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社會理論
馬克思主義關于走向未來自由人聯合體的論述。
擺脫壓迫與剝削、追求理想的未來社會,是自古以來勞動人民和仁人志士的向往。18、19世紀空想社會主義者圣西門、傅立葉、歐文等人在深刻批判資本主義種種弊端的同時,提出了關于未來社會的種種設想。圣西門關于用計劃生產代替生產無政府狀態的思想、關于一切人都要勞動的思想,傅立葉和歐文關于消滅舊的分工制度和城鄉對立的方案、關于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主張,等等,具有很多合理因素。恩格斯指出:“雖然這三個人的學說含有十分虛幻和空想的性質,但他們終究是屬于一切時代最偉大的智士之列的,他們天才地預示了我們現在已經科學地證明了其正確性的無數真理。”馬克思恩格斯繼承前人優秀思想成果,在歷史唯物主義和剩余價值論的基礎上,使社會主義從空想變成科學,提出了未來社會的設想和走向未來社會的途徑。在《共產黨宣言》中,馬克思恩格斯指出:“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里,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在《資本論》《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哥達綱領批判》《反杜林論》等著作中,他們又做了許多精辟的論述。關于未來社會,馬克思和恩格斯沒有提出任何一勞永逸的現成方案,而是從歷史事實和發展過程出發得出確切的結論。其后,列寧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豐富了關于未來社會理論,如把共產主義社會第一階段稱為社會主義社會,而把共產主義社會高級階段稱為共產主義社會;指出走向未來社會的路徑之一就是要實現教育和生產勞動的有機結合,沒有年輕一代的教育和生產勞動的結合,未來社會的理想是不能想象的,等等。中國共產黨人在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實踐中,進一步豐富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
馬克思主義未來社會理論的主要內容包括:第一,在無產階級革命打碎舊的國家機器、消滅私有制的基礎上,實現生產資料公有。勞動者成為生產資料的主人、社會的主人。第二,在生產資料全社會所有的基礎上,社會成員將按照共同的計劃從事社會勞動。生產由整個社會調節,不再通過價值規律、市場機制調節。隨著社會化生產和科技大發展,工業與農業、城市與鄉村融合為一體,個人不受地域和職業限制而得到全面發展。舊的社會分工和三大差別徹底消滅,階級最終消滅,國家自行消亡。對人的統治和管理被對物的管理和對生產過程的領導完全代替。第三,社會物質財富極大豐富,人民精神境界極大提高,社會實行“各盡所能,按需分配”。勞動不僅僅是謀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資本論》將這樣的未來社會稱為“自由人聯合體”,是根本不同于資本主義舊社會的“一個更高級的、以每個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為基本原則的社會形式 ”。
馬克思主義關于未來社會的理論,以人類物質生產力發展和資本主義的世界性存在為基礎,以共產主義革命的世界性勝利為條件,科學地揭示了人類社會前進的方向,是無產階級政黨的奮斗綱領、遠大理想和崇高追求。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