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极品粉嫩馒头一线天AV,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古典 另类 欧美 在线

首頁 > 文章 > 思潮 > 理想之旅

迎春:論過渡時期生產關系的發展趨勢

迎春 · 2021-10-10 · 來源:作者投稿
收藏( 評論() 字體: / /
過渡時期存在著產品與商品兩種經濟關系的斗爭,這一斗爭貫徹過渡時期始終,直到產品經濟最終占領全部經濟,實現高級階段的共產主義。

  論過渡時期生產關系的發展趨勢

  迎     春

  毛澤東繼承和發展了馬列主義,揭示了過渡時期存在著階級斗爭、兩條道路斗爭,揭示了商品關系是存在階級斗爭的經濟根源,進而揭示了共產黨內走資派是復辟資本主義的主要危險,創立了繼續革命理論。本文試圖從生產關系“細胞”的角度,闡述毛澤東的繼續革命理論。

  從資本主義到共產主義之間有一個過渡時期,過渡時期開辟了人類歷史的共產主義新紀元。

  自馬克思、恩格斯發表了《共產黨宣言》,共產主義才由空想變為科學;馬克思在《哥達綱領批判》中,提出在資本主義與共產主義之間存在著一個過渡時期;俄國十月革命勝利以后,俄國共產黨開始執政,過渡時期由理論變成為現實,至今才100多年,因而人們對過渡時期的認識還不成熟。本文將對從資本主義到共產主義過渡時期生產關系的“細胞”形態進行一些分析。

  一, 過渡時期的生產關系

  1, 什么是過渡時期

   毛澤東繼承和發展了馬列主義有關過渡時期的論斷,建立了繼續革命理論,形成了過渡時期的馬克思主義,開創了馬克思主義的第三階段。

  過渡時期是指從資本主義到共產主義之間的一段轉變時期,是從共產黨奪取政權,到實現共產主義高級階段,也就是現在人們稱之為社會主義的階段。

  為什么要提出過渡時期的問題?是因為斯大林“犯了大錯誤”,把社會主義說成是不存在階級斗爭的一種獨立社會形態,在資本主義與共產主義之間加上社會主義社會,提出要從社會主義過渡的共產主義,把原來的共產主義分為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兩種不同的社會。毛澤東總結了過渡時期的歷史經驗,批評了斯大林的錯誤,建立了繼續革命理論。為了徹底改正斯大林社會主義理論的錯誤,重新回歸馬列主義,我們用過渡時期替代社會主義的概念。

  共產主義社會是消滅了資本主義社會以后出現的一種嶄新的社會形態。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把它叫做共產主義,恩格斯在《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一書中,把它叫做社會主義??梢娫隈R克思、恩格斯那里共產主義與社會主義是同一概念,都是消滅資本主義社會以后出現的新社會。斯大林則錯誤地把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分別開來,在資本主義社會與共產主義社會之間,增加了一個社會主義社會,代替了過渡時期。

  馬克思在《哥達綱領批判》中提出:“在資本主義社會和共產主義社會之間,有一個從前者變為后者的革命轉變時期,同這個時期相適應的也有一個政治上的過渡時期,這個時期的國家只能是無產階級專政。”(《馬恩選集》第三卷   第21頁)從這里開始提出了過渡時期的理論,是指在實現共產主義高級階段之前,還有一段過渡時期。

  列寧在十月革命勝利以后進一步指出:“在資本主義和共產主義中間隔著一個過渡時期,這在理論上是毫無疑義的。這個過渡時期不能不兼有這兩種社會經濟結構的特點或特征。這個時期不能不是衰亡著的資本主義與生長著的共產主義彼此斗爭的時期,換句話說,就是已被打敗但還未被消滅的資本主義和已經誕生但還非常脆弱的共產主義彼此斗爭的時期。”(《列寧選集》第三卷  第84頁)列寧繼承了馬克思的觀點。但是,他們都沒有實際經歷過渡時期,或者是經歷的時間很短,只能進行一般的提示,不可總結具體經驗,做進一步的闡述。

  斯大林領導蘇聯幾十年,取得了實現農業集體化和奪取衛國戰爭勝利的偉大成就。但是,在過渡時期的問題上則“犯了大錯誤”:主要有:A,認為在蘇聯農業集體化、現實生產資料的公有制以后,社會主義就不再存在階級斗爭和資本主義復辟的可能性了:B,把社會主義看作是在資本主義與共產主義之間一種獨立的社會形態,提出了“社會主義的基本經濟法則”等:C,認為商品經濟“注定要為社會主義服務”;D,提出由社會主義過渡到共產主義社會。(以上各點均引自斯大林的《蘇聯社會主義經濟問題》)這樣就把社會主義說成是一種獨立的社會形態,在資本主義與共產主義之間,增加了一種社會主義形態,否定了馬克思、列寧的過渡時期理論,背離了馬克思、列寧。

  需要說明的是,斯大林的錯誤是偉大的馬克思列寧主義者犯錯誤,與赫魯曉夫、戈爾巴喬夫等修正、背叛馬列主義有本質區別。所以,毛澤東說斯大林“犯了大錯誤”,而對赫魯曉夫則稱之為修正主義。

  毛澤東在總結了過渡時期的實際經驗,不僅繼承了馬列主義關于過渡時期階段的論斷,批評了斯大林的有關錯誤,而且發展了馬列主義有關過渡時期的思想,建立了比較完整的繼續革命的理論,成為過渡時期的馬列主義,成為馬克思主義第三個里程碑。

  中國共產黨的八屆十中全會是毛澤東對過渡時期理論認識的轉折。在八屆十中全會的公報中,毛澤東指出:“在由資本主義過渡到共產主義的整個歷史時期(這個時期需要幾十年,甚至更多的時間)存在著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的階級斗爭,存在著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這兩條道路的斗爭。”(《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十冊     第196頁)當時毛澤東繼承了馬克思、列寧有關過渡時期的提法,仍然沒有完全擺脫斯大林的社會主義社會的概念,采用過渡時期替代社會主義,還運用社會主義的概念,不過已經肯定了過渡時期存在著階級斗爭和兩條道路的斗爭,否定了斯大林有關過渡時期不存在階級斗爭和兩條道路斗爭的理論。所以,毛澤東后來說:“社會主義社會有沒有階級斗爭?---------斯大林在這個問題上犯了大錯誤。列寧則不然,他說小生產每日每時都產生資本主義。”(《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十三冊   第487頁)可見,斯大林否定了馬列有關過渡時期的論斷,把社會主義與共產主義區別開來,對立起來,說成是共產主義之外的一種獨立社會形態,是一種錯誤的理論,既背離了馬列主義,也不符合實際。

  有關從資本主義到共產主義之間的階段問題,在馬克思主義者之間一直存在著種種爭論。毛澤東在《讀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談話記錄稿》中指出:“什么叫做建成社會主義,這個問題很有文章可做。過渡時期包括一些什么階段,現在也有各種各樣的說法,一般說法是,過渡時期包括從資本主義到社會主義,也包括從社會主義到共產主義;另一種說法是,過渡時期只包括從資本主義到社會主義,究竟怎樣說法才對,要好好研究。”(《讀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批注和談話》上冊   第77頁)毛澤東在八屆十中全會公報中,回歸了馬克思、列寧的過渡時期論斷,雖然沒有批評其他的各種說法,但運用的是馬克思的過渡時期。最主要的是他糾正了斯大林的錯誤,重新肯定了過渡時期存在著階級斗爭和兩條道路的斗爭,提出了共產黨內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商品經濟是過渡時期復辟資本主義的經濟根源等一系列科學論斷,形成了過渡時期繼續革命理論的體系,從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

  毛澤東指出:“一些同志,主要是老同志思想還停止在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階段,對社會主義革命不理解,有抵觸,甚至反對--------而一部分黨員卻不想前進了,有些人后退了,反對革命了。為什么呢?作了大官了,要保護大官們的利益。他們有了好房子,有汽車,薪水高,還有服務員,比資本家還厲害,社會主義革命革到自己頭上了,合作化時黨內就有人反對,批資產階級法權他們有反感。搞社會主義革命,不知道資產階級在哪里,就在共產黨內,黨內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走資派還在走。”毛澤東還說:“我國現在實行的是商品制度,工資制度也不平等,有八級工資制,等等。這只能在無產階級專政下加以限制。所以,林彪一類如上臺,搞資本主義制度很容易。”(《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十三冊   第487、413頁)揭示了過渡時期存在著階級斗爭和兩條道路的斗爭,揭示了過渡時期階級斗爭的經濟根源,堅持了歷史唯物主義的理論,發展了馬列主義關于過渡時期的理論。

  在大躍進時,當一些人大刮“共產風”,否定商品經濟,毛澤東強調商品經濟存在的必然性,但是,到了揭示過渡時期存在復辟資本主義的斗爭時,則明確指出商品貨幣關系是經濟根源,實際上批評了斯大林認為商品經濟注定要為社會主義服務的錯誤觀點,進一步肯定了過渡時期存在著階級斗爭和兩條道路斗爭的理論。

  現在是到了用過渡時期替代社會主義概念的時候了。為了避免斯大林的錯誤影響,重新回歸馬列毛主義,我們這里不采用社會主義的概念,完全用過渡時期的科學概念。把過去用的社會主義,一律改用共產主義。如過去常說的社會主義道路,改為共產主義道路。

  2, 生產關系在過渡時期的地位

  馬克思發現了唯物主義的歷史觀,把人類對社會的認識,從歷史唯心主義轉變到歷史唯物主義,把“頭足倒立”的歷史觀顛倒過來,使之成為科學,其中的核心內容就是發現了生產關系,把生產關系作為決定其他一切社會關系的決定性關系,作為對生產力發展起決定性的外部條件,作為社會科學的核心。而資產階級的學者只承認資本主義經濟關系,認為資本主義經濟關系是永恒的。正如馬克思所說,資產階級經濟學家的全部智慧就是認為資本主義經濟關系是永恒的?,F代修正主義者則千方百計回避、掩蓋生產關系,他們只講“小康”、“富裕”等,絕口不提資本主義、共產主義,更不講什么階級斗爭、兩條道路斗爭。馬列毛主義者、真正的共產黨人,就是要大講特講資本主義、共產主義,講產品經濟、商品經濟和資本主義的商品經濟的斗爭等,使廣大群眾用馬列毛主義的科學理論武裝起來。

  馬克思提出的過渡時期的論斷,是說明這個歷史階段存在著兩種對立的生產關系。列寧說得更加清楚:“這個過渡時期不能不兼有這兩種社會經濟結構的特點或特征。這個時期不能不是衰亡著的資本主義與生長著的共產主義彼此斗爭的時期。”正因為這個時期存在著資本主義與共產主義兩種對立經濟結構的斗爭,所以才成為過渡時期,而不是一種獨立的社會形態。

  有人會說不對!馬克思主義的核心是階級斗爭理論。是的,馬克思主義的核心是階級斗爭理論,而階級斗爭理論正是建立在生產關系的基礎之上。列寧在分析《資本論》時指出:“馬克思一次也沒有利用這些生產關系以外的因素來說明問題,但是他使我們有可能看出商品生產的社會經濟組織怎樣發展,怎樣變成資本主義組織而造成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這兩個對抗的(這已經是在生產關系范圍內)階級,怎樣提高社會勞動生產率,并從而帶進一個與這一資本主義組織的基礎處于不可調和的矛盾地位的因素。”(《列寧選集》第一卷   第9頁)

  毛澤東在指出過渡時期存在著階級斗爭、兩條道路斗爭之后,專門發表了《關于理論問題的談話要點》,說“要使全國都知道”,專門告訴人民群眾,商品貨幣關系的存在,是過渡時期階級斗爭、兩條道路斗爭和復辟資本主義的經濟根源。正是因為存在著產品和商品兩種對立的生產關系,才成為過渡時期。

  二, 新中國生產關系的發展變化

  新中國建立標志著過渡時期的開始。我國的過渡時期按照生產關系的發展變化,區分為兩個階段:毛澤東時期與改革開放時期。前者主要發展產品經濟,后者主要發展商品經濟、資本主義經濟,兩個時期生產關系發展的方向根本不同,存在著兩種對立的發展趨勢。

  研究生產關系的發展,應該從什么地方入手?

  研究過渡時期生產關系的發展,是從所有制入手,還是從“細胞”形態入手,理論界一直存在著兩種意見:一種是以斯大林的意見為代表,認為應該從所有制入手。他在《蘇聯社會主義經濟問題》等書中,就是從所有制入手,從而得出農業集體化以后,實現了生產資料的公有制,蘇聯社會就不存在階級斗爭、不存在復辟資本主義危險性;另一種意見是毛澤東在總結了過渡時期的歷史經驗以后,主張從“細胞”形態入手。毛澤東在讀《蘇聯社會主義經濟問題》等書籍時,曾經表現贊成斯大林的觀點。但是,當他總結了過渡時期的歷史經驗以后,改變了對過渡時期生產關系的研究方法,指出商品貨幣關系是過渡時期存在階級斗爭、兩條道路斗爭的經濟根源,轉而從“細胞”形態研究生產關系。

  研究過渡時期生產關系的發展變化,從“細胞”形態入手是科學的方法,因為生產關系總是人與人之間以生產物為媒介的關系,通過對生產物社會形態的分析研究,更能科學地反映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系;也說明馬克思在《資本論》中研究資本主義經濟關系,從“細胞”開始的方法,對于研究各種社會形態具有普遍意義。

  過渡時期生產關系的“細胞”形態主要是兩種:產品和商品。商品人們比較熟悉,所以從產品說起。

  產品,也叫調撥產品,是全民所有制內部調撥的產品,是共產主義的“細胞”。產品與商品存在著根本性的區別。產品直接表現它的社會性。商品要通過交換,轉換成為另一種商品,才被社會承認其社會性,商品的社會性表現在對立的商品上;產品直接表現為社會的產品,它的社會性是通過國家計劃連接,不通過市場交換;商品體現的是私人勞動者交換勞動的關系,而產品則體現勞動者互助合作的關系。

  產品運動的過程,不通過市場交換,而是通過國家計劃?,F代西方經濟學把產品經濟說成是計劃經濟,把商品經濟、資本主義經濟說成是市場經濟,是抹殺生產關系的本質區別、用現象掩蓋本質的一種手法。至于薩謬爾森等把產品經濟說成是“命令經濟”,更是一種惡毒的攻擊。準確地說過渡時期的經濟是產品經濟關系與商品經濟關系的斗爭時期,是產品經濟最終消滅商品經濟關系的歷史時期。

  產品關系與商品關系是兩種根本對立的生產關系。產品關系不通過市場交換,通過計劃連接,直接表現產品的社會性,排斥市場交換;而商品貨幣關系則要求通過市場交換,不僅商品通過交換,而且要求把勞動力也轉化為商品,甚至于一切非生產物也進行買賣。產品與商品關系之間的這種斗爭,貫徹新中國建立以來的全過程。

  1, 毛澤東時期生產關系的發展變化

   新中國剛建立,就沒收了官僚資本主義的企業,建立了公有制的國營企業,從“細胞”形態看,出現了“調撥產品”,是我國歷史上沒有過的全新的生產關系。

  由于產品是一種全新的生產關系,而且人們很少接觸,有必要簡單地介紹產品運動的具體形式。先看一個具體事例。

  新中國建立以后,帝國主義對我國進行了經濟封鎖。過去,我國火車的輪箍依靠進口,現在不能進口輪箍,整個鐵路運輸就會癱瘓。國家根據鐵路運輸的需要,國家計劃決定在馬鞍山鋼鐵廠建立一個輪箍車間,生產輪箍滿足火車運輸的需要。輪箍車間所需的設備分為標準設備與非標準設備兩大類。標準設備如車床、銑床、刨床等由國家下達指標給國家機械廠生產,按照需要的規格、時間交貨;非標準設備由馬鞍山鋼鐵廠組織生產。這些產品直接就是社會產品,連接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互助合作的同志式的關系,勞動者共同為社會需要勞動 ,是人類社會的一種全新的共產主義關系,也就是列寧所說的“生產著的共產主義”經濟結構。

  產品的運行,與商品不同,不是通過市場交換,不是競爭無政府狀態,而是通過計劃進行。

  毛澤東時期國家每年年底都要召開計劃會議,研究、規劃下一年的經濟計劃,根據實際的可能與需要,確定經濟發展的總計劃,通俗的說法是“定盤子”。計劃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指令性計劃,是規定產品經濟發展的規模、速度,另一部分是非指令性計劃,作為國家控制經濟活動的一種方法。與國家計劃會議相適應的,還有一場訂貨會議,按照國家的指令性計劃,把產品的生產與需要單位,通過訂貨合同連接起來。

  產品在計劃會議上確定社會性,與商品通過市場交換存在著根本區別。正如恩格斯所說:“一旦社會占有了生產資料,商品生產就將被消除,而產品對生產者的統治也將隨之消除。社會生產內部的無政府狀況將為有計劃的自覺的組織所代替。生存斗爭停止了。于是,人才在一定意義上最終地脫離了動物界,從動物的生存條件進入真正人的生存條件--------人們第一次成為自然界的自覺的和真正的主人,因為他們已經成為自己的社會結合的主人了。”(《馬恩選集》第三卷    第441頁)恩格斯在這里指的是消滅了商品關系的共產主義的高級階段。產品關系的出現,已經呈現出這樣的一個光明前景。

  過渡時期還存在著商品貨幣關系。由于中國共產黨奪取政權的國家,經濟非常落后,因此,既存在著商品貨幣關系,也存在著資本主義的商品經濟關系,不僅存在著商品——貨幣——商品這種小生產之間交換商品的關系,也存在著貨幣——商品(勞動力)——貨幣’這種資本主義商品經濟,還存在著新型的貨幣——商品關系等等。

  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國共產黨在建立了新中國以后,堅持共產主義的方向,繼續發展產品經濟關系,依靠自身的積累,依靠工農勞動者節衣縮食,不斷地擴大再生產、發展生產力,使整個社會的經濟健康、持續地向前發展。

  在建立公有制的國營企業、出現產品關系以后,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國共產黨大力促進這種經濟關系的發展。實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改造,從“細胞”形態看,就是消滅貨幣——商品——貨幣’這種資本主義經濟關系。1956年我國實現了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改造,貨幣——商品——貨幣’作為一種完整的經濟關系被消滅了。

  生產關系斗爭的焦點,是占近百分之九十的廣大農業經濟,它是簡單的商品經濟,表現為商品——貨幣——商品。這種經濟每日每時都在產生資本主義,商品——貨幣——商品不斷演變為貨幣——商品——貨幣’。五十年代初期,毛澤東與劉少奇有關農業合作化的爭論,就是產品經濟關系與商品經濟關系之間斗爭在政治上的表現。

  毛澤東始終堅持實現農業集體化、人民公社化,反對包產到戶,堅持主要是發展產品經濟關系,堅持共產主義方向;而以劉少奇為代表的一些中國共產黨人,則提出鞏固新民主主義秩序,實際上是主張實行小生產,以后又提倡包產到戶,主張發展商品關系。這一斗爭一直貫穿新中國建立以來的全過程,從生產關系看,就是產品經濟關系與商品經濟關系的斗爭過程。

  毛澤東時期我國的產品經濟關系迅速發展,商品的數量雖然增加了很多,但是,在整個社會中商品經濟關系則相對縮小。

  從產品的范圍看,國營經濟的范圍如冶金、機械、采油、化工等等;企業的規模、數量也不斷擴大,這些都是產品關系的發展。產品關系不僅在生產領域發展,大量生產資料屬于產品,而且,向一部分生活資料拓展。如工人公費醫療的藥品、部分教育設施,特別是城市職工的住房,都退出了商品關系,轉變為產品關系,直接表現了社會性,被人們消費。

  從產品的數量發展非???。僅全民所有制年底固定資產原值,就由1952年的149.2億元,增長到1978年的3193.4億元,增加了20多倍;成品鋼材也由106萬噸,增至2208萬噸;金屬切削機床由1.37萬臺,增至18.32萬臺,都增長了十幾倍到20幾倍(《中國統計年鑒》1983   第7頁)

  與產品關系的發展不同,商品關系在整個社會經濟的比重則不斷縮小,不僅在量上沒有產品關系發展得快,而且在商品關系的領域上也在不斷縮?。簩崿F農業集體化以后,土地退出了商品關系,土地買賣基本絕跡;勞動力也退出了商品領域等。

  毛澤東時期商品的數量雖然有很大增加,如糧食、肉類、自行車、手表、縫紉機、收音機等的生產增長都很快。但是,隨著人口由5.4億增加到9.6億,增加了4億多,加上人們購買力的不斷擴大,人們的生活水平雖然顯著提高,但是商品生產仍然不能滿足社會的需求。

  毛澤東時期整個社會呈現出共同富裕的景象。正是這種購買力不斷擴大的形勢,有力地促進了整個社會生產發展。這和改革開放以來的購買力不足,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毛澤東時期社會上還存在著產品,商品兩大類關系。其中商品的運動包括貨幣——商品,商品——貨幣(計劃價格)——商品,商品——貨幣——商品。資本主義的商品關系貨幣——商品——貨幣’基本上被消滅了。

  貨幣——商品,是國營企業工人在勞動以后領取工資的運動形式,是一種新型的商品關系;勞動者存在著“社會成員”和“私人生產者”的雙重身份

  正如馬克思在《哥達綱領批判》中分析的那樣,工人一方面以“社會成員”的身份參加勞動,生產的產品直接具有社會性,勞動者的勞動直接體現為社會勞動,是社會總勞動的一部分。這一方面表明產品生產者與商品生產者的完全私人勞動不同,不通過交換,直接通過計劃表現為社會勞動;但是,另一方面工人還要以工資的形式從社會取回一部分勞動。這就是貨幣——商品關系。

  過渡時期國營企業勞動者的全部勞動,在扣除六個部分(包括擴大再生產的部分以及滿足社會共同需要的部分等)以后,工人還要以工資的形式領回一部分自己的勞動,這是工人的“私人地位的生產者”身份。(參看《哥達綱領批判》《馬恩選集》第三卷    第9-10頁)馬克思當時預計商品關系將會被消滅。“在一個集體的、以共同占有生產資料為基礎的社會里,生產者并不交換自己的產品,耗費在產品生產上的勞動,在這里也不表現為這些產品的價值,不表現為它們所具有的某種物的屬性,因為這時和資本主義社會相反,工人的勞動不再經過迂回曲折的道路,而是直接地作為總勞動的構成部分存在著。”(同上書   第10頁)所以,馬克思認為過渡時期工人 ,“從社會方面領得一張證書”,而不是貨幣。蘇聯、新中國的歷史事實證明,過渡時期仍然存在著商品貨幣關系,國營企業的工人領得的不是“證書”,而是貨幣,表現為貨幣——商品。這是產品關系下才可能出現的一種新型商品關系。

  這里的工人工資,與資本主義的工資——勞動力商品的價格有本質區別。過渡時期國營企業的工人工資,是工人自己勞動的一部分,而資本主義的工人工資,是勞動力商品的價值表現。由于過渡時期國營企業工人的工資是勞動者自己勞動的一部分,因此,隨著勞動生產率的不斷提高,工資所包括的物質生活資料也隨之增長;而資本主義工人的工資,只是再生產勞動力商品的生活資料價值,因而工人始終處于貧困狀態。這就是兩種工資的本質區別,是過渡時期產品關系促進生產力迅速發展,以及資本主義雇傭勞動關系成為生產力發展桎枯的根本原因。

  貨幣——商品關系,也表現了過渡時期國營企業工人具有雙重身份:一方面是“社會成員”,另一方面又是“私人地位的生產者”,表明過渡時期的工人本身就存在著產品與商品兩種關系的斗爭。毛澤東在文化大革命中提出,要“斗私批修”,就包括工人自身的革命內容。

  產品與商品關系的斗爭,主要是與貨幣——商品關系的斗爭,這是過渡時期產品與商品斗爭的主要內容。這一斗爭將持續到實現高級階段的共產主義為止。

  毛澤東揭示了過渡時期的階級斗爭、兩條道路斗爭,用繼續革命理論武裝群眾,使廣大勞動群眾逐步自覺地進行斗爭,維護主人公地位,朝著共產主義的方向前進;而修正主義者則回避斗爭的客觀現實,千方百計地掩蓋這種斗爭,

  讓勞動群眾盲從地追隨他們進入資本主義經濟制度,重新出賣勞動力,把“飯碗子”又交給了“老板們”。

  產品經濟關系的高速發展,有力地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由于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國共產黨,堅持共產主義的方向,始終堅持主要發展產品經濟關系,盡管在帝國主義嚴密的封鎖下,在赫魯曉夫修正主義集體的圍攻下,我國的產品經濟關系仍然不斷發展,有力地促進了生產力迅速提高,在短短的二十幾年,就把一個“一窮二白”的中國經濟,發展成為擁有原子彈、能夠發射人造衛星的世界第六大工業國,逐步實現了機械化、現代化,成為繼蘇聯之后的又一個世界經濟奇跡。原子彈、氫彈等軍工產品,從它們的有用性看,是保衛國防的生產品,從生產關系看,是產品,是千百萬勞動者共同生產的產品,是同志式互助合作關系的產物。

  由于主要發展產品關系,毛澤東時期社會的上層建筑“風清氣正”

  由于毛澤東時期以發展產品經濟關系為主,不斷地開展兩條道路、兩條路線的斗爭,因而政治清明,官員廉潔,文化生活健康活潑,整個社會欣欣向榮。

  2, 改革開放以來生產關系的發展變化

  毛澤東逝世以后,一部分中國共產黨人認為中國“太窮”,主張不管什么資本主義、共產主義,首先要發展生產力,要“富起來”,認為“跟著美國走的都富起來了”,決定走韓國、新加坡的老路,發展“外向型”經濟,主動引進外資,把勞動群眾的“飯碗子”重新交給了“老板們”。這次既不是外國入侵,也沒有資產階級造反,而是共產黨內走資本主義道路的人占據了主導地位,是中國共產黨內的走資派戰勝了走共產主義道路的派別,主動選擇的道路,是走資派成為當權派的結果??梢?,過渡時期存在著產品經濟與商品經濟兩種對立經濟結構的斗爭,執政的共產黨對于經濟社會發展的方向,在一定程度上起著決定性作用。共產黨內的走共產主義道路的一派掌權,主要發展產品經濟,朝著共產主義方向前進;反之,走資派掌權,就大力發展商品經濟、資本主義經濟,朝著資本主義方向大倒退。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內的走資派,批判了毛澤東的“以階級斗爭為綱”的路線,確立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路線,大力清除了毛澤東派的力量,主張發展商品經濟關系,公開要求大力引進外資。一時間“招商引資”成為各級政府的中心任務,貨幣——商品——貨幣’成為最時髦的經濟關系;與此同時也發展民族資本,發展貨幣——商品——貨幣’關系。當安徽的“傻子瓜子”老板出現以后,一些人反對,要求取締,但是走資派主張保留,以后就急劇發展,以至于出現像馬云之類的大資本家,名列世界富豪榜,成為貨幣——商品——貨幣’關系的代表人物。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不僅貨幣——商品——貨幣’經濟關系急劇發展,而且虛擬資本的買賣也隨之興旺起來。深圳證券交易所、上海證券交易所、北京證券交易所相繼營業。股票是實際資本的“紙制復本”,可以脫離實際資本大量發行,在大量發行紙幣的條件下,大批紙幣流入股票市場,資本市場呈現繁榮興旺。這種脫離實際物質生產的經濟現象,造成資本主義經濟的虛假繁榮。我國經濟已經深深陷入了資本主義的泥潭。

  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產品關系不斷縮小,在一些老國營企業中仍然有所存在,但是完全失去了主導地位。不過在關鍵時刻仍然顯現出強大的生命力。去年武漢爆發新冠肺炎疫情,我國政府集中國營醫院的人力和大量藥品對新冠肺炎進行“殲滅戰”,實際上實行了公費醫療,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就是產品關系發生威力的結果。

  總之,改革開放以來,商品經濟關系在我國得到了巨大發展,遠遠超過了舊中國的規模和水平,占據了絕對統治地位。從而我國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出現了“富士康的十三跳”,“996”之類的矛盾;一方面是世界富賣豪榜上中國人所占的份額越來越多,而另一方面有6億人月收入只有1000元的貧富對立;廣大勞動群眾被新的“三座大山”(房屋、醫療、教育費用)壓得喘不過氣,整個經濟是借新債還舊債,不斷擴大債務、發行紙幣、以及賣地維持經濟,和毛澤東時期的經濟發展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走“外向型”經濟的老路,大量引進外資,發展外貿,我國經濟在一段時間確實獲得高速發展。2008年以前,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幾乎是以兩位數的速度增長。但是,資本主義經濟關系已經是“日落西山”的垂死經濟關系,是生產力發展的桎枯,大量的資本輸入也只能帶來短暫發展的效果。2008年爆發世界經濟危機以后,我國的經濟增長速度急劇下滑,由兩位數,下降到保8、保7、保6;為了維持經濟的運行,不惜“賣祖宗地”,“吃子孫飯”,瘋狂地發行紙幣。流通中貨幣僅2020年一年就增加了7126億,相當于毛澤東時期流通中貨幣212億的33.6倍,接近新中國建立以來70年的十分之一。(《中國統計摘要》2021   第164頁)當前不用說發展經濟了,爆發生產過剩的經濟危機,只是時間的早遲問題,發展資本主義經濟帶來的種種惡果已經暴露無遺。

  發展商品經濟關系,特別是發展資本主義商品貨幣關系,使我國社會關系的方方面面都演變成為“赤裸裸的現金交易”。正如《共產黨宣言》所說:“它使人與人之間除了赤裸裸的利害關系,除了冷酷無情的‘現金交易’,就再也沒有任何別的聯系了。”(《馬恩選集》第一卷   第253頁)在這種“赤裸裸的現金交易”經濟關系下,官員的腐敗“前赴后繼”,文化領域是“一切向錢看”,整個社會風氣急轉直下,與毛澤東時期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余下的只是一些脫離實際的空話、大話、假話,充分暴露出修正主義的真實面目。

  三, 過渡時期生產關系發展的歷史趨勢

  生產力的發展,最終決定人類社會必然實現共產主義

  過渡時期存在著產品與商品兩種經濟關系的斗爭,這一斗爭貫徹過渡時期始終,直到產品經濟最終占領全部經濟,實現高級階段的共產主義。

  前面涉及共產黨政權在過渡時期對于經濟發展的一定程度的決定性作用,這是由當時國際國內的社會條件決定的。但是,經濟、社會發展的趨勢最終是由生產力決定的。列寧指出:“------這個假設(指歷史唯物主義——引者注)之所以第一次使科學的社會學的出現成為可能,還由于只有把社會關系歸結于生產關系,把生產關系歸結于生產力的高度,才能有可靠的根據把社會形態的發展看做自然歷史過程。不言而喻,沒有這種觀點,也就不會有科學社會學。”

  新中國的70多年的歷史發展證明,我國的生產力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當前的主要問題是資本主義的生產關系嚴重束縛了生產力的發展。

  資本主義的雇傭勞動經濟制度成為生產力發展的桎枯,主要是私有制的兩個方面:一是在雇傭勞動經濟制度下,工資是工人出賣勞動力商品的價格,廣大勞動群眾貧困;另一個是專利制度。

  由于在雇傭勞動經濟制度下,工資是勞動力商品價格的轉化形式,商品經濟關系表現為貨幣——商品(勞動力)——貨幣’,工資由再生產勞動力所必需的生活資料的價值決定,僅僅能夠維持勞動力的再生產,是造成廣大勞動群眾貧困的根源,相對生產過剩是資本主義經濟制度束縛生產力發展主要表現。資本主義世界周期性地爆發生產過剩的經濟危機,就是阻礙生產發展的集中表現。2008年爆發的世界性經濟危機,至今仍然處于蕭條狀態。加上新冠疫情的流行、蔓延,整個世界經濟都處于衰退之中。以我國為例,當前一方面是大量勞動者買不起住房,或者是成為了“房奴”;而另一方面又存在著大量“空置房”。據西南財經大學報告,我國的空置房數量已經達到了2億套,如果按一套房住3個人的話,足夠6億人居住。如果住房如毛澤東時期那樣的產品經濟關系,廣大勞動群眾就不會“望房興嘆”,不會成為身負重債的“房奴”而苦苦掙扎,2億套住房早就分配給勞動者居住了??梢姡钯Y料中最昂貴、最耐用的生活資料住房,也是可以滿足需求的,而且這種關系還將進一步促進住房生產的大發展。

  另一個原因是資本主義的專利制度。資本主義的科學研究成果,屬于資本家私人所占有,任何人使用都要交專利費。,這就嚴重地阻礙了技術的推廣和運用。以食品生產為例。當前人們對于農作物的認識與生產能力都有很大提高。從農作物的內在基因,到外部的生活條件,都有了比較科學的認識。由于受到專利制度的制約,這些生物技術得不到推廣運用,造成人們的食物匱乏,食品生產受到制約。只要砸碎了資本主義的專利制度,食物生產將出現一個飛躍,完全能夠滿足人們生理的需要。

  隨著生產力的高速發展,實現完全的產品經濟,最終消滅商品經濟關系,實行“各取所需”的共產主義,是生產力發展的客觀必然。當前有的地方實行的“自助餐”制度,表明人們對食物的需要可以滿足;近些年出現的“共用單車”,表現出人們并沒有私有自行車的要求,社會完全有可能滿足人們出行的需要;而大量空置房的存在,表現完全可以滿足人們居住的需求;當前存在著的相對生產過剩,是資本主義私有制的結果,是把勞動力作為商品關系的結果。只要砸碎了資本主義的雇傭勞動經濟制度,勞動者重新成為生產資料的主人,生產力必將出現一個飛躍;當人們在勞動、學習中不斷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不斷前進,把勞動作為第一需要時,生活上的需求就降至次要地位,實現“各取所需”的共產主義,必將會在不遠的未來成為實現。

  當前資本主義經濟已經是垂死生產關系,資本主義世界日薄西山,奄奄一息,根本看不到出路;而蘇聯的初期和我國的毛澤東時期的經濟關系,像日出東山那樣光芒四射,馬列毛主義、特別是毛澤東的繼續革命理論,必將指引世界的勞動人民、首先是中國的廣大勞動群眾,砸碎資本主義的生產關系,朝著共產主義的光明前景大踏步地前進!

  附錄:

  試論過渡時期政治經濟學

   迎       春

  上世紀70年代中期,天津市革命委員會組織了一個班子,準備寫一本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教科書,組織上讓我參加。因為大地震、主要還是政治形勢發生急劇變化的原因,教科書連一個草稿都沒有寫出來,寫作班子就解散了。但是,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教科書對于我來說,依然是一件未了的心愿。幾十年過去了,雖然收集了一些資料,寫了一些文章,但是,對于過渡時期的生產關系始終沒有一個比較系統的說明。現在,眼看年紀越來越大,不可能寫出一本書,只能把思考了的一些想法留下來,供有志者參考。

  寫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首先面臨的什么是社會主義?這個題目就是當今最大的社會科學課題之一。

  一, 將社會主義改稱為過渡時期   

  《共產黨宣言》的第一句話就是:“一個幽靈,共產主義的幽靈,在歐洲徘徊。”1917年俄國的十月革命勝利,使共產主義從幽靈變成了現實。十月革命勝利至今已經過去一百多年了,雖然絕大多數的共產主義新社會已經實現了資本主義復辟,但是,新的共產主義社會依然是資本主義的頭號威脅,不過對這種新社會的經濟基礎,還沒有一個比較科學地說明,所以,有必要研究它的政治經濟學及其發展歷史。

  十月革命勝利以后建立的新社會,究竟是個什么社會?它的正確名稱是什么?這些問題存在著混亂,需要澄清,現在是到了澄清的時候了。

  共產主義社會是消滅資本主義社會以后出現的一種嶄新的社會形態。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把它叫做共產主義,恩格斯在《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一書中,把它叫做社會主義。可見在馬克思、恩格斯那里,共產主義與社會主義是同一概念,都是指的消滅資本主義社會以后出現的新社會。后來,馬克思在《哥達綱領批判》中提出:“在資本主義社會和共產主義社會之間,有一個從前者變為后者的革命轉變時期,同這個時期相適應的也有一個政治上的過渡時期,這個時期的國家只能是無產階級的革命專政。”(《馬恩選集》第三卷  第21頁)列寧在十月革命勝利以后進一步指出:“在資本主義和共產主義中間隔著一個過渡時期,這在理論上是毫無疑義的。這個過渡時期不能不兼有這兩種社會經濟結構的特點或特征。這個時期不能不是衰亡著的資本主義與生長著的共產主義彼此斗爭的時期,換句話說,就是已被打敗但還未被消滅的資本主義和已經誕生但還非常脆弱的共產主義彼此斗爭的時期。”(《列寧選集》第三卷   第84頁)這樣不僅在理論上,而且在實際生活中就出現了共產主義高級階段以前的一種過渡社會形態:從資本主義到共產主義之間的過渡時期。這個過渡時期在馬克思那時還只是一種預見,而到列寧那里已經成為客觀事實。

  列寧逝世以后,斯大林成為蘇聯的領導人,領導著蘇聯的革命和建設,自然也成為理論上的權威。他在蘇聯實現農業集體化以后宣布:“我們現時在一九三六年的情形,又是怎樣呢?---------資本主義在國民經濟所有一切部門中都已完全被消滅的時期。”“這就是說,人剝削人的現象已被鏟除和消滅了,而生產工具與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所有制,已奠定為我們蘇維埃社會不可搖的基礎。”“既然它占用著生產工具與生產資料,而資本家階級又已經被消滅,于是任何剝削工人階級的可能都完全鏟除了。”(《論蘇聯憲法草案》斯大林     《列寧主義問題》第659-660、661、662頁)他在《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一文中進一步指出:“在社會主義制度下-----生產過程中人們相互關系的特征,乃是不受剝削的工作者們間同志的合作和社會主義的互助。這里生產關系與生產力狀況完全相合,因為生產過程的公共性質是由生產資料公有制所鞏固的。”(《列寧主義問題》第715頁)在晚年寫的《蘇聯社會主義經濟問題》一書中,他強調:“我國的商品生產不是通常的商品生產,而是特種的商品生產,是沒有資本家參加的商品生產--------顯然,它決不能發展為資本主義生產,而且它注定了要和它的‘貨幣經濟’一起共同為發展社會主義生產的事業服務。”他還提出了社會主義的基本經濟法則,說社會主義基本經濟的法則(即現在所說的規律——引者注)的主要特點和要求是:“用在高度技術基礎上使社會主義生產不斷增長和不斷完善的辦法,來保證最大限度地滿足整個社會經常增長的物質和文化的需要。”(《蘇聯社會主義經濟問題》單行本   第15、36頁)等等。這樣,社會主義就成為一個獨立的社會形態,有自己的基本經濟規律,是“資本主義在國民經濟所有一切部門中都已完全被消滅的時期。”“任何剝削工人階級的可能都完全鏟除了。”總之,斯大林認為農業集體化以后,生產資料實現了公有制,社會主義就沒有階級斗爭了,不存在資本主義復辟的危險性了,商品經濟也不會導致資本主義的復辟,是一個獨立的社會形態,經濟生活的主要矛盾是“發展生產,滿足需要”等。斯大林的這種理論,違背了馬克思的過渡時期的理論,更違背了列寧關于過渡時期“是衰亡著的資本主義與生長著的共產主義彼此斗爭時期”的理論。斯大林在資本主義、共產主義之間,增加了一個獨立的社會主義形態,而且成為社會主義各國占據統治地位理論。

  毛澤東在新中國建立之前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明確指出,新中國建立以后,國內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階級與資產階級的矛盾。(參看《毛澤東選集》第四卷   第1433頁)而且運用階級斗爭理論指導了新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不過實現農業合作化以后,也曾受到斯大林的理論的干擾。在評價斯大林《蘇聯社會主義經濟問題》一書時,毛澤東指出:“他講社會主義經濟問題,好處是提出了問題,缺點是把框子劃死了,想鞏固社會主義秩序,不要不斷革命。母親肚里有娃娃,社會主義社會里有共產主義萌芽,沒有共產主義運動,如何過渡到共產主義?斯大林看不到這個辯證法。”(《毛澤東讀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批注和談話》上   第70頁)在1962年八屆十中全會上毛澤東進一步指出:“在無產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的整個歷史時期,在由資本主義過渡到共產主義的整個歷史時期(這個時期需要幾十年,甚至更多的時間)存在著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的階級斗爭,存在著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這兩條道路的斗爭。” (《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十冊  第196頁)“關于階級-----在社會主義國家還有沒有階級?有沒有階級斗爭?應該肯定還是有的,還是存在的-----社會主義國家也可能出現復辟的情況--------我們從現在就講起,年年講,月月講,開一次中央全會就講,開一次黨大會就講,使得我們有一條比較清醒的馬克思主義的路線。”(《毛澤東傳》1949-1976   1251頁)他在《重要指示》中說:“一九四九年提出國內主要矛盾是無產階級對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十三年后重提階級斗爭問題”。“社會主義社會有沒有階級斗爭?------斯大林在這個問題上犯了大錯誤。列寧則不然,他說小生產每日每時都產生資本主義。”(《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十三冊     第486頁)

  毛澤東總結了十月革命以后從資本主義到共產主義過渡時期社會的歷史經驗,確認存在著階級斗爭、兩條道路的斗爭,繼承和發展了馬列主義有關過渡時期的理論,批評了斯大林的錯誤,重新強調過渡時期存在著階級斗爭、兩條道路的斗爭,存在著復辟資本主義的危險性,不僅繼承了馬列主義,而且發展了馬列主義,指出過渡時期復辟資本主義的主要危險來自共產黨內部,即黨內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他在《重要指示》中指出:“搞社會主義革命,不知道資產階級在哪里,就在共產黨內,黨內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走資派還在走。”(《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十三冊    第487頁)他建立了比較完整的繼續革命理論,指明了斗爭的主要對象是黨內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革命的性質是文化革命,斗私批修;開展全民性的批判修正主義的群眾運動;指出商品經濟是復辟資本主義的經濟基礎等等,并且在我國發動了文化大革命運動,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都進行了反對修正主義的“大演習”,建立了革命委員會的新政府組織,開展了教育革命、文藝革命等,發動了幾億人民群眾進行了“斗私批修”的偉大運動,在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進行了根本性的變革,震動了世界,開辟了通向共產主義社會的道路,也開辟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而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實現了資本主義復辟,從反面證明了毛澤東繼續革命理論的科學性??梢?,過渡時期是充滿著兩個階級、兩條道路的激烈斗爭時期,而不是斯大林所說的是“發展生產,滿足需要”的和諧社會。

  毛澤東在《讀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下冊》時說:“什么叫社會主義,這個問題很有文章可做。過渡時期包括一些什么階段,現在也有各種各樣的說法。一種說法是,過渡時期包括從資本主義到社會主義,也包括從社會主義到共產主義;另一種說法是,過渡時期只包括從資本主義到社會主義。究竟怎樣說法才對,要好好研究。”(《毛澤東讀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批注和談話》上    第77頁)

  過去人們所說的社會主義,就是馬列主義所說的從資本主義過渡到共產主義的過渡時期,是生長著的共產主義與衰亡著的資本主義斗爭的時期,存在著資本主義復辟的危險性,是向共產主義過渡的一個階段。

  斯大林有關過渡時期的錯誤,是馬克思主義者的認識錯誤。他是運用生產關系的理論,分析、探討新社會的經濟性質,認為實現生產資料公有制以后,不存在資產階級了,就沒有階級斗爭了,商品經濟也不會引導到資本主義了。而我國的鄧總設計師則說:“不過什么叫社會主義的問題,我們現在才解決-------貧窮絕對不是社會主義。”“社會主義的特點不是窮,而是富,但這種富是人民共同富裕。” “有人認為,多一分外資,就多一分資本主義,‘三資’企業多了,就是資本主義多了,就是發展了資本主義。這些人連基本常識都沒有。”他還號召:“我們在內地還要造幾個‘香港’。”(《鄧小平文選》第三卷    第261、265、267頁)根本不承認外資企業是資本主義、不承認香港是資本主義的經濟、社會。這是混淆生產關系性質與生產力發展水平的典型代表,和斯大林的認識錯誤根本不同。由此在我國掀起了一場有關什么是社會主義的大爭論,至今仍然是這種錯誤理論占據了統治地位。

  為了避免對社會主義概念產生錯誤理解,為了避免混亂,馬列毛主義者有必要廢棄社會主義的概念,直接運用從資本主義過渡的共產主義的過渡時期概念,突出共產主義與資本主義斗爭的內容,重新回歸馬克思、列寧以及毛澤東后期采用的過渡時期概念。以下我們就不用社會主義的概念,直接運用過渡時期。

  二,過渡時期政治經濟學的發展歷史

  蘇聯時期出版了一本《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教科書》,是過渡時期政治經濟學教科書的探索。但是,這是一本完全背離馬列主義的書:從內容上看,它否定從資本主義到共產主義的過渡時期存在階級斗爭;從方法論看,是形而上學的,因此,是一本完全錯誤的教科書,是蘇聯復辟資本主義在理論上的表現。

  毛澤東在1958年提出讀斯大林的《蘇聯社會主義經濟問題》和《政治經濟學教科書》,并身體力行,組織了幾個理論工作者一起研讀了《政治經濟學教科書》下冊。

  毛澤東組織學習政治經濟學的背景,主要是“大躍進”中,我國一些人提出了向共產主義過渡的問題,主張消滅商品經濟;當時斯大林關于社會主義不存在階級斗爭的理論占據統治地位。

  毛澤東對于《政治經濟學教科書》,在方法論方面是完全否定的。他指出:“這本書的基本缺點,是不承認矛盾的普遍性,不承認社會矛盾是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動力,不承認他們國內還存在階級斗爭,還有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斗爭,不敢像我們這樣大講階級斗爭,大講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這本書的寫法很不好,總是從概念入手。研究問題,要從人們看得見、摸得著的現象出發,來研究隱藏在現象后面的本質,從而揭露客觀事物的本質的矛盾。”“這本書的寫法很不好,總是從概念入手------教科書對問題不是從分析入手,總是從規律、原則、定義出發,這是馬克思主義從來反對的方法。原理、原則是結果,這是要進行分析,經過研究才能得出的。人的認識總是先接觸現象,通過現象找出原理、原則來。而教科書與此相反,它所用的方法,不是分析法,而是演繹法。形式邏輯說,人都要死,張三是人,所以張三要死。這里,人都要死是大前提。教科書對每個問題總是先下定義,然后把這個定義作為大前提,進行演繹,證明他們所要說的道理。他們不懂得,大前提也應當是研究的結果,必須經過具體分析,才能證明是正確的。”“教科書的寫法,不是高屋建瓴,勢如破竹,沒有說服力,沒有吸引力,讀起來沒有興趣,一看就可以知道是一些只會寫文章,沒有實際經驗的書生寫的。” “關于產品分配,蘇聯教科書寫得很不好,要重新另寫,換一種寫法。應當強調艱苦奮斗,強調擴大再生產,強調共產主義前途、遠景,要用共產主義理想教育人民----------不能把個人利益放在第一位,不能像他們那樣強調個人物質利益,不能把人引向‘一個愛人,一座別墅,一輛汽車,一架鋼琴,一臺電視機’那樣為個人不為社會的道路上去。”所以,他的結論是:“總的說來,這次讀的教科書修訂本第三版下冊是若干觀點有嚴重錯誤,部分的、又是嚴重地脫離了馬克思主義,還不能說是完全地脫離了馬克思主義,可以說是有嚴重錯誤的馬克思主義的書,說它已經基本上脫離了馬克思主義,目前還不好做這樣的結論。”等等。(《毛澤東讀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批注和談話》下   第800、801、803、807頁)這些評語,是在黨的八屆十中全會重提階級斗爭以前寫的。

  毛澤東批評了斯大林否定過渡時期存在階級斗爭理論的錯誤以后,如果再評價蘇聯時期的這本政治經濟學教科書,一定會說它基本上脫離了馬克思主義。

  毛澤東在讀斯大林《蘇聯社會主義經濟問題》和評價政治經濟學教科書時,反復強調商品經濟存在的必要性,強調商品經濟的存在是客觀規律,是針對當時我國存在著的否定商品經濟的理論。他說:“現在我們有些人大有消滅商品生產之勢,一提商品生產就發愁,覺得這是資本主義的東西。他們向往共產主義,傾向不要商業了,至少有幾十萬人想不要商業了。我們有些號稱馬克思主義的經濟學家表現得更‘左’,主張現在就消滅商品生產,實行產品調撥。這種觀點是錯誤的,是違背客觀規律的。”“同志們,我們才九年,就急著不要商品,這種主張是不對的。只有當一切生產資料都歸國家所有了,只有當社會產品大為豐富了,而中央組織有權支配一切產品的時候,才有可能使商品經濟不必要而消失。相反,只要兩種所有制沒有變成單一的社會主義全民所有制,商品生產就還不可能廢除。”“這段里關于商品存在的條件,闡述的不完整。兩種所有制存在,是商品生產的主要前提。但商品生產的命運,最終和社會生產力的水平有密切關系。因此,即使是過渡到了單一的社會主義全民所有制,如果產品還不很豐富,某些范圍內的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仍然有可能存在。”(同上書  上冊   第39、56、58頁)重新學習毛主席對于政治經濟學的這些論述,回想當年人們狂熱的共產主義思想情緒,更加深了對領袖人物作用的理解。沒有毛澤東這樣偉大領袖為社會發展把舵,我國人民必將經歷更多的曲折和磨難,為此,我們為中國出了個毛澤東而感到自豪!

  以上是蘇聯出版的政治經濟學教科書。

  在文化大革命期間,據說上海曾經出版過一本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教科書。由于當時政治形勢的急劇變化,開始改革開放,這本教科書沒有得到廣泛傳播,我們作為經濟學的理論工作者,也沒有看到這本書,所以,無法評論。

  這就是過渡時期政治經濟學的主要歷史發展狀況。

  三, 過渡時期政治經濟學從什么地方論述開始?

  研究過渡時期政治經濟學,應該從什么地方開始?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以生產關系為研究對象的學科。所以,討論政治經濟學從什么地方入手,首先要探討一下什么是生產關系。

  生產關系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是馬克思發現歷史唯物主義產生的概念,是劃分人類社會的標準,使社會學科能夠成為科學的基本理論。

  斯大林對生產關系有一個定義。他說:“政治經濟學的對象是人們的生產關系、即經濟關系。這里包括:(甲)生產資料的所有制形式;(乙)由此產生的各種不同社會集團在生產中的地位以及它們的相互關系,或如馬克思所說的:‘互相交換自己的活動’;(丙)完全以生產關系為轉移的產品分配形式。這一切共同構成政治經濟學對象。”(《蘇聯社會主義經濟問題》單行本   第65頁)

  我認為斯大林對于生產關系的定義是錯誤的。首先,斯大林所說的(甲)生產資料所有制形式,實際上是生產關系的總和,而不是生產關系的一個組成部分。以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為例。資本主義的生產關系是資本與雇傭勞動的關系。這種關系包括生產過程的資本家剝削無產者的剩余價值;流通領域的勞動力商品買賣;分配領域的資本家獲得利潤,無產者領取工資;生產出的產品被消費,實現剩余價值的再生產等。這個過程就叫資本主義所有制。因此,把生產資料所有制形式說成是生產關系的一個組成部分,是錯誤的;其次,“各種不同社會集團在生產中的地位以及它們的互相關系”,這就是生產關系,而不是生產關系的一個組成部分;第三,“(丙)完全以生產關系為轉移的產品分配形式。”分配關系是經濟關系的一個組成部分。這里所說的經濟關系,包括生產過程的關系、流通領域的關系、分配領域關系等的總和,而不是斯大林所說的:“生產關系、即經濟關系。”經濟關系是包括以生產關系為主要內容的再生產全過程的生產、流通、分配和消費的關系,而不僅僅是生產關系。

  正因為斯大林這樣定義生產關系,所以,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從所有制入手,而不是從產品的社會形態分析入手。

  政治經濟學的經典代表作是《資本論》。馬克思的《資本論》是從研究商品開始的。馬克思說:“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占統治地位的社會的財富,表現為‘龐大的商品堆積’,單個的商品表現為這種財富的元素形式。因此,我們的研究就從分析商品開始。”(《資本論》第一卷   第47頁)馬克思從商品這個“元素形式”開始研究資本主義經濟關系,對于政治經濟學來說,具不具備普遍性呢?應該說是具有普遍性。經濟關系是人與人之間以物為媒介的關系,是人與人之間的物質利益關系。經濟關系與政治關系、文化關系、血緣等關系的區別,就在于各種人與人關系的媒介的不同。經濟關系作為一切社會關系的基礎,也是因為物質利益關系是政治、文化、血緣等各種社會關系的決定性基礎關系。

  既然經濟關系是人與人之間以物質產品為媒介的關系,因此,研究生產關系就必然要通過物質產品來揭示這種關系,否則研究就必定帶有主觀性。斯大林對于過渡時期的經濟關系有一個表述:“在社會主義制度下-----生產過程中人們相互關系的特征,乃是不受剝削的工作者們間同志的合作和社會主義的互助。”這個“定義”就是沒有結合物質產品研究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的結論,存在著片面性。他沒有論及過渡時期還存在著商品經濟,還存在著私有制的殘余。只有研究了過渡時期既存在調撥產品,又存在著商品經濟這樣兩種經濟關系,才會認識到過渡時期存在著階級斗爭、兩條道路斗爭等,才能得出科學、全面的結論,即過渡時期既存在產品經濟,存在著同志式的互助合作關系;又存在商品經濟,相互交換勞動的私有制關系,因此,依然存在著資本主義復辟的可能性。

  從資本主義過渡的共產主義的過渡時期,存在著兩種不同的社會形式的產品:一種是調撥產品,另一種是商品。調撥產品是一種全新的生產關系,而商品經濟則是私有制社會殘存的生產關系。這就是列寧所說的過渡時期存在共產主義與資本主義兩種經濟結構彼此斗爭的具體表現,是過渡時期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出發點。

  1, 調撥產品

  毛澤東在《讀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批注和談話》中批評了我國一些經濟學家:“主張現在就消滅商品生產,實行產品調撥”。 “在我們這里,很大一部分生產資料不是商品,這就是在全民所有制范圍內調撥的產品。”(第39、49、63頁)可見,調撥產品是商品經濟的對立物,是消滅私有制商品經濟以后出現的公有經濟的細胞形態。

  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沒有研究調撥產品,也還沒有看到其他著作有調撥產品的研究??梢?,對于調撥產品的研究才剛剛開始。

  首先,調撥產品是商品的對立物,是消滅商品經濟以后出現的一種生產物的社會形態;其次,調撥產品不以它的使用價值決定,而是由其社會屬性決定。“斯大林根據商品是一種可以轉讓所有權的產品這個理論,說蘇聯的生產資料不能列入商品的范疇,這值得研究。在我們這里,很大一部分生產資料不是商品,這就是在全民所有制范圍內調撥的產品。也有一部分生產資料是商品,我們不僅把拖拉機等農業生產資料賣給公社,而且為了公社辦工業,把一部分工業生產資料賣給公社。這些產品,都是商品。”(同上書   第63頁)

  調撥產品即“全民所有制范圍內調撥的產品”,不僅是過渡時期再生產的基石,保證了職工的勞動權利,沒有資本主義社會解雇、失業的威脅,而且還是整個社會的政治、軍事、文化乃至外交的支柱。調撥產品體現的社會關系,正是斯大林所說的“同志式的互助合作關系”:勞動者們分工合作,生產出滿足社會需要的產品,這就是共產主義關系。調撥產品的研究,不僅過渡時期政治經濟學要研究,而且是未來共產主義政治經濟學的主要內容。

  2, 商品經濟

  過渡時期存在商品經濟,是由于經濟條件決定的,是生產力發展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是殘存著的私有經濟關系。

  毛澤東在“大躍進”時期反復強調市場經濟存在的必然性;到晚年,他則強調指出,商品經濟是過渡時期存在資本主義復辟的經濟根源。他說:“我國現在實行的是商品制度,工資制度也不平等,有八級工資制,等等。這只能在無產階級專政下加以限制。所以,林彪一類如上臺,搞資本主義制度很容易。”(《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十三冊   第413頁)

  這樣,過渡時期經濟結構的細胞形態就呈現出來:調撥產品是生長著的共產主義,而殘存的商品經濟則是衰亡著的資本主義。整個過渡時期就是共產主義的產品經濟與殘存的商品經濟彼此斗爭的過程,這就是過渡時期的生產關系內容。隨著生產力的不斷發展,產品經濟必將逐步取代商品經濟,最終一統天下,實現高級的共產主義社會。

  可見,過渡時期的政治經濟學依然要從“細胞”形態入手,從研究調撥產品、商品這種形態開始。

  四, 關于過渡時期政治經濟學的內容

  馬克思對于資本主義經濟有精深的研究,根據資本主義經濟的實際狀況,他對未來的過渡時期經濟進行了分析。在《哥達綱領批判》一文中指出:“我們這里所說的是這樣的共產主義社會,它不是在它自身基礎上已經發展了的,恰好相反,是剛剛從資本主義社會中產生出來的,因此它在各個方面,在經濟、道德和精神方面都還帶著它脫胎出來的那個舊社會的痕跡。所以,每一個生產者,在作了各項扣除之后,從社會方面正好領回他所給予社會的一切。他所給予社會的,就是他個人的勞動量-------他以一種形式給予社會的勞動量,又以另一種形式全部領回來。顯然,這里通行的就是調節商品交換(就它是等價交換而言)的同一原則--------即一種形式的一定量的勞動可以和另一種形式的同量勞動相交換。”這就是說過渡時期必然存在商品經濟,存在著交換勞動的關系,承認還會存在等量勞動相交換的原則,不過馬克思、恩格斯認為過渡時期不存在商品經濟。實際情況是過渡時期仍然存在著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不過是殘存的商品經濟:即在大量調撥產品之外的部分;而大量的調撥產品,就是馬克思所說的過渡時期必須的“扣除”的部分:包括“第一,用來補償消費掉的生產資料的部分。第二,用來擴大生產的追加部分。第三,用來應付不幸事故、自然災害等的后備基金或保險基金-------剩下的總產品中其他部分是用來作為消費資料的。在把這部分進行個人分配之前,還得從里面扣除:第一,和生產沒有關系的一般管理費用--------第二,用來滿足共同需要的部分,如學校、保健設施等--------第三,為喪失勞動能力的人等設立的基金,總之,就是現在屬于所謂官辦濟貧事業的部分。”(《馬恩選集》第三卷   第10、9頁)馬克思所說的“扣除部分”,是過渡時期社會的“公共財產”,即調撥產品,而總產品中“扣除部分”之后,剩下的分配給個人的部分則是商品經濟。這里的商品經濟也發生了一系列的變化,包括商品交換中出現了計劃價格;包括出現了“貨幣——商品”,即職工不出賣商品,而直接獲得貨幣購買商品等新的現象。

  馬克思還指出:扣除部分“雖然從一個私人地位的生產者身上扣除的一切,又會直接或間接地用來為處于社會成員地位的生產者謀福利。”(同上書   第10頁)他在這里指出,過渡時期的勞動者實際上存在著雙重身份:一方面是“社會成員”,另一方面又是“私人地位的生產者”。馬克思預見過渡時期的勞動者,既是“社會成員”,是公共財富的擁有者,又是“私人地位的生產者”。過渡時期存在的調撥產品,表現了勞動者的社會成員的身份,與資本主義社會的無產者有本質區別;存在著的商品經濟,反映了勞動者的“私人地位生產者”的身份,過渡時期就是調撥產品與商品經濟的斗爭時期,是兩條道路斗爭的歷史時期。研究調撥產品與商品經濟彼此消長的歷史過程,就是過渡時期政治經濟學的內容。

  毛澤東總結了過渡時期的歷史經驗,不僅創立了繼續革命理論,指明了革命的對象、方法,并進行了“大演習”,開辟了向共產主義前進的道路,在政治理論方面為向共產主義奠定了堅實基礎;同時也指明了商品經濟是過渡時期復辟資本主義的經濟根源,為過渡時期政治經濟學重新回歸馬列主義軌道指明了方向。

  現在,我國的經濟學理論界不僅不研究過渡時期的政治經濟學,而且把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唯物主義、生產關系理論統統扔掉了,完全不講生產關系,不講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不研究生產關系的政治經濟學,只講主觀的要求和政策,說一大堆大話、空話,歷史唯心主義泛濫成災。

  我在文章中大量引用了馬克思、列寧和毛澤東的話,雖然繁瑣、不容易懂,但是我學習過渡時期政治經濟學的收獲,寫出來供后人參考。

  讓我們重新沿著馬列毛主義指引的道路,推進過渡時期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吧!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朱旄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最新專題

熱議聯想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普京剛走,沙特王子便墜機身亡
  2. 李昌平:縣鄉村最大的問題是:官越來越多,員越來越少!
  3. 讀衛茂華文章:“聯想柳傳志事件”大討論沒有結果,不能劃句號
  4. 朝鮮領導落淚
  5. 紫虬:從通鋼、聯想到華為,平等的顛覆與柳暗花明
  6. 11月CPI又降了
  7. 宋江的遭遇與奴才的下場
  8. 歷史的“魔鏡”
  9. 天眸|人民正在期待 ——“第一主人公”毛主席的影視
  10. 李光滿:從刀郎看中國文人的風骨
  1. 這輪房價下跌的影響,也許遠遠超過你的想象
  2. 胡錫進爆出了一個“驚天秘密”?問是誰?造就的胡錫進這類的“共產黨員”,真是可恥!
  3. 判處死刑,立即執行,難嗎?
  4. 普京剛走,沙特王子便墜機身亡
  5. 顏寧女士當選中科院院士或弊大于利
  6. 李昌平:我的困惑(一)
  7. 送完一萬億,再送一萬億?
  8. 不顧中國警告,拜登出爾反爾,解放軍發出最強音:絕不手軟!
  9. 又一處敬立毛主席塑像,各地紀念活動越來越多
  10. 司馬南|南京市政府通告里面沒講的內容
  1. 張勤德:堅決打好清算胡錫進們的反毛言行這一仗
  2. 郭建波:《文革論》第一卷《文革溯源》(中冊)論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和文化大革命
  3. 郝貴生|如何科學認識毛主席的晚年實踐活動? ——紀念毛主席誕辰130周年
  4. 吳銘|這件事,我理解不了
  5. 今天,我們遭遇致命一擊!
  6. 不搞清官貪官,搞文化大革命
  7. 三大神藥謊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現!面對發燒我們怎么辦?
  8. 10億巨貪不死,誰死?
  9. 尹國明:胡錫進先生,我知道這次你很急
  10. 說“胡漢三回來了”,為什么有人卻急眼了?
  1. 難忘的偉人 永恒的頌歌
  2. 這輪房價下跌的影響,也許遠遠超過你的想象
  3. 《決裂》:我們到底要與誰決裂?
  4. 不顧中國警告,拜登出爾反爾,解放軍發出最強音:絕不手軟!
  5. 北國的黯然曙光
  6. 《鄧選》學習 (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