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紀念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研究成果報告會紀要
衛(wèi)鴻
9月的北京,不似春光勝似春光。
9日上午,中國紅色文化研究會、中國政治學會科學發(fā)展與政治和諧專業(yè)委員會在京舉辦紀念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研究成果報告會。中央文獻研究室副主任陳晉、軍事科學院戰(zhàn)略研究部原部長姚有志、中央軍委辦公廳高級研究員俞源、中央黨校黨史教研部教授李東朗、南開大學周恩來班學生代表楊毓康等報告研究成果。來自首都理論界、文化界、教育界、新聞界、出版界的100多人出席會議。
陳晉主任演講
陳晉主任的報告圍繞“長征與中國共產黨”的主題展開。他說,我們談紅軍的長征,事實上是談論中國共產黨。概括地說,長征是中國共產黨成熟前在思想、組織和精神上的一次歷史性跨越。正是在長征中,全黨同志確實認識到以前“左”傾路線的錯誤和危害不能再繼續(xù)下去了;正是在長征中,我們黨拋開共產國際代表,依靠自己的力量糾正了錯誤路線;正是在長征中,我們黨從實際出發(fā),大膽創(chuàng)新,確立正確路線,推進新的實踐,迎來新的轉機。所有這些,標志我們黨實現了思想上的自覺。經歷長征以后,我們黨確立了正確的干部政策,再也沒有發(fā)生蘇區(qū)那樣的嚴酷黨內斗爭,黨中央一到陜北,就馬上解救了已經被關押的劉志丹等人。經歷長征以后,黨中央的領導能力實現了飛躍,真正形成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穩(wěn)定的成熟的中央領導集體。所有這些,標志我們黨在組織上走向成熟。長征鍛煉了中國共產黨人,形成偉大的長征精神,即:堅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堅信正義事業(yè)必然勝利的精神;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切犧牲的精神;顧全大局、嚴守紀律、緊密團結的精神;同人民群眾生死相依、患難與共,艱苦奮斗的精神。正是偉大的長征,使我們黨創(chuàng)造了一個新的精神高地。陳晉最后指出,長征途中的思想自覺,已經成為我們今天堅定走中國道路的思想基礎;長征途中的組織成熟,啟示我們在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中,必須自覺維護黨中央的權威;長征途中的精神高地,已經成為我們朝氣蓬勃地走向未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動力。
姚有志將軍演講
紅軍三大主力會師1個多月以后,發(fā)生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跡。姚有志將軍的報告以我們黨正確處理“西安事跡”的實踐,來彰顯長征的偉大意義。他指出,西安事變是中國革命時局轉換的樞紐性節(jié)點,是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下的人民軍隊柳暗花明開新局不可多得的歷史機遇。然而,西安事跡的發(fā)生和和平解決,是與毛澤東審時度勢,適時提出抗日統一戰(zhàn)線的主張,適時進行黨的政策和策略調整是分不開的,是與毛澤東、周恩來等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認識機遇、創(chuàng)造機遇、把握機遇和爭奪機遇的超群智慧和艱苦卓絕的努力奮斗分不開的。如果沒有在長征中確立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集體,沒有經過長征鍛煉而使我們黨在理論、路線、政策、策略上走向成熟,西安事變非但不能成為我們黨和中華民族命運的轉機,反而會成為一場災難。
俞源將軍演講
俞源將軍的報告著重介紹了朱德在長征中的卓越歷史功績。他說,今年是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會師80周年,也是紅軍總司令朱德誕辰130周年。朱德對于長征的勝利,至少有三大杰出貢獻:一是堅決反對博古、李德等人的“左”傾錯誤軍事路線,堅決支持毛澤東的正確路線,以他在黨和紅軍中的崇高威望力挺毛澤東進入核心領導崗位。“群龍得首自騰翔,路線精通走一行。左右偏差能糾正,天空無限任飛揚。”這是20多年后,朱德在緬懷遵義會議時所表達的無限欣慰之情。二是不顧個人安危,大義凜然,與張國燾的分裂主義進行堅決斗爭,避免了黨和紅軍的分裂。三是胸懷全局、精心籌劃迎接紅二、紅六軍北上會師,為長征的全面勝利完美收官。在立下偉大功勛的過程中,朱德作為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偉大品格也得到淋漓盡致的表現,如顧全大局、意志堅定、心胸開闊、臨危不亂、吃苦在前、心系群眾等等。毛澤東曾熱情稱贊他“氣量大如海,意志堅如鋼”。
李東朗教授演講
李東朗教授的報告是針對一個歷史定論展開的。長期以來,關于遵義會議作用的普遍表述是:遵義會議解決了黨內所面臨的最迫切的組織問題和軍事問題,沒有提出和解決政治路線問題。李東朗教授經過多年研究,認為這一表述是不科學的。第一,大量事實表明,遵義會議在集中批評“左”傾教條主義軍事路線的過程中,實際上否決了其整個路線,包括政治路線。第二,長征時期,政治問題集中表現為軍事問題。遵義會議改變軍事路線,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政治路線改變的意義。在這方面,毛澤東、陳云等都有明確的闡述。第三,遵義會議上,毛澤東進入中央領導核心,這是對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正確路線的肯定。第四,遵義會議后中共中央奪取長征勝利和復興革命的一系列舉措,鮮明反映了政治路線的轉變。因此,說遵義會議改變了過去的政治路線是確定無疑的。但是,遵義會議《議決》為什么沒有明確否定“左”傾政治路線呢?原因盡管復雜,但根本之點是與會者的認識還不到位,全黨統一認識還需要時間。正確的結論應當是:遵義會議《決議》雖然沒有明確否定以前的政治路線,但在會后的工作實踐中實際上改變了以前的錯誤政治路線。
南開大學周恩來班班長楊毓康同學演講
南開大學周恩來班學生代表
南開大學周恩來班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宋平提議設立并題寫班名的。他們的到來,為會議帶來了青春的朝氣。這個班的報告題目是《長征轉折中的系列會議與周恩來的貢獻》。他們說,為了研究這個課題,他們以“通道—黎平—猴場—遵義—扎西”為主線,歷時20天,輾轉3省12地,跋涉7492公里,橫跨整個西南地區(qū),進行深入調查研究,獲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他們認為,這5次系列會議的意義分別是:通道會議扭轉紅軍的錯誤戰(zhàn)略方向,沖擊了“三人團”尤其是王明、博古對黨和軍隊工作的專斷局面,為以后一系列轉折奠定了基礎。黎平會議第一次采用少數服從多數的表決方式,標志著民主集中制在黨內的恢復。猴場會議恢復軍委領導體制,確立政治局決定重大問題的原則,重新實現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遵義會議清算“左”傾路線錯誤,調整黨內領導職務,確立毛澤東在黨和紅軍中的領導地位。扎西會議落實遵義會議成果,實現組織上的權力變更,毛澤東軍事思想進入核心決策領域。在長征轉折系列會議中,周恩來都是發(fā)起人,也是所有會議決議的執(zhí)行人,其中除遵義會議還是主持人。在決定中國革命命運的關鍵時刻,周恩來以顧全大局的寬廣胸懷、勇于自我批判的精神和靈活巧妙的工作策略,帶動領導層向支持毛澤東正確路線的方向轉變,為確立毛澤東在黨和紅軍中的核心領導地位做出了杰出貢獻。
會 場
會 場
會議認為,長征的偉大勝利猶如劃破沉沉暗夜的曙光,開辟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現在,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古人說:“慎終如始,則無敗事。”越是接近這一偉大目標,我們越應當不忘初心,越應當像革命時期那樣終日乾乾,夕惕若厲,越應當繼承和發(fā)揚黨和人民在長期奮斗中形成的一切紅色基因。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避免行百里敗九十的悲劇,勝利到達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輝煌彼岸。
會議由中國紅色文化研究會長劉潤為主持。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