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運動,是眾所周知的大規模的群眾運動,是辛亥革命以來中國較大規模的群眾運動之一。其中最重要的也是最為獨特的一點就是,這次運動是從大規模的學生運動開始的。自中國近代以來,大規模的讀書人運動并不少,公車上書就是一次典型的事件。但是,縱觀之前之后的學生運動,其規模之廣、影響之大都是不可比擬的。
五四運動,為什么能夠擁有如此的影響力,我想和以下兩點是息息相關的:
首先,五四運動是一次以激烈對抗為方法的抗議類型活動。不同于公車上書事件,五四運動從一開始就是一場徹徹底底的對抗帝國主義走狗政府的大型抗議活動,其不屈不撓、其目標都是極為明顯且深刻的。在運動受阻期間,盡管大量學生被捕入獄,但是學生仍然沒有采取妥協求饒的方式,而是繼續采取積極的運動進行對抗,這一點給當時的政府更大的壓力,從學生的角度影響到整個學界,使得學界最終站到了政府的對立面。
其次,就是這次運動在其發展的后期受到了幾乎全國工人階級的支持,大規模的工人罷工運動使得以上海為主的中國經濟迅速受到極大的威脅,可以說是直接將政府逼到了懸崖的邊緣。自6月5日起,上海工人進行罷工運動,以響應學生,聲援五四,中國工人階級第一次登上歷史舞臺,五四運動的中心迅速從北京轉移到上海,僅僅6天之后,11日政府就給予妥協,裁撤和會相關人員,運動宣告勝利。這一點不僅在五四運動中得以體現,在1935年的一二九運動得到了同樣的體現,工人階級的參與使得運動到達了一個新的高潮,并直接促進運動得以成功。
五四運動體現了學生群體的力量,是知識分子階層力量的一種體現,這一點對于當前的青年來說是一種極具啟發意義的事件。在當前社會的情況下,眾多學生逐漸發現自己陷入一種矛盾當中:一方面,學生群體在頭腦中堅信自己是統治階層的一員,在各種對抗性事件當中總是站在社會優勢階層的一面,秉信自己是精英階層,努力和所謂“社會底層”劃清界限;但是另一方面,在眾多涉及到學生的社會事件當中,學生越發發現自己缺少和統治方相對抗的權利,這一點在韓國光州運動當中學生的大規模游行卻慘遭屠殺、歐洲學生群體運動始終被政府無視等事件中均有體現,一方面,學生在決策層面缺少話語權,在與自己相關的事件中始終缺乏議價的權利,甚至在事件已經出現各種問題之后,仍然缺乏向上反映并得到足夠重視的能力。這兩種感覺中的矛盾,最終使得很多學生群體開始了自己的“佛系”生活:一方面,學生群體是資本主義社會國家統治階層麻痹和豢養的階層,在生活方面并沒有較大的壓力,有“享受生活”的資本;但是另一方面,學生發現自己對于社會事件越來越缺乏影響力,無能為力帶來的失望和絕望使得學生群體開始遠離這些方面——反正都沒有辦法改變這些事情,不如過好自己的小日子。這一點且不論歐洲老牌資本主義國家,就連東亞后興起的韓國、日本學生也是如此——在《低欲望社會》一書中就闡述了學生群體一點點失去前進動力的現狀。
這個時候,當我們再次想起五四運動的時候,我們不由得再次反問自己一句:學生群體真的是沒有力量嗎?五四運動的存在就明明白白地告訴我們:學生群體不僅有力量,而且有著影響國策的力量。在沙皇俄國,那個高壓下的國家,以列寧為首的知識分子階級是引導革命前進的關鍵,他們是不可忽視的力量。所以,當代在資本主義國家當中的學生運動所起到的作用越來越小的原因,并不是學生群體沒有力量,沒有推動歷史齒輪的力量。
因而接下來交給我們的問題就變成了,學生的力量到底在哪里?
學生群體的獨特性在于,一方面,學生不會像工人階級那樣,長期被生存問題所困擾,缺乏關注社會大事件的時間和能力,學生是一個有閑階層,一個可以進行高談闊論、指點江山的階層,另一方面,學生階層盡管受到統治階級的拉攏,但是長期缺乏相應的權利和直接的利益分配,所以學生群體是可以超脫于統治階層的迷惑,回到群眾當中去的。在眾多的歷史事件當中,學生群體一直都是最先起來的階層,在重大的歷史事件當中,我們也往往發現,知識分子階層是能夠具有其領導的能力的。學生群體最敏感也是比工人階級等看的更加長遠和透徹,但是學生群體也是一個軟弱的階級,學生群體即使不去革命,也能在舊的制度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比如說當年的御用文人、所謂“主流思想”的鼓吹者。這一點使得學生往往在遇到困難的時候更加容易退縮,更加容易放棄,相比較一些底層階級的破釜沉舟,學生群體永遠有余地可以退縮。
因而當學生發揮自己的優勢,在所有階級之前起來反抗,同時對抗自己的劣勢,在各種困難面前都不輕易退縮,敢于斗爭,敢于戰斗,就能形成類似于五四運動的影響力量。
但是我們在另一方面發現,五四運動自5月4日起,到6月5日止,在長達一個月的時間內不僅沒有迫使政府妥協,反而被抓捕了大量的代表和干部,但是工人階級在發出聲音以后,僅僅6天政府就全面妥協,按照社會訴求開始改變。這一點啟發我們,學生的影響的力量不是直接作用在統治階層上面的,而是作用在社會其他階層上面的,那些真正能夠動搖到統治階層的階層一旦被學生的精神和力量所鼓舞而奮起抗爭,就能夠形成一個影響社會的力量。當年的沙皇俄國的知識分子,不是暗殺社會重要官員的一支、不是以救世主來到農村宣傳思想的一支,而是深入到工人階級當中,一面傳遞自己的知識、一面向工人學習的一支——布爾什維克取得了革命的勝利。這告訴我們,學生,或者說是知識分子,不要試圖直接用自己的力量對抗統治階層,而是要和社會中其他的階級——尤其是最先進的階級結合起來,共同撼動舊制度。
五四運動,不僅僅是一場愛國的運動,也是一場深刻的社會教育,他告訴社會各個階層,如果想要真正對抗統治階層,怎樣的運動特征、怎樣的運動方式才有可能奏效,而這些對于學生群體而言更為重要。無論是當年還是今天,只有始終和社會最先進的階級站在一起的學生,才能發揮出自己真正的力量。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