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上班出門,欣喜地發現昨夜的一場大雪,已經把大地裝扮的一片銀裝。是啊,我所在的城市及周邊的黃淮海平原,已經連續五個多月沒有像樣的下一場雨了,春節前幾天下的那一點小雨,還是人工增雨的成果,平均只有0.2毫米的雨量,遠遠無法滿足大地的饑渴。我估計這一場大雪,平均降水量在7毫米以上,雖然不是很大,但起碼能暫時緩解目前的旱情。
莊稼地里的冬小麥一部分已經旱死,農業部專門派出專家到我所在的城市指導抗旱工作。不僅是我們江蘇,山東、河南、河北、安徽、湖北、陜西和山西等主要小麥產區,都在受著干旱的煎熬。據中央電視臺2月7日的新聞報道,這一場中國北方的旱情是50年一遇,耕地受災面積達9000余萬畝,占八省冬小麥種植面積的35%,占八省耕地面積的 21.7%,八省冬小麥受旱面積和產量均占全國的八成以上。為保證夏季糧食取得好收成,各地方政府都在想方設法調水對耕地進行澆灌。
所謂聞鼙鼓而思良將,書到用時方恨少。這些年來中國的,土地以家庭為單位承包到戶,一些大型水利設施無人過問,造成年久失修。現在的很多人工水庫都是吃過去毛澤東時代的老本,記得毛主席曾經說過:一定要把淮河修好。受此鼓舞,各地農村基層政府十分重視冬季的河道疏浚及水庫的清淤。比如過去我小的時候雖然生活在城市,但是在上學時,接觸到有不少來自農村的學生。據他們講,一到冬天的時候,人民公社就組織社員下到田間挖溝、扒河,當時的社員自帶干糧吃住在工地,大搞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確保在春夏季的糧食和其他農作物的種植和灌溉。但是現在呢?一到冬天,人們都集中在自己家里打麻將,沒有人關心河流和水庫,造成有一些灌溉的河渠也被阻塞。以我的家鄉為例,分布在城市周邊的7個大型水庫,全部是上世紀中國解放后50年代和60年代修建的。即使這樣,面臨著干旱的肆虐,仍顯得水不夠用,耕地面積和水庫蓄水量比起來,仍顯得僧多粥少。重新興修大型水利工程,對于進一步發展農業生產,確保中國糧食安全是刻不容緩的。
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稱,華北平原的干旱已對中國的小麥價格構成壓力,1月份的面粉平均價格較前兩個月上漲了8%。糧農組織還稱,干旱造成的飲用水短缺,還影響到了數百萬人口和28萬家畜。美國《紐約時報》網站2月8日報道說:中國為應對干旱而進口大量糧食的任何舉動,都可能推動國際糧食價格創下近年來新高。記得在去年的9月份,我曾經寫過一篇帖子“對中國糧食安全問題的思考”,我在文中提到一個最重要的觀點就是: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把中國的糧食安全寄托于國際市場,雖然現在中國的外匯儲備高達2.85億美元。原因很簡單,任何國家或者組織都無法滿足擁有13億人口的國家的糧食需求,從國際市場進口糧食只能作為國內市場的必要補充。中國的糧食安全所依靠只有一個:我們自己。
好在中央已經意識到了水利的重要性。今年中央出臺的一號文件就是關于水利方面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決定》中,從戰略地位、目標作用、體制領導、投入機制、建設管理等方面進一步明確的水利的重要性。提出了突出加強農田水利等薄弱環節建設,全面加快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等要求。
要確保全中國人民的吃飯,除了耕地面積不能減少是一條紅線,水利永遠是必不可少的最重要因素。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