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初,性本善”。孔子說的。對于孔子,盡管他是影響了中國千年文化的思想家,但俺接受了70年代的教育,在腦海里,他依然是那個一貫叫嚷“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和“古已有志,克己復禮”的一個類似古董的糟老頭子。人類是動物世界的一個類種,就連貓狗都有溫順與兇殘之別,人有善惡,自在情理之中。此乃動物本質也。但人類不同于低級動物,就在于人類有思想,可以通過教育,揚其善,棄之惡。俺一向是愛孩子的,常想,如果我們的孩子在一個銅臭彌漫、唯利是圖的環境下接受教育,那將會成長為怎樣的人呢?
瀏覽了復旦大學18名學子被解困的信息,產生頗多感慨。一名24歲的民警張海寧,在引領學子走出險境途中,不幸墜崖殞命,青春韶華就此夭折。張海寧也許死的不夠悲壯,但畢竟是為了一種責任和道義而現身,理應受到全社會的尊重與贊譽,特別是被解困的18名學子,更應為此而負疚與自責。可是,在受到社會一片責難之后,18名學子竟然表現出出人意外的冷漠,甚至有人發出“他們就該為納稅人服務”這樣以怨報德的聲音。于是,招惹了萬炮齊轟,譴責、聲討之聲已呈鼎沸之勢。俺始終不愿以悱惻之心揣度孩子們,始終愿意相信孩子們是善良的,盡管俺知道,人類確有其善惡之本質無法更改。俺終于看到,孩子們在沉寂了一段時日之后,在經歷了譴責和聲討之后,復蘇、回歸了理性與良知,跪倒在了張海寧遺像前失聲痛哭,并發出了“請您一路走好,我們一定會銘記您”的懺悔。此時,俺為孩子們找回了善良而感動,也已淚水盈盈了。
我們的高等學府,承擔著為國家培養品學兼優棟梁之才的重任,肩負著民族復興、國家強盛的希望。可是,多少年來,腐敗這個萬惡之源,把我們的社會熏染的銅臭彌漫,腐爛不堪。試看,政府、企業、鄉村、軍營、海港、校園,何處還有凈土之地?就連幼兒園的孩童都喊出了“長大要當貪官”這樣令人震驚的聲音。這就是我們的教育?我們的希望究竟在哪?教育,是立國之本,教育界的腐敗與墮落已是病入膏肓,已經直接侵蝕并扭曲了嬌嬌學子的精神與心智,18名復旦學子解困事件再次發出危險的信號與警示,每一個有良心的中國人為此而憂心忡忡,而痛心疾首。對此,我們的精英們卻依然漠然處之,泰然自若,依然孤芳自賞、喋喋不休地炫耀著所謂的“巨大成果”,真是令人悲哀以及。
身為人父,每每翻弄孩子那被淡化了政治與歷史的高等教育課本,總是感到一種困惑與無奈;身為網民,每每看到魯迅、夏衍、朱自清這樣偉大作家的作品被請出中小學教科書,總是感到一種激憤與悲涼;身為國民,每每聽到一樁樁校園腐敗案件和校園暴力事端,總是感到一種恐懼與擔憂。望子成龍,這是每一位家長的殷殷之情。可是,在這個腐敗叢生的社會,連本是凈土的校園也被熏染的一片銅臭,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人才,豈不是一種奢望和幻想?教育,這是一個國家最后的陣地,這塊陣地腐敗了、墮落了、失守了,一個民族最后的希望也就徹底破滅了。這恐怕不是什么危言聳聽吧?
“人之初,性本善”,俺雖然不敢茍同,但愿意相信孩子們的善良。18名復旦學子在一片譴責和聲討中,由冷漠到懺悔的轉變,讓人們看到了原本屬于孩子們的那份真情與善良,那份清純與美好。我們每一個稍有良知和德操的人,都責無旁貸的應該保護好孩子們的這份真情與善良、清純與美好,教育更是首當其沖。腐敗,玷污了我們的社會,扭曲了孩子們的精神與心智,讓國家與民族的希望充滿陰霾與渺茫,誰該承擔此責任?譴責與聲討,讓我們的孩子們回心轉意,回歸了溫暖的心扉,變得不在冷漠,這也讓我們得以片刻的慰籍與欣慰。然而,譴責與聲討,卻令那些道貌岸然的精英們無動于衷,在貪腐的道路上依然我行我素,甚至變本加厲。面對如此的貪婪與無恥,那么,有誰還能相信孔夫子的“人之初,性本善”呢?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