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是個好地方,好山好水好風光…可是除了知道江西的“八一起義在南昌”“革命搖籃紅井岡”“景德鎮瓷器美名揚”“南豐蜜桔甜又香”…這些之外,你還能舉出哪些已達成共識的認知呢?你真的了解江西嗎?
江西四面全是山,北邊還有條大江,這樣的天然地理條件,從唐代就開始建省了。江西似乎并不是一個能吸引太多目光的省份,廣東、福建、湖南、浙江、安徽、湖北,六個鄰省環繞江西一圈,論財富吸引力,每個都有著比江西更發達的經濟,論文化吸引力,人們對贛文化的了解遠不如荊楚、嶺南、湖湘、江浙,論旅游吸引力,六省中有五省的游客數量都高于江西。
但你可知道,江西物產豐富,曾經是中國最富庶的地方,南宋時僅漕運稻米就有1/3取自江西。不但如此,江西的精神產出也相當驚人,曾經是中國人的信仰中心,儒釋道三教的發展沒有一個可以脫離江西。幾乎每一處山山水水都是信眾與文人墨客的景仰之地。如今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反差呢?
煙波浩渺的鄱陽湖
鄱陽湖
兩漢時期的史藉對江西的記載非常少,對于政治經濟中心完全在北方的帝國而言,江西只是一個安置政治失敗者的邊緣之地。
政治失敗者的流放之地
但這個邊緣之地由于其獨有的優勢,終于迎來了他發展的黃金時期。因為江西的地形在整個南方非常特殊,它東、西、南三面環山,北部是平原,中部為丘陵、河谷平原交錯分布,全省整體形成一個往北開口的巨大盆地,這樣的地形既有利于水源、物產向北方匯集,又有利于接納來自中原的人口和文化,也由此形成中國漢族人口占比最高的省份(99.73%),江西得以在古代中國的南方率先從邊緣走向中心。
獨特的江西地理單元:三面環山、北迎長江,中通贛江,絕好的地理通道!
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長江改道阻擋了贛江的排水,江水淹沒了贛江下游的平原,三面山地的水源不斷向北方出口聚集,中國第一大淡水湖形成了。鄱陽湖,它每年匯入長江的水量,超過黃河、淮河、海河三條河入海水量的總和,是名符其實的“長江之腎”。
“五胡亂華”漢人南遷
就在鄱陽湖形成之時,西晉爆發永嘉之亂。中國北方開啟了長達一百多年的戰亂時期,一大批新移民從中原遷到南方,這是中原人口第一次大規模南遷,史稱“衣冠南渡”。中原人口帶來了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圍繞鄱陽湖平原進行開墾。
混亂的世道襯托出田園生活的可貴,九江人陶淵明不能忍受官場弊政,辭官歸隱于鄱陽湖畔,他開創的田園詩。遺世獨立、樸實自然,成為后世傳頌的經典。
這時的江西仍然是邊緣之地,沒有人認識到田園詩的價值。陶淵陽也只是一個孤獨的非主流詩人,最終在貧病交加中死去,但江西的潛力已經開始展露頭角,因為這一批南渡的移民中有人發現了江西山岳的價值。
長江自從奔涌出三峽,一路流經廣闊的平原,唯獨在江西九江境內遇到一座拔地而起的高山。廬山,它北望長江、東臨鄱陽湖、綿延90余座山峰。最高峰漢陽峰海拔1474米,山體四周懸崖峭壁,氣勢巍峨雄奇,如同一扇屏風,置于江西的北大門。
廬山位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區,雨量充沛,溝壑山澗形成許多激流瀑布,著名的三疊泉瀑布,落差達155米,唐代詩人李白將其描述為,“飛流直下三千尺”。
山上溫度較同緯度的平原地區低5-6℃,最熱的7月平均溫度才22.2℃,加上廬山植物茂密,蒸騰強大,全年365天有200天會出現云霧,正是蘇東坡所形容的,“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廬山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景觀條件,是營造宗教崇拜氛圍的絕佳場所,佛教領袖慧遠大師從中原南渡江西,在廬山東林寺開創凈土宗。凈土宗還改革了之前佛教強調苦修的做法,只需整日念“阿彌陀佛”就可接引,這種修行方法簡便易行,無論王侯將相、平頭百姓都很歡迎。廬山東林寺成為佛教中國化的里程碑。
文人雅士、宗教大師,幾乎開發了江西的每一處山山水水。之前深藏群山之中但風景更為出眾的地方
也更廣為人知,例如位于贛東北的世界遺產,宋代時道士在此山上建立三清道觀,奇石云海,蔚為大觀。
然而,南遷之后的人們不光發現了這山水自然、蔚為壯觀的風景。更發現了江西這塊風水寶地。由此,江西即將在中華的歷時舞臺上成為一顆耀眼的巨星!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