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回農家心茫然
——亂讀隨抄之二十
馬望野
================================
在我一生中,上個世紀四十年代,是最接近農家的歲月。當時,日本鬼子的鐵蹄在蹂躪華南,把我家從城市里攆到了桂北山區。倉皇逃難中失去了母親的我,在小鎮子外的田主家掛過單,在深山里給守林人看管過鴨子。那幾年,我小學還沒有畢業,無處求學,百無聊賴,偶爾躺在牛背上,坐在田埂邊,閑讀《水滸》、《聊齋》,至今還是魂牽夢縈的一段美好回憶。離開高中參軍以后,走南闖北,我一直就沒再重過農村的生活了。但是,還短不了有機會和農民兄弟姐妹接觸:睡過遼南土改翻身戶的熱炕,到黃泛區農場參觀過女拖拉機手的表演,在大躍進中的徐水農家吃過派飯,調查過雷州半島公社食堂的解散,在石家莊附近的周家莊研究過剛興起的社隊企業,在編輯部里還約請過河南南街村負責人寫稿子。。。。。。盡管我家后來已經沒有親友生活在農村了,可總算是并沒有把農村置諸腦后!為什么自己總離不開這種情結?因為我周圍的戰友、同學、不論上下級,不論男女老幼,絕大多數原來都是農民,生長在農村,出身于農家。他們來到人民軍隊,年紀大一點的許多人,是因為要保衛八年抗戰勝利果實;年紀相差不多大的,是減租減息、土改翻身后響應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號召;年紀輕一點的,希望在部隊這個革命大家庭里學到一點本事,回村去帶領鄉親們改變老家的面貌、干一翻事業。。。。。。他們滿懷改變和提高“三農”的落后、貧困態勢和局面的強烈愿望和決心,始終強勁地敲擊著和撥動著我這個所謂的“城里人”、“局外人”的心弦。當然,我也知道,毛澤東同志早在上個世紀二十年代就指出,“國民革命的中心問題,就是農民問題,一切都要靠農民問題的解決?!保ㄗ?)在《論聯合政府》的時候,他又說過:“哪些人是革命民主派呢?除了無產階級是最徹底的革命民主派之外,農民是最大的革命民主派?!保ㄗ?*)抗日戰爭即將勝利前夕,他還講了,“中國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是農民。忘記了農民,就沒有中國的民主革命;沒有中國的民主革命,也就沒有中國的社會主義革命,也就沒有一切革命。我們馬克思主義的書讀的很多,但是要注意,不要把‘農民’這兩個字忘記了;這兩個字忘記了,就是讀一百萬冊馬克思主義的書也是沒有用處的,因為你沒有力量。”(注***)由此我也不能不體會到,中國革命的重要任務,就是要下大力解決和滿足農民的需要。以1949年為標志,原來進行解放戰爭的主力是他們,后來支援工業建設的后盾是他們。忘記了他們,就對不起為新中國支付了幾乎全部血汗成本的兄弟姐妹父老鄉親?。∮行┤丝倫圩I笑“老農民”、“鄉巴佬”、“泥腿子”、“農民腦袋瓜”、“小農意識”,而我深知,許多有生活閱歷的人,有革命知識的人,耳聽到這些話,心里是極其很反感的。相反,我們這些老家伙,大家都是很愿意聽到來自農家的信息和傳說的!
然而,久呆在城里、下不了鄉的老同志、老梆子,往往看到的是空泛的數字的新聞,常常聽不到具體的實在的報道,這是令人深以為憾的。不過,在今天(2月20日)首都的報紙上,卻讓我發現了很形象很生動的描述和評說。不敢獨享,請大家夥兒一起來受用吧:
(一)
++++++++++++++++++++
陌生的鄉村
姚孝平(浙江 職員)
++++++++++++++++++++
春節回鄉下老家過年,去兒時的伙伴家轉了幾圈。來到毛毛家,當了村官的毛毛正和在某局工作的阿豐談論“官場軼事”和哪個樓盤如何如何,站了好久,我插不上一句話。我又來到小冰家,小冰現在做外貿,收入一年十幾萬,他的成就讓我無地自容。我又來到小偉家,小偉在外地上名牌大學,回家一次家人親戚有如眾星捧月,讓我備受冷落,他顧不上和我說一句話。
這些小時候和我最親密的玩伴,現在完全成了陌生人,生活在了兩個世界,那熟悉的印象已飄遠。我落寞地走回家,一路上看到小時候垂釣游泳的小河上面漂滿了枯萎的水草,高大的樹木已不見蹤影,那些不名知的小花野草已消失殆盡。我看到白色轎車停在了村口的小路邊,卻發現通往村里的泥濘小路一直沒有得到修理。
從這里走出去的人,已經不關心鄉村生態的衰敗和土地的哭泣,他們關心的是房車和外面的世界如何精彩。如今的鄉村讓我感覺如此陌生,那些曾經的幸福場景哪去了?人情味淡化的村人,沒有了往日的溫情,鄉村在他們的笑聲中不斷邊緣、零碎、沉淪,這就是生我養我的鄉村的宿命嗎?
(《北京青年報》2011/02/20 浙江職員姚孝平:《陌生的鄉村》)
(二)
++++++++++++++++++++++
莫讓“農家樂”愁了農家
小麥(廣東 職員)
++++++++++++++++++++++
近年來,一些地方以新農村建設為契機,打造名為“農家樂”的鄉村特色旅游景點?!稗r家樂”成了農村新的經濟增長點,讓農家多賺錢,讓城里人覓到了一個“休養生息”的好去處。
然而,春節期間的“農家樂”之游,卻使筆者對眼下一些“農家樂”心生憂慮。在幾處“農家樂”,不少游客見花采花、見綠折枝,隨意踐踏草坪,所游之處,留下垃圾遍地;有些游客用餐時酗酒吆喝,還時不時來一些“黃段子”;有的游客餐后戀上麻將,公然聚賭,引來眾多村童圍觀助興……對此,有農家愁容滿面:“開辟‘農家樂’景點后,我們的確增加了收入,但是,村里的設施被破壞了,環境被污染了,小孩的‘眼界開闊’了?!蹦牵@就是農家增收后,“農家樂”必須付出的代價?
“農家樂”有淳樸的鄉村風情,城里有城市的文明。到“農家樂”游玩的城里人,倘若能帶走淳樸的鄉村風情,留下城市文明,那么,這不也是“雙贏”嗎?而對農家來說,不能只顧“賺錢”,還要多留些“心眼”——不妨多設置一些“警示標語”,溫馨地提示和勸導游客文明游玩?! ?/p>
(《北京青年報》2011/02/20 廣東職員小麥:《莫讓“農家樂”愁了農家》)
(三)
+++++++++++++++++++++++++++++++
·話說新農村·壟上行(30)·
農村何日走出“三徘徊”
——“三徘徊”扯了農村小康的后腿。建議上級領導視察,不僅看大項目、“大手筆”興致勃勃,看小村莊、“小品文”也要真情投入
張毅
++++++++++++++++++++++++++++++++
好些年沒回家鄉過春節了。姑媽拿來一大塑料袋的米花糖。急忙嚼一口,又酥又脆,糯米的清香、花生的濃香和著大糖的甜味,一股腦沖到記憶的深處,把我帶回到童年時期爺爺奶奶家的小院子里:
大年三十晚上,灶膛里柴火燒得旺旺的,待一大鍋紅薯熬得咕嘟咕嘟響,放進麥芽糖,就熬成了大糖,再放進事先炒好的糯米花、花生仁,攪勻了,趁熱鋪到飯桌上,搟面杖壓實、搟薄,切成塊塊。暗淡的燈光,映照著大人小孩興奮的神采。
姑媽說,米花糖是她特意為我做的。現在農村跟城里一樣,糖果糕點瓜子都到商店買現成的,家家不費那個事了。
不僅過節,平時也這樣。村里開了好幾家煎餅店、豆腐店,家家戶戶的煎餅鏊子、磨盤早都退休了。而且還有賣早點的、開飯店的。以前遇到紅白喜事,都是自家支灶臺,請幫手,擺酒席?,F在大多擱飯店張羅,圖省事少操心?! ?/p>
昔日雞犬相聞、自給自足的村莊,基本商品化了。而且,電動車、摩托車普及了,小轎車時興了,出行也“能源化”了。上大學、打工的人越來越多,年輕人許多到城里就業、安家,村里空宅子多起來了。
鄉親們正努力向城市看齊,真為他們的變化感到高興。不過,不能太高興。這個村子跟全國許多地方看到的一樣,普遍存在“三加快”與“三徘徊”的現象?! ?/p>
農戶發展加快,集體事業徘徊。一家一戶看,老弱婦務農持家,青壯年外出發展,盡管艱辛,但衣食住行在改善,子女教育有保障,日子過得比前些年好??墒羌w積累很少,沒力量為村民搞公共福利,村級水利、文化等公用事業徘徊不前。而財政轉移支付也剛打濕了地皮,遠沒有緩解農村的“旱情”?! ?/p>
生活變化加快,生產發展徘徊。家鄉靠海,稻田好,還有蘆葦蕩、有魚塘,離市區也近,農業發展的基礎很好。改革開放之初,農業有聲有色,許多農民發家致富。可是,從那之后,農民只是年復一年、周而復始地種地、養魚、砍蘆葦,生產力沒有更大發展,生產方式沒有大的轉變。各自埋頭干活,什么產業化、品牌化、合作社,沒心思琢磨這個事兒。
知識更新加快,村民自治徘徊。農民腦子里的想法,也正在和城市接軌。他們知道的越多,想表達的也越多:感謝中央的惠農政策,取消農業稅,實行新農保、新農合,發放種糧補貼,這些政策他們脫口而出;而一些基層領導干部慷農民之慨搞政績工程,侵犯農民權益,他們怨氣很大。可是,怎樣表達民意、實現民愿?村務公開、村民代表大會、村民自治,一系列現成的制度,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在相當一些地方甚至形同虛設。沒有人持之以恒地引導、組織、推動?! ?/p>
“三加快、三徘徊”,折射了這樣一個現實:外部經濟增長給力,帶動農民收入增加、生活改善;內部產業發展乏力,基礎薄弱,導致農村發展嚴重滯后。
“三徘徊”扯了農村小康的后腿,因此,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兩輪驅動,必要而緊迫。否則,一輪驅動,一輪徘徊,就跑偏了。跑不跑偏看導向,建議上級領導視察,不僅看大項目、“大手筆”興致勃勃,看小村莊、“小品文”也要真情投入。因為那里有您的父老鄉親,有經濟發展的基礎,有社會和諧的重任?! ?/p>
(《人民日報》2011年02月20日 張 毅:《農村何日走出“三徘徊”》)
馬氏子曰:
前面引用的這三篇文章,看來是不是好象有點報憂不報喜的味道?不過,我倒以為其作者們所說的卻不象是騙人的假話和錯話。相反,還可以說是出自肺腑深處的實話和真話?! ?/p>
無可否認,建國六十多年來,我國的主要農產品的產量是驚人的:是大有成就的。人們經常驕傲地說起的一件事是,以約占全世界耕地不到9%的耕地,養活了約占全世界人口超過25%的人口。毫不客氣地講,這是中國農民的舉世壯舉,不朽功績!“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的數據,2009年中國的大米產量將近兩億噸(19700萬噸),占世界總產量的29%,印度居第二,產量占世界的19%。中國小麥產量為一億多噸(11500萬噸),占世界總產量的17%,印度居第二,產量占世界的12%。只有在玉米這項中,美國以33300萬噸居世界第一,占世界總產量的41%,中國為16300萬噸,列為世界第二。把這三項相加,中國糧食的年產量為4.75億噸,美國為4.03億噸。中國毫無疑問是世界第一大產糧國。” “中國的農業一向自給自足,只進口少量大米,去年開始進口少量小麥,唯一的例外在于中國是世界最大的大豆進口國?!保ㄒ姟侗本┩韴蟆?011/02/20 薛涌:《糧食危機中的農地》)也因為國內大豆生產被國外對手忽悠而在競爭中敗北,連累得國內食用油的買賣也不能不由外資掌握大量股份的公司擺布。這不能不也是令人很擔心的和難過的結果。當然,我們國家一直是在重視和扶植“三農”的發展的,今年已經又出臺了新的一號文件,并且鎖定要解決農田水利的欠賬問題。但是,我國過去農田水利建設主要依靠“兩工”,上個世紀90年代,全國每年農民投工投勞最多能達到100億個工日。隨著“兩工”取消后投入銳減,近幾年農民投工投勞不足50億個工日了。農田水利建設滯后成了影響農業穩定發展和國家糧食安全的最大硬傷。全國54%的耕地缺少基本灌溉條件。上世紀90年代以來,平均每年因洪澇受災面積超過2·1億畝。以河南省方城縣為例,全縣現有灌溉工程多數興建于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而今全縣150萬畝耕地有效灌溉面積只有55萬畝。全國4萬多個鄉鎮中有1/3缺乏符合標準的供水設備。水利設施薄弱仍然是國家基礎設施的明顯短板。干農活兒的人都知道,水肥土啊水肥土,水是頭一個字!豈料建國一個甲子后的今天,我們的“三農”還得靠天吃飯!何等泄氣,何等悲哀。。。。。。而要改變這種危險和困難的局面,那并不是一個很容易完成的任務?。∥覈霓r田水利設施,幾十年一貫制,捧祖先飯碗,吃祖先老本,能使可勁使,該管沒人管,只用不修,現在想在很短時間恢復和重建起來,哪有那么簡單!據中國人民大學鄭風田教授推算,“即使每年3千億的投入都能夠得到保證,也需要用10年以上時間才能把整個農田水利體系建設起來?!保ㄒ姟侗本┣嗄陥蟆?011/01/15 鄭風田:《真正解決抗旱非一日之功》)偷雞不成蝕把米,亡羊再補牢,教訓真太甚,實在不可不深思和深省其緣起和缺失何在了!為什么我們竟然忘記了不應該忘記的那兩個字:“農民”?想到此處,請饒恕我不能不遺憾地以茫然來記述自己夢回農家的感受了,然而我是多么地極不愿意這樣下筆的??!
(2011/02/20)
(注)
*《工農商學聯合的問題》[1926年12月20日],《湖南全省第一次工農代表大會日刊》第21期?! ?/p>
**《論聯合政府》[1945年4月24日],《毛澤東選集》地2版第3卷第1075頁?! ?/p>
***《在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口頭政治報告》[1945年4月24日],《毛澤東文集》第3卷第305頁?! ?/p>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