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你的光明永不磨滅
——在一二·九學生運動85周年紀念活動上的發言
“一二·九”精神,是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精神,是反抗強權,反對壓迫的精神,更是勇立潮頭,敢于擔當的青年精神。在我看來,“一二·九精神”正是屬于青年之精神。今天,我們重談“一二·九精神”,也是對青年的新要求、新期望。
青年是一個社會最有活力的有機體,是一個社會的“晴雨表”。20世紀以來的歷史,是一部被壓迫者反抗壓迫者、被剝削者反抗剝削者的歷史,也是全世界相信和平與正義的青年們搖旗吶喊的歷史。歷史風雷變幻,時代亂云飛渡。縱觀20世紀,青年在歷史革命中起到過至關重要的作用。在中國的土地上,面對帝國主義國家的侵略和官僚階級、大資產階級的壓迫,中國青年曾勇敢地走上街頭,掀起“五四”、“五卅”和“一二·九”等多場學生運動,為沉睡的民族意識、反抗意識注入蘇醒的活力,用自己的聲音、行動甚至是鮮血與強權的囂張氣焰作斗爭;而在國際歷史舞臺上,我們同樣看到,20世紀30年代,無數懷揣共和理想與共產主義理想的青年戰士們自愿前往烽火連天的西班牙,為保衛共和國而與右翼法西斯勇敢搏斗;我們同看到,二戰以后的各老牌西方帝國主義國家,也爆發了無數的學生運動,從法國五月風暴到日本全學共斗,青年學生們構筑街壘,拿起石塊,砸向搖搖欲墜的資產階級政府。
鷹隼試翼,風塵翕張;中流擊水,飛舟乘浪。在“此后如竟沒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的感召下,青年以自己的憂慮、自己的憤怒、自己的吶喊,震動著全世界的“老大帝國”,并和民族解放運動、工人階級運動、女性主義運動結合在一起,對這個不公的、混濁的世界發出質問,成為20世紀歷史大潮中的一抹亮色。“一二·九”運動的歷史,正是這些歷史的一個縮影,是舊時代中國新青年精神的典型體現。
對于“五四”一代、“一二·九”一代,毛主席曾經指出:
數十年來,中國已出現了一個很大的知識分子群和青年學生群。在這一群人中間,除去一部分接近帝國主義和大資產階級并為其服務而反對民眾的知識分子外,一般地是受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大資產階級的壓迫,遭受著失業和失學的威脅。因此,他們有很大的革命性。……他們或多或少地有了資本主義的科學知識,富于政治感覺,他們在現階段的中國革命中常常起著先鋒的和橋梁的作用。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在中國的廣大的傳播和接受,首先也是在知識分子和青年學生中。
青年學生的熱血與勇氣是青年的贊歌。但是,青年學生們卻也不免在運動受挫時陷入虛無,墮入幻滅,甚至動搖自己的精神,最終甚至放棄生命,或是背叛革命。毛主席接著又指出:“[為了使青年知識分子革命到底]只有進行長期的群眾斗爭,才能克服這樣的動搖;只有將青年的斗爭與群眾運動、工人運動結合,才能真正實現青年的價值。在紀念一二·九運動四周年大會上,毛主席將“一二·九”運動和“五四”運動比較,指出學生運動與紅軍長征、全民族抗戰的重要聯系,正是這樣的聯系,才使得一二·九運動不是簡單的學生罷課、青年游行,才真正起到了革命和進步的作用。五四運動之所以能取得廣泛而深刻的勝利,也是因為有隨后的工人運動的支持,以及國民大革命對運動精神的繼承、運動成果的鞏固。“一二·九”運動能夠帶給我們同樣的反思。在這場運動中成長起來的一代人,有相當一部分并沒有參與到革命中去,或是中途放棄,或是絕望沉淪,或是最終投奔了蔣介石的國民政府。為什么同樣一場運動中的同樣一代青年,卻有著不同的人生軌跡?
究其原因,只有一腔愛國熱情是不夠的,而是要具有和工農階級結合的意識,真正認識到“人民群眾”這一概念,而不是始終把自己視作高貴的知識分子,或是不相信工農運動,不相信國民革命。
1935年12月,林楓同志曾和黃敬、彭濤等人決定成立“南下擴大宣傳團”,讓青年學生到農村去,喚起民眾。這個宣傳團對于一二·九學生運動無疑具有重要意義。參與一二·九運動的北平學生,正是在這個宣傳團中,第一次離開了大城市的家庭,和工農群眾深入接觸,有了與工農解放運動結合的意識。劉少奇指出:“‘一二·九’運動中的革命學生所走過的這種道路,是一個模范。一二·九時代的革命青年學生,已經指出了一條道路——到鄉村去,到革命的武裝部隊中去和人民特別是農民結合起來……這是一切革命青年學生在民族危險中爭取民族解放的正確道路。”
八十五年光陰,彈指一揮間。穿越歷史的洪流,21世紀的兩個十年已經過去。今天的我們生活在一個相對和平和穩定的年代,但青年的力量,并不一定要誕生于烽火,今天的新青年仍然有新的使命。新的使命不是說要青年“退學下廠”,但是至少要有質疑的精神,批判的意志,至少要有與最廣大的工農群眾結合的覺悟。縱使物欲橫流,我心堅如砥柱。
何況,近年來的國內國際局勢也在說明,這并不是一個如表面光鮮亮麗的時代。以2020年為例,在即將過去的這一年里,我們的世界正面臨著諸多嚴峻的考驗。新年伊始,澳大利亞山火尚未滅熄之時,伊朗將軍遇刺身亡,中東地區再臨危機;冬春之交,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國乃至世界蔓延開來,國際交流速度放緩,全球化進程再遭重創;行至七月,美國宣布將退出世界衛生組織,國際共同抗疫前景更添不確定性;而在國內,盡管我們已經完成了全部貧困縣脫貧摘帽,并即將建成小康社會,但是疫情對經濟社會造成的打擊仍然存在著,“996”、加班猝死險、長租公寓爆雷,這些仍是不容忽視的社會話題。世界怎么了?我們怎么辦?我們從何處來,向何處去?這是青年尤其需要思考的問題,也是新青年的歷史使命。作為新中國的新青年,我們是幸福的,是最有可能看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立的那一天的一代人;但我們也面臨著挑戰,是最可能經歷無數的歷史大事件,面對國際沖突與危機的一代人。
挑戰與機遇并存,危機與機會同在。青年需要時代,時代也需要青年。在一二·九運動八十五周年之際,我節選了李大釗的一段話,送給大家:“青年呵!只要把你的心放在坦白清明的境界,盡管拿你的光明去照澈大千的黑暗,就是有時困于魔境,或竟作了犧牲,也必有良好的效果,發生出來。只要你的光明永不滅絕,世間的黑暗,終有滅絕的一天。”
偉大的一二·九精神永垂不朽!
部分參考資料:
激流網:《重溫毛主席對學生階層的論述和教導——紀念五四運動一百周年》
李靖:《世界年輕的時候——“一二·九”與青年、時代》
李大釗:《現代青年活動的方向》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