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平安南道的檜倉郡,在中國人民心中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意義。也是當年每個入朝參戰志愿軍心里向往之地。這里是中國人民志愿軍司令部所在地。檜倉像朝鮮的許多山城一樣,坐落在一片山塢里。1951年8月,志愿軍總部移駐此地,在以后七年的時間里,共建有兩處辦公地點:一處是志愿軍總部洞庫指揮所,那洞庫原是一個金礦,在美國人撤退時,沒有把它炸掉,因為他們認為很快就會回來的。不久,美國人發現回不來了,很快金礦被炸毀停產。總部機關就設在廢坑道里。一處是朝鮮停戰協定簽字后在城區另建的志愿軍總部。而且還保存有朝鮮境內面積最大的一處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陵園。
1951年1月19日毛主席指示:"中國同志必須將朝鮮的事情看做自己的事情一樣,教育指揮員戰斗員愛護朝鮮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不拿朝鮮人民的一針一線,如同我們在國內的看法和做法一樣,這就是勝利的政治基礎。只要我們能夠這樣做,最后勝利就一定會得到"。所以在朝鮮一切物質都是從國內運去的,這個陵園連一塊磚都是從國內運來的。 1955年烈士陵園碑亭落成,志愿軍李志民政委(上將)、政治部張南生副主任(中將)為紀念碑揭幕。
檜倉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陵園1957年正式建成的,位于平壤以東約100公里的山區。坐落在平安南道檜倉郡的一個150米高的山腰上,中國人民志愿軍司令部就曾駐扎在這里。 在抗美援朝戰爭期間,檜倉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陵園所在地原本是志愿軍的簡易墓地。1954年,《朝鮮停戰協定》簽署一年后,志愿軍烈士陵園開始興建,占地面積9萬平方米。 檜倉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陵園依山而建。陵園四周群山起伏,蒼松翠柏環繞,山下溪水潺潺。陵園由下至上分三層景觀,每一層均以塑像、碑文、浮雕、繪畫等藝術形式,展現中國人民志愿軍的英勇形象。陵園大門上用中朝兩國文字書寫著"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陵園"。大門至陵園第一層有240級臺階,象征著在抗美援朝戰爭浴血奮戰和參加朝鮮防衛與建設的240萬中國人民志愿軍將士。走過臺階是一個噴水池,是采用遼寧省岫巖縣產的岫巖玉砌筑的,由水泵抽水循環噴水;第二層是紀念廣場,以志愿軍雕塑為主體,后面是隱蔽墻,隱蔽墻用漢白玉砌筑,隱蔽墻兩側是浮雕。第三層是烈士墓地,包括毛岸英在內的134名烈士長眠于此。除4名無名烈士外,每一個墳冢前都立有石碑,所有墓旁都種有一株當年從中國移植的東北黑松。
這是1955年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陵園主體建成的原樣
那時志愿軍戰士塑像還沒有立起來
這張照片是最早的隱壁墻兩側的毛澤東主席題詞,現在已經變成了浮雕。
矗立于朝鮮檜倉郡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陵園的志愿軍無名英雄像,是新中國第一尊立于國外的紀念性雕塑。雕塑戰士雙腿分開站立、雙手緊握鋼槍、面部表情剛毅,這尊高4米重8噸的志愿軍無名英雄銅像在沈陽制成。1957年志愿軍司令部與當地朝鮮人民舉行隆重的銅像揭幕儀式與陵園完成式 。
毛岸英從大榆洞遷墳到檜倉還有個經過:一九五四年下半年,在平安南道檜倉郡西北一百五十多米高的山坡上開始興建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陵園。政治部付主任張南生帶著幾個戰士,準備把毛岸英和高瑞欣的墳墓從大榆洞遷到檜倉志愿軍烈士陵園。還沒等他們動手挖土,有位阿媽妮樸真真手扯著小龍女和許多身著朝鮮長裙的阿媽妮就趕到了。樸真真聽說志愿軍要遷墳,擋在墳前說:"志愿軍同志,這是我兒子的墳,不能遷走啊!我老了,就由我孫女小龍女看護這座烈士墳;孫女老了就由她的后代看護,我們會一代一代地傳下去看好這座烈士墳的!"張南生耐心地向她解釋:"阿媽妮,這是志愿軍烈士墓,我們是奉命來遷移的,把它安葬到志愿軍烈士陵園去……"樸真真打斷張南生的話,像普通農家婦女一樣捶胸頓足、呼天搶地地大聲哭號:"他是為朝鮮人民犧牲的,他永遠地埋在我們朝鮮人民的心中。他是我的兒子呀,我要看著他、照顧他一輩子,這墳誰也不能遷!面對樸真真非常堅決的態度,張南生只好實話實說:"阿媽妮,你知道這位志愿軍烈士是誰嗎?他是中國人民偉大領袖毛澤東主席的兒子毛岸英。""啊,毛主席的兒子……"樸真真像被電擊了一下僵立著不動,忘記了自己,忘記了周圍,忘記了一切,只是淚流滿面,嘴唇不停地抽搐。過了片刻,她面向北京方向,深深地施了一禮,又面向毛岸英的墳頭施了一禮。突然,她抱住張南生的胳膊泣不成聲。……在破土移棺時,大榆洞的鄉親們一直留在現場。樸真真把葫蘆里的水灑在棺木上,小龍女一聲連一聲地喊著"志叔叔"。她們和大家一起把毛岸英的靈柩抬上車,然后望著越走越遠的靈車,就像為遠行的親人送別一樣久久佇立不動。靈車漸行漸遠,樸真真終于抑制不住內心的悲痛,淚如泉涌,又號啕大哭起來。于是,在檜倉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陵園里,便增添了一座普普通通的墳墓,墓前立著一塊三尺高的花崗巖石碑,在墓碑正面鐫刻著郭沫若題寫的"毛岸英同志之墓"七個大字。
1958年2月周恩來總理應金日成首相的邀請,率中國政府代表團訪問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2月17日是大年三十,周總理一行來到檜倉,前去憑吊檜倉志愿軍烈士陵園,那天天降大雪,同行的有陳毅元帥與粟裕大將。周總理走到毛岸英烈士墓前時,靜默良久,右臂有傷的他用左手撫摸著毛岸英的墓碑,哽咽無語。周總理對陳毅元帥說。"岸英的犧牲,對黨,尤其對主席,都是一個無法挽回的損失。"
周總理親自抬花圈。
金日成、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委員長崔庸健次帥,向志愿軍烈士敬獻花圈。
朝鮮人民在每年的10月25日志愿軍抗美援朝參戰紀念日到志愿軍烈士陵園祭奠。
清明節,朝鮮人民到志愿軍烈士陵園掃墓。這是祭酒后座談烈士們的生前事跡。
1958年志愿軍撤軍時烈士陵園遠望全貌
志愿軍撤軍前楊勇司令員王平政委在檜倉志愿軍烈士陵園植樹
1958年志愿軍撤離朝鮮時,志司總部全體官兵最后一次向烈士們告別。
2010年10月26日,金正恩與金正日在檜倉郡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陵園內默哀。
2010年10月26日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日率朝鮮勞動黨中央委員會政治局常委李英浩、黨中央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金正恩、黨中央政治局委員金永春、黨中央委員會書記金己男、黨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張成澤等25名朝鮮黨軍高層領導人前往檜倉,向志愿軍烈士墓及毛岸英烈士墓敬獻了花圈。金正日一行還參觀了志愿軍司令部舊址。在檜倉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陵園說,黃繼光、毛岸英等無數有名或無名的志愿軍烈士在朝鮮戰爭中毫不猶豫地獻出了自己寶貴的青春和生命,朝鮮軍民永遠不會忘記他們的英雄事跡,他指示要將志愿軍烈士的光輝偉業永遠留傳下去。
金正日說,中國人民將自己優秀的兒女送往朝鮮,用鮮血幫助朝鮮戰斗;中國黨和政府在建國初期困難的條件下,仍然給予朝鮮人民精神和物質上的無私幫助。這些都是崇高的無產階級國際主義典范。并指示要重新修建檜倉志愿軍烈士陵園。
到2011年,檜倉志愿軍烈士陵園已經建成54年,當年建設陵園時,主要的建筑材料都是從國內運來的,包括隱壁墻的漢白玉及雕塑,噴水池的岫巖玉石,沈陽大理石廠提供的大理石,在這54年的風雨中許多建筑材料都已經失去了原有本色,有的已經變色、風化和脫落,墓碑字跡不清楚,墓體開裂,與朝鮮國家自己的陵園相比相差甚遠。 金正日在考察檜倉陵園后,要求對陵園進行改造,按照原貌進行修建。朝鮮方面出資將近260萬元人民幣(不含人工費,因為朝鮮的人工不要錢),工程包括:修建大門、甬道和紀念廣場地面鋪設、六角亭,出口路面,其他的工程由朝方商中國幫助修建。主要有:隱蔽墻、噴水池項目所用石材從中國國內運進;烈士墓在國內進行加工,按照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中的烈士碑縮放比例進行制作,正面刻印烈士姓名,背面刻印了烈士生平;幫助治理黑松病。 修建工程2011年4月開始動工修建,2012年10月竣工。
為落實金正日同志修建檜倉烈士陵園的指示,朝鮮派出代表團到中國考察抗美援朝烈士陵園建設情況,2011年8月20日至8月25日以朝鮮 城市經營省副相李康熙(女)為團長的代表團一行8人,在民政部優撫安置局領導和外交部亞洲司負責人的陪同下對遼寧省和吉林省進行了訪問。 在遼寧省訪問期間,副省長陳超英接見了李康熙一行,并設晚宴招待了他們。
為推進朝鮮修建檜倉烈士陵園的建設,2011年9月21日至9月24日,由民政部優撫安置局處長李桂廣帶隊,省民政廳、沈陽市抗美援朝烈士陵園主任劉旭陽、曾經參加沈陽市抗美援朝烈士陵園修建的專家和預防黑松病的植物專家一行6人前往平壤和檜倉進行考察,協調修建檜倉烈士陵園事宜。 圖為到平壤后集體合影。
他們一行7個人(包括大使館翻譯)列隊向志愿軍烈士三鞠躬。
自朝方代表團訪問中國后,修建檜倉烈士陵園的進度較快,這是正在修建烈士陵園大門。 搭建的腳手架也比較簡單。
搭建的腳手架也比較簡單。
正在修建的240個臺階。240個臺階代表了先后共240萬志愿軍入朝參戰與守衛與建設。
工人正在鋪設臺階邊石,修建臺階的石材都產自朝鮮,原先修建的石材都是從國內運來的。
正在修建的烈士陵園牌坊,牌坊主體工程已經基本完成,畫家正在繪制黃繼光、邱少云等烈士的畫像。
朝方修建牌坊用的圖紙。
正在修建六角亭,原來的六角亭是木制的,這次修建鋼筋水泥澆筑,上層用琉璃瓦。
這個是拆除的老六角亭所用的木材,拆除后的材料將運回國內,存放在丹東市抗美援朝烈士陵園。
這是被拆除的六角亭琉璃瓦。
中朝雙方就噴水池工程如何進行重建進行協商。噴水池最初建設時,采用遼寧岫巖玉石砌筑,由于年久風化,再打磨已經恢復不到原來的效果,需要中國重新提供新的建筑材料,由朝方進行施工。
噴水池位置在紀念廣場下方,透過噴水池可以看到紀念廣場志愿軍烈士銅像。 圖為年久失修才噴水池,已經滲漏,邊石已破碎。
噴水池兩側用黑芝麻花崗巖砌筑,這次要全部拆除,由中方提供加工好的建筑石材。
這是銹跡斑斑的岫巖玉石,已經失去原有的光澤和面貌。
紀念廣場平面已經拆除,工人們正在鋪設廣場石塊。
朝鮮工人正在為紀念廣場鋪設地面石材。
中朝雙方協商修建隱壁墻工程。
沒有改建的134座烈士墓碑照片,這次改建要按照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的墓碑樣式進行修建,墓碑大小按照比例進行縮小。中方要提供砌筑模板、鋼筋和水泥,由朝方進行施工。
正在鋪設的陵園甬道工程現場。
正在修建的隱壁墻工程現場。
當地施工隊正在拆除隱壁墻工程。
當地施工隊正在拆除噴水池工程。
當年建造檜倉烈士時,栽植的黑松都是從中國東北移植過去的,由于小樹逐漸長大,受通風和吸收陽光照射的原因,一部分黑松已經開始枯萎,這次到檜倉我們帶來了專家幫助進行診斷。
毛岸英墓表背面的碑文。
沈陽市抗美援朝烈士陵園主任劉旭陽與檜倉烈士陵園的負責人交流修建烈士單體墓的工程要求。中間擔任翻譯的是中國住朝鮮大使館的翻譯。
這是一段從陵園后面出來的道路,原來的路面已經鏟掉,重新鋪設水泥路面。從路的轉角向下看,據說是原志愿軍炮兵政治部的院子。(當年父親一直在這單位工作)
這個是朝鮮修建檜倉烈士陵園門前道路的場面,由于缺乏施工機械,仍然采取人海施工方法,施工現場紅旗招展,參加勞動的群眾肩挑手推,跟當年我國大躍進相似。
這次重建檜倉烈士陵園單體墓的石碑采用遼寧省凌海市石山花崗巖石頭刻制,由錦州市民政局優撫處負責監督制作。 圖為省民政廳和錦州市民政局的正在檢查烈士墓碑制作質量。
工人正在打磨墓碑,為了保證墓碑和基座的牢固,墓碑基座底部采用凸型,插在基座上,然后用高強度水泥和膠穩固住。
錦州市民政局優撫處長鄭義杰多次到施工現場檢查墓碑制作。
制作完成的烈士墓碑和基座。
墓碑后面。
隱壁墻石材加工選定在河北保定,采用北京房山漢白玉,這是制作加工好的石材,編號以后裝箱運往朝鮮。
現場對每一塊石材進行尺寸合適,漢白玉沒有瑕疵。
刻好的郭沫若題字"向烈士致敬"與原貌一致。
噴水池兩側的黑芝麻花崗巖逐塊標定尺寸,單獨進行包裝。
為了保證朝方在施工時吊裝漢白玉不受到損壞,特意為朝方準備了吊裝軟帶。
這是噴水池原貌,需要按照四個部位加工石材,包括頂蓋玉石、正面玉石、圓圈基座玉石好底座玉石。
噴水池立面墻體的頂蓋玉石,都是弧形的。
玉石用苯板包裝好,再裝進木箱立面,運往朝鮮。
所用的材料準備齊全以后,全部集結到丹東市,由丹東市民政局優撫處協調邊檢、商檢運往朝鮮。運往朝鮮的物資從丹東裝車后通過鐵路到平壤,再由平壤運動檜昌,雖然從丹東到檜昌不到300公里,但是運送這些物資卻是困難重重。
首先就是車皮緊張,由于當時朝鮮滯留了中國6000節貨車車皮,中方不再像朝方提供車皮,需要等待朝鮮的車皮到達丹東以后才能裝車,我們的貨物到丹東20多天還不見朝鮮的車皮到來。沒有辦法只能繼續花錢將貨物儲藏的丹東貨場,每天要繳納儲藏費。其次,與朝方溝通比較困難,跟他們溝通的主要方式是通過發送郵件進行聯系,每次都很難見到他們的郵件。
這是在丹東裝火車皮。
這些鋼網是灌注單體墓時鋪設在混凝土中的,正準備在丹東市裝車。
新修建好的烈士墓地。
修建好的烈士單體墓,形狀與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的墓碑一樣,墓碑上的五角星凸出,字刻進去,用紅漆涂刷。
新建好的烈士陵園大門,大門用中朝兩種文字,仍然保持了原貌。
這個是重新鋪設好的240個臺階,用當地石材鋪設。
新修建的烈士陵園牌坊,牌坊的橫眉上繪制了黃繼光、邱少云等著名戰斗英雄的畫像。
新修建的六角亭,撤除了以前的木結構,采用鋼筋、水泥澆筑,彩色圖繪。
修復好的效果:郭沫若為志愿軍烈士陵園題詞:"浩氣長存"。
現在的浮雕圖案
毛岸英烈士的塑像選用紅銅材質,原來毛岸英的雕像是花崗巖石材。毛岸英的墓碑這次沒有重新刻塑,新制作的毛岸英的墓碑放在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
把檜倉志愿軍烈士陵園的泥土帶一包回去,放在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里面,讓長眠在異國他鄉的烈士與安葬在祖國的烈士相聚,沈陽市抗美援朝烈士陵園主任劉旭陽挖土包好準備帶回祖國。只可惜的是,當回國進行檢疫時,被海關予以沒收,這個美好的夙愿沒能實現,成為我們長期的遺憾。海關人員有他們的職責,他們難以理解我們對志愿軍烈士的這種情感。
時任沈陽市抗美援朝烈士陵園主任劉旭陽同志與朝鮮檜倉志愿軍烈士陵園負責人合影留念。他們一生沒有什么驚天動地的業績,只是默默無聞的為烈士守墓,陪伴烈士。
2012年10月底檜昌烈士陵園改建完成,10月24日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陵園改建竣工儀式在朝鮮平安南道檜倉郡舉行,中國駐朝大使劉洪才、中國駐朝外交官和武官、中國民政部副部長竇玉沛率領的志愿軍烈士紀念設施祭掃考察團,以及朝鮮群眾參加了竣工儀式。 竣工儀式上,朝中友好協會中央委員會委員長兼保健相崔昌植致辭說,中國人民志愿軍入朝參戰62年來,朝鮮人民始終并將永遠銘記志愿軍用青春和生命締造的豐功偉績。
金正恩同志2013年2015年兩次來到檜倉志愿軍烈士陵園:在紀念廣場向志愿軍無名烈士銅像敬獻花圈。
他們在朝期間正是十一國慶前夕,一行應邀參加中國駐朝鮮大使館舉行的國慶招待會,劉洪才大使專門會見了民政部境外烈士褒揚處李桂廣處長。 圖為,中國駐朝鮮大使館武官與工作組全體合影。
志愿軍烈士們;來看你們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