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是個樸實的農民沒讀過幾年書,家里也很貧窮,但是我堅持相信自己的父親是客觀的描述。
父親眼里的”合作社“:
1.”合作社“的農民沒有負擔:而且積極性很高很團結,并不像某些人文章寫的或者電視劇中描述的那樣,一切都是亂搞,每天都是革命,政治。村里也很好,即使的地主也并沒有受到打擊,最多是有時候開會批評一下,很想是大聚會,地主也和大伙坐在一起,胡扯。
這是父親的原話,我想是客觀的,因為我們的鄰居就是原來的地主,父親就是”貧協“負責人,也是批斗他的人,而我記事的時候地主就天天在我家喝酒,還跟父親一起下地干活。很親切像是一家人。我想如果真的是水火不容的斗爭是不可能這么親密的。
請賢達或者了解那段歷史的人,告訴我是不是真的有人在撒謊,而且是彌天大謊?
2.經濟,農村合作社,老百姓生活很好,村里也很有錢,恰恰是解散后,錢都“飛”了,那時當官的并沒有什么特權,跟老百姓過著同樣的生活,看病,上學,都不是什么負擔。
這樣的生活不好嗎?為什么會解散合作社?
現在,村長都敢搞特權.為什么放棄階級斗爭?為什么放棄群眾路線?80后知道只是媒體宣傳的那些。
3.知青下鄉,好像沒有被”潛規則的“至少我們鄉里沒有,那時候的干部很純樸,經常到各個村里了解情況,而不像現在,完全是封建社會的大老爺。毛主席說:”治國就是治吏。“
4.父親的觀點是毛主席的文革是正確的,是中國最民主的一次斗爭。而且并沒有別人說的那么激勵,干部犯錯誤大家可以貼大字報,可以批判他,如果沒有錯誤調查清楚還可以繼續工作。現在即使知道誰貪污了也沒有辦法,即使告狀都告不贏。
5.這是我自己的理解,現在農村30年幾乎沒什么進步,那點僅有的進步也是這幾年胡總的新農村政策很好,負擔小了,補償多了。這些只能治標,有句話”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一個獨立的農村家庭是不可能發展好經濟的,沒有技術,沒有資金,沒有開闊的眼界,。。。小農經濟是歷史的倒退,是國家的農村政策的徹底失敗。農民是的偉大的群體,也是一個最難發展的群體,毛主席高瞻遠矚,把農民集中在一起是歷史上最偉大的農村政策。
只有以村為單位組成合作社,才能在資金,技術,人力分配。。。等等,到達資源的優化配置。農村的真正發展只有這條唯一大道路,如果某些人以為給一個典型發點錢,投資建設一兩個新農村就是一個新政策的成功,一個新“理論”的成功,必會為人民所不齒。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