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合作化運動宣傳攻勢
三農問題的癥結在于小農經濟的復辟,三農的出路在于集體合作化大生產。
首先,只有集體合作化,才能實現農業機械化。正如毛主席所說的,農業的根本出路在于機械化。只有機械化才能解放勞動力,提高生產效率,這是農民走向富裕的基本前提。而一家一戶的小農經濟顯然是難以機械化耕作的。中國機械行業的生產能力在二十多年前就可以讓農村實現機械化了,當前中國的重工業更是產能過剩,如果不是小農經濟當道,中國的農業機械化水平早已是今非昔比。這些年來制約農業機械化的根源,就是分散的小農生產。
小農生產把農民牢牢束縛在落后的體力勞動上,生產力水平極低,這直接導致了農民的貧困。分田到戶的一畝三分地,種也不是不種也不是。如果耕種,憑借手工勞動要耗費大量的人力,這么低的生產率必定伴隨著農民的貧困;如果不種,把土地撂荒,不僅農民要充當廉價勞動力,妻離子散四處游蕩,而且中國的農業生產誰來解決?這個巨大的矛盾,就連在資改派推崇的小崗村也早就明顯的暴露了出來,這也是小崗村長期貧困的根源。解決這個矛盾的辦法,只有集體合作化大生產,把分散的土地由集體統一耕種,迅速實現機械化,把農民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徹底解放出來,為農民走向富裕打下根本前提。
其次,只有集體合作化大生產,才能讓農民富裕起來,而且是共同富裕起來。正如前面所講,小農經濟落后的生產力和極低的生產效率是農民貧困的根源所在。集體合作化之后,由農業機械完成基本農田的耕作和糧食生產,這就可以把節省下來的勞動力用于附加值更高的設施化精細種植、集約化特種養殖、集體工業、旅游業和其他副業的經營,把農村的生產狀況由第一產業,擴大到第二和第三產業。這樣就拓寬了生產渠道和收入來源,把農村的勞動力負擔變成了勞動力資源優勢,農民自然會富裕起來。而要邁出這一步,靠一家一戶的小農經營模式是無論如何也做不到的。
更關鍵的是,在集體合作化過程中,始終保持生產資料集體公有制,那么由此發展起來的一二三產業所有的資產就是全體村民的公共資產,村民按照勞動貢獻率來實行按勞分配,這就杜絕了按資本分配的發生,任何人都沒有資格憑借資本所有權,占據別人的剩余價值,這就始終保持了農民在產品分配中的權利和地位,這才能讓農民實現共同富裕。在中國,所有那些通過集體經濟實現了共同富裕的村子,無不如此,在劉莊村、大寨村、華西村、南街村,這一個個活生生的例子,鮮明的展示了集體公有、集體合作帶來的共同富裕的美好前景。這些村的農民,大都居住著集體建設起來的小洋樓,擁有醫療、教育等等十幾項到幾十項不等的福利待遇,許多人的生活水平遠遠超過城市職工。
如果任憑土地流轉到少數種植大戶、養殖大戶和外來資本家手中,雖然也可以集約化經營,但農民就只能淪為這些農業資本家和工業資本家的打工仔,拿著可憐的工資收入,福利待遇就不用做夢了,資本家的貪婪大家有目共睹。這就讓農民把小命交到了后娘手里,從此要受盡剝削和擺布。資改派之所以那么推崇分散的小農生產,就是因為只有一盤散沙的小農是最好的剝奪對象,他們可以輕易的剝奪其土地所有權,然后把土地的主人變成資本家的奴隸。這就是他們拼命推崇小崗村典型的原因。但實際上就連小崗村人也死活不肯上這個當,他們堅決反對把土地讓外來資本家的廉價剝奪,所以招私引資屢屢不成,這是沈浩以身殉職的根源。土地不流轉給資本家是對的,可是分散的小農經濟真的無法實現富裕。小農經濟的頭子死活不肯實行集體合作化生產,這就把小崗村鎖死在了進退無路的尷尬境地。
所以,集體合作化是農民走向共同富裕的唯一出路,除此之外絕無它途。當然,為了避免集體合作化之后,管理層腐敗,必須加緊進行基層民主的建設,進行人民民主制度與文化的普及和推廣,讓管理層在人民的嚴格監督下安分守已。實際上不實行集體合作,這個問題更加突出。包產到戶之后各地的村干部欺壓村民的現象是非常的嚴峻,比如在資源大省的山西,村集體的煤礦或被村干部霸占,或者廉價出讓給外來的煤老板,這些黑心的東西把集體公有的資源挖出來謀取暴利,一天的利潤就能上百萬(看清楚了是一天上百萬)之巨,而他們給村民的資源使用費僅僅是一年一萬多塊錢!這種慘無人道的剝奪,就是資改派不肯走集體合作化道路的根本原因。
第三,只有集體合作化生產,才能迅速推廣農業新技術,迅速普及綠色種植和特種養殖,推出品牌化農產品,把落后的小農生產改造成先進的社會化大生產。
當今社會農業新技術日新月異,噴灌、滴灌、配方施肥、生物防蟲、精量播種、科學防疫等等新技術不斷推出,農業生產也日趨追求數字化、自動化、綠色環保、環境友好和可持續發展,追求低投入、高產出、高效益。而所有的這些新技術的普及和推廣,在一家一戶的小農經濟背景下是根本不可想象的。分散的小農經濟既沒有實行新技術的物力、財力,也沒有能夠看懂新技術的人力,指望以各家各戶為單位消化吸收這些不斷更新的技術簡直就是白日做夢!而通過集體合作經營,農民可以通過集體的力量聘請高學歷的人才坐鎮指導,這就使得新技術的推廣應用變得得心應手,通過幾年的發展,就可以把一盤散沙的小農生產改造成真正的社會化大生產,讓落后的農村趕上社會化大生產的時代班車。很顯然,只有這樣的發展道路,才是符合歷史潮流的發展道路,才是農村的根本出路!而分散的小農經濟,就是阻礙社會進步的桎梏!
當今社會,品牌化農產品往往具有很高的附加值和利潤空間,而一家一戶的分散經營是難以推出品牌化產品的。雖然在少數地方有了初級農業合作組織,推出了一些品牌化運作的產品,但這種公司加農戶的運行模式,一是風險大,因為小農生產的組織形態并沒有根本改變,一家一戶應對自然災害和突發事件的能力顯然很差,而且一旦發生糾紛,農戶與公司交涉、保護自身權益的能力也很差;二是分配不公,農戶辛辛苦苦生產的產品掌握在公司手中,公司通過市場運作可以賺大錢,而農戶分得的利潤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大部分利潤為運營商所賺取,這是以商業形式存在的剝削。所以,小農經濟背景下是難以實現品牌化運作,也難以保障農民利益的。而采取集體合化大作生產的模式,上述弊端就被天然的克服。集體合作生產規模大,技術水平高,人力物力的動員能力強,防風險的能力自然就強。組織起來的農民不僅能夠更容易的生產出質優價廉的產品,而且可以把村里的能人派出去開拓市場打出品牌,也可以多個專業村聯合起來打出共同品牌,這樣的品牌歸集體所有,市場運作的利潤截留在農民自己手中而不被中間商控制,最終通過按勞分配的模式分配到各家各戶手中。這樣,農民走向共同富裕是必然歸宿,還用發愁什么三農問題?
綜上所述,只有集體合作生產,才是徹底解決三農問題,讓農民走向共同富裕的金光大道!
這樣的農村,不但實現了農業的良性發展,而且將為工業生產提供廣闊的市場空間。富裕起來的農民會形成強大的購買力,這將對工業的發展產生巨大的拉動作用,形成工農業良性互動。這樣的農村,將很大程度上終結私有化分子帶來的國內市場內需不足的痼疾,把財富截留在國內循環發展,從而培肥國民經濟的各個產業鏈,使之壯大升級,提高裝備水平和技術實力,提高對外競爭能力。這樣的農村,也將為大學畢業生提供廣闊的用武之地。毛主席曾說農村是“廣闊天地大有作為”,那是指組織起來的農村才有廣闊的天地,分散的小農經濟死氣沉沉是沒有什么天地的。集體合作經營模式對新技術的消化吸收能力,可以讓大學生們大有作為;農村發展對工業生產的帶動,更會擴大高科技人才的需求規模。這將解決大學生失業問題,為蟻族大學生解決人生歸宿。
事實勝于雄辯,理論再好也要實踐檢驗。那就讓農民群眾的實踐,來檢驗一下上述理論是否正確吧!在中國,堅持集體經濟,走向共同富裕的億元村,大約有上千個。其中的典型代表,有劉莊村、華西村、南街村、大寨村、周家莊人民公社、雙丘村、航民村、鄂西北堯治河村、江陰長江村等等。他們的輝煌成績,讓人感同身受的看到了集體合作之路指向的光明未來,指向的共同富裕的金光大道。
農村集體經濟一旦大規模成功,將使得資改派“私”字當頭欺騙人民的改革再無市場,如同當年農村改革影響城市一樣,農村集體經濟的成功將帶動工業領域對私有化錯誤路線的全面清算,私有化分子侵吞的幾十萬億公共資產終會迎來被清算的那一天。公有制的回歸,將使得工人階級奪回生產資料所有權,最終走向共同富裕。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