬噸。雖然不是糧食消費的全部,例如豬肉消費還包括:在外用餐、加工成肉制品;飼料還包括存欄種豬及育肥豬的存欄增量用料,雞、牛等飼料;食用糧也還包括:在外用餐、熟食、榨油的大豆等。但這一數字可反映中國糧食消費主要份額的變化。由此可推,2003-2007年糧食消費量至少沒有增加的跡象。尤其是2007年農村人均食用口糧和消費的豬肉分別比上年減少了6.1公斤和2.09公斤,城市人均購買的豬肉也減少了1.79公斤,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實際生活水平的變化。  

至于2008年,由表3反映的03-07年依次下降的趨勢,估計也不比2007年多。  

3、2004~2009年糧食凈進口總體增加  

中國2003-2009年糧食凈進口如表4。  

表4 2003-2009年中國糧食凈進口統計表 單位:萬噸  

年份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谷物及谷物粉  

-1986  

501  

-387  

-247  

-831  

154  

315  

 #小麥    

45  

726  

354  

61  

10  

0  

0  

  #稻谷和大米  

-262  

-91  

-69  

-124  

-134  

0  

0  

稻谷和大米   

26  

76  

52  

73  

49  

-97  

-78  

玉米  

-1639  

-232  

-864  

-310  

-492  

-27  

-13  

大豆  

2047  

1990  

2619  

2786  

3036  

3744  

4164  

合計凈進口  

-1526  

2411  

1472  

2375  

1811  

3677  

4309  

人口(億人)  

12.92  

13.00  

13.08  

13.145  

13.21  

13.28  

   

人均糧食產量比上年增加-公斤  

-22.5  

27.9  

9  

8.7  

0.7  

18.4  

   

人均糧食凈進口量-公斤  

-11.8  

18.5  

11.3  

18.1  

13.7  

27.7  

   

資料來源:2003-2007年數據來自相關年份《中國統計年鑒》,2008-2009年數據來自中國海關網。負數表示凈出口。#-表示其中數,不參加合計。  

由上表可見,2003的糧食產量雖然比上年減少了2636萬噸(見表1)但實際卻凈出口了1526萬噸糧食。2004-2008年按公布數連續5年增產,卻年年凈進口,其凈進口量為1472~ 3677萬噸。2009年又比2008年多進口632萬噸。2004-2008年人均凈進口糧食為11.3~27.7公斤。需要說明的是,糧食進出口量雖然也來源于《中國統計年鑒》,但原數由海關提供,應該認為是可靠的。  

4、糧食庫存明顯減少  

中國糧食的庫存是被保守的秘密,生產和消費糧食的普通老百姓,固然沒有這個知情權了,就連研究糧食經濟的專家學者也只能估估猜猜。享受這個知情權的只有政府首腦和國家糧食部門的有關領導。幸好兩位總理透露了這個數字:一位是朱镕基總理2002年3月15日會見中外記者時說:“中國現在的糧食已經供過于求。現在糧食庫存有五千億斤,我可以開倉濟貧”。另一位是溫家寶總理在2008年春,國際糧價猛漲時說,中國的糧食庫存1-1.5億噸。由這兩個數字可以說明:中國的庫存糧食在2002~2007的短短6年時間就減少了1-1.5億噸(五千億斤=2.5億噸。2.5-1=1.5億噸;2.5-1.5=1億噸)。由此,平均每年增加1667~2500萬噸可供量,按13億人口推算,人均增加12.8~19.2公斤可供量。  

雖然有個別報道說糧食庫存數字不實,但未見其它權威機構公布“與兩位總理不同” 的全國性確切庫存數字,因而沒有理由不采用上述數字了。  

綜上所述,2008與2003年比較,在糧食供給方:糧食總產量增加了9780萬噸(見表1),凈進口量增加了5203萬噸(表4),由減少庫存而增加的市場供給量至少為1667萬噸。合計增加供應16650萬噸;糧食的需求量基本未變(表3)。按當年糧食主要用于次年消費的實際情況,應該用2009年的糧價與2004年加以比較,來衡量供求失衡對糧價的影響。以2004年的價格水平為100,2009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為113.5。既然2008年需求未增,供給增加了16650萬噸,那么按供求規律,以2004年為100的2009年糧食價格指數理應低于113.5,但實際卻比它高出11.6個百分點,達125.1,有違常理。如果其他數據相對可靠,只能懷疑公布的糧食產量失真了。  

若以人均來考察,也能驗證上述定性判斷。2008年與2003年比較:人均產量從333.3公斤增加到398公斤,增加了64.7公斤(見表1);凈進口增加了39.5公斤(見表4);平均庫存減少了12.8-19.2公斤,人均可供量共增加117-123.4公斤(64.7+39.5+12.8=117)。而消費呢?2007比2003年,按人口平均的“口糧與豬飼料合計”卻減了22.7公斤(見表3)。加上其它消費,至少未超過2003年人均水平。至于2008年,按上文估計也不比2007年多。人均供給的糧食增加,人均需求未變,同樣不能解釋糧價漲幅超過居民消費價漲幅的現象。  

四、糧食產量數字是怎樣得來的  

耕地承包到戶后,各戶打的糧食再也不經過原生產隊,即現在的“村民小組”過秤進倉了。只是自家用袋子約約,各戶自己都沒有準確數字,也沒有向村會計報告的程序。現在的統計數字是經抽樣測產推算而來的。以N縣為例,在全縣22個鄉、鎮、區內,每茬抽6個鄉,每個鄉抽3個組,每組按高、中、低估產,等距抽10個田塊,每個田塊(縱向)等距抽7個測點(垂直于排水溝方向抽樣,碰到排水溝和小田埂,其面積也算在內),每個測點抽10尺2,即(1+1/9)m2。這樣全縣共抽1400m2(6*3*10*7*(1+1/9)m2),即2.1畝。各田塊所收糧食要求單打單曬,過秤記錄。然后用樣本推斷全體:   

70個測點的總產量/70個測點面積(畝)=該組平均產量;  

18個組平均產量之和/18=全縣平均單產;  

全縣平均單產*全縣上報播種面積*調整系數=全縣總產量;  

調整系數=被抽地塊“組與該戶的承包面積”/該地塊上報面積。  

此種方法首先是樣本太小。兩茬共抽4.2畝。全縣糧食(兩熟)播種面積平均按180萬畝估算,抽樣比例僅為百萬分之2.333。以畝產450公斤計算,平均每個測點只有1.5斤。若每測點平均誤差1%,全縣就會出現0.81萬噸誤差(180*0.45*1%)。再說,進倉糧食要求小于14%的水分,因為沒有化驗,只要多1個百分點水分,意味著多報糧食少1.16%(1-85%/86%),全縣多算糧食產量0.94萬噸(180*0.45*1.16%)。兩項誤差率之和2.16%,2008年公布產量52850萬噸,全國誤差可能達1142萬噸(52850*2.16%)。  

其次,被抽6個鄉鎮在全縣22個鄉鎮、所抽鄉鎮的一百多個小組的平均產量,不一定按等距分布,因而18個小組的簡單平均單產不一定代表22個鄉鎮實際平均單產。  

再次,播種面積的真實性也有疑問。因為播種面積是以耕地面積為基礎的,按上文“推斷全體”的公式,推斷糧食總產量的耕地面積只認可承包面積。該縣承包面積只有91.45萬畝。即使加上5%以內的自留地,全縣也只有96.26萬畝。當地多數農田是稻麥兩熟,全年農作物播種面積不超過192.52萬畝。平均種糧面積按75%估算,全年糧食播種面積只有144.4萬畝。1997-2003年統計上報的糧食播種面積只有140.9-154.8萬畝之間,比較接近實際。2004-2008年,全縣耕地實際凈減少了1.6萬畝,相當于3.2萬畝播種面積。按75%估算,2008年糧食播種面積僅約為142萬畝,而上報的糧食播種面積達184.8萬畝,比按承包種糧面積推算數多42.8萬畝。占上報糧食播種面積的23%!除了N縣,不排除全國其它產糧縣也有此類現象。全國平均只要多報5%播種面積,2008年就可能多報產量2643萬噸產量。加上誤差1142萬噸,可能多報3785萬噸糧食。  

此外,有的縣農民因為種糧效益太低而撂荒,如筆者問及安徽無為縣在上海、北京的3位農民,因為種糧的效益太低,所包耕地又沒人肯接收,只好撂荒外出打工。他(她)們所在村民小組,大約有7-8戶農民將承包地全部撂荒。北京郊區的山區也有類似情況。如果把撂荒的耕地也算在承包總面積內,又增加了糧食產量的水分來源。  

更為震驚的是,據透露:每年的糧食產量是根據上面確定的基調上報的,如2009年被要求“比上年平產略增”,以達到自2004年起連續×年增產的政治效果。果真如此,怎能不令人對近幾年糧食總產數字產生疑問呢?  

小結  

2008與2003年比較,按統計公布,中國的糧食總產量增加了9780萬噸,凈進口量增加了5203萬噸,由減少庫存增加的市場供給量至少為1667萬噸。合計增加供給量16650萬噸;糧食的需求量基本未變。而2009年的糧價卻比2004年上漲了25.1%,比同期居民消費價平均漲幅高出11.6個百分點,有違供求規律。如果其他數據相對可靠,那么,公布的糧食產量的真實性就值得懷疑了。  

糧食產量的數據來源于“樣本極小的統計抽樣”,誤差很大;多報播種面積及其它人為調整因素,都可能是產糧數字中所含“水分”的成因。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執中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2. 為什么說莫言諾獎是個假貨?
  3. 何滌宙:一位長征功臣的歷史湮沒之謎
  4. 張勤德|廣大民眾在“總危機爆發期”的新覺醒 ——試答多位好友尖銳和有價值的提問
  5. 元龍||美國欲吞并加拿大,打臉中國親美派!
  6. 俄羅斯停供歐洲天然氣,中國的機會來了?
  7. 為什么“專家”和“教授”們越來越臭不要臉了?!
  8. 華東某地方農村調研總結
  9. 哪些人不敢承認階級斗爭的客觀存在?
  10. ?齡勞動者:延遲退休、社保困境與超齡壓?
  1.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2.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3.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4.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5.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6. 到底誰“封建”?
  7. 掩耳盜鈴及其他
  8.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9.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10. 小崗村分田單干“合同書”之謎及其它
  1. 北京景山紅歌會隆重紀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3.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4.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5.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6.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7.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8. 歐洲金靴|《我是刑警》是一部紀錄片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問!
  1.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2. 劍云撥霧|韓國人民正在創造人類歷史
  3.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4.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5. 重慶龍門浩寒風中的農民工:他們活該被剝削受凍、小心翼翼不好意思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