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偉人,從來不會說什么,“你還太年輕”之類的屠戮青年的話,更不會飚什么英語,說什么:“too young,too simple.”。當然,這位偉人偶爾也對帝國主義飚幾句“paper tiger”(紙老虎)。然而他對年輕人的寄語是這樣的:
“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結底是你們的。你們青年人朝氣蓬勃,正在興旺時期,好像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
毛澤東1957年在莫斯科對中國青年留學生們說的這句話,對整整一代的中國人來說,都擁有過感同身受的共鳴,產生過巨大深遠的影響。
這是毛澤東濃濃的情感底色——
在大人物和小人物之間,他偏愛小人物。
在老年人和青年人之間,他偏愛青年人。
“如果我們不向小將學習,我們就要完蛋了。”
毛澤東鐘情于未來,所以鐘情于青年。
對于青年的人生,他特別偏好和推崇一個“氣”字:志氣、熱氣、生氣、豪氣、朝氣……
這些詞匯,詮釋著他對青年人生命活力的深情贊美,也詮釋著他對青年人進取精神的熱切期待。
在未來社會的構想和建設中,一心要探索一條新路的毛澤東,常常呼吁要破除迷信,反對墨守成規,希望人們不要信守教條,不要懼怕權威。
青年人,似乎特別應該而且最有可能按他的這個期望去做。
在1958年3月的成都中央工作會議上,他一口氣講了29個古今中外青年才俊的事跡。
這當中,有29歲創立佛教的釋迦牟尼。
有14歲參加隋末農民起義的白袍小將羅成。
有率劣勢之兵抗擊曹操幾十萬人馬,在赤壁之戰中大獲全勝的周瑜和諸葛亮。
還有30出頭便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楊振寧和李政道。
更有在16歲就發明棉紡細紗先進工作法的擋車工、全國勞動模范郝建秀。
青年人中為什么容易出現這些“英俊天才”?
毛澤東說:“因為他們貧賤低微,生命力旺盛,迷信較少,顧慮少,天不怕,地不怕,敢想敢說敢干。如果黨再對他們加以鼓勵,不怕失敗,不潑冷水,承認世界主要是他們的,那就會有很多的發明創造。”
其實,這位偉人年青的時候,就是一個叛逆者。他是這樣說的:
記得我在小的時候,很不歡喜老人,因為他們是會欺負青年人的,青年人誰沒點錯誤呢?但是你錯不得,他們對你是很兇的。一切事情,小孩子和青年人是沒有發言權的。中國的青年人受封建家庭封建社會的苦太大了。但是現在世界是變了,青年人歡喜老年人,就像我們的吳老、林老、徐老、董老、謝老,都是很受青年們歡迎的。為什么有這個轉變呢?因為這些老同志不但不欺負青年,而且非常熱心地幫助青年,他們的行為足為青年模范,所以青年都十分熱愛他們··· ···
《吳玉章壽辰祝詞》(毛澤東,一九四0年一月十五日)
吳玉章,時任魯迅藝術文學院院長。后任華北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校長。
▲1919年5月,湖南省立第一師范湘潭學友會合影,二排左三為毛澤東。
1965年1月,毛澤東讀到乒乓球世界冠軍徐寅生關于如何打好乒乓球的講話稿,立刻批示“再加印發,廣為宣傳”,并要求出席中央工作會議的領導干部們都仔細閱讀。
他說:“這是小將們向我們這一大批老將挑戰了。”
“難道我們不應該向他們學習一點什么嗎?”
“如果我們不向小將學習,我們就要完蛋了。”
如此言之鑿鑿,情意切切,毛澤東是要提倡一種面向未來的思維方式和創造精神。
如此言之鑿鑿,情意切切,毛澤東期望著社會主義新人身上散發出大膽進取、昂揚奮斗的人格氣象。
“暮色蒼茫看勁松,亂云飛渡仍從容” ——社會新人應有的人格氣象
1961年,毛澤東還寫有另一首題照詩,更為鮮明通脫地豪舉出新一代中華兒女應有的“奇志”。
與前一首題照詩不同的是,詩人吟詠的對象是一位英姿勃勃的女民兵。
當時,國際形勢比較緊張,中央號召大辦民兵師。毛澤東的機要員也參加了中南海里的民兵組織,在一次休息時拍了一張扛槍的照片。
1961年2月,機要員送一沓文件到菊香書屋給毛澤東時,毛澤東突然問她是不是參加了民兵,她說參加了。為了讓毛澤東相信她還參加了訓練,便拿出這張照片給毛澤東看。
毛澤東端詳一陣,說了句“好英雄的模樣”,便在辦公桌上拿起一本看過的地質常識書,翻到有半頁空白的地方,提筆揮寫——
颯爽英姿五尺槍,曙光初照演兵場。
中華兒女多奇志,不愛紅裝愛武裝。
即興寫完這首《七絕·為女民兵題照》后,毛澤東又對身邊工作人員說:“你們年輕人就是要有志氣,不要學林黛玉,要學花木蘭、穆桂英!”
中華兒女應有的“奇志”,在戰爭年代,是“萬里赴戎機”,是“妻子送郎上戰場”。在和平年代,是“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總之,是時刻準備著,在國家和民族需要的時候,不屈不撓地去拼搏,去奮斗。
一張小照,為什么能激起詩人的奇情異趣?
因為毛澤東和“不愛紅裝愛武裝”的女民兵們,有同等的心情,有同等的抱負和志向——他青年時代,不也曾高喊過立奇志、創奇事,做一個奇男子嗎?
這首七絕,因為簡單明了,瑯瑯上口,在20世紀60年代曾譜成歌曲,唱遍神州,婦孺皆知。
如果說,中華兒女的“奇志”,在《為女民兵題照》中還只是點到為止的話,那么,在毛澤東的雜言詩《八連頌》里,似乎已經拋開詩的含蓄,直接用理性的語言來表達了。
上海南京路上好八連的故事,隨著《霓虹燈下的哨兵》這部電影的播映,同樣傳遍了神州。
1949年上海解放之初,有人斷言:上海是個大染缸,共產黨紅著進來,將黑著出去。意思是共產黨抵擋不了糖衣炮彈的攻擊。
到1963年,14年過去了。
從硝煙彌漫的戰場來到花花綠綠的上海,駐守在南京路上的八連官兵,沒有被染黑。他們繼續保持勤勞勇敢、艱苦樸素的本色,身居鬧市,一塵不染,博得人們的交口稱贊。1963年,國防部授予他們“南京路上好八連”的稱號。
這是讓毛澤東欣喜的消息。“好八連”的作風,正是他一直倡導的社會主義新人氣象的一個縮影。
在1963年8月1日建軍節那天,毛澤東寫了他一生中惟一一首民歌體的雜言詩。
好八連,天下傳。為什么?意志堅。為人民,幾十年。拒腐蝕,永不沾。因此叫,好八連。解放軍,要學習。全軍民,要自立。不怕壓,不怕迫。不怕刀,不怕戟。不怕鬼,不怕魅。不怕帝,不怕賊。奇兒女,如松柏。上參天,傲霜雪。紀律好,如堅壁。軍事好,如霹靂。政治好,稱第一。思想好,能分析。分析好,大有益。益在哪?團結力。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
與其說毛澤東是在歌頌八連官兵,不如說他是在全面構想和描述他心目中的新人氣象。
除了“拒腐蝕,永不沾”,新人們還要不怕刀戟、鬼魅和帝賊的壓迫,還要在政治、軍事、思想和紀律各個方面達到新的境界。這樣才能成為如松柏的“奇兒女”。
奇兒女之“奇”,奇在精神。
精神是人的內心生活及其品質。毛澤東時代的人民的精神風貌就是不一樣。
作為五四青年,“管卻自家身與心,胸中日月常新美”——這是毛澤東當時追求的新人氣象。
在毛澤東的個性辭典里,“精神”還是一種具有多義性和開放性的稱謂。
李大釗曾言:青年之字典,無“困難”之字;青年之口頭,無“障礙”之語;惟知躍進,惟知雄飛,惟知本身自由之精神,奇僻之思想,銳敏之直覺,活潑之生命,以創造環境,征服歷史。所以說,你還覺得自己“太年輕”嗎?難道非要等了老了才能有所成就?莫相信什么“孩子,你還太年輕”之類的慌話,他們指的“年輕”是說,我們還不夠世道,不夠圓滑,不夠厚黑,并依此來顯示自己的權威,我們不必受這些鬼話的屠戮。
“鬢雪飛來成廢料,彩云長在有新天。”
喜歡傳統格律的人,或許不會欣賞《八連頌》,因為它毫不含蓄,過于直露。
但對毛澤東來說,也許只有這種當時部隊戰士喜聞樂見的快板詩、民歌調,才足以充分表達他的欣喜之情,才足以傳達他對新人氣象的構想和描述。
在插滿五星紅旗的土地上,毛澤東種下詩句,曾期望它長出麥子和鋼鐵,如今,更期望它長出全新的文明,全新的人。
“將來的事情要由將來的人去決定,今天和未來的青年人會比我們更有知識”
晚年毛澤東不愿遵循的,或許就是這習慣;他試圖擺脫的,或許便是這傳統。
他要倡導精神的活力,去創造“新生事物”。
1967年1月,《詩刊》發表毛澤東1965年的詞。
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岡山。千里來尋故地,舊貌變新顏。到處鶯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過了黃洋界,險處不須看。
風雷動,旌旗奮,是人寰。三十八年過去,彈指一揮間。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談笑凱歌還。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
毛澤東,反對青年媚顏奴骨。
1949年4月,毛澤東和衛士們觀看《法門寺》,當戲中的賈桂說:“我站慣了”,不肯坐時,毛澤東評價道:“他真是一副奴才相……賈桂在上司面前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是十足的奴才相,我們的隊伍中反對這種奴才思想,要提倡獨立思考,要有自尊心和自信心。”
毛澤東,號召青年有打破權威的勇氣。
1958年,毛澤東視察上海時觀看李玉茹主演的《白蛇傳》,隨著劇情的發展進入角色,當看到“鎮塔”一幕時,他拍案而起:“不革命行嗎?不造反行嗎?”
毛澤東看《逼上梁山》,給編導者寫了一封熱情洋溢的信,稱贊此劇是“舊戲革命的劃時期的開端”。毛澤東在信中還說:“歷史是人民創造的,但在舊戲舞臺上人民卻成了渣滓,由老爺太太少爺小姐們統治著舞臺,這種歷史的顛倒,現在由你們再顛倒過來,恢復了歷史的面目,從此舊劇開了新生面,所以值得慶賀。”
晚年的毛澤東,是一個最易動感情的人。
看電影《創業》,當主人公說:“帝修反要卡我們的脖子,我們怎么辦?”他流淚了。
看《雷鋒》,當主人公說:“我是人民的兒子,我是公社的兒子,你們一定要收下兒子這點心意。”他流淚了。
1976年春節,看《難忘的戰斗》,當演到人民解放軍進城受到老百姓熱烈歡迎的時候,他流淚了。
82歲的毛澤東,他仍舊擔憂著中國的未來,給周恩來寫了一首詞《江山靠誰守 · 訴衷情》
當年忠貞為國籌,何曾怕斷頭?
如今天下紅遍,江山靠誰守?
業未竟,身軀倦,鬢已秋。
你我之輩,忍將夙愿,付與東流?
這個開國大典的影像資料,由俄羅斯國家檔案館提供,這不是演員演的↓↓↓
end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