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方式是讓貧困戶單打獨斗還是合作開發
張鳳耀
本人在《扶貧主體應是政府還是民間組織》中提過,在社會主義國家中,扶貧必須以政府為主體,也只能以政府為主體。因為“為人民服務”、“以人為本”、“執政為民”是,社會主義人民政府的根本職能。否則,就不是社會主義人民政府。
同時,又在《扶貧目的是要兩極分化還是共同富?!分刑徇^,在社會主義國家,扶貧目的是,為了縮小貧富差距,實現共同富裕。為此目的,對貧困的農村地區,改變落后貧困面貌的根本途徑,不應是讓貧困農村青壯年都去外出打工,而主要應是因地制宜在當地參與開發發展?! ?/p>
貧困農村地區開發發展,有兩種基本方式。一種是讓所有貧困戶單打獨斗,八仙過海,各走各的路;另一種是走合作開發之路,把所有貧困戶組織起來,擰成一股集體力量,面向市場,依靠科技,與天斗,與地斗。這兩種基本方式,那一種更適合我國農村,如果在三十多年前,還是一個爭論的命題;那如今,卻已有歷史事實可作證。實踐是檢驗理論的最好標準?! ?/p>
單打獨斗的全國樣板是,聞名中外、無人不知的“改革開放第一村”——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小崗村如今怎么樣呢?現在有一部電影叫《第一書記》。這位“第一書記”就是安徽省派往小崗村,去幫助小崗村扭轉不如人意局面的干部沈浩。如果小崗村單打獨斗很成功,家家都富得流油,還要不要省里派駐村干部、省里給錢扶持?不言而喻。“第一書記”沈浩未去小崗村之前,小崗村徘徊不前,“全村90戶,476人,80戶子女外出打工”,未能實現共同富裕;當然,支部書記富了,成了擁有100畝葡萄園的新式莊園主。倒是那些與小崗村相反,頂著壓力,堅持走集體合作道路的江蘇省華西村、河南省南街村等等,雖被走資派們封殺,被資產階級媒體人歧視、誣蔑(如香港鳳凰網楊某說,堅持合作之路好景長不了,堅持走合作之路領頭人是二百五),卻實現了共同富裕,富得流油?! ?/p>
回過頭來看,當時所以要徹底解散農村集體合作經濟組織,讓農民單干,名義上是為了解放生產力,其真正目的是為了給“大戶”出生創造條件,讓出空間。不解散農村集體合作經濟組織,“大戶”無出生之地,更不要說生存發展空間了。而首先出現的“大戶”,多是當地擁有一定權勢的家族。這就是中國走資派,在農村搞新的地富莊園經濟,使之兩極分化,復辟農村資本主義的杰作?,F在有文說,當年小崗村“18個紅手印”是,“事后需要,由中央電視臺某記者謀劃制造出來的”。經手人現仍在小崗村(見《小崗村:一條越走越窄的小農經濟“老路”》)?! ?/p>
如果我們仍想走社會主義共同富裕道路,唯一出路就是把貧困農民從新組織起來,走合作開發之路。單干的小農經濟,不管是過去的計劃經濟,還是現在的市場經濟,都是無法適應的。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單干農戶,很快就會被“大戶”吃掉,成為當地大戶的雇農和外地資本家的雇工;或者,表面看像獨立農戶,實際是附著于大戶(形式有私人公司+農戶、大戶帶散戶等)的不叫雇農的貧農。不管過去還是現在,或者將來,貧、雇農們,在大戶莊園經濟中,只能從自己創造的勞動價值中得到必要勞動價值部分,剩余勞動價值,全部被大戶占有。大戶靠獲得的貧、雇農剩余勞動價值,不斷壯大,不斷變富;而貧、雇農們,永遠貧困。兩極分化,只會越來越嚴重。有如我國土改前的農村?! ?/p>
但是,要組織貧困農民走合作開發之路,政府要做大量工作,既要出錢,還得出力,同時需擔風險?! ?/p>
首先,政府得拿出必不可少財政資金,給貧困地區既輸血又構建造血機制。長期貧困地區,像受嚴重創傷奄奄一息的病人,不輸血,無法自力康復。但輸血,救近不救遠,救短不救長。所以輸血同時,還得幫助構建造血機制,使之能長期自立。這就是輸血和構建造血機制必須同時進行的原因。就是要扶上馬,再送一程。資金從何而來?從面子工程、政績工程和官員吃喝玩樂方面節約而來。只要稍稍節約一點,資金扶貧足足有余?! ?/p>
第二,必須組織一支扶貧隊伍。這支隊伍,不僅數量大,而且質量要求高。像廣東省有一千多個貧困村,就得有數以千計的扶貧人員。扶貧人員,不僅要有良好思想道德,還須懂組織管理及有關技術、業務知識和技能。就是說要德才兼備,身體健康。
組織扶貧隊伍的難度,遠大于組織資金的難度?,F時官員中,為人民服務的少,追求名利的多。不然,就不會用多少十億、多少百億去搞面子工程、政績工程,也不會化多少多少億于吃喝玩樂。另一難處是,現在官員中,有不少本身是雇主、老板、莊園主、企業主和資本家,或者是這類人的代理人。所有這些人,不可能去真心扶貧,最多只能是喊喊口號,做做樣子。他們只會括貧,不會扶貧。所以,在這樣的隊伍組成中,找到數量足夠德才兼備官員,不是易事?! ?/p>
第三,智力開發和人員培訓。貧困地區的人,一般講,接受學校教育時間較短。譬如廣東省,農村貧困人群中,文盲占48.5%,另外一半多大概也不可能是高學歷的,估計多數也是半文盲。由于文化水平低,自然知識少,技能一般也較差,組織管理能力相對也較缺,唯一有的就是體力。這種狀況與開發需要是一個極大矛盾。為了滿足當地開發需要,必須化大力氣,堅持長時間對當地人進行智力開發和技能培訓。不過這種開發、培訓,不是為“富士康”們,而是應結合當地開發需要?! ?/p>
解決這一項的難度和需要付出的代價,可能比前兩項都大。但又非解決不可。否則,一切將盡功全棄?! ?/p>
第四,集體合作開發組織形式,一般可采用股份合作制。勞力、資金、土地以及其它生產資料,都可以折成股份,這已有法律可依。要避免過去“吃大鍋飯”,搞平均主義的形式。折股,是一個復雜細致的問題,涉及組織中每一個人的利益。其原則應有利于發展,有利于多數人,還要適當照顧其中最弱勢部分人員?!叭鮿荨保窍鄬Χ浴=裉烊鮿?,幾年后可能不再弱勢;相反,今天不是弱勢,幾年后倒可能變成弱勢。所以,照顧對象,并非固定不變?! ?/p>
第五,協調處理好已有大戶與貧困農民的關系。把貧困農民組織起來后,當地大戶怎么辦?大戶中,典型的有兩類。一類是,主要靠自己多年辛勤勞動、經營(當然也可能有一點違法)發展起來的;另一類是,主要依仗權勢,上下勾結,占有、侵占集體資產而成大戶。前一類大戶,與貧困農民的矛盾較少,有的還同情貧困農民,主動幫扶貧困者,與依仗權勢的大戶常常也有些矛盾。后一類大戶,因侵占集體資產,與多數農戶之間有矛盾,而他們又常用權勢欺人,有的甚至像解放前的鄉保長或惡霸地主。所以,對兩類大戶要區別對待。對前一類大戶,盡可能動員他們參加合作組織。他們有一定經營管理能力,或許還有某種技能,可以成為合作組織的中堅力量和領頭人。只要他們自愿,還容易取得其他農民的信任。對后一類大戶,處理難度可能會較大。一般他們不會愿意加入農民合作組織。因為他們有錢、有權又有勢,高人一等的意識很強,習慣了騎在別人頭上,只愿意看見別人給他們做長工、短工,不愿意成為合作伙伴,平起平坐。而對新合作組織,還可能有對立,甚至敵對情緒。對這樣的大戶,需采用另一種手段。首先在查清他們侵占集體資產的方式、數量基礎上,開展與他們對話,叫他們主動退還侵占的集體資產,再動員他們加入合作組織;在此基礎上,如能取得多數農民的諒解和信任,還可在合作組織中擔任重要職務。一般講,這種可能性不大。如果他們不肯退還侵占的集體資產,那就應該運用法律武器,依法處理。這樣的大戶,即使以后參加合作組織,短期內不宜擔任重要職務?! ?/p>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