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游俠,90后農民工,初中文化,現在武漢開挖掘機,青年力網作者。
本人是個實實在在的安徽90后農民工,初中畢業后就去上海打工了。后來去過溫州,上海,內蒙,武漢,重慶,等地。干過酒店服務員,保安,擺過地攤,修過汽車,后來經過自己的努力,去了一家挖掘機公司做售后服務,現在在開挖掘機。
我父母1999年就來到武漢謀生,一直養殖蓮藕,屬于半農半商的角色,我的老鄉和親戚也大致如此。其中有少數農商幸運兒在國家改革開放后賺取了第一桶金,然后過上了比較富裕的生活,基本上都有了車有了房。
而我的年紀也差不多經歷了大半個改革開放的時間。農民工該不該選擇經商?對此我有一些困惑和思考。下面,談談我不成熟,甚至不一定正確的想法。
我個人覺得,目前來看,大部分農民工不適合經商、創業。為什么呢?
改革開放,讓少數的下海的知識分子和一些體制內知識分子賺到了錢,但是對于硬件、軟件的生產資料和各方面綜合能力都比較差的農民工而言,甜頭卻不大。
首先,我們要知道,農民工為啥經商?大面上說,很顯然,是為了發財,過上好日子……
其實農村人的心思一般都很簡單,拿我認識的一些人來說:為了子女。現在的農村孩子結婚都需要買房或者蓋房,這個過程可要不少錢,很多家庭基本承擔不了這樣的費用。所以很多農民工被逼無奈就只能做生意,拿著手里的一些積蓄,和親戚那里借來的一些血汗錢去下海,放手一搏,這就是原因。
然后問題來了,農民工在這樣被迫無奈的情況下去做生意,就能致富了嗎?
很顯然,不一定吧。因為做生意是一門技術活,是個系統工程,其中涉及管理、營銷、運籌等等先不細說了。你看一些企業家做生意前,都要做一番市場調研,可是我見過的農民工大多數都不會去做,更多人連什么是市場調研都不懂。這樣怎么經商?這是我認為大部分農民工不適合經商的第一點。
第二,經過觀察很容易發現,大多數農民工經商都是一窩蜂,看見別人掙錢了,就想著去投資。沒有分析、判斷能力,不根據市場規律來辦事,存在盲目性投資的問題。這樣很多錢就是打水漂。
第三,農民工對生意的經營能力有限。就拿種藕來舉例吧,同樣的藕種不一樣的人種出來產量都不一樣,這直接影響利潤甚至會因為產量過低導致虧損。欠缺資金、技術的農民工很可能沒法盈利。
第四,農民工的銷售能力很差。還說蓮藕,有些農民工種出來的藕找不到銷路,最后只能廉價出售。
第五,農民工對于自然災害導致的虧損,幾乎沒有抵御能力。比如前幾年的武漢洪水,就直接導致很多養殖戶血本無歸。
就在前幾天,我一個老鄉就因為做生意虧本,導致負債累累,加上其他各種壓力,最終落個喝農藥自殺的結局。其實我們站在農民工的角度去想這個問題,我們農民確實不容易。一心想憑著自己勤勞的雙手在市場的夾縫里賺點錢,無奈天有不測風云,或遇到經濟形勢的問題,產品滯銷導致血本無歸,產生家庭和社會的悲劇。
能有什么方法,使這樣的悲劇不再發生呢?
我個人認為,有兩個辦法。
要不就需要政府大力扶持,把農民打造成市場經濟中的強者,讓農民可以像知識分子,或者一些能人一樣,搏擊商界,至少是能抵御風險吧。
要不就讓農民搞集體承包制,讓真正有能力的人,比如知識分子,去經營。農民出資,然后在集體里上班,年底還可以分紅。這樣一來,一是可以讓農民不會因為能力不足導致沒必要的虧損,二來賺工資之余還可以拿點分紅,第三還能讓能人發光發熱。這是條出路么?
我沒文化,也不了解國家現在的政策,要是說錯了,大家指出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