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靈光:大學生下鄉辦合作社半年掙10萬 呼喚政策支持
24歲的王靈光是河南農業大學的學生。去年,這個從農村走出來的大三學生,與人合伙創辦了有1100畝土地的農業合作社,半年就掙了10萬元。 比起在城市的縫隙中艱難求生的蟻族,王靈光將自己投身農村,他說,農村需要大學生,大學生也需要去農村。 而根據去年的一項調查顯示,不足7%的農村大學生首選愿意回鄉工作。 故事 一雙布滿老繭的手 實現著兒時的夢想 3月2日,商報記者在河南農業大學農學院的學生宿舍,見到了正在準備研究生面試的王靈光。 “前天剛從地里澆麥回來,想抽空看看書。”王靈光的手背烏黑而粗糙,手上布滿老繭。很難想象這雙手屬于一個大學生。 2010年,王靈光奔波于內蒙古、山東和省內的農村,尋找等待流轉的土地。最后終于在周口老家和漯河郾城承包了1100畝土地,吸納150多個農戶,建起了兩個初級農業合作社,為農民提供育種、農機、化肥等項服務,使合作社每畝農田提高了200多斤的糧食收成,王靈光也賺到了人生的第一個10萬元。 王靈光說,這一切源于自己14歲時的夢想。14歲那年家里麥收,王靈光在場里看地,望著大片大片的土地,不禁感嘆:“假如這地都是咱們的,做個農場主多好!”父親笑他說:“你小子想當地主啊!”然而,這個想法就像一粒種子一樣在他的心里扎了根。 但王靈光并沒有認為自己成功了。“現在農業合作社只是初級的,資金也還不夠,這幾年,我想把合作社辦得更大,召集更多的大學生到農村來。” 數字 近7%的農村大學生愿回鄉 多數人持觀望態度 “很多大學生畢業后都愿意擠在城市里,找不到好工作,但是農村對大學生來講,是一塊處女地。農村想發展,農業想高產,同樣需要大學生。我現在很著急,一方面為找不到工作的大學同學,一方面為得不到技術的農民。”王靈光說。 去年,一所高校的青年發展研究中心進行“農村籍大學生就業意向”調查,在全國范圍內選取了河北省、河南省等地共15所高校的500名農村籍大學生。 在農村籍大學畢業生中,93.8%的人把城市作為首選的工作地點,不足7%的人愿意回到縣城、城鎮或農村工作。但是值得欣慰的是,38.5%的農村大學生表示畢業后并不反對在基層工作,對此持相反意見的學生不到五分之一,此外有44.3%的學生對此表示猶豫不決。 “大學生不愿到農村就業,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認為農村沒有良好的發展前景。”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就業促進辦副主任孫銀正表示,另外一個方面,大學生也存在自身定位過高的問題,就業觀念仍需改變。 呼吁 大學生“下鄉” 呼喚更多政策支持 “目前我省還沒有專門出臺鼓勵大學生到農村就業、創業的政策。”孫銀正說。上述調查中,21.6%的農村大學生也認為返鄉就業、創業“政策不支持”。 “我曾經為了農業合作社發展,幾次到各個銀行尋求貸款,但都被拒絕了。原因無非兩個:一是涉農,二是,我僅僅是個大學生。”王靈光說,如果有更多的好政策,肯定能鼓勵更多大學生到農村發展。 孫銀正表示,針對以上情況,我省會逐步將大學生納入小額創業擔保貸款發放范圍,同時提供更多技術培訓,鼓勵大學生創業。另外,我省人保部門也將協調相關部門,對在基層和農村就業的大學生實施類似于創業減稅、公務員考試加分等優惠政策。 |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